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
T 管是胆道外科常用的引流管,临床上在清洁胆道、降低胆汁粘度、充分发挥抗生素在胆道中的作用、促进胆道残余结石的排出时,我们会遵医嘱用不同的液体作T 管冲洗,但由于 T 管与输液器不配套,多次冲洗后造成冲洗液外渗,容易引起逆行感染;污染床单元,增加护理工作量。经过临床实践,将静脉留置针应用与 T 管冲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李红梅;梁玉蓉;左娟;刘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于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产后抑郁症患者共12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产后护理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产后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抑郁状态。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其抑郁状况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其抑郁状况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 <0.05)。结论:对于患有产后抑郁症的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明显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周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晕厥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分析患者的晕厥原因,为日后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3月前来我院诊治的晕厥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患者被送往医院时,并无明显临床症状,经简单诊断后,判断为疑似心源性晕厥,为进一步确诊,对34例晕厥患者给予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经过动态心电图的详细诊断,发现34例患者当中,晕厥发作时间与检测心律失常时间相一致为8例(23.5%),且晕厥发生于心室停博>3.0秒有关。结论:对晕厥患者给予动态心电图诊断,不仅可以精确判定患者晕厥原因,同时可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更多的指导,日后应加强动态心电图的诊断应用,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作者:董秀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了解 EDTA 在牙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牙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予以牙体疾病患者针对性治疗与护理,结合统计学相关理论,评价 EDTA 在牙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与护理后,60例患者中10例龋病,4例(40.00%)治愈,6例(60.00%)有效,总有效率为100.00%;26例牙髓病,14例(53.85%)治愈,10例(38.46%)有效,2例(7.69%)无效,总有效率为92.31%;24例根尖周病,8例(33.33%)治愈,12例(50.00%)有效,4例(16.67%)无效,总有效率为83.33%。结论 EDTA 在牙体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设备的正确使用和保养方法,确保腹腔镜手术的顺利进行。方法总结腹腔镜手术设备的护理管理经验,建立腹腔镜器械和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设立腹腔镜手术设备专人维护。结果通过不断完善的设备管理、正确地使用和保养、强化护理人员培训,确保腹腔镜器械和设备运转正常。结论健全的操作制度、严格地管理、认真地培训学习、精心地维护保养是延长腹腔镜器械和设备的使用寿命、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保证手术质量的关键。
作者:郑颖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声在腹腔镜肝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2年6月~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腔镜肝胆手术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腹腔镜超声诊断及肝组织离段手术治疗。结果:本组92者中,有70行了胆囊切除手术,手术时间在一个小时以内,术中患者出血量为13.5mL,手术中均未出现残留结石,所有患者在治疗后7天均可出院。对出院的的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1年,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对于剩余的22例患者进行肝脏手术,手术时间为2~3个小时,术中患者出血量为45.43mL,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10天出院。对出院的的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1年,绝大部分患者基本能恢复正常,且未出现血肿瘤复发迹象。结论:腹腔镜超声在腹腔镜肝胆手术的临床应用中,大大提升了手术效率,并为医生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他技术不足之处,因此,腹腔镜超声技术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张宝林;姜冠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随着医疗条件的不断更新与改善,PICC 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逐渐应用于临床,自2006年至今我科开展 PICC600例和2013年底至今开展静脉输液港20例。本文从置管方法、留置时间、护理要点、患者舒适度、并发症、出院指导等多个角度对 PICC 与输液港进行比较,探讨两者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为两者在临床护理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邱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1.病历摘要患者,丁梦玖,男,31岁,汉族,已婚,因“腹痛12小时余”急诊收住入院。患者腹痛为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伴有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急诊拟“急性绞窄性肠梗阻、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收住入院,入院查体:T 36℃;P 133次/分;R 24次/分;BP 90/60 mmHg;患者神志清楚,烦躁不安,痛苦貌,无贫血貌,心肺(-),腹膨隆、未见明显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及,全腹肌卫,可及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区无叩痛。肠鸣音亢进,约12次/分。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31.8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8.1%;血生化:血糖13.62mmol /L、阴离子间隙23.60mmol /L、肌酐218.0mmol /L。床边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诊断性腹穿抽出大量暗黑色血性液体。入院后立即予以开通补液通道,积极抗休克治疗,待患者休克好转后急诊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十二指肠长度变短,外观呈螺旋状,位于中线右侧,回盲部位于剑突下,游离度较大,大段小肠扭转坏死,扭转小肠肠管呈黑色伴恶臭,根据以上情况考虑患者为成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引起的肠扭转伴肠坏死。用纱布条结扎坏死肠段肠管系膜后分次离断坏死肠管,全长约4米,大量温盐水彻底冲洗腹腔至澄清,将剩余小肠行端端吻合。将肠管按正常解剖位置复位,盲肠、升结肠固定于右侧后腹膜。术后予以补液、抗炎、静脉营养等对症处理,术后7天拆线后痊愈出院。
作者:姚尧;张应开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痛风病症是一种顽固难治的病症,西药治疗痛风虽然有一定疗效,但因其毒副作用较大,故患者耐受性差。中医整体治疗的观念对从根本上治疗痛风有较好的综合疗效,本文从中医对痛风的辩证施治及整体药物调养的角度加以分析,期望对临床治疗中合理正确使用中医药提供一定的依据。痛风病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部分患者后期可累及肾脏,导致尿酸性肾结石形成和慢性间质性肾炎。本病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除少数由于酶缺陷引起外,大多病因尚未阐明;继发性可由肾脏病、血液病等引起。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被古人称为“王者之疾”的痛风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西药治疗痛风的药物有秋水仙碱和非甾体类药物如消炎痛等[1],但它们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较大,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而中医治疗痛风效果好、副作用少,长期以来被患者广为接受。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进展进行如下报道。
作者:廖水桃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胸腰椎体轻度压缩性骨折的 MRI 表现特征,评价各种影像诊断方法的优缺点及综合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分析48例外伤患者椎体轻度变形的 DR 和 MRI表现。结果:48例患者中,DR 诊断为轻度压缩性骨折35例。片示患椎上缘皮质不整,椎体非对称性轻度楔形变;CT 扫描30例,诊断轻度压缩性骨折27例,CT 片显示患椎中前部皮质断裂,骨小梁紊乱;MRI 诊断急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8例,MRI 示患椎急性挫裂水肿表现。结论:正侧位 DR 片结合 CT 可明确诊断椎体轻度压缩性骨折,MRI 可明确压缩性骨折为急性期或陈旧性骨折。各种影像手段综合运用,可提高胸腰椎轻度压缩性骨折的正确诊断。
作者:马腾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利用高脂、高能饲料建立肥胖与肥胖抵抗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方法:140只雄性 SD 大鼠,体质量100±10g。随机抽取2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喂食普通饲料;剩余120只用于模型建立,喂食高脂、高能饲料。结果:O -N 与 OR -N 组大鼠在喂养期间体重差距逐渐增大,至8w 末,O -N 组体重显著高于 OR -N 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两组 ALT、TG 均显著升高(P <0.05),而 O -N 组大鼠血清 TC、TG 显著高于 OR -N 组(P <0.05);两组肝重量、脂肪重量及脂体比、肝指数均显著升高,O -N 组肝重量、脂肪重量及体重均显著高于 OR -N 组(P <0.05,0.01),但肝指数、脂体比间未见显著差异;O -N 组、OR -N 组肝细胞内弥散大量脂肪空泡。结论:成功用高脂、高能饲料建立肥胖与肥胖抵抗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与人类发病特征相似,为肥胖与非酒精性脂肪的研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动物模型。
作者:雷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一。腰椎骨折的定义腰椎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受伤后患者需要接受的现实是:疼痛、卧床、生活方式改变、自理能力下降,甚至截瘫等。由此引发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绝望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给患者康复和预后带来一定的危害。
作者:李可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微信教育对脑外伤患者自我效能水平的影响。方法:脑外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通过健康教育讲座进行患者教育。观察组除参加健康教育讲座外,采取微信互动教育方式。于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分别评估两组自我效能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与自身基线比较,除两项维度外其余自我效能维度评分均有明显提高。观察组自我效能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参与微信互动式健康教育的脑外伤相关知识得分高于参与健康教育讲座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信教育促进了患者积极参与健康教育,进而有助于提高脑外伤患者自我效能。
作者:宋恒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泮妥拉唑钠、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全部患者在卧床、禁食、持续低流量吸氧、保肝、补液、输血的同时,对照组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酚磺乙胺3.0 g +氨甲苯酸0.4 g,1次/d;微泵24 h 维持给予注射用生长抑素0.25 mg/h。治疗组静脉滴注蛇毒血凝酶1.0 U,2次/d;静脉滴注注射用泮托拉唑钠40 mg +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每12 h 一次;微泵24 h 维持给予注射用生长抑素0.25 mg/小时。疗程3 d,观察并记录血压、出血量与大便颜色及潜血试验情况。结果治疗组50例患者中,显效33例(66%),有效15例(30%),无效2例(4%),总有效率96%。对照组48例患者中,显效23例(47.9%),有效16例(33.3%),无效9例(18.75%),总有效率81.2%。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泮妥拉唑钠、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速效、高效、肯定、安全等优点,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赵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人性化护理对脑梗塞病人的影响,探讨护理重点,提升护理质量。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上半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0例脑梗塞病人,采取人性化护理作为实验组,对另外随机抽取的50例脑梗塞病人采取基础护理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在疾病的恢复上有很大的不同。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的脑梗塞病人的致残率大大降低,并发症减少,他们的生存质量有所提高。
作者:李计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患者满意度是医疗护理质量的体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是患者满意度的基础。本文从患者满意度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综述,护理质量水平的提升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和患者满意度共同作用的结果,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是患者满意度实现的基础;患者满意度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必要条件;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通过患者满意度来体现,患者满意度通过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来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就可以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有利于护理质量管理的持续提高。
作者:胡美华;杨土保(校审)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它运用各种对策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范事故,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病人安全、健康、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护理安全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必备条件,是防范和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关键环节,也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作者:彭高慧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经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踝关节疾病,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等优点。我科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对40例踝关节疾病患者通过采用经踝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并配合积极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以及术前、术后踝足功能锻炼指导,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艳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讨论分析妇科炎症的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间在我院治疗的妇科炎症患者费用总计58例为研究对象,并针对相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详细分析。结果:此上58例妇科炎症患者中,存在着宫颈炎的患者总共18例,具有盆腔炎的患者有存在1例,具备附件炎的患者数量为10例,存在阴道主义炎的患者有具备13例,患有尿道炎的患者存在6例。结论:妇科炎症属于目前临床常普遍的女性疾病之一,因此女性应当对引起妇科炎症的诱因及预防措施多多重视,避免过高妇科炎症感染发生率。此外,医务人员应结合不同的妇科炎症产生的病因,及时的确定积极预防性相关措施,对临床诊疗妇科炎症可能带来的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李韵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刀治疗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行针刀治疗患者78例,术前、术中、术后施以正确周密及时的护理措施,并指导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讲解出院后注意事项及预防复发的方法。结果:186例患者术后近远期效果均佳,优良率为92.9%,效果令人满意。结论:应用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切实以病人为中心,结合全方位护理,收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常雅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