学术投稿

品管圈活动在术后患者交接中的应用

周益红

关键词:品管圈, 术后患者, 交接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术后患者交接中的作用。方法:于2013年2月创建品管圈活动小组,针对术后患者手术室与病房交接中发生的问题,运用简单、可靠、易培训的标准化交接程序,提高患者安全和交接质量。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交接中的技术差错、信息遗漏显著降低,交接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术后患者交接中效果显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门诊护理投诉的原因探讨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护理投诉的主要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对2012年4月~2014年8月发生的107例门诊病人投入原因进行回归性分析,从而总结其产生投诉的原因所在。结果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投诉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护患沟通不当、服务态度不好、护士缺乏同情心和责任心、护士静脉抽血技术欠熟练等,其分别占整体比例的47.67%、21.49%、15.89%、4.67%。主管和护师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分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转变服务理念,加强和患者的沟通,通过专业技能提高护理的满意度,减少投诉。

    作者:王艳;穆聪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VEGF及其受体sFlt-1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可溶性受体l(sFlt-1)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产科分娩的子痫前期患者共60例(研究组),其中轻度子痫前期孕妇30例(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30例(重度子痫前期组),以同期正常晚期妊娠孕妇3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子痫前期患者孕晚期、临产前及产后血清VEGF及其sFlt-1水平,并与正常孕妇对照比较。结果两组在孕晚期及临产前的VEGF、sFlt-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轻度子痫前期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在孕晚期及临产前的VEGF、sFlt-1水平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产后的VEGF、sFlt-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sFlt-1水平于孕晚期及临产前较正常孕妇明显增高,而VEGF水平降低,提示VEGF、sFlt-1可作为诊断子痫前期的指标之一。

    作者:吴桂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科室定期召开护士例会的实践与体会

    1方法1.1会议时间及参加人员护士例会每周二下午16:00-19:00举行,护士长、护理组长及全体护士成员参加。1.2会议流程1.2.1检查各自负责的区域管理:如护士甲负责管理治疗室,则应检查治疗室环境及卫生,物品摆放;护士乙负责药品管理则应检查所有药物是否过期,药品放置是否符合要求;护士丙负责病区则应检查病区内各种设施是否完好,有无需要保修;护士丁负责病房内仪器则应检查并登记。护理组长负责检查各自小组护士的工作,并向护士长报告。

    作者:刘娅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危害知识和防护行为的分析

    目的:本文主要对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危害知识和防护行为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基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比较容易发生的职业危害知识和防护行为,同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比较防护措施实施前后,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自我防护行为以及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防护措施实施后,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对职业危害知识和防护行为的了解程度与实施前有较大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医院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开展职业危害知识讲座和培训,可以提高护理管理人员自我保护防范的意识,降低职业危害风险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陈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分析与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与标准,选取在2013年03月10日———2014年03月10日入住我院肝胆科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与观察这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的基本资料。将临床护理路径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之后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住院时间、恢复情况等远远高于应用前的效果,同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之后患者对相关方面医学知识与理论知识的了解程度也远远高于传统的护理方式,并且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对医疗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相对较高,护理前后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其临床实践的效果比较明显,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恢复情况、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满意度都远远高于传统的护理模式,因此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值得广泛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实践模式。

    作者:季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康复护理干预在膝关节镜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膝关节镜术后患者应用康复护理干预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行膝关节镜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康复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膝关节疼痛与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结果:实验组轻度与中度疼痛患者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实验组膝关节HSS评分为(84.9±6.3),对照组膝关节HSS评分为(65.2±7.3),实验组膝关节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膝关节镜术后患者应用康复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有益于膝关节镜术后患者预后。

    作者:江佳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保妇康栓配合甲硝唑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保妇康栓配合甲硝唑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14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采用保妇康栓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保妇康栓配合甲硝唑进行治疗,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8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57%,同时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29%,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44%,两组各项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妇康栓配合甲硝唑对于治疗老年性阴道炎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用药安全性高,副作用非常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月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螺旋CT骨关节图像重建的方法及技巧

    随着螺旋CT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图像重建功能在骨骼系统的应用优势逐渐显现出来。我院自1998-08引进Picker公司PQ6000高档螺旋CT机以来,对48例骨关节疾病患者进行了螺旋CT扫描和扫描后图像重建,病种涉及骨折、结核、肿瘤和先天性异常等方面。本文就扫描和重建的方法及技巧做一探讨。

    作者:王宝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病房临床带教体会

    目的:培养实习护生在干部病房的临床实践能力、与老年人患者的沟通能力、加强细节化护理意识。方法根据患者特点制定带教计划。结果与结论患者对护生满意度高,护生掌握了相关的护理技能,注重护理细节,能与患者良好沟通。

    作者:韩莎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阿奇霉素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剂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剂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我院诊治的90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阿奇霉素,40例)和观察组(阿奇霉素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剂,50例),对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0为(86.0±14.0)与对照组(71.0±15.0)相比,观察组肺功能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临床控制率为60.0%,对照组临床控制率为50.0%,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与对照组80.0%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患者,阿奇霉素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剂治疗的疗效显著,明显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陈卫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舒适护理在老年内科病房的应用及重要性分析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老年内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内科病房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焦虑程度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内科病房中应用舒适护理干预,能明显缓解患者焦虑症状,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值得深入利用。

    作者:朱泽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急诊科收治的3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死亡1例,好转12例,治愈19例,抢救成功率达96.9%。结论:对严重的多发伤患者,在进行急诊护理时,应该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以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冷静、沉着对待,加强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保证急救工作顺利进行,提高急诊护理的效果。

    作者:吴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品管圈活动在术后患者交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术后患者交接中的作用。方法:于2013年2月创建品管圈活动小组,针对术后患者手术室与病房交接中发生的问题,运用简单、可靠、易培训的标准化交接程序,提高患者安全和交接质量。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交接中的技术差错、信息遗漏显著降低,交接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术后患者交接中效果显著。

    作者:周益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等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在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的指标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尽早及时地加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戴燕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PSPH)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PSPH患者均行全腹CT平扫及增强,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建,分析脾静脉闭塞后侧支循环血管开放及曲张情况。结果18例PSPH均表现为脾静脉闭塞、中断。⑴胃冠状静脉(GCV)未受累及15例中,胃冠状静脉12例、胃短静脉(GSV)15例、胃网膜静脉(GEV)15例、胃结肠干(GCT)10例可见静脉曲张,脾-肾静脉交通1例;⑵胃冠状静脉受累及3例中,均出现GCV、GSV、GEV及GCT曲张,脾-肾静脉交通2例。结论 MSCTA能清晰显示PSPH中脾静脉狭窄、闭塞及周围侧支循环血管曲张情况。

    作者:张树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情志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将13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进行,研究组增加情志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焦虑情况的改善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严重焦虑,给予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术前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情志干预可以降低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前的焦虑程度。

    作者:潘国华;孟宪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探讨外科手术伤口止血护理的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体质健康也越来越差。外科疾病也越来越常见。外科手术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而在外科手术之后,伤口的止血和护理是极其关键的。只有有针对性的对手术后病人的伤口采取止痛、伤口保护、预防感染等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并进行科学的处理,才会防止病人在术后出现伤口血流不止,无法愈合及伤口感染的现象。所以加强对外科手术伤口止血护理有助于促进伤口的愈合,尽早恢复健康。本文就外科手术伤口止血护理措施进行探讨和分析。

    作者:顾志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咽鼓管骨性段的测量分析与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性研究

    分泌性中耳炎目前被定义【1-2】为“不伴有耳部急性感染症状和体征的中耳积液”1是在咽鼓管发生阻塞的基础上发生,可导致听力下降。对儿童可影响言语和智能的发育,亦是成人传导性耳聋常见的原因【3-4】。相关文献曾报道咽鼓管咽口,咽鼓管粘膜及表面活性物质与分泌性中耳炎相关性【5-6】,那么咽鼓管骨性段是否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呢?本文通过对164例成人和儿童236耳分泌性中耳炎,及83例166耳正常成人和儿童的咽鼓管X线投影观察研究,测量咽鼓管骨性段各部分内径及长度,试图了解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骨性段有无局部骨质增生,其病变程度与咽鼓管骨性段有否关联。分析咽鼓管骨性段的宽窄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霍晋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施护

    慢性乙型肝炎是肝病临床常见、难治性疾病之一,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等特点,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我科于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共收治104例住院患者,现将辨证施护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尤文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银翘散加减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针对银翘散加减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慢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有30例。采用西药治疗的方式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银翘散加减的方式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观察。结果在经过精心的治疗之后,30例观察组患者当中有15例痊愈,8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达到了90%的总有效率;30例对照组患者当中有10例痊愈,9例显效,1例有效,10例无效,达到了66.7%的总有效率,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银翘散加减的方式针对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孟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