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岚涛
随着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区慢性病呈上升趋势,人类的疾病谱、死亡谱也在发生着转变,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病阻塞性肺疾病等为主的慢性疾病的危害日益严重。慢病患者仅靠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不能长期、有效地控制各种慢病的发展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因而在社区内开展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是控制和预防慢病的有效途径。因此对慢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势在必行,采用有效地社区慢病健康教育干预方法,使社区居民参与进来,对提高慢病病人的疾病知晓率和健康行为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彭卫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新生儿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特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与成年人有所不同。新生儿用药特点包括口服药物吸收差异较大,特殊生理状态,对药物的反应敏感和免疫反应等。因此,药师应做到以下几点:详细交代药物的使用方法,详细交代药物的使用方法,准确交代药物的使用剂量等,促进新生儿合理用药。
作者:林颖;梁嘉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调查某医院病房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认知程度,手卫生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提高手卫生质量,增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以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降低感染率。方法:对100名医护人员进行院科两级自查和督查。结果:在操作中医护人员洗手率医生明显低于护士。结论: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知识认知不理想,手卫生依从性低,应加强手卫生学教育,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李立新;徐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自上世纪80年代引进康复医学后,康复医学专业迅速发展起来,并出现严重的人才缺口,而各大高校也顺应市场需求设立康复专业。那么,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否与市场人才需求吻合?清楚地认识康复医学人才市场需求现状,有助于我们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适应性强、应用型实用人才,弥补人才需求缺口,以高素质人才推动康复医学事业发展。
作者:许金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探讨腹腔注药用于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腹腔注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全身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50例中,47例显效,2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50例中,32例显效,11例有效,总有效率为86%,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腹腔注药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药效迅速,能够有效杀死细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好,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邹凤双;张艳军;李艳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1.病例介绍男性,53岁,上腹痛3天,超声检查:右上腹相当于横结肠部位探及一低回声肿块,成同心圆状,纵切面上见套鞘,病灶远心端见范围约48×46mm 低回声包块,境界清晰,类圆形,内部回声不均匀,间有线状稍高回声。彩色多普勒该包块区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超声提示:横结肠脂肪瘤合并肠套叠可能。该患者经空气复位成功后行 CT 检查,显示为密度均匀的低密度肿块影,CT 值-40~-80Hu,提示脂肪瘤。
作者:徐俊;吴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通心络胶囊和普伐他汀同时使用,在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在我院内科近两年被确诊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将这10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5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仅使用普伐他汀,实验组50例患者在服用普伐他汀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观察2组疗效。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要高,分别为96.0%、80.0%,P <0.05,具有统计意义,同时,实验组治疗后较对照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要低(P <0.05),具有统计意义,而心率比较无统计意义(P >0.05),且,实验组较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分别为2%、16%,P <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将通心络胶囊和普伐他汀同时使用能有效改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安全性高,值得于临床推广。
作者:姜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86例妇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总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 SAS 焦虑自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康复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优质护理实施于妇产科护理中,可缩短患者康复出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罗丽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思考、总结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方法。方法:本文对30例产后出血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抢救、护理的对策、做法和体会,以供探讨。结论:做好产前产时的监测,及时发现易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时予以恰当的预防治疗;病理产科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护人员助产技术是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杨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控制性降压联合低温麻醉在长骨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61例长骨肿瘤切除术患者,对照组行预先前路双侧或单侧结扎髂内动脉和骶正中动脉法治疗,观察组行控制性降压联合低温麻醉治疗。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血流动力学稳定,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控制性降压联合低温麻醉应用于长骨肿瘤切除术中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预防并发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张云豪;郭栋;张庆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接受腹膜透析的糖尿病病人来讲,医务人员往往会把重点集中在如何更好地控制血糖、血压,保护肾脏功能,预防各种并发症方面,而忽略了足部护理的教育及指导,常常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通过对72例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足部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的足部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对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分析两种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治疗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美国 ARROW 公司 PICC 导管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德国贝朗 PICC 导管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治疗方法,对比两组导管置管情况,观察导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导管置管的一次成功率、术中渗血量、疼痛感、操作时间、使用时间均要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导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情况没有明显差异(P >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治疗肿瘤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PICC 导管。
作者:赵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分娩,对孕妈咪来说是一次痛苦的经历,对胎宝宝来说也是一次惊险的历程,很多准妈妈为了健康着想会选择顺产分娩,怎样才能成功顺产,诸多条件必备才可以达到目的,本文将进行详细的阐述。
作者:方小宇;高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2月间在我院治疗的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结果:对于80例患者进行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的对比治疗之后,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效果优质人数为33例,效果良好人数为6例,效果中等人数为1例,无差等疗效;实验组采用布比卡因效果优质人数为35例,效果良好人数为4人,效果中等人数为1人,无差等疗效。两组指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的患者应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的麻醉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患者麻醉效果,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王龙鑫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共收治的60例耳廓假性囊肿患者,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两组均进行囊肿穿刺抽液,然后试验组给予复方倍他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参照组给予氮冷冻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耳廓假性囊肿,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邱昌明;陈纬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分析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面的影响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1年-2013年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对比2组患者在麻醉前后各项指标以及并发症等出现概率情况。结果:2组在进行麻醉前后的各项指标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P >0.05);观察组的麻醉效果相对于对照组有明显优异性,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也明显多于观察组患者,两者对比有显著差异性(P <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麻醉效果突出且并发症出现概率小,对于患者的各项指标没有显著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晓光;林雷;朱超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脑梗死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脑梗死患病率逐年上升,且以老年人为多见。脑梗死伴糖尿病病情复杂,为了探讨该病的有效护理方法,笔者对60例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进行了护理观察,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51~78岁。本组均行头颅 CT 确诊为脑梗死,其中脑干梗死19例,大脑半球梗死23例,小脑梗死8例,均伴有2型糖尿病。伴有肢体功能障碍者24例,失语者9例,两者并存者7例。
作者:华新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胰腺损伤控制性手术在病人救治中治疗方法,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应用效果,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收治的16例胰腺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患者中治愈11例,3例死于重度失血性休克,其中1例死于术后门静脉修补后仍无法控制再出血,1例死于术后拒绝治疗,2例死于术后败血症,1例死于术后合并严重颅脑损伤。结论:胰腺损伤的治疗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术中根据损伤部位,合并伤,全身情况行控制性手术 DCS 可以优于传统手术,可提高胰腺外伤的抢救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能提高病人舒适度,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吴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骨缺损修复已广泛地应用于因创伤、骨肿瘤、感染、先天性骨病等所致的骨缺损,其修复愈合过程主要依靠骨传导实现成骨,同时骨诱导亦发挥积极作用,本文主要就骨缺损修复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陈强;李文然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对库内成人女性腰椎异常标本采用人类学非测量性观察和体质测量法进行考察。发现左侧椎体与横突交界前方有3mm 条状上下纵行光滑的增生性骨质隆起,与其椎体上下缘明显增生性骨质块相连,形成与上下位腰椎的骨桥连结畸形。上、下面观发现椎体软骨基板左后外侧有明显骨质增生,综合分析可能因为左侧椎间盘突出症,未经介入治疗,致使左 L3慢性骨质增生。项目研究可供临床参考。
作者:彭菁菁;周静云;曹满秀;刘浩;易一平;胡杰;喻云天;吴长初;伏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