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强心贴穴位贴敷治疗心衰不良反应的个案观察

赵立君

关键词:穴位贴敷治疗, 心衰, 不良反应, 诊断标准,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心功能分级,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中医辨证, 常规治疗, 左心室射血分数, 左室舒张末内径, 酒石酸美托洛尔,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严重心律失常, 患者, 心血瘀阻型, 治疗过程, 指导原则, 诊断符合, 药物过敏
摘要:2012年8月-2013年9月选取我院门诊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1例,年龄40-70岁之间(包括40、70岁),平均(57.3±12.1)岁。其中男68例,女53例。诊断符合参照《内科学》(第6版)教材慢性心衰的诊断标准,以左心衰为主;心功能分级标准: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修订标准[1];包括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60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中医辨证标准及积分标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医辨证为心血瘀阻型证者。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皮肤异常及对药物过敏者。分为西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强心贴穴位贴敷组(实验组)。各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酒石酸美托洛尔根据情况使用,心率控制于60~75次/分,血压无明显波动;同时予强心贴穴位贴敷,通用名称:强心贴基本方:桂枝15g、细辛6g、白芥子4g、红花10g、红参10g、泽泻10g、鹿茸6g,共研细末,姜汁调匀;取穴:膻中、虚里、内关(双侧)、心俞(双侧)、厥阴俞(双侧)、肾俞(双侧),隔日一次,每次6小时,30天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2组均随访观察6月,实验前后由专人观察各项指标并记录。治疗过程中有一患者皮肤反应严重,故报道如下。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与护理

    静脉输液是治疗新生儿的一项重要措施,临床上多数患儿采用头皮、四肢静脉穿刺置入留置针,易发生外渗、静脉炎等不良反应,且保留时间短。而腋静脉粗、直,解剖位置相对固定,容易穿刺,使患儿在治疗中既能及时用药,又有效的保护了周围静脉血管,且患儿活动不受限制,保留时间长。与其他部位穿刺相比,有诸多优势。

    作者:刘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谈检验科的生物安全隐患和防护对策

    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在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活动的实验室中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危害,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公众的伤害,为了保证试验研究的科学性还要保护被试验因子免受污染。其措施包括强化工作和管理人员生物安全意识,建立规范化、法制化和日常化的管理体系,加强人才的建设、培训、配备必要的物理、生物防护设施、设备、掌握规范的微生物操作技术和方法等。[1]检验科是医院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全院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临床标本的检验工作,也是医院感染监测的重点科室。因此建立生物安全的各项制度,加强检验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确保检验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的职业安全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现奖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防护知识总结如下。

    作者:李希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检验科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

    目的:针对检验科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检验科质量控制前500份血液检验过程进行分析,记录问题案例,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质量控制对策,并随机抽取质量控制后500份血液检验进行全程跟踪,记录出现的问题案例。结果:质量控制前出现问题案例数53例,明显大于质量控制后出现问题案例数9例,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析血液检验每个流程中的可能出现的问题,逐个击破,才能保证检验科血液检验的质量,提升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保证检验结果对临床诊断的价值。

    作者:覃银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某医院30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描述性分析

    目的:为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和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某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上报的的305份ADR报告表,按照患者性别年龄、药品分类、累及器官等情况对进行统计描述。结果:305份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所占比例大,占34.8%,其次为代谢及内分泌系统药和中药制剂;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包括全身性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其中211例由静脉给药所致,占69.2%;新的、严重的ADR报告共28例,涉及23种药品,中药制剂占5例。结论:完善ADR监测报告制度及其分析评价,开展重点监测品种的追踪和信息通报,形成有效信息流,降低临床用药风险。

    作者:李美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不同干预方法对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形成的影响

    目的:观察硫酸镁湿热敷、地塞米松软膏、安普贴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形成效果。方法:取符合标准的15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硫酸镁湿敷组(A组)地塞米松软膏组(B组)安普贴组(C组)。结果:A、B、C三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6.12%、8.51%、11.54%。严重程度的平均秩次为72.82、79.86、89.13。[结论]3种方法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硫酸镁湿敷组发生率低。机械性静脉炎的严重程度由轻到重分别为硫酸镁湿敷组、地塞米松软膏组、安普贴组。硫酸镁湿热敷是经济有效的选择。

    作者:段红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析神经内科老年病人的安全护理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老年病人护理管理的关键,改善神经内科护理专业工作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多发安全隐患的行为及老年病患者存在安全隐患的特征,结合病患特点制订单病种护理流程和相关对策。结果:实施前后科内护理差错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各项护理指标达标率100%。结论:神经内科应采取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对策,完善老年病患者安全管理成效,确保老年病患者住院安全。

    作者:杨秋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鼻炎宁制剂的不良反应与临床用药

    鼻炎宁制剂(包括颗粒剂和胶囊剂,以下简称:本品)是由蜜蜂巢脾制成的口服固体制剂,具有清湿热、通鼻窍、疏肝气、健脾胃的作用,临床用于慢性鼻炎、慢性副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传染性肝炎、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的治疗[1]。据研究[2],蜜蜂巢脾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活性和抑菌作用,可清除DPPH 自由基,且蜜蜂巢脾比中蜂巢脾效果好,其生物学活性呈浓度依赖性。但是,近年来关于本品不良反应(ADRs)的病例报告逐渐增多,有的ADRs 还特别严重。本研究分析本品致ADRs 的病例报告,供临床安全用药参考。

    作者:陈久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患有晚期胃癌的患者随机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化疗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化疗和复方苦参的注射,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治疗,使用匹兹堡睡眠效果指数进行患者睡眠状况的评测,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焦虑程度制成表格,便于统计和观察。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效果,可以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大大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阿奇霉素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剂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剂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我院诊治的90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阿奇霉素,40例)和观察组(阿奇霉素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剂,50例),对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0为(86.0±14.0)与对照组(71.0±15.0)相比,观察组肺功能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临床控制率为60.0%,对照组临床控制率为50.0%,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与对照组80.0%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患者,阿奇霉素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剂治疗的疗效显著,明显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陈卫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新进展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中医治疗糖尿病深受广大患者的信服。本文从内服中药、中药沐足、中药穴位贴敷进行综述,为糖尿病患者更好更有效的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薛俊珍;黄波;黄媛;张永红;张亚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新生儿足底定位斜刺采血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足底定位斜刺采血过程中护理技巧对采血成功率的重要性。方法:以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出生的婴儿100人为研究对象,做好采血前和采血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包括采血工具的准备、孩子身体的保障、温度的控制、预防过敏、采血点的确定、采血后的伤口处理等,以确保采血成功。结果:采血成功率达99%。结论:新生儿足底定位斜刺采血过程中,正确的护理工作对于采血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为了将对孩子的伤害降到低,应该注重采血护理工作。

    作者:刘晓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血脂症的预防和护理

    介绍高血脂症的认识和预防,指出护理工作不是单纯的用药治疗还要从心理、饮食等多方面考虑。

    作者:贾耀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产后康复按摩对产后恢复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产后康复按摩对产后恢复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4月期间待产需分娩产妇120例,按计划分为2组,每组60例,分别予以常规治疗+康复按摩(观察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产后恶露、排便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恶露24—48h平均94±13ml明显低于对照组112±19ml,产后14d恶露干净86.7%明显高于对照组41.7%,排便1次/1—2d95%明显高于对照组45%。结论:产后康复按摩临床效果较好,有效促进产妇的康复,提高产褥期产妇生活质量,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卢玲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死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1例护理

    主动脉内球囊(intra-aortic bal oon pump,IABP)装置由球囊导管和驱动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为主动脉内球囊通过与心动周期同步充放气,达到辅助循环的作用。该装置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伴心源性休克(cardiac shock,CS)、急性心肌梗死伴急性二尖瓣反流、急性心肌梗死伴室间隔穿孔、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难以控制的心律失常、难治性心力衰竭、血流动力不稳定的高危PCI病人(如左主干病变、严重多支病变或重度左心室功能不全等),IABP联合PCI 使AMI并发CS患者住院期间存活率明显升高。[1]我科于2014年9月收治了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行PCI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患者,经积极抢救和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玉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析护理干预对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管理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1~6月间,笔者所在医院内科收治的100例内科疾患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住院期间意外事故的发生率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组患者的意外事故发生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发生意外死亡和放弃随访的混着例数明显多于实验组。结论:提高护理人员对不安全因素全面而正确的认识水平,实施细致而专业的人性化的护理,开展正确的安全性教育能够有效地降低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减少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作者:刘静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子宫肌瘤围术期的舒适护理

    子宫肌瘤药物治疗普遍效果不佳,常采用手术治疗是。因此,应做好子宫肌瘤围术期的舒适护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手术前的舒适护理心理护理: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焦虑和抑郁心理为突出,有无助感或为需手术治疗而恐惧不安,迫切需要咨询指导。因此,为了减轻患者因疾病带来的痛苦,做好子宫肌瘤围术期的舒适护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已日渐成为妇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鲁清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此基础上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患儿恢复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更佳,能够促进患儿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屈林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58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搜集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接收的心绞痛58例患者,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甲组和乙组。给予甲组29例优质护理,给予乙组29例常规护理。观察、比较甲组和乙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与乙组相比,甲组护理有效率和满意度较高,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绞痛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效果较好,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孙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极低出生体重儿肠内营养护理进展

    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其体重轻、各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存在缺陷、抵抗力差、合并症多、生活能力弱等众多因素,所以在新生儿中死亡率高。通过对其合理的科学喂养及配合全方位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

    作者:花文秀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妊娠黄体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病例徐丹丹,女,23岁,因“停经39+2周,B超发现羊水偏少半天”于2014-08-07入院。孕妇平素月经规则,末次月经2013年11月04日,预产期2014年08月11日。孕期经过顺利,停经9+1周建围产期保健卡并定期产检,停经35+5周空腹血糖为5.16mmol/L,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后予饮食控制,血糖控制良好。既往体健。入院查体:T 36.6℃,P 96次/分,R 19次/分,BP 138/88mmHg,身高160cm,体重83kg。宫高38cm,腹围115cm ,胎心142次/分,先露头,浅定。产科超声(2014-08-07):胎儿BPD9.3cm,HC33.3cm,AC37.9cm,FL7.5cm,AFI6.8cm。S/D:1.8。提示:单胎头位,晚期妊娠。羊水偏少。于2014-08-11因“巨大儿”在腰硬联合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右侧卵巢包块切除术。术中顺取一女婴,Apgar评分10分-10分,体重4650g,探查双附件见右卵巢3x3cm实性包块,切除包块并送病理。右输卵管及左附件未见异常。术后常规病理示(右卵巢)妊娠黄体瘤,后将切片及标本送至南京军区总院确诊为妊娠黄体瘤。术后5 d痊愈出院。术后40天复查超声示:双附件未见异常。

    作者:董洪果;梁少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