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论述中药有效成分酶法生物的转化

耿宝星

关键词:中药, 有效成分, 酶法, 生物转化
摘要:在自然产物中提出有效物质,达到对人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方法,已经被全世界所关注,我国的中医药学渐渐的被世界的医学工作者们所关注。中药所含成分十分的复杂,在某些较名贵的中草药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本身就不高,如果提取转化方法不当,就很难发挥出药物应有的作用。我国传统的药物有效成分提取的方法通常为浸泡、煎、煮、熬等,提取率不高。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各种新的提取转化不断涌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酶工程技术的应用,为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和转化带来了生机,该技术的使用大的提高了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和纯度,使中药利用率大为提高。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如何加强静配中心的洁净管理

    目的:如何加强静配中心的洁净管理。方法按照静脉配液的质量管理要求和各类相关的规范,必须有经过专业培训的药学和护理技术人员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在洁净或清洁环境下的层流台内对静脉用药进行加药混合调配,使其成为可供直接静脉滴注使用的成品的输液操作过程。结果拥有了正规,环境合格的静配中心才能更好地为临床服务,减少临床输液工作中输液反应的次数,可以有效的保证静脉用药的质量管理,有效的减少临床护士的工作量。[1]

    作者:马芳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对中药调剂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研究

    中药调剂是临床安全用药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医临床辩证工作的主要内容。在中医药工作实践中,加大对中药调剂人才的培养及路径研究,是基于实践导向下的科学培养模式重要体现。为此,通过对中药调剂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梳理,从工学结合等方面来提出有效的对策。

    作者:马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比较分析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用于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用于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1.0μg/kg,维持剂量为0.8μg/(kg?h);对照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0.5μg/kg,维持剂量为0.4μg/(kg?h)。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合对照组的HR、MAP在t0时间点比较(P>0.05),在t1、t2、t3、t4各时间点内(P<0.05);两组患者SpO2均>95%(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MAP各时间点内(P>0.05);Ramsay评分在t1、t2、t3、t4,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点均较t0时高(P<0.05)。结论:在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中,右美托咪定使用1.0μg/kg,维持剂量为0.8μg/(kg?h)时效果好。

    作者:刘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急性脑梗塞患者溶栓治疗的健康教育与护理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溶栓治疗的有效健康教育和护理模式,改进护理工作流程,方法对我科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住的急性脑梗塞患者溶栓治疗进细致的健康教育与早期康复护理,结果患者病情恢复快,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无出现护理并发症,住院时间缩短,结论脑梗塞患者溶栓治疗配合细致的健康教育和早期康复护理,是直接影响治疗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黄冰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新生儿足底定位斜刺采血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足底定位斜刺采血过程中护理技巧对采血成功率的重要性。方法:以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出生的婴儿100人为研究对象,做好采血前和采血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包括采血工具的准备、孩子身体的保障、温度的控制、预防过敏、采血点的确定、采血后的伤口处理等,以确保采血成功。结果:采血成功率达99%。结论:新生儿足底定位斜刺采血过程中,正确的护理工作对于采血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为了将对孩子的伤害降到低,应该注重采血护理工作。

    作者:刘晓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口腔医院门诊科室感染管理体会

    诊室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含量增多,对医护人员和患者构成交叉感染的潜在危险。通过探讨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更好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因此加强对口腔医院门诊各科室感染的控制,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相应的控制措施,有效预防控制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黄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析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病人来医院治病,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护士,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作者:汪永红;冯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调脂降糖中药复方在2型糖尿病基础研究中的运用分析

    糖尿病又被称为糖脂病,2型糖尿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属于中医“消渴”范畴。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脂代谢异常是原发性病理生理过程。调脂降糖中药复方在降糖调脂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疗效,当前,我国针对调脂降糖中药复方在2型糖尿病基础研究中的运用已经成为了新的热点问题。本文针对在2型糖尿病基础研究中调脂降糖中药复方的运用予以综述。

    作者:高敬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体会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中层而形成的血肿,其基本病变为主动脉中层囊性坏死。病理变化为内膜撕裂、管壁剥离及血肿在壁层中蔓延,并将中层撕开向内外及两侧膨出而形成局灶性夹层血肿[1]。近年来由于高血压病患者的逐年增加,此病的发病率也明显上升。此病起病急,发展快,死亡率高,不易诊断,患者极度痛苦,容易引起医患纠纷,所以护理难度相对较大。因此护士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措施,可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死亡率。本文收集了我科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傅秀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子宫切除术中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子宫切除术中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CSE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腰硬联合麻醉组分为观察组,连续硬膜外麻醉组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31例患者,麻醉效果优26例,良4例,差1例,麻醉优良率96.77%;对照组麻醉效果优16例,良7例,差8例,麻醉优良率74.19%;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肉松弛优良率100%,对照组肌肉松弛优良率为87.10%,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永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措施,观察、体会护理干预应用于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125例围手术期妇产科剖宫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予护理干预,对照组予普通护理,对各组切口感染、脂肪液化、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肛门排气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或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围手术期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患者以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求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放置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9月至2011年7月来我院接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的患者60例,其中30例患者采用无创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治疗,作为观察组,剩下的30例患者采用传统有创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治疗,作为对照组,分别以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程度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并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无创护理干预方式在取得理想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芙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强化细节管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强化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240例神经内科患者,按照随机抽取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强化细节管理,对两组患者的管理质量评分、护理质量合格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无论是管理质量评分、护理质量合格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备显著差异。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强化细节管理,明显增加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高,临床应用价值广泛。

    作者:钱德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甲状腺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疼痛与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甲状腺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疼痛与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行甲状腺切除术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抑郁自评表与焦虑自评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头痛、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甲状腺围手术期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患者痛苦,缓解患者疼痛感与不良情绪。

    作者:陈晓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围术期的优质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分析和研究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围术期的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5月腹腔镜下行胃穿孔修补术患者86例,将其按奇偶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行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腹腔镜下行胃穿孔修补术患者治疗中,其能够缩短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患者住院治疗时间,避免或减少术后诸多并发症发生,对减轻患者经济或精神负担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谢恒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关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合理用药浅析

    目的:对目前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以期提高临床疗效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2年至2013年就诊的心血管疾病90例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心血管药物DDDs值前3名的分别为阿伐他丁、贝那普利、硝苯地平,DDDs值在前10名的药物中通心络胶囊和阿司匹林的DUI>1.0,其余药物的DUI均在1.0以下;抗高血压药物总DDD值以及DDDs值在所有不同种类药物中属高,抗心律失常药的总DDD值及DDDs值在所有不同种类药物中属低,结论:我院使用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大多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应用合理性高。

    作者:张蔚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配合及体会

    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是近几年来开展的新技术,是经胸壁乳晕入路,通过超声刀和腔镜手术器械的远距离操作切除病变甲状腺组织。该术式改变了传统外科手术切口,使创口微小化并转移到身体的隐蔽部位,具有很好的美容效果。

    作者:张敏;黄咏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探讨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相比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相比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在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入住我院普外科的131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31例研究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65例)与观察组(66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疝气修补术(Shoulice法或Bassini疝修补术),观察组采取无张力疝气修补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抗生素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并总结不同手术方式的特点。结果首先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抗生素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观察组出现并发症11例,对照组出现并发症23例,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相比更符合人体的生理解剖结构,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徐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塞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的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管腔狭窄基本主要的介入性技术。它首先在右侧大腿根部从皮肤穿刺,沿股动脉将一根管端有个小球囊的特制导管(叫球囊导管),顺着动脉血流在X线透视下,慢慢送到心脏的冠状动脉,到冠状动脉的狭窄部位时,可将球囊加压到数个大气压之后扩张局部狭窄的病变,使血管内径增大,从而改善心肌供血,缓解胸痛症状并减少心肌梗死发生。这样将血管狭窄的冠状动脉重新成形,称为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国际上PTCA的成功率已达90%~95%。中国为80%~85%,远期疗效亦为80%以上。其再狭窄率达30%~35%,多发生在术后6个月内,如稳定1年以上,则极少有再狭窄。对于再狭窄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可再次选择PTCA,成功率仍达90%以上,且再狭窄率降低。近年来随着该项技术的发展以及介入材料的日趋改进,其手术成功率已达到98%以上。通过稳定患者的情绪,合理安排休息、饮食,严密心电监护、血压监测以及病情观察是冠心病患者PTCA手术成功的关键。PTCA的成功与否,关系诸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术后护理为重要。心理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置入术(STENT)患者的焦虑程度,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手术期的合理配合与正确护理对提高PTCA 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心内科患者病情危重、治疗复杂、死亡率和致残率高,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多、联系紧密。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要求相对较高。2012年8月~2013年12月,我院心导管室用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共27例,经术后严密监护和护理均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胡哲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传染病医院护士实习的临床带教及职业防护探究

    目的:对传染病医院护士实习的临床带教及职业防护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证实职业防护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实习的138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9例。一组按照常规进行带教及职业防护,为对照组;一组在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引导、实践操作等综合带教及职业防护,为观察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实习后的心理状态、应对能力、职业防护意识及意外损伤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不良心理的发生率为13.0%,低于对照组30.4%的不良心理发生率,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在应对能力、职业防护意识及意外损伤发生率等数据的比较中,观察组均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在传染病医院护士实习的临床带教及职业防护中,综合使用心理引导、实践操作等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护士的心理状态,提高应对能力,减少意外损伤的发生,对提高护士的实践能力及降低职业感染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丽慧;陈菊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