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

谭翠芳

关键词:医务人员, 手卫生, 依从性, 干预
摘要: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比较医务人员干预前后手卫生执行情况,评价干预效果。方法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做手卫生基线调查,第二阶段实施干预,第三阶段为效果评价。调查人员用调查表在上午查房、治疗、护理高峰期观察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84.8%,明显高于干预前的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积极的手卫生干预,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比较丙硫氧嘧啶与甲巯咪唑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比较丙硫氧嘧啶与甲硫咪唑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9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结果治疗组导致肝损伤发生率(6.25%)低于参照组(20.83%),肝功能损伤出现时间(18.3±7.5)d比参照组(38.7±8.1)d快,肝功能损伤指标中ALT升高发生率(4.17%)低于参照组(22.92%),两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流嘧啶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功能的影响比丙硫氧嘧啶的影响小。

    作者:孟凡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火药烧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火药烧伤的临床特色及治疗。方法对136例火药烧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火药烧伤除有热力损伤外,还具有特殊的损伤作用,即吸入呼吸道和残留在创面上的硫磺、硝石类物质能吸收中毒和腐蚀创面,可加重伤情,易引起心、肾功能障碍,导致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高,而且创面愈合缓慢,致残严重。结论认为促进毒性物质排泄和重视残留于创面火药的处理在火药烧伤治疗和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姜树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腓骨肌皮瓣移植术修复下颌骨体部分缺损的护理

    本文总结6例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下颌骨体部分缺损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术前给予充分准备,加强心理护理;术后保持良好病室环境及正确的体位,做好呼吸道护理、引流管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加强皮瓣供受区的观察和护理,指导下肢功能锻炼,重视出院指导。6例患者术区皮瓣均存活良好,下颌骨全景片检查移植骨生长良好,下颌骨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供区小腿未见明显功能障碍。

    作者:王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浓替硝唑含漱液配合牛黄解毒片治疗牙龈炎及其对菌斑控制效果的评价

    目的:观察浓替硝唑含漱液配合牛黄解毒片治疗牙龈炎及其对菌斑控制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120例牙龈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取的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60例,采用浓替硝唑含漱液配合牛黄解毒片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浓替硝唑含漱液治疗,1周后比较疗效。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龈炎指数和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的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分别与治疗前相比,积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组间比较,龈炎指数和菌斑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1周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浓替硝唑含漱液配合牛黄解毒片治疗牙龈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沙美特罗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4年8月间收治的9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患者使用沙美特罗和布地奈德进行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布地奈德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沙美特罗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满意,药效迅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静;管振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医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中的应用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 FC)是一种具有持续性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的功能性肠病[1]。予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中医辅助的护理,有效的解决患者的便秘问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此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赵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整体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脏介入治疗的影响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脏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7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前焦虑度、术后并发症等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焦虑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严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玻璃纤维桩在磨牙牙体大面积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比较玻璃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在磨牙牙体大面积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3颗需行桩冠修复的磨牙,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玻璃纤维桩+二氧化锆全瓷牙(A组)、玻璃纤维桩+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FM)修复组(B组)和铸造桩核+PFM修复组(C组)三组进行修复,随访3年,比较其临床修复效果。结果:A组桩核折断2颗;B组龈缘灰线5颗,桩核折断3颗;C组龈缘灰线9颗,牙根折裂5颗。PFM修复后龈缘灰线共计14颗;铸造金属桩核修复出现牙根折裂5颗;玻璃纤维桩修复出现桩核折断5颗。A组和B、C两组修复后问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修复后问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全瓷冠修复是磨牙牙体大面积缺损的理想修复方式。

    作者:胡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重视肺癌正当时

    肿瘤正在迅速蔓延,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首要难题。分析了几个重要原因,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预防为主。

    作者:马书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百多邦外敷加地塞米松静脉治疗PICC穿刺后渗出性静脉炎的应用效果

    近年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是一种能满足各类输液的深静脉导管,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成人术后肠外营养和早产儿营养通路建立等方面[1],但由于病人高敏体质、透明贴膜本身不透气的特点、季节性因素等诸多内外因素,容易导致穿刺点周围皮肤潮红、瘙痒、粟粒状皮疹、斑丘疹、湿疹样小水疱、水疱破裂渗液、糜烂等不同程度的接触性皮炎症状[2],发生率约为19%[3],给病人带来身心痛苦,也容易导致PICC 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导管的留置时间和病人治疗的顺利进行。我科于2014年5月应用地塞米松静脉用药治疗PICC静脉炎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邬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新进展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中医治疗糖尿病深受广大患者的信服。本文从内服中药、中药沐足、中药穴位贴敷进行综述,为糖尿病患者更好更有效的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薛俊珍;黄波;黄媛;张永红;张亚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谈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对策

    探讨研究外护理人力资源的发展现状,针对我国目前护理人力资源的匮乏及护理人力资源机构的不合理、职责不清等存在的问题。改善当前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应树立正确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充分认识“人才是第一资源”;建立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搞好护理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尝试进行护理人力资源能级划分,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使我国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

    作者:柴艳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规范化护理在手术治疗在颈间盘突出症中的体会

    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规范化护理越来越被重视,下面是我科在2008年5月--2013年8月对60例手术治疗的颈间盘突出症病人采用规范化护理的体会。

    作者:张春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分析LCP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3月-2014年10月期间诊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掌侧入路LCP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经掌侧入路LCP钢板内固定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根据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评定疗效:其中有28例为优效,6例为良效,2例为可,效果优良率为94.4%,患者治疗后掌倾角、桡骨高度、尺偏角明显恢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P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莫新远;何大平;毛贤智;吴若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骨伤手术患者大量输血前后凝血功能的动态观察

    目的:探讨骨伤手术患者大量输血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012-2014年我院收治的34例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于手术前、手术后第1天、第2天、第6天检测患者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结果:术后第1天,骨伤手术患者大量输血后TT、PT、APTT和DD水平显著升高,FIB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与术后第1天相比,患者TT、PT、APTT水平显著降低(P<0.05),DD水平降低,FIB水平升高。术后第6天,患者的TT、PT、APTT、FIB和DD水平恢复正常,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伤大出输血时,要注意监测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必要时补充血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防止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

    作者:肖犹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穴位埋线治疗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通过穴位埋植羊肠线,达到长期穴位刺激以治疗疾病的疗效观察。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就诊的在可行条件下进行穴位埋植羊肠线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病例,观察1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我科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门诊穴位埋线患者共计1475例,其中荨麻疹患者200例的疗效进行观察。痊愈98例,占49%;有效40例,占20%;无效62例,占31%,有效率68%。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荨麻疹疗效满意,治疗简便易行,操作安全,患者时间安排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对以肾损害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在以肾损害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以肾损害为首发表现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结果50例患者中11例经临床、骨髓细胞形态学确诊为MM。结论当临床以肾损害为首发表现,而又伴有贫血、骨痛等症状时,应提高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的机率,以减少MM的漏诊、误诊。

    作者:薛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Elekta加速器电动楔形板使用体会

    随着我国肿瘤患者例数的上升,尤其是乳腺癌、胰腺癌、胃癌、肾癌等疾病患者人数的增多,以及肿瘤患者对肿瘤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的提高,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对相关仪器的质量和使用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临床上肿瘤治疗主要采用放疗联合化疗方法,而临床放疗常用的过滤器为楔形滤过板,楔形滤过板的质量及合理正确应用对放疗的顺利进行起到关键性作用。本研究主要介绍了电动楔形板特点、Elekta加速器电动的楔形板原理,并对Elekta加速器的电动楔形板应用注意事项及方法进行探究,以期为电动楔形滤过板的科学、合理应用提供有效依据和启示。

    作者:陈善联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需求与护理研究

    目的:分析高危妊娠孕妇的产前护理需求,制定相对应护理方法路径。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所收治的110例妇产科高危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在护理需求问卷调查基础上展开护理工作。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路径实施护理,观察组采取定向针对性临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110例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需求主次排列,以胎儿发育需求为高,以家庭支持需求为低。对比两组孕妇整体护理满意度,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需求调查,能够更具针对性的指导产科护理工作趋于合理化、人性化,可有效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洪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不同环境下电纺纳米纤维三维支架材料对干细胞命运的影响效果研究

    近年来,干细胞用于临床治疗取得不错反响,有关干细胞命运研究的课题报道也越来越多。本文围绕不同环境下电纺纳米纤维三维支架材料对干细胞命运的影响效果展开研究,探讨适合干细胞生长、调控的环境条件,为临床治疗可靠依据。

    作者:孙博;杨龙;张俊标;李靖;杨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