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月芳
目的:探讨氯氮平治疗精神疾病的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140例,使用氯氮平治疗精神疾病,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相应的护理。结果氯氮平治疗精神疾病能有效起到治疗效果,但也可引发多种不良反应,比如过度镇静,便秘,流涎,糖尿病症,粒细胞缺乏等,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还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时间等有关。结论使用氯氮平治疗精神疾病,虽然对疾病有比较明显的疗效,但是存在多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因此需要加强护理干预。
作者:孙彩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妊高症患者分为轻度组34例,中度组28例,重度组20例。对比分析3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妊娠结局。结果:轻度组患者胎盘早剥、DIC、急性肾功能衰竭、HELLP综合征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5.88%,中度组为14.29%,重度组为30%,重度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轻、中度组(P<0.05)。轻度组患者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早产、产后出血及围生儿死亡的总发生率为8.82%,中度组为21.43%,重度组为35%。重度组患者总发生率高于轻、中度组(P<0.05),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妊高症病情程度越严重,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妊娠结局越差。
作者:谢德艳;饶大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中不同排龈方法的效果,以供临床工作参考。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口腔科行冠桥修复的6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完成龈上牙体预备后A组患者使用常规二次排龈法,B组患者使用应用临时冠的二次排龈法。对比两组患者排龈后对牙预备体、止血效果、印模、模型清晰程度等四项指标满意度的差异性。结果:与A组对比,我们发现B组患者对牙预备体、止血效果、印模、模型清晰程度等四项指标满意度较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时冠的二次排龈法虽然操作复杂,但排龈效果优于常规二次排龈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武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在新的医疗改革背景下,医学护理以及医学护理的原则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人们更为的关注的不止是医学护理短期的效果,还注重与医学护理对于患者在恢复过程中以及未来的正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影响,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对于不同的医学患者,在当下的医学护理工作中有着不同的医学护理方法以及医学护理原则,而关于医学护理原则的完善也是许多医学工作者潜心研究的一大领域,在这样的行业社会背景下,本文基于当下的医学护理方法以及原则,结合未来的医学护理原则的发展方向进行一番探究。
作者:朱幸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为了保证护理实习生的实习质量,培养出更多合格、优秀的护理人员。方法遵照医院实习大纲要求经过科室几年的探索和总结做出如下方法:针对不同学历的实习生制定不同的相关带教计划:医院要求本科生带教计划不仅要求基础护理操作熟练而且要求书写教学查房病历。集中带教:实习生进入临床第一个科室由操作规范、业务能力较强的总带教老师集中带教,避免教学层次不齐,进行一对一有业务学习培养,对实习生的实践操作、与病人之间的沟通方法、病情观察能力、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的培养。双向评价:科室实习结束后,由实习学生和老师分别评价对方即护生双向测评表,以便及时改进护理教学方法,发现科室的错误,缺点,提出建议和意见,使下一批同学得到更规范操作标准。一对一带教:一位老师只带一名学生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全面负责。结果培养出数名优秀实习生,书写护理病例每人一份,护理查房病例每轮一篇。结论介绍的带教方法行之有效,特别是一对一带教,为以后的实习和带教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者:张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并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其产生的效果。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对患者实施全面评估,并且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监测两组在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概率。结果血液透析过程中,观察组的低血压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面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对其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减少低血压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
作者:桂小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本文通过对脑卒中病理的特点概述分析出了脑卒中早期康复锻炼的意义,并通过简要的案例分析,总结出了脑卒中后早期的锻炼康复方法,希望对今后的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贾秀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医院药房药品质量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努力改进药品的质量管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的524例药品质量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提高药品质量问题的防范措施。结果:在所有524例药品质量问题中,药品破损占到44.8%,为主要原因,其次分别是拆零药品、回收药品、过期药品的质量问题,分别占到25.2%、18.7%、6.7%,后,药品摆放问题占到4.6%。结论:医院药房的工作过程中均存在着药品质量问题,应该根据具体的质量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提高药品的质量管理水平,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作者:陆静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腰腿疼痛和是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正是由于腰腿疼痛的这种普遍,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不把疾病当回事,给疾病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终导致疾病的难以治疗,给人们的身体带来非常巨大的影响。腰腿痛是指以腰部和腿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伤科病证,包括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综合症、腰三横突综合症等。临床表现以腰骸部、臀部及下肢部疼痛,转侧不利,坐立时不能直腰,劳累及遇寒则发为主,病情严重时,疼痛剧烈,活动受限,甚至不能活动,常伴有下肢发凉,甚至肌肉萎缩。它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主要由腰肌劳损,炎症,风湿以及脊柱退行性病变等多种疾病引起。且随年龄的增长,发生率亦逐渐增加,本病病因复杂,疼痛时缓时重,缠绵不愈,复发率高,许多患者久治不愈而演变成慢性,顽固性腰腿痛,治疗颇为棘手。
作者:孙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应用锁定钢板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33例患者采用骨折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3例患者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1.5月。所有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无畸形愈合,愈合时间8-20周。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以及肱骨头坏死发生。按Neer疗效评分:优16例,良12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84.8%。结论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可以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窦冠军;陈国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通过对历届实习护生的带教,总结出带教特点。为帮助实习护生完成角色转换,尽快适应临床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实习护生的综合水平。
作者:罗盼;李雪宁;罗红叶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穿刺技巧的选择。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200名血管穿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疾病及不同的血管条件采用不同的穿刺技巧,观察穿刺结果。结果:200名患者穿刺成功率为98%。结论:针对不同的血管选择不同的穿刺技巧能够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穿刺疼痛。
作者:腾湘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结合临床诊治经验,对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与疗效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使用回顾性分析法,将我院2013年5月~2013年8月接诊的63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体患者入院后,结合患者个人病情与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肝切除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与治疗效果,分析总结临床体会。结果:63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中,肝左外叶切除的患者有24例(38.1%),左半肝切除的患者有17例(27.0%),肝右后叶切除的患者有13例(20.6%),右半肝切除的患者有4例(6.4%),双侧多区段肝切除5例(7.9%)。手术结束后,63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31例(49.2%),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有9例(14.3%),膈下感染者5例(7.9%),手术切口感染者7例(11.1%),胆漏4例(6.3%),胆道出血2例(3.2%),上消化道出血3例(4.8%),功能衰竭者1例(1.6%)。术后随访1年~2年,除1例患者因肾功能衰竭已死亡,剩余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病情稳定未复发。结论:使用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需结合患者个人病情与个体差异,正确选择肝切除手术方式才能有效提高预后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殷军;祝朝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究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改善ICU危重患者预后状况的实效性。方法:选取我科室从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以来三年的140位ICU危重患者作为病例。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70病例。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传统的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之外还进行额外的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结果:所有病患的营养指标均有提高,采取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提高程度更为明显,两组营养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发生概率观察组患者为8.57%明显低于对照组22.8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危重患者采取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预后状况。
作者:杨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方法采取回顾性的方法分析50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经过积极的治疗后存活率为84%,有3例患者放弃治疗,5例死亡。结论大面积脑梗塞具有预后差、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且易发生血性转化,因此早期的诊断并进行有效的治疗才是抢救的关键,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师华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音乐疗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应用广泛,并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化,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音乐治疗从20世纪40年代起在欧美国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起步,虽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水平仍然十分落后,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规范的、深入的、有影响力的治疗方式,仍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
作者:周美景;杨艳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关系群众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在十八大和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如何推进新医改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医务工作者身上。总结近几年在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实际情况,归纳出抓好党建的“五字经”,有效地推进了农村卫生院的各项改革。
作者:周玉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小儿肺炎疾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患儿中的168例1-3岁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84例。观察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效果、患儿家长焦虑评分变化情况以及家长满意度。结果实施心理护理的84例患儿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心力衰竭发生率下降明显,患儿家长焦虑评分显著下降,有效提升患儿家长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常规护理而言,实施心理护理更有利于肺炎患儿的康复,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张伟华;王静静;陆莉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索自我护理教育是否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实验性研究设计,将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按医生处方一般性药物指导,干预组冠心病患者采用自我护理教育。干预时间为一个半月,干预前后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和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进行调查。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与干预组在干预前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和生活质量各个维度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1)。干预后对照组与干预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干预组生活质量除躯体疼痛、总体健康和社会活动功能三个维度无统计学意义(p>0.01),在躯体功能、日常活动功能、活力、日常精神活动功能、心理健康五个维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我护理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王晶晶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肺结核巩固治疗期间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现状以及干预情况进行讨论。方法:选取我辖区内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30肺结核巩固治疗期间患者,对其服药依从性进行调查,并对干预前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30例患者督导干预前服药依从性良好的有7例,占比例的23.3%,服药依从性一般的为13例,占比例的43.3%,服药依从性差的为10例,占比例的33.34%。督导干预后患者服药依从性良好的为19例,占比例的63.3%,服药依从性一般的为8例,占比例的26.7%,服药依从性差的为3例,占比例的10%,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结核巩固治疗期间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而有效的督导干预能够改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作者:童慧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