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树安
目的:探究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对高龄初产剖宫产产妇心理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期间接诊的106例高龄初产剖宫产产妇。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在手术的进行前后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产妇术前焦虑程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前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在术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可降低急诊高龄剖宫产手术产妇的术前焦虑程度,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作者:陈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带状疱疹是一种累及神经及皮肤的病毒性皮肤病,是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眼部带状疱疹多见于老年人,症状严重,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水泡可迅速破溃形成溃疡性角膜炎,以后可因瘢痕而失明,严重的可发生全眼球炎,甚至死亡。
作者:陈俊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有效血容量、心功能及周围循环阻力的综合情况。对不明原因的急性循环衰竭进行鉴别。对需大量输血、补液时,借以观察血容量的动态变化,循环超负荷的危险。对重危病人、大手术以及紧急情况下作为大量输血、补液途径,确保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抢救及中心静脉压(CVP)的准确监测。方法对50例长期静脉输液及监测中心静脉压的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并观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导管堵塞率、感染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结论该方法能够更好地保护血管,保证抢救药物及时准确输入,且具有维护简单、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特点。
作者:周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地佐辛与芬太尼超前镇痛在妇科手术应用时对血液动力学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在江阴市北国医院妇科住院的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成两组:C组为硬膜外麻醉后5分钟静注地佐辛5mg;Q组为硬膜外麻醉后5分钟静注芬太尼5mg,记录入室后10分钟(T0)、阻滞即刻(T1)、切皮即刻(T2)、切皮后30min (T3),术毕(T4)的SBP、DBP、HR,VAS评分。结果:Q组T1时点SBP、DBP、HR均高于T0;T2时点SBP均高于T0;T3时点SBP高于T0;C组各时点均无明显变化;与Q组相比,C组各时点SBP、DBP低于Q组,T1时点HR低于Q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Q组各时点VAS评分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地佐辛比芬太尼超前镇痛用于妇科手术血液动力学稳定,镇痛效果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冠军;王宏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呼吸系统是人体九大系统之一,它具有完成气体交换的功能、防御功能、神经内分泌功能。由于大气污染加重、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滋长,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刺激、感染、人群结构的老龄化等多种因素,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2009年卫生部全国居民死因调查结果表明,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肺结核)在城市的死亡原因中占第四位(10.54%),在农村占第四位(14.96%),特别是肺癌以成为癌症死亡的首位原因。呼吸系统疾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生存质量。
作者:游泳;曾胜;龙静;徐晓雪;兰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柏子养心丸不同服药方法对失眠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4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服用柏子养心丸,一次2丸,一日一次,临睡前服用;对照组服用柏子养心丸,一次1丸,一日2次,早晚服用;疗程均为4周。结果:试验组PSQI总分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7.50±2.98分,对照组降低5.90±2.89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试验组中医症候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4.3%和85.7%,对照组为45.7%和78.6%,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柏子养心丸临睡前一次服用2丸的疗效优于早晚各服1丸的疗效。
作者:王丽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剖宫产是在分娩过程中,由于产妇或胎儿的原因无法使胎儿自然娩出,而由医生采取的一种经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及其附属物的过程。由于该手术伤口大,创面广,很容易产生术后并发症,因此,做好剖宫产的术后护理是减少产妇术后并发。
作者:刘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造影增强方式与诺丁汉预后指数(Not ingham prognostic index,NP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92例由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病例,将病灶超声造影增强方式分为4型,分别为Ⅰ型:周边条状增强型;Ⅱ型:周围片状不均匀增强型;Ⅲ型:整体均匀型;Ⅳ型:整体不均匀型。按照NPI的评分分为<3.4、3.4~5.4、>5.4的3组,结果随着NPI指数增加,Ⅳ型出现的比率呈正相关,Ⅲ型出现的比率呈负相关,Ⅱ型及Ⅲ型出现比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超声造影增强方式Ⅲ型、Ⅳ型与NPI评分有一定的相关性,对判断乳腺癌预后有提示作用。
作者:周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此基础上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患儿恢复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更佳,能够促进患儿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屈林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分析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6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和对照组(单独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74.2%),且观察组恶化率(3.1%)明显低于对照组(9.7%),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ALT升高、头昏头痛、皮疹、腹胀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6.3%)明显低于对照组(12.9%),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钟海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6月共收治6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将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吲达帕胺缓释片并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以吲达帕胺联合氯胺地平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比较玻璃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在磨牙牙体大面积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3颗需行桩冠修复的磨牙,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玻璃纤维桩+二氧化锆全瓷牙(A组)、玻璃纤维桩+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FM)修复组(B组)和铸造桩核+PFM修复组(C组)三组进行修复,随访3年,比较其临床修复效果。结果:A组桩核折断2颗;B组龈缘灰线5颗,桩核折断3颗;C组龈缘灰线9颗,牙根折裂5颗。PFM修复后龈缘灰线共计14颗;铸造金属桩核修复出现牙根折裂5颗;玻璃纤维桩修复出现桩核折断5颗。A组和B、C两组修复后问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修复后问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全瓷冠修复是磨牙牙体大面积缺损的理想修复方式。
作者:胡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病理技术操作过程中常见的差错分析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我院对2012年4月~2014年4月间在病理技术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切片不完整、脱片、切片困难、漏切、染色不均、切片起皱以及切片模糊不清等现象,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具体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通过分析差错出现的原因,同时积极的进行有效预防,病理切片的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结论:病理诊断是否正确的关键是能够提供优良的病理切片。
作者:潘菊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对于老年胰腺癌患者,其生活质量受到了较大影响,而且得病后,一般的存活期都较短。通过外科手术治疗,不仅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而且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质量。本次研究通过对患者病例进行研究,着重分析了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以及相应的诊治、预后处理措施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希望对于老年胰腺癌患者的治疗能够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王玉林;艾尼瓦尔;亚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颈髓外伤合并急性脊髓损伤比较常见,围手术期并发症非常复杂,处理适当,可降低病人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回顾所在医院2010-2012年所收治病人护理过程中所得体会,先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苏志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患者出院期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138例PICC置管的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 PICC 置管后常规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出院后导管自我护理的健康教育。结果出院后置管相关并发症从干预前61.6%,降到干预后29.9%,而计划内拔管率从44%上升到73%。结论护理干预可以降低PICC置管患者出院带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进一步保障了治疗计划的完成。
作者:张晓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用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受手术的69例患者,术后均给予的静脉自控镇痛治疗,根据剂量不同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以及高剂量组,各23例。后比较三组的镇痛效果。结果:给药5h后,低剂量组显效率分别为60.9%与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高剂量组为91.3%显著高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μg/kg舒芬太尼用于静脉镇痛,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杰;辛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护理干预对干扰素(Interferon,IFN)治疗慢性丙型肝炎(HCV)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干扰素治疗的76例HCV患者,患者按照治疗过程中给予的护理方式不同分为2组,各38例。结果治疗前两组WBC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和24周,干预组WBC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发热、乏力、肌肉痛、精神抑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扰素治疗HCV时,血象改变是常见的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不良反的发生,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蔡红秀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计算机摄影(CR)在临床摄片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整理近一年来床边摄片病例100例,利用曝光条件的宽容度,设置佳参数,利用CR的后处理和空间技术,对所摄的床片的清晰度、对比度以及细节进行调节、分析。结果:显示骨折急骨折术后40例,肺炎53例,血气胸7例。结论:高质量完成CR床边摄影不仅能减少病人的痛苦,而且影像质量、清晰度高于传统的屏/片系统,可为临床提供提供影像资料,满足诊断要求,对病人的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禄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老年呼吸衰竭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13年5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并观察对比两种方法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等均较干预前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5.6%,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75.6%,两组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老年呼吸衰竭病人护理中的作用显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肖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