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瑞
目的:探析无痛人流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00名2010年3月到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将其按随机方法将其分成两组,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采用进行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心理情绪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后情绪比对照组稳定,同时,实验组疼痛感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能够更好的控制患者的不良情绪,对于治疗无痛人流患者具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何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4年9月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500例高热惊厥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高热惊厥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干预护理。对两组患儿护理的总有效率和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护理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2.4%,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虚脱4例(2.4%)56(22.4%)、休克0例(0%)以及患并发症8例(3.2%),对照组患儿虚脱56例(22.4%)、休克6例(2.4%)、并发症61例(24.4%),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热惊厥患儿护理的过程中,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干预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治疗效果,有效降低其并发生的发生率,大大提升了护理质量。因此,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朱艳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116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比较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口长度等均有较大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术口出血率、胆漏发生率及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可取的较好的效果,有助于患者及早康复,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推广应用。
作者:夏文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士对术中压疮的认知及防范意识情况。方法以我院20名手术室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手术室护士对术中压疮的认知整体上处在中等水平,年龄、工作年限不同的护士,得分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压疮防范意识相关护理行为整体上处在高水平,但术前护理行为得分处在低水平,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及职称不同的护士,得分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认为需要采取术中压疮的相关培训工作所占百分比为100.00%。结论现状下,手术室护士对术中压疮的认知还有待提高,同时关于压疮的术前防范意识需要进一步强化。
作者:陈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护理工作的全过程,而且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有效管理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树立专业形象的关键。
作者:普青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到2014年6月收治的62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纳入本研究,按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按照治疗措施的不同将6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31)与对照组(n=31),前者单用缬沙坦,后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氢氯噻嗪,针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4.2%,观察组血压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使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的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提升降压效果,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该种治疗措施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
作者:叶桂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便秘护理在提升肛裂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72例肛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病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便秘护理,比较两组两组的便秘发生情况与疼痛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便秘护理的实施可以改善患者术后排便疼痛情况,降低便秘发生率,有利于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从中药与中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引申到中成药与中成药、西药之间的配伍关系。
作者:浦方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类风湿关节炎作为一种慢性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外周关节的非特异性炎症。患者的患病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呈现进行性破坏,并致使受损关节发生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本文主要探讨针对类风湿关节炎,进行中药的辩证治疗。同时辩证的选用金乌骨痛胶囊、鹿瓜多肽和丹参注射液这三种中成药,介绍它们的中药成分、疗效、适用症状和用法用量等。
作者:栾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现代人常因环境、饮食、情志等问题而得慢性胃炎,其易治愈但常反复发作。吴文尧教授认为该病病机关键为湿热、脾虚、肝郁,治疗多以清化湿热、健脾益气、疏肝解郁等治法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商秋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艾滋病并发症的有效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124例艾滋病并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2例。为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常规的护理方式予以干预,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的治疗上配合优质的护理方式予以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更加的显著,护理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62.90%,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为艾滋病并发症患者进行护理,采用优质护理方式能够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可以提高护理的有效率,更容易得到临床患者的接受和认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宋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析循证护理对老年患者压疮预防的作用。方法:将我院188例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护理,而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情况和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压疮发生率分别为0%、4.26%,家属满意度分别为98.94%、80.8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老年患者压疮预防具有良好的效果,护理质量大大提高,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回顾幸福分析我院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10例骨科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有70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脑血栓症状,发生率为63.6%,造成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有年龄、体质指数,术后双下肢功能锻炼及BMI抗凝药使用情况等。结论:针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危险因素,加强护理干预,有效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是护理干预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作者:敬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颈椎病指椎间盘及椎间关节退变、临近组织受累所致的症状及体征,大学生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椎生理异常,椎体上关节突,前后缘及上下缘唇样增生等。分析大学生颈椎病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大学生颈椎病的发病率。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发生颈椎病的危险因素,包括慢性劳损、外伤因素、咽喉部炎症未得到及时治疗等,并提出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颈部外伤、加强自我保健等几项预防对策。
作者:包和平;马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虽然当今社会在不断普及避孕方式,在全球范围内人工流产的发生率呈现上升的趋势。人工流产常见的并发症为阴道出血,采取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人工流产后阴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普通外科手术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性,为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提供理论依据及相关的防范措施。方法:将本院2013年4月-2014年6月接收的10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并总结院内感染的手术室护理因素。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0%(4/50),术后复发率6.0%(3/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有六个手术室管理因素与医院感染有关,其中四个通过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是高危影响因素:手术切口(OR=6.71)、手术时程(OR=3.75)、ICU(OR =12.97)、预防性抗生素(OR =3.14)。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普通外科手术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如术后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根据本人多年来临床的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现将矽肺病人的护理重点介绍如下。
作者:李秀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高压氧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对93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时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1.入舱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高压氧治疗常识,取得家属的积极配合;2.舱内患者病情的观察护理。3.出舱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使用天然气的常识宣教及及时进行高压氧治疗的必要性。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在在及时采用高压氧治疗,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取得效果满意。
作者:王永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波技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冠心病的诊断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70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波检测,所有病例根据其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12例与非冠心病组58例。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增厚发生率为75.9%,冠心病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冠心病组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结论:超声波颈动脉硬化斑块检测技术是一种显著有效的冠心病检测方法。
作者:金丽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4目的:就湿性愈合疗法治疗术后二期愈合切口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40例外科手术后二期愈合的切口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湿性愈合疗法,观察两组术后二期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5.0%,对照组治愈率6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湿性愈合疗法治疗术后二期愈合切口的临床疗效,能够降低费用,缩短疗程,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愈合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小芳;雷霞;雷莉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