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系统性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

李秀萍

关键词:系统性, 康复护理, 自理能力, 患者, 人口老龄化, 脑血管疾病, 运动能力, 生活水平, 流行病学, 技能知识, 急性发作, 回归社会, 护理效果, 功能恢复, 调查研究, 死亡率, 脑卒中, 脑中风, 后遗症, 发病率
摘要:当代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表明,脑中风已是全球死亡率第一。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快。而脑卒中急性发作治疗后所遗留的后遗症,严重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其自理能力。而有效的康复护理,可以很好的促进患者的自理能力。然而我们以往所采用的传统式康复护理效果一般,而近几年来采用系统的康复护理,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认知、运动能力,及肢体的功能恢复及家属的康复技能知识的掌握,同时促进患者回归社会。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病人足部自我管理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接受腹膜透析的糖尿病病人来讲,医务人员往往会把重点集中在如何更好地控制血糖、血压,保护肾脏功能,预防各种并发症方面,而忽略了足部护理的教育及指导,常常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通过对72例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足部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的足部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对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儿童发热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总结降钙素原(PCT)及 C 反应蛋白(CRP)在各种发热性疾病中的表达,分析两者在儿童发热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本科室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期间住院发热性疾病患儿病例共128例,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出院诊断分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及风湿性疾病组,分析降钙素原及 C 反应蛋白在不同疾病组中的表达。结果: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及风湿性疾病组 PCT 均值分别为(1.7±0.92)ng/ml,(0.14±0.04)ng/ml,(0.36±0.11)ng/ml,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及风湿性疾病组 CRP 均值分别为(26±4)ml /L,(3±1)ml /L,(101±15)ml /L,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T 及 CRP 联合检测在儿童发热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小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红皮病型银屑病临床护理方式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今100例优质护理的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组),对比2012年2月之前接受常规护理服务的100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临床疗效(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用药、饮食、自我护理、睡眠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治愈率、显效率及综合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科学、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理和生活状态、提升治疗配合度和治疗体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亚娟;王继晶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影响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和护理对策

    通过对影响住院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进行综述,认为护理人员应重视、了解老年人的睡眠特点,及导致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改善其睡眠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杨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品管圈全称为品质管理圈,起源于1950年 Deming 教授的统计方法课程和1954年Juran 教授的质量管理课程。日本石川馨博士于1962年创立品管圈活动,在持续改进企业质量中效果显著,后被用于医院质量管理。品管圈活动是指为解决工作岗位上的问题,由工作性质相近或相关的人自发组成圈(小组),针对所选定工作中的问题,本着自动自发的精神,结合团队力量,发动群体智慧,活用品管七大手法(QC777手法),探求有效对策,改善工作流程,实现操作规范化,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与管理,以激发成员的参与感、满足感和成就感,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解决工作场所关键性问题,使成员因解决了问题而体验到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作者:郭智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人性化管理模式是一种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管理模式。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供护理管理者参考。

    作者:梁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比较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

    目的:对比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多索茶碱和氨茶碱两种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并将其分为 A 组与 B组,每组均有患者50例。A 组患者接受多索茶碱治疗,B 组患者接受氨茶碱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医治效果及不良反应率。结果:A 组患者临床医治总有效率为90.0%,明显优于 B 组患者总有效率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10.0%,显著低于 B 组患者不良反应率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多索茶碱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相对于氨茶碱均更为突出,有效保障患者疗程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谭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超声引导下塞丁格置入 PICC 管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结合塞丁格技术行 PICC 穿刺置管的护理体会。方法50例需要行 PICC 置管的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行肘上贵要静脉 PICC 穿刺置管。结果40例患者均穿刺成功,其中40例送管直接进入上腔静脉,5例通过调节穿刺针角度后导管进入上腔静脉,2例在第一次送管进入颈内静脉,通过调整患者肢体位置后顺利送管入上腔静脉,3例刺破对侧血管壁,回退穿刺针后调整穿刺针角度成功送管进入上腔静脉。结论 B 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行 PICC 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陈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研究进展

    孕前检查是国家取消强制性婚检后保障优生优育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人口素质、阻断出生缺陷的首道屏障,但目前甲状腺功能检查并未列入常规孕前检查项目中。本文就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一些研究等进行综述,

    作者:张永轻;常保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ICU 轮训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技术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 ICU 轮训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技术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45名护士,将其平均分为3批轮流进行为期100天的急危重症护理技术培训。结果:培训后,所有护士理论合格率(100.0%)明显高于培训前的合格率(33.3%),临床技术合格率(100.0%)明显高于培训前的合格率(35.6%),数据具有显著差异性(P <0.05)。结论:ICU 轮训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技术培训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理论和临床技能水平。

    作者:陈玄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痛风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思路构建

    痛风病症是一种顽固难治的病症,西药治疗痛风虽然有一定疗效,但因其毒副作用较大,故患者耐受性差。中医整体治疗的观念对从根本上治疗痛风有较好的综合疗效,本文从中医对痛风的辩证施治及整体药物调养的角度加以分析,期望对临床治疗中合理正确使用中医药提供一定的依据。痛风病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部分患者后期可累及肾脏,导致尿酸性肾结石形成和慢性间质性肾炎。本病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除少数由于酶缺陷引起外,大多病因尚未阐明;继发性可由肾脏病、血液病等引起。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被古人称为“王者之疾”的痛风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西药治疗痛风的药物有秋水仙碱和非甾体类药物如消炎痛等[1],但它们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较大,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而中医治疗痛风效果好、副作用少,长期以来被患者广为接受。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进展进行如下报道。

    作者:廖水桃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循证护理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

    目的:将科学的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中,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证,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回顾分析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成功的护理方法及实施循证护理的过程,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用性作出评估,确定结论。结果: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内瘘穿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9%。结论:运用科学的循证护理方法,可大大提高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程小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成人腺样体肥大的切除术后护理体会

    在收治的15例患者中,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20~57岁,平均(39.82±18.59)岁,病程6个月~7年。首发症状:耳闷听力下降鼓室积液就诊者5例(33.33%)、涕血3例(20%)、鼻塞流涕3例(20%)、头痛3例(20%)和打鼾1例(6.66%)。鼻内镜检查:根据李学佩等成人腺样体肥大的分度,本文15例中Ⅱ度肥大者7例(46.66%);Ⅲ度肥大者8例(53.33%)。鼻咽 CT 检查与鼻咽部肿物活检,排除鼻咽癌,后病理确诊为腺样体肥大。

    作者:魏振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细节化服务在输液室中应用的执行效果分析

    目的:讨论细节化服务应用在输液室中的执行效果优劣。方法选取近一年在我院输液室进行输液的228例患者进行观察,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接受常规服务的作为对照组,114例,其余114例患者接受细节化服务作为本次的观察组。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两组患者此次的护理过程满意度进行统计,并作相关比较。结果观察组绝大多数患者认为细节化服务效果比较好,其整体满意度也比较高,与对照组的整体情况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细节化服务运用于输液室护理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整体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作者:李玲晓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眼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应对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眼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关的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8月-2013年12月所收治的20例眼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跌倒的危险因素。结果:造成眼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内在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全身疾病、视力障碍、陪伴是否在场和眩晕发作等;外在危险因素主要为环境因素与药物因素,容易发生跌倒事件的时间在0:00-6:00与15:00-21:00,容易发生跌倒事件的地点大多在浴室、走廊、厕所以及床旁。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要想有效控制和预防眼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事件,首先医院的布局以及设施需合理,其次增强护理人员预见性教育和培训,构建完善的安全护理计划,强化健康教育。

    作者:王敏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11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新生儿窒息、体重和早产的关系

    目的:通过对11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例分析,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体重和早产的关系。方法:对廊坊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进行分析,并以同期住院的110例正常产妇作为对照。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与正常产妇相比,新生儿窒息率、低体重率和早产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O.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明显增加新生儿的不良结局,通过加强定期产前保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改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新生儿的生命质量。

    作者:杜晓丽;张东明;朱慧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不同工作环境、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护士亚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分析并探讨不同工作环境、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护士亚健康状况。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不同科室的临床一线护士120例。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120名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三部分,分别为工作环境、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总结调查结果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0份调查问卷均有效回收,回收率为100%,其中健康人群9例,亚健康状态111例,占92.50%;工作环境中,噪声(P <0.05)、消毒剂(P <0.05)、辐射(P <0.05)以及护患矛盾(P <0.05)是影响护士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因素;工作压力中,挫折(P <0.05)、同事关系紧张(P <0.05)、工作任务重(P <0.05)以及精神压力大(P <0.05)是影响护士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因素;工作强度中,工作时间(P <0.05)、加班状况(P <0.05)以及夜班状况(P <0.05)是影响护士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因素。结论:不同工作环境、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均是影响亚健康状态的重要因素,应积极的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改善护士的身心健康。

    作者:汤莺燕;陈榕华;池燕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军队医院编制调整后非军人护士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措施

    随着军队医院编制改革逐步深入,军人护士逐年减少,要维持临床的正常运转,保障护理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聘用护士、非现役文职护士成了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新形势下如何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刘彩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内镜辅助经下鼻道黏膜瓣开窗术治疗上颌窦囊肿

    上颌窦黏膜囊肿是耳鼻咽喉科常见多发疾病,治疗方法为手术摘除,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式为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内镜下上颌窦自然窦口或下鼻道开窗术。但这些术式治疗上颌窦囊肿损伤大,改变了鼻腔正常解剖结构。我科从2012-4-2014-5采用内镜辅助经下鼻道黏膜瓣开窗术治疗上颌窦黏膜囊肿4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官兵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一例皮瓣转移+人工皮覆盖术患者的个案护理

    对一例足背溃疡的患者行皮瓣转移+人工皮覆盖术。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与相关知识的宣教,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避免术后出现尿潴留和便秘的发生。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伤口敷料渗血情况,做好皮瓣的观察及护理,舒适度护理,保持人工皮引流管引流通畅,。患者术后皮瓣颜色及毛细血管回流正常,术后第九天拔除人工皮引流管,取皮处伤口恢复良好,未出现任何继发感染,术后18天治愈出院。提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和细致而人性化的护理措施是患者康复出院的重要因素。

    作者:顿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