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铭申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卫生服务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我国落实2010年医改任务,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和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利用工作。
作者:周晓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给信,人们对健康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中医是我国重要的国粹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通过针灸、中药等治疗方法为人们祛除病痛。“治未病”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一种较为超前的指导思想,在我国建立以预防为主的现代健康管理理念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认为将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应用到患者身心疾病的预防当中去,建立新的疾病预防保健体系,满足人们对健康预防的需求。
作者:贺江雁;范金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桂枝汤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观察,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中医科门诊就诊的9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纳入,随机分为2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口服桂枝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分为两个疗程,共为3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4%,对照组为79.59%;两组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桂枝汤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与氯雷他定相比更佳,无明显不良反应等,可供临床推广。
作者:曲荣芳;陈姣;王晓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特征,分析有效预防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ICU气管插管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特征,并对有效的预防对策进行分析。结果在参加本次实验研究的31例患者中,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发生率高于经鼻气管插管以及气管切开患者,夜间的拔管率也高于白天,有13例患者拔管后48小时内不需要重新置管。结论在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尽量经鼻路气管插管方式,加强重点时间段对患者的监护,合理的使用镇静剂,同时规范气管产管可以降低ICU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作者:吴秋华;罗谭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重症监护病人因身体上的各种留置管道、自身的疼痛不适、放满医疗仪器的陌生环境、对病情缺乏认识、与家属情感交流障碍等因素影响下,易出现恐惧、不安、孤独、紧张等不良的心理反应;这些反应将不利于其治疗护理,对其疾病的转归、生活质量以至其家庭都有负面的影响。家属因担心病人的愈后,又或者对病情与治疗都缺乏疗解、对重症监护病房内紧张而复杂的环境难以适应,以及担心高昂的治疗费用等,故容易产生焦虑担忧、情绪不稳等心理障碍。
作者:李永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剖宫产是产科临床的常用手术,是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并发症和合并症,挽救产妇和围生儿生命的有效手段。此方式适用于产妇骨盆狭窄、胎位不正、脐带脱垂、产程停滞、胎儿宫内窘迫、宫颈瘢痕和前置胎盘等。由于多种原因,近几年剖宫产率不断增加,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也随之升高,因其为瘢痕子宫,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植入及子宫破裂的危险性增加,故往往需行二次剖宫产。从母婴的安全出发,恰当地选择切口方式手术,提高剖宫产技术,减少术后并发症已成为产科医生值得重视的问题。为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减少术中损伤,通过对本院收治的二次剖宫产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术患者的利弊。现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毛翠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的发病原理以及治疗方式。方法: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50名确诊为患上慢性咳嗽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种方式研究致病因素,如电子喉镜检查、CT、以及询问等,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观察。结果:喉部炎症、鼻窦炎、应变性咳嗽以及应变性鼻炎都有可能成为慢性咳嗽的致病因素;在进行治疗之后,150名病人中10例治疗无效,72例有效,68例显效,总有效率是93.3%。结论:针对因为耳鼻喉科疾病而引发的慢性咳嗽,要选择各种方式确诊,在按照不同的致病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邢兰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在我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科技微创手术在临床逐步得到使用,近年来,采用胸腔镜根治术已成为主流。胸腔镜食管癌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胃肠功能恢复快、肺部感染少、并发症少、切口微小且美观、住院时间短及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等微创优势。
作者:杨家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本文从儿科护理要求的特殊性出发,结合儿科护理的特点,提出作为儿科护士应该具备的素质:过硬的专业素质、优异的心理素质、较强的沟通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
作者:曹贞贞;王倩倩;王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预防脾切除术后并发症出现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到2013年12月间进行脾切除术的15例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以避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术后感染、脾静脉及门静脉血栓形成等原因都会引起并发症的出现。结论:预见性护理有助于及时对相关的情况作出处理,可以有效预防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产生。
作者:程海英;严雪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女性生殖道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在美国,子宫内膜癌每年的新发病例估计有40000例,死亡病例有7000例[1]。年轻妇女EC的年龄界定,一部分学者认为年龄≤40岁的EC患者为年轻妇女EC,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年龄≤45岁者为年轻妇女EC。由于年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多有不孕、不育史。因此,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是否仍有可能保留其生育功能、生理功能,以及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后给予激素替代治疗以改善其生活质量等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
作者:文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回顾30例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护患沟通,预见性护理,均有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麦小凤;梁银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分析肺结核咳血患者的护理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该院从2011年4月到2013年5月的肺结核咳血患者6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的患者进行24小时强化护理,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观察对比两组的疗效。统计两组患者的用药副反应、首次咳血量、转归率、再次咳血率和护理满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首次咳血量的情况上差异不大,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开始显出较明显的差异,观察组的用药副反应、转归率、再次咳血率和护理满意情况都要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上,肺结核患者出现咳血现象较为突然,所以需要医护人员细心谨慎的观察和护理,一旦出现咳血现象应马上采取相应的措施,而这个护理干预绝不是简单常规干预,还需要必要的心理干预等针对性干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有明显的优势,所以在临床上24小时强化护理等针对性护理干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本文作者主要从低分子肝素钙致腹直肌下血肿的观察与护理进行了分析及报告。
作者:史娜;王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100例并给予综合治疗,同时加强护理干预。结果:经过积极控制感染、改善肺的通气功能、防治并发症等治疗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患儿均痊愈,恢复健康,治愈率达100%,住院天数6~12d,平均8d。结论:控制感染,改善肺的通气功能,防治并发症是小儿肺炎的治疗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促进患儿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病程,在小儿肺炎的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树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外科ICU微泵持续性补钾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1月于本院治疗的130例外科ICU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做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持续性静脉微量注射泵补钾,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患者术后血钾情况。结果:经护理,130例外科ICU患者在泵钾期间,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在手术当天有12例出现低钾血症,患者术后第1d血钾平均为(3.87±0.59)m mol/L,5例出现低钾血症,术后第2d血钾平均为(3.56±0.67)m mol/L,3例出现低血钾症,术后第3d有1例出现低钾血症,患者转出外科ICU时血钾平均为(4.54±0.82)m mol/L。结论:对外科ICU患者采用持续性静脉微量注射泵补钾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术后低血钾症的发生,促使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急腹症中病死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可分为胆源性和非胆源性。在我国,以胆道系统疾病诱发的胰腺炎占绝大多数,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往往通过解决胆道感染、梗阻等病因后,病情可得到很大程度改善。而非胆源性病往往造成更严重的症状,病程更长,病死率甚至更高[1,2]。因此我们统计了我院2004-2012年度非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相关资料,分析其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希望对指导临床诊疗工作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王道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脑卒中在临床上泛指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梗死等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如发病后能及时抢救,合理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可安全度过急性期而进入恢复期。本文针对社区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家庭康复护理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旨在使患者家属能掌握相应的护理方法,从而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馨怡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25%~60%,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有效的心理护理是促进脑卒中患者抑郁康复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官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文章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心理原因进行探讨,提出了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这一问题的若干心理干预措施。
作者:吴骋婷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