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钟艳;谢佳慧
目的:静脉协定方由大黄、乳香、没药等成分组成,探讨用其外敷,预防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为临床预防静脉炎提供参考。方法对照组30例颅脑损伤病人常规留置针输注甘露醇,实验组30例颅脑损伤病人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时应用静脉协定方外敷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静脉炎发生率。结果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73.33%高于实验组20%,且与年龄成正比;实验组不同年龄病人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颅脑损伤病人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期间给予静脉协定方外敷,可有效预防静脉炎。
作者:宋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关系群众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在十八大和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如何推进新医改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医务工作者身上。总结近几年在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实际情况,归纳出抓好党建的“五字经”,有效地推进了农村卫生院的各项改革。
作者:周玉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社区护理与健康教育对慢性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社区120例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社区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等)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和教育后血压、血糖的变化、日常生活能力及对健康知识掌握等方面的不同。结果:社区护理和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社区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更有利于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简便易行、效果显著,可以在社区内广泛推广。
作者:刘海云;许香梅;康书慧;李冬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在新时代医学模式的背景下,随着社区医疗服务的推展,护士这个传统职业也相应的有了新的内涵。社区护士护理与医院内护士护理虽然同属医学护理范畴,但是其在范围与内容上仍有较大的不同。由于现存医护体制的缺陷,有相当部分社区护士是从医院护士中转变过来,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不言而喻。
作者:何昌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共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给予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
作者:唐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异位妊娠方”联合米非司酮或甲氨蝶呤治疗未破损型的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口服“异位妊娠方”与米非司酮联合或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米非司酮或甲氨蝶呤。均以l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后未破损型异位妊娠的结局。结果2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治愈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甲氨蝶呤组患者肝功能损害率高于米非司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方汤剂“异位妊娠方”联合米非司酮或氨甲喋呤治疗未破损型异位妊娠,疗效确切,能有效提高未破损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成功率。
作者:韩玉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讨论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有效护理方案。方法:选取我院脊柱外科2011年6月-2013年5月收治治疗的48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实施不同的护理手段。结果: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与康复护理,对其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其中有40例患者获得显著恢复效果,6例患者获得有效恢复效果,总有效率为95.8%,显效率为83.3%。结论:科学合理的专业康复护理、临床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方法不恰当而导致的脊柱脊髓损伤加重的现象,从而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吴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究附件包块的B超诊断声像的特征表现以及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附件包快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分析在手术结果、病理特征、治疗性诊断等方面与B超诊断的异同点。结果:治疗观察之后发现,卵巢囊肿的敏感性为85.92%,特异性为93.51%,其中畸胎瘤、巧克力囊肿、粘液性囊肿瘤、浆液性囊肿瘤、单纯性囊肿的敏感性分别为:76.23%、76.35%、81.32%、76.15%、75.97%,特异性分别为:93.24%、95.67%、99.23%、99.13%、99.09%;异位妊娠的敏感性为87.34%,特异性为93.1%;盆腔炎性包块的敏感性为98.58%,特异性为99.24%。结论:附件包块的B超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很高,在B超声像上具有特异性,比起其他影像学检查具有很高的优越性,可以为附件包快的诊断和医治提供可靠地诊断价值。
作者:朱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在我国,腹泻病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居第二位。近年来,由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婴幼儿腹泻的发病率有明显下降,然而研究显示,腹泻是我国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将近3%~20%小儿急性腹泻患儿转成迁延性、慢性腹泻,造成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刘存英;郎永军;王新文;汪春兰;左伟慧;路继成;霍艳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究MRI影像在椎管内部占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78例椎管内部占位性病变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分析MRI影像的主要特点,并总结其在临床椎管内占位的诊断价值。结果:患者椎管内部每个位置的占位性病变的MRI影像呈现出差异化特点,MRI影像能够有效提高对外地和髓内占位性病变的准确诊断率,其定性诊断比例高达90.5%。椎管内部占位性病变的强化特征和发生位置、信号强度成为MRI影像临床诊断病症的主要依据。结论:应用MRI影像有助于提高诊断椎管内部占位性病变的准确性,是医学临床诊断中常用的诊断方式,通过应用MRI影像对患者的发病部位进行诊断,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病症的准确率。
作者:张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重症哮喘患者往往出现气道高反应,支气管严重痉挛,引起肺过度充气,发生急性二氧化碳潴留和低氧血症。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是一种主要经鼻/面罩进行的正压通气,可以减少吸气肌肉做功,同时有支气管扩张作用,保证高浓度氧气吸入,纠正呼吸衰竭,与支气管扩张剂合用治疗重症哮喘有良好临床疗效[1-2]。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重症哮喘45例,分析总结其发生原因及相关护理对策,报导如下。
作者:徐月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护士急诊护理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相关性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入住我科室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人作为本次工作的实验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40例/组,以及80名相对应的护士进行单对单的护理。在此期间,该80名护士进行统一管理,常规生活基本一致,并且在病情、年龄等普通情况在统计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急诊护理治疗。比较2组手术的成功率以及复发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抢救后进行急诊护理,基本成功的有38例,2例手术失败。后期没有复发案例;对照组病人手术抢救后进行常规护理,基本成功的有32例,失败8例。后期复发的有6例。观察组在抢救成功率、后期复发率方面比对照组更佳,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诊护理对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具有明显的作用,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病痛,.减少并发症,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原发性青光眼是具有病理性高眼压或视乳头血流灌注不良合并视功能障碍的一种常见眼科急症[1]。其主要体征为:高眼压、视乳头萎缩及凹陷、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等,是一种常见的致盲眼病,发病率约占全民的1%,≥40a的发病率约为2.5%.我国目前青光眼的致盲人数占盲人的5.3~21%,个别地方达24.38%[2],故对原发性青光眼的早期治疗极为重要。现对我科收治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治疗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卢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上颌窦穿刺药物灌洗治疗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186例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患者均采取上颌窦穿刺并用药物冲洗。结果有效率90%。讨论上颌窦穿刺药物灌洗治疗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有较好疗效,有利于鼻及鼻窦生理功能的维护和改善。
作者:毛启碧;周兴玮;万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老年患者全凭静脉麻醉中的用药方案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老年全凭静脉麻醉手术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26例。对照组麻醉用药为芬太尼-丙泊酚,实验组麻醉用药为瑞芬太尼-丙泊酚。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麻醉期间两组患者插管前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检出值明显低于插管前检出值,组内对比差异显著(P<0.05);拔管前、拔管后,实验组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检出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拔管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全凭静脉麻醉中具有麻醉效果好、苏醒时间快的优势,适用于老年患者,值得临床高度关注。
作者:袁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CT技术对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用了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接收的4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他们的临床特点和CT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CT表现主要是原有低密度灶内出现条索状、点状、斑片状等混杂密度影像,其中MRJ一般表现为T1 WI小片状呈现高信号灶,而T2WI可见低或高信号灶。慢性期患者的敏感性高于急性期患者的敏感性。结论 CT扫描可以准确的提供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出血量、出血形态,为该类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大量的资料。
作者:黄显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膀胱癌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健康指数,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研究显示:膀胱癌发病的非饮食触因包涵职业、吸烟、使用染发剂和年龄与性别等是泌尿系统膀胱癌的重要诱因。本文对其发生的非饮食危险因素,诸如年龄、性别、吸烟、职业因素、染发剂的接触等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对控制膀胱癌发生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钟家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人工流产术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用了我院在2013年1月-2013年8月接收的36例行人工流产的孕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的患者只采用了常规的护理措施,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系统性的临床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人工流产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疼痛感和不良反应。
作者:刘远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探讨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以急诊护理的具体措施和临床护理效果。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给予急诊护理干预;观察组60例,仅采取常规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死亡率、并发生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优良的护理手段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效果,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邵芬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普外术后应用自控镇疼泵后患者的护理体验,提高我科室护理的水平。方法:选取我院97例普通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进行护理。结果:97例患者均能达到很好的镇痛效果,但在自控镇痛泵治疗过程中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论:普外术后进行自控镇痛泵护理,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用药量减少。同时如能给予较好的护理治疗,能够减少并发症状的发生,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珊珊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