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曾胜;龙静;徐晓雪;兰婷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不同镇痛药用于高危人工流产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10例高危患者分为芬太尼组(F组)、氯胺酮组(K组)和丙泊酚组(P组)。观察丙泊酚总剂量、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P组和F组MAP、HR及SpO2均下降(P<0.05);K组MAP、HR及SpO2无下降(P>0.05);丙泊酚总剂量及意识消失时间F组和K组明显低于P组(P<0.01),而苏醒时间长于P组(P<0.05);F组和K组在术中体动、头昏头痛、嗜睡、术后腹痛与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高危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安全可行。
作者:张艳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微创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微创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加强针对性护理,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会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评价改良小切口口内入路硅胶假体置入隆颏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0月到2014年4月期间行改良小切口口内入路硅胶假体置入隆颏术的37例轻、中度小颏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伤口均I期愈合,无伤口感染血肿等并发症,术后3周恢复自然外观。出院后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37例患者均自觉效果满意。结论:采用改良小切口口内入路硅胶假体置入隆颏术,切口隐蔽,对下唇黏膜肌肉不会造成明显破坏,并发症少、简便易行,适合轻、中度小颏畸形的矫正,值得进行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正斌;梁红伟;张羽森;海莉;路光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当前,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护理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临床护理。本文通过分析患儿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着重探讨学龄前患儿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心理护理方法和对策。
作者:陈玉芬;傅慧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谈论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性。方法:将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收治带状疱疹患者9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基础的治疗方式上采取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对照组在基础的治疗方式上加上西医治疗。治疗过程持续一到两个星期。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达100%,高于对照组8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组数据对比显示,使用中西医联合用药能有效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结论: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带状疱疹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使用在相关带状疱疹症状的治疗上。
作者:陆雪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应用麝香溶液治疗儿童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麝香溶液湿敷儿童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并与常规换药治疗进行对比观察。就肉芽组织形成的速度和创面治愈时间等疗效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高原地区应用麝香溶液湿敷治疗儿童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儿18例,对照常规应用湿润烧伤膏及京万红软膏患儿16例,总有效率为94%,平均治愈时间10±3天。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高原地区应用麝香溶液湿敷治疗儿童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能明显促进肉芽组织形成、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有效预防溃疡形成,避免反复感染,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佩章;鲍呈元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骨折复位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来收治的80例老年人骨折的患者,按照重建钢板固定和传统小夹板固定不同方式随机分成2组,A组重建钢板固定及B组小夹板膏固定,每组40例患者。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重建钢板固定者中,优(90~100分)29例,良(75~89分)8例,尚可(50~74分)2例,差(<50)1例,优良率92.5%。B组传统小夹板固定者中,优(90~100分)7例,良(75~89分)15例,尚可(50~74分)13例,差(<50)5例,优良率,55.0%。结论:采用重建钢板固定老年患者骨折的愈合时间及稳定性要有优势,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宋友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前上市的抗感冒药就有上百种,包含西药类抗感冒药、中西药复方制剂、纯中药制剂等等。合理选用感冒药、发挥感冒药的疗效并且减少其毒副作用对于医务人员和患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本文提供了一些合理选用感冒药的指导原则。
作者:王海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了我院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接收的120例小儿支气管炎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乳糖酸红霉素治疗,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支气管炎患者实施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不仅可以提高小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备受推广。
作者:杨淑芬;吕金英;王孝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干预措施,为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成功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2012年5月到2014年5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60例,根据随机平均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有机磷中毒后常规急救与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心理、饮食、环境等方面的有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与护理疗效。结果(1)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6.8±6.7)d优于对照组(27.4±1.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治愈率、病死率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3.33%、6.67%、3.33%优于对照组的80%、16.67%、1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治疗与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促进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康复,提高其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田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骨伤手术患者大量输血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012-2014年我院收治的34例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于手术前、手术后第1天、第2天、第6天检测患者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结果:术后第1天,骨伤手术患者大量输血后TT、PT、APTT和DD水平显著升高,FIB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与术后第1天相比,患者TT、PT、APTT水平显著降低(P<0.05),DD水平降低,FIB水平升高。术后第6天,患者的TT、PT、APTT、FIB和DD水平恢复正常,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伤大出输血时,要注意监测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必要时补充血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防止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
作者:肖犹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采用涡轮机分根法拔除复杂磨牙残冠。方法:53例患者磨牙残冠采用涡轮机分根法拔除,上颌34例,下颌19例,上颌磨牙采用“T”字型分根,下颌磨牙采用颊舌向分根,观察拔牙时间,术中疼痛及损伤程度,术后肿胀反应及创口愈合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均在15分钟内顺利拔除,术中无明显疼痛、创伤小,拔牙后面部及拔牙创无明显肿胀。结论:涡轮机分根法拔除复杂磨牙残冠具有用时短,对牙槽骨损伤小,术后反应轻的优点。
作者:吴伟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进行早期功能康复的方法和时机,预防并发症。方法23例(34膝)骨水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按照预定的康复计划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术后6 h内即开始进行膝关节CPM锻炼,24 h下地站立。术后给予负压引流。结果术后2周平均关节活动度达90°,HSS评分平均71分。3例出现切口局部皮缘灶性坏死延期愈合,无其它并发症。结论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安全可行,可使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并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作者:尹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治疗与空心钉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50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治疗与空心钉治疗手术方法,效果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8个月。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治疗组28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无股骨头坏死并发症发生,空心钉治疗组22例患者,股骨颈骨折不愈合3例,股骨头坏死4例,3次随访Harris评分及X线检查,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治疗组优于空心钉治疗组。结论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方法多样,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治疗是一种有效,并发症少的治疗手段。
作者:于志亮;杨义;髙烁;范超;王力;王雪;刘丙立;张宁;王斌;张净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调查区内202名贫困老年人对免费全口义齿修复效果的评价。方法采用全口义齿满意度问卷对202例无牙领患者进行回访调查分析。结果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外观、语言、咀嚼功能、固位功能、舒适性。外观满意度较其他各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各项满意度均较下颌高,仅固位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费全口义齿可有效提高贫困老年人生活质量。
作者:胡闻奇;王益骏;陈如聿;瞿虹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消化性溃疡是全球常见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尤其以中老年患者为常见[1]是一种慢性消化道疾病之一,其发病的时间常与季节有关,而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增加,消化性溃疡的患者也在日益增多。为了进一步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其复发率,除了采用内科药物治疗外,护理干预在治疗溃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袁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临床治疗、抢救常用的技术操作,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基本操作。由于婴幼儿血管细,加之其家长对操作要求高,操作过程中患儿畏针不合作,易出现穿刺一针不成功、针头脱出移位,很容易引起家长的不满,甚至引起护患纠纷。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因能高效率保持静脉通畅,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留置针单手送针法更满足于儿科护士实践操作的需要。
作者:沈晓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血清铁蛋白及甲状旁腺激素在急、慢性肾衰竭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慢性肾衰竭患者各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A组(n=40,急性肾衰竭)和B组(n=40,慢性肾衰竭),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4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全部受试者的SF(血清铁蛋白)、PHT(甲状旁腺素)、Urea(血清尿素)、SI(血清铁)、Cr(肌酐)、UA(尿酸)等进行检测。结果:研究A组的SF水平显著高于研究B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B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B组的PTH水平显著高于研究A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A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急性肾衰竭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呈升高趋势,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则无明显改变,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清甲状旁腺素显著升高,但急性肾衰竭患者的血清甲状旁腺素则无明显改变。
作者:张婷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150例我院直肠癌患者的外科治疗结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50例,术前全面检查,对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提早治疗,不同的患者分别采取四种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走访,观察患者术后出血、并发症、切口感染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以及一个月、一年到三年期间的复发率及患者死亡率。结果:术后伤口出血者、切口发生感染者、肠梗阻粘连者、吻合口漏以及肺感染者的数量都在10%以内,术后一个月内无死亡病例,三年内死亡病例在12%以下,术后三年内局部复发者占了13%左右。结论:从本次直肠癌患者外科治疗的分析来看,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存活率较高,恢复情况良好,可以对不同的直肠癌患者采用不同的外科手术进行针对性治疗。
作者:巴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不断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入,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卫生保健网络枢纽,是维护农村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健康守门人”职责,乡镇卫生院思想政治工作必不可少,至关重要。
作者:唐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