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霞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应用麝香溶液治疗儿童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麝香溶液湿敷儿童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并与常规换药治疗进行对比观察。就肉芽组织形成的速度和创面治愈时间等疗效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高原地区应用麝香溶液湿敷治疗儿童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儿18例,对照常规应用湿润烧伤膏及京万红软膏患儿16例,总有效率为94%,平均治愈时间10±3天。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高原地区应用麝香溶液湿敷治疗儿童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能明显促进肉芽组织形成、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有效预防溃疡形成,避免反复感染,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佩章;鲍呈元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把82例急性胃穿孔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使用胃大部分切除术、单纯修补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等。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此外,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把单纯修补术应用在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治疗中,手术成功率较高,而且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都较胃大部分切除术短,此外,还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可更加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动脉血气分析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及时、有效的依据,而低年资护士动脉血气穿刺的成功率较低,影响动脉血气穿刺成功率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就不同动脉采血部位和不同采血工具的优缺点方面进行总结分析,探讨提高动脉血气穿刺成功率的方法。
作者:田志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本文对我院住院分娩的116例新生儿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婴354例,女婴272例,其中有99例新生儿窒息,窒息率15.81%,高于教科书的3%~10%。窒息的原因前五位:滞产、脐带异常、过期妊娠、胎膜早破、早产儿低体重儿。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及时处理高危妊娠,加强产时监护,避免胎儿宫内缺氧,避免滞产,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提高产科质量,推广ABCDE复苏技术,加强对医院产儿科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的重要措施。新生儿窒息复苏后若得不到及时的护理,很容易发生新生儿死亡,加强对复苏后的窒息儿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暖、维持循环、密切观察病情等环节的护理,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
作者:高小丽;张祖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比较活血止痛软胶囊与愈伤灵胶囊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20例。按3: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口服活血止痛软胶囊和愈伤灵胶囊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止痛软胶囊较愈伤灵胶囊在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上更有效。
作者:周晓俊;高轶悝;时丹丹;刘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研究外科手术后患者镇痛的满意度,并统计临床护理对策和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感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感更低,其对镇痛的满意度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科手术后患者给予我院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其对镇痛的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谈彩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长段撕脱性离断血管在断肢再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2月至2014年2月收入的16例断肢患者,所有患者均利用长段撕脱性离断血管行断肢再植治疗,观察疗效。统计患者术前(T0)、术中再灌注30min(T1)、术后24h(T2)、术后48h(T3)时血清肌酸激酶(CK)、超氧化歧化酶(SOD)水平,以评价患者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结果所有断指再植均存活,其中12例断肢成活良好,能继续原来的工作,4例再植肢体明显细小,感觉恢复差。患者T1时刻CK明显上升而SOD明显下降,但T3时刻即已恢复至接近T0水平。结论采用长段撕脱性离断血管行断肢再植效果显著,且有助于避免缺血再灌注损伤,值得推广。
作者:范双强;苏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十八反从古到今一直是中医临床的一个禁区,因为它让人望而生畏,其实并不然,十八反也是中医的一方良药,很多中医药学家都有对它进行相应的研究,并且研究成果也是巨大的。而且,大量的研究成果已经用在了中医外科和疼痛科,对一些西医束手无策的病例,治疗效果也相当好。本人也有将十八反有关治疗方法用在临床应用,效果也是十分可观的。
作者:李世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探究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日光性角化病临床试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选择40例日关系角化病患者,采用对比的方法,设置两个试验组,第一个组采用5-氨基酮戊酸溶液外敷在伤口后然后采用光动力疗法,第二个组采用咪喹莫特乳膏外用,同时进行试验。第一组患者采用5-氨基酮戊酸溶液外敷在伤口后然后采用光动力疗法照射2.5个小时,每6天进行1次,每5次为一个周期,第二组患者采用咪喹莫特乳膏外用,每天外擦一次。每个周期都对病情症状及患者感受进行记录,临床试验一直到患者痊愈,并观察1个月的复查情况。研究结果治疗前后,第一个试验组的日光性角化病患者皮损直径<0.1cm的患者有12例,皮损直径在0.1cm—1cm之间的患者为7例,皮损直径大于1cm的有1例;一个月后病情复发患者有0例。第二个试验组的日光性角化病患者皮损直径<0.1cm的患者有6例,皮损直径在0.1cm—1cm之间的患者为10例,皮损直径大于1cm的有4例。1个月后病情复发患者有5例。结论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和咪喹莫特乳膏都对于治疗日光性角化病具有一定的疗效,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临床试验患者的康复时长、皮损面积以及颗粒层等指标都优于外用咪喹莫特乳膏。
作者:徐基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优质护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医院更多承担了住院患者的安全责任[1]。而高住院率、病人老龄化、家庭支持力度不够等原因导致了高风险性。虽然所有入院患者均会落实安全和风险评估,但仅靠人防环节很难杜绝病人走失并出现意外的风险。本文再次介绍一款新的防止患者防走失的报警装置,并阐述了其临床应用及优点,值得在院内推广。
作者:金学勤;张桂珍;华亚芳;高绘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晚期癌症患者临终需要与护理观察。方法:选取从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40例晚期癌症患者,均采取临终关怀护理,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临终护理前良好率为25.00%,护理后良好率为67.50%,护理后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结论:对晚期癌症患者采取临床关怀护理,能大限度减轻患者心理痛苦与生理痛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艳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社区糖尿病的干预护理方式和综合护理效果探讨。方法:选取我社区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60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1组实施常规护理,2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优秀的为14例,血糖水平控制良好的为10例,血糖控制水平差的为6例。2组血糖控制水平优秀的为26例,血糖水平控制良好的为4例,无血糖水平控制差的水平。1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4例,护理满意度为6例,护理满意度一般者为14例,护理满意度差者为6例。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22例,满意者为4例,满意度为一般者为4例,无护理满意度差的患者。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帮助糖尿病患者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在临床应用范围的不断深入,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得以不断发展,从B型、M型、彩色多普勒超声逐渐发展到三维、血管内超声等多种新型技术,并且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医学超声诊断技术的特点、类型、应用范围,进而从系统、信号、设备、技术等四个方面分析医学超声诊断发展趋势。
作者:陈明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在自然产物中提出有效物质,达到对人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方法,已经被全世界所关注,我国的中医药学渐渐的被世界的医学工作者们所关注。中药所含成分十分的复杂,在某些较名贵的中草药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本身就不高,如果提取转化方法不当,就很难发挥出药物应有的作用。我国传统的药物有效成分提取的方法通常为浸泡、煎、煮、熬等,提取率不高。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各种新的提取转化不断涌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酶工程技术的应用,为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和转化带来了生机,该技术的使用大的提高了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和纯度,使中药利用率大为提高。
作者:耿宝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研究护士分层级管理对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本院6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30名;对照组护理人员采取传统常规管理,观察组护理人员则采取护士分层级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医师对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考核合格率以及基础操作能力考核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均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能力评分以及相关理论知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均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病房管理、护理差错率、基础护理工作等四项对比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以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是一种较为全面且具有个性化的护理管理模式,将其应用于医院护理工作的日常管理当中可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降低护理人员护理差错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以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显著提高医院整体基础护理质量,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尹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支气管哮喘(下称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可引起气道缩窄,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随着人们对哮喘本病认识的不断深入,治疗的重点已从单纯缓解气道平滑肌转为以预防、防治起到控制炎症为主的综合治疗,现就近年药物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韩雪玲;李莉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止血带是四肢外科手术止血必不可少的工具,长期以来备受临床重视。它的功能是对病人实行肢体手术时暂时阻断该肢体的血供,可使手术野清晰。手术操作方便。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减轻术中出血,为病人术后恢复提供有力条件。但止血带使用不当常出现不良反应,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软组织压扎伤。神经。血管。皮肤的损伤。烦躁等。因此,了解止血带的特性和术中注意事项方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黄又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本文从中医角度出发阐述了脾胃与抑郁症发病的关系,并说明了调理脾胃气机在治疗抑郁症中的作用。中医认为情志因素是抑郁症发病的诱因,其关键病机在于脏腑气机失调,气、血、痰、湿等病理产物蓄积。因此调理脏腑气机,祛除气、血、痰、湿等病理产物为治疗抑郁症的重要原则。而脾胃位居中焦,为脏腑气机升降之枢纽。人体脏腑之气的升降、交通相济为用,全赖脾胃居中的斡旋作用。在治疗抑郁症的重视调解脾胃气机,有利于升清降浊、祛痰行郁、通府驱邪、健运脾胃,可以达到安神定志、醒脑宁神、补虚养神之目的。
作者:朱秀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消化性溃疡是全球常见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尤其以中老年患者为常见[1]是一种慢性消化道疾病之一,其发病的时间常与季节有关,而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增加,消化性溃疡的患者也在日益增多。为了进一步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其复发率,除了采用内科药物治疗外,护理干预在治疗溃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袁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慢快综合征患者在植入自动化功能双腔起搏器后参数的调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62例植入自动化功能双腔起搏器的慢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的起搏心率设置为55次/分,而对照组的起搏心率则设置为65次/分,观察并比较在术后一年内两组患者频心房事件的发生率(AHRE)、心室起搏百分率(Vp)、心房起搏百分率(Ap)、左心室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血脑钠肽(BNP)。结果:实验组Ap和Vp明显降低,而LVEDD和LVEF得到较大改善,BNP明显减少,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间的AHRE和LAD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适当降低起搏心率能较好的调整患者的LVEF和LVEDD,同时可降低BNP,可在临床应用。
作者:白雪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