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大肠癌的病因与预防措施探讨

姚鸿飞;张淇惠

关键词:大肠癌, 发病原因, 预防措施, 诊断
摘要:早期发现并治疗是有效防治大肠癌的关键。大肠癌的发生与饮食、基因等多种因素有关,积极分析大肠癌的病因对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现就大肠癌的病因及预防措施做一简要综述,以期为临床防治大肠癌提供有效借鉴。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特发性下肢水肿122例治疗观察分析

    某皮袋厂122例特发性下肢水肿患者,经应用具有温经除湿,养血通络的中药组方和缓解炎性疼痛与调节体内代谢功能的西药组方进行治疗,获得康复。

    作者:谢克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口腔医院门诊科室感染管理体会

    诊室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含量增多,对医护人员和患者构成交叉感染的潜在危险。通过探讨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更好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因此加强对口腔医院门诊各科室感染的控制,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相应的控制措施,有效预防控制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黄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胆道损伤的诊治体会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总结教训,为防治胆道损伤提供经验。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后2例胆道损伤病人进行分析。结果:2例胆道损伤病人均经过积极处理,行2次或多次手术,现均治愈。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后胆管损伤为一严重并发症,术者需严格选择手术病例及手术时机,严格把握中转开腹时机及原则,能明显减少胆管损伤的发生。

    作者:陈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新鲜羊膜移植遮盖治疗真菌性角膜的临床观察

    真菌性角膜炎是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随着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以及对本病诊断水平的提高,发病率已成上升趋势。本病的治疗有药物、角膜移植手术、溃疡挠抓、碘涂及结膜瓣遮盖术等。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采用羊膜移植遮盖术治疗18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游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理念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应用的优质护理理念的过程与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94例上消化道出血且行内镜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全部患者随机均分作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焦虑(SAS)评分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焦虑程度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睡眠、精力、疼痛、情感、社会活动与躯体活动等生活质量方面,研究组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82.98%,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护理中融入优质护理理念,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令患者更满意。

    作者:王秀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COPD患者体重指数与肺功能相关指标的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体重指数(BMI)与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吸入沙丁胺醇200ug后)占预计值百分比及吸入沙丁胺醇200ug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缓解率的关系。方法收集105例在我院确诊为稳定期COPD患者的身高、体重及肺功能数据,统计各组患者BMI、FEV1(吸入沙丁胺醇200ug后)占预计值百分比及吸入沙丁胺醇200ug前后FEV1缓解率。结果COPD患者BMI与FEV1(吸入沙丁胺醇200ug后)占预计值百分比有相关性(p=0.037),BMI与用药前后FEV1缓解率无相关性(p=0.384),COPD患者FEV1(吸入沙丁胺醇200ug后)占预计值百分比与吸入沙丁胺醇200ug前后FEV1缓解率无相关性(t=0.681)。结论COPD患者给予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部分肺功能。

    作者:宋卫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丙泊酚复合不同镇痛药在高危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不同镇痛药用于高危人工流产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10例高危患者分为芬太尼组(F组)、氯胺酮组(K组)和丙泊酚组(P组)。观察丙泊酚总剂量、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P组和F组MAP、HR及SpO2均下降(P<0.05);K组MAP、HR及SpO2无下降(P>0.05);丙泊酚总剂量及意识消失时间F组和K组明显低于P组(P<0.01),而苏醒时间长于P组(P<0.05);F组和K组在术中体动、头昏头痛、嗜睡、术后腹痛与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高危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安全可行。

    作者:张艳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做法及成效

    目的:落实护理不良事件防范工作,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通过对所有住院病人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制定管理防范措施,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结果: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实施后较实施前降低,差别有显著性。结论: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有效防范和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宋雨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数字化长程视频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数字化长程视频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癫痫诊断、鉴别诊断、定位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癫痫确诊率及致痫灶定位准确率,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方法2011年8月-2013年3月大连中心医院癫痫门诊、神经科及儿科病房随机收诊的临床拟诊癫痫患者100例,先行常规脑电图(REEG)监测20~30min,然后行数字化长程VEEG监测,记录完整清醒睡眠觉醒周期内脑电图变化(24h)。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ⅹ2分析。结果数字化长程VEEG监测到临床发作伴痫性放电23例(23%),REEG1例(1%),阳性率明显高于REEG(P<0.01)。其中5例纠正了以往癫痫的错误分型,20例明确了癫痫综合征的诊断,3例为难治性癫痫,明确了病灶并手术治疗,REEG仅1例诊断。23例患者中,睡眠期痫性放电检出率比清醒期增加(P<0.05)。数字化长程VEEG监测到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58例(58%),REEG监测到29例(29%),阳性率高于REEG(P<0.01),睡眠期痫样放电检出率比清醒期增加(P<0.05)。结论数字化长程VEEG明显提高痫样放电的检出率,对癫痫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为癫痫发作的分型、定位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孙萍;郑晓君;王苏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治疗与空心钉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治疗与空心钉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50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治疗与空心钉治疗手术方法,效果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8个月。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治疗组28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无股骨头坏死并发症发生,空心钉治疗组22例患者,股骨颈骨折不愈合3例,股骨头坏死4例,3次随访Harris评分及X线检查,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治疗组优于空心钉治疗组。结论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方法多样,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治疗是一种有效,并发症少的治疗手段。

    作者:于志亮;杨义;髙烁;范超;王力;王雪;刘丙立;张宁;王斌;张净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在全身压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和研究护理干预运用于全身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策略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8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并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2例,采用干预护理方法,并进行全身亚低温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进行干预护理后,有15例治愈,23例好转,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在进行常规护理后,有9例治愈,20例好转,总有效率为70.3%,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护理干预运用于全身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对患儿的康复起到良好的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

    作者:刘义容;封大连;徐义兰;罗德琼;虞莲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谈孕妇产前保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要提高人类的素质,要优生优育,父母都希望自己能生育健康聪明、漂亮活泼的孩子,因此孕期保健显得非常重要。我院的孕期保健工作开展有十五年的时间,着重从怀孕孕周进行周期保健,以下几方面是孕期保健相关问题论述。

    作者:张慧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死行心脏介入治疗临床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坏死。它的病死率极高。我国AMI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加冠状动脉内支架植人术(CS),已成为当今治疗急性AMI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安全有效可确保血运重建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改善AMI患者近远期预后的一种重要措施。

    作者:刘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临床静脉输液技巧进展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在护理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保证输液治疗质量,近年来国内外大量护理学者围绕静脉输液相关问题作了大量研究,现将临床静脉输液技巧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杨春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Peutz -Jeghers综合征9例诊治体会

    Peutz -Jeghers综合征(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曾称为黑斑性息肉,简称PJS),于1863年由Hutchinson首先报道,是一种家族性非肿瘤性胃肠息肉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表现为伴有粘膜、皮肤色素沉着的全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疾病。我院自1998年6月~2013年12月对9例患者采用内镜下息肉电切术,治疗效果满意,体会如下。

    作者:张学军;高克阳;卢金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苍术的临床应用

    苍术,又名赤术,为菊科草本植物,药用根部。其味辛苦,性温无毒。功能燥湿健脾,祛风除湿。临床应用范围较广,它不仅用于内科脾胃、郁证,还可用于外科湿仓等疾患。现将临床应用简介如下。

    作者:程小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78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关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78例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的探讨,并针对该情况提出的一些预防及控制措施。方法:对在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神经内科患者的感染情况和危险因素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根据分析结果显示,院内感染的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其次是泌尿道、皮肤和黏膜等,而脑出血是比较容易发生院内感染的。结论:要合理的用药,尤其是抗生素,加强基础护理和营养治疗,并且尽量减少一些侵入性的操作。

    作者:胡媛;姜美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空气质量对感染性腹泻发病的影响探讨

    目的:为探讨其他防范感染性腹泻方法,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对符合《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WS 271-2007》的病例,按照8:1的比例进行粪便样本采集,根据检测标准进行病原体检测,对实验室确诊病例的病原体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病毒可吸附在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上,成为病菌的载体而作用于人体。感染性腹泻的发病与空气质量因素有一定关联。结论空气质量对感染性腹泻发病有一定影响。

    作者:袁艳玲;王剑云;翁晓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期间气道分级管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期间气道分级管理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中选取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在不进行气道分级管理情况下行机械通气,观察组机械通气期间行气道分级管理,观察两组患者VT、f、PaO2/FiO2及APACHEⅡ评分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VT、PaO2/FiO2值明显高于对照组,f、APACHEⅡ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CU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期间,行气道分级管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轻副作用,缩短通气时间,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谢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根因分析法在肿瘤儿科PICC体外部分断裂危险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肿瘤儿科PICC体外部分断裂危险因素。方法:追溯性的分析本科2014年2-6月发生PICC体外部分断裂患儿的资料,使用根因分析法确定根本原因,探讨导管断裂的危险因素,并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后,本科2014年7-11月,PICC体外部分断裂发生率大幅度降低,根因分析法作为科学的管理工具应用于发生PICC体外部分断裂危险因素的分析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张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