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果酸治疗中度寻常型痤疮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周翔

关键词:果酸, 中度寻常型痤疮, 安全性
摘要:目的:探讨果酸治疗中度寻常型痤疮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中度寻常型痤疮治疗的患者84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不同浓度的果酸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0.025%的维A酸乳膏外用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中度寻常型痤疮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果酸的运用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有极好的安全性,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重视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achycardia-induced cardiomyopathy,TIC)指因持续的室上性或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导致心室率过快,进而引起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在恢复窦性心律或控制心室率后,可完全或部分逆转心功能。Fenelon等提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可分为两类:第1类为单纯型,是指心动过速是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的唯一病因,患者发病前无基础器质性心脏病;第2类为不纯型,是指已有器质性心脏病和心功能不全患者发生慢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后,二者对心肌损害起双重作用。在2008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发表的“心肌病分类共识”中将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归属于非家族性心肌病。

    作者:胡菁;王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牙前位移患者中采用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治疗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正畸治疗牙前移位患者临床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52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两组。对照组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采95%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90%)(P<0.05);实验组出血指数为(25.4±4.36)、牙周袋深度为(3.04±0.54)、牙槽骨高度为(5.34±0.46)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治疗牙前移位效果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徐燕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妊高症临床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临床上针对妊高症患者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展开分析,并就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方法针对我院从2011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30例妊高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人。对于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采取整体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分娩中的形式和产后的个人满意度。数据采取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采取适当的整理护理干预措施之后,其顺产率和患者的满意度调查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临床上针对妊高症产妇患者,采取系统性的整体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缓解,提高顺产几率。保证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并且提升了患者的个人满意度,值得广泛性推广。

    作者:肖蕾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浅述系统性疾病中口腔念珠菌病

    临床上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应用导致部分系统性疾病中口腔念珠菌病的发生率日渐增加。本文对此提示性进行了浅述。

    作者:王东;陈惠芳;吕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产后抑郁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将50例产后抑郁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单纯的药物预防与治疗,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增加自我护理能力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干预、运动干预和饮食干预等。结果通过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抑郁情绪明显改善,EPDS分值的降低幅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对产后抑郁患者的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治疗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谢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妇产科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深入分析妇产科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科学方法,探讨了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80例妇产科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宫腔镜进行诊断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进行诊断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97.78、78.89;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受孕率分别为67.78、42.22;观察组患者的输卵管通畅率、患者受孕率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进行诊断治疗妇产科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疗效显著,对我国治疗妇产科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石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介入配合理疗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C型臂X光机介入配合理疗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步经验及其疗效和安全性,拓展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介入配合理疗治疗方法,提高微创介入配合理疗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水平。方法:4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n=20):采用臭氧联合胶原酶化学溶解术,综合治疗组(B组,n=20):在A组治疗基础上先进行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减压术(PLDD)再配合针炙、中频、蜡疗治疗,术后1周、2月、3月、12月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随访。结果:两组术后疗效均优于术前,且随着时间延长疗效逐渐显著。术后随访,同期B组疗效均优于A组。结论:以微创介入为主配合理疗在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陈建铭;张金丹;张文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骨伤科感染的成因及其临床护理措施探讨

    探究骨伤科感染的成因及其临床护理措施。本文首先介绍了骨伤科包括骨伤科中容易发生感染的类型;其次说明了骨伤科感染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后阐述了对于骨伤科患者的相应临床护理措施。探究骨伤科感染的成因及其临床护理措施,对日后临床上的骨伤科患者的感染控制和身体恢复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谭本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腹痛型心肌梗死误诊分析并复习文献

    急腹症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诊科常见的急症。据报道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占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2.7%-17.6%[1],临床上以腹痛为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不少见。本文通过对我院2009-2013年急诊科接诊的18例腹痛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误诊分析,以期提高门急诊医生对本病的警惕性,争取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颜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关于心力衰竭病人内科护理方法的探讨

    本文作者就心力衰竭的病理病因加以分析,在有助于预防与急救的同时,也可以针对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进行分析,保证治疗的合理性。

    作者:弥娟妮;朱晓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妊娠高血压合并胎盘早剥对母婴不良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析妊娠高血压合并胎盘早剥对母婴不良预后的影响,旨在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住院分娩产妇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的50例待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母婴结局。结果50例产妇中行剖宫产的有38例,占76.00%;自然分娩的有9例,占20.00%;胎死宫内的有3例,占6.00%;无一例孕产妇或新生儿死亡。阴道出血较多,胎盘早剥的面积,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胎死宫内发生率较高。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的母婴预后不良,应积极预防和治疗娠期高血压疾病,减少胎盘早剥的发生,同时,一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诊断明确,应积极处理。

    作者:李远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外固定架加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9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加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3月~2011年6月施行外固定架加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97例均获得随访3个月~2年,平均6个月。桡骨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1周。腕关节功能按Dient评定标准评定,优168例,良22例,可7例。结论:外固定架加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方法简单、适用范围广,不需二次手术,疗效显著,可临床推广。

    作者:崔裕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将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治疗展开分析。

    作者:王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B型超声诊断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临床价值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科近年来收治子宫肌瘤患者(43例)和子宫腺肌症患者(30例)B型超声超声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种疾病B超诊断符合率和影像学特征。结果: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B型超声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37%(38/43),86.67%(26/30);两种疾病B型超声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患者B型超声检查边界清楚,内部低回声和不均匀回声百分比与子宫腺肌症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型超声用于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均具有较高临床符合率;而在B型超声基础上结合其他临床检查资料有助于提高疑似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

    作者:胡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不适,或伴有吞咽困难,食道和咽部异物感、甚至哮喘、咳嗽等。西医治疗以抑制胃酸和促进胃动力为主,难以解决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等问题。而中医治疗在缓解症状、减少复发等方面具有一定潜力。本文将从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作者:黄启婷;董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高分辨CT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高分辨CT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23例,先后行普通CT及高分辨CT检查,对比两种方法在诊断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高分辨CT结果示:23例(100%)患者均显示不同程度的小叶间隔增厚,17例(73.9%)患者显示小叶性肺气肿,10例(43.5%)显示胸膜下线,均显著高于普通CT检查结果8例(34.8%)、0例(0%)、0例(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查支气管扩张、胸膜增厚、网状改变、蜂窝肺、膜玻璃样密度影等方面表现时,两种方法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高分辨CT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过程中具有更显著的优势,可更清晰显示病灶,更细微的显示病变结构,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作者:李立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普外胃肠外营养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普外胃肠外营养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和分析,确保患者的营养状况良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伤口早日愈合,患者早日出院。方法:回顾和分析我院普外科手术后应用胃肠外营养的45例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结果:45例患者经过胃肠外营养护理后,营养状况均良好,无1例并发症的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胃肠外营养的护理能改善普外科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倪慧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

    目的:探讨总结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方法与体会。方法:选取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来我院就诊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将72例患者随即分为两个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的方法,然后严密观察两组患者在之后的抢救效果,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抢救结果、抢救时间、患者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急诊护理能够充分分配护理资源,即护理人员和基础设施,正确使用护理方法,因此在各项数据的记录上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统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的治疗中使用急诊护理能更好的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缩短抢救时间,挽救患者的生命,另外还大大的提高了患者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蒋小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产妇的心理状态与护理

    现阶段的产妇围产期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而由于产妇在生产前会出现很多变化,例如心理或是自身情绪波动较大,如此的变化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宫缩与分娩疼痛,同时也会增加各种并发症的发病率,因此便会直接影响到产妇能否顺利分娩。随着医学的相对改变与提升,便更加要对临产妇进行一定的重视。本文则主要针对产妇常见的心理状态与护理等进行探讨,进一步落实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为提高产妇的分娩质量提供可靠的参考与借鉴。

    作者:姚惠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强直性脊柱炎骨密度分析及其与病程关系的研究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骨密度(BMD)变化,探讨其与病程的关系。方法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对116例符合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的AS患者进行BMD检测,与60例健康查体者比较,并根据病程将患者分为甲组(病程≤15年)与乙组(病程>15年),评估骨密度值与病程的关系。结果(1)116例AS患者平均年龄29.8±8.1岁,平均病程8.2±6.7年。其中BMD正常22例,骨量减少75例,骨质疏松(OP)19例,分别占19.0%、64.7%和16.4%。(2)骨量减少和OP患病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之46.7%和1.7%。(3)BMD降低的程度和病程相关,病程≤15年者BMD降低发生率随病程增加而增加,病程>15年者则呈下降趋势。结论 AS骨量减少和OP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BMD的下降与病程相关。

    作者:高小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