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娟娥
目的:观察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治疗时出现的护理问题及采取的护理对策。方法45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积极临床治疗时给予全面的护理。结果45例患者痊愈出院38例,未愈自动出院5例,死亡2例。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临床治疗同时加强临床观察和详尽的心理、饮食护理、临床护理可以促进上消化道出血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一老年尸体的肠系膜上动脉与腹腔干共干,腹腔干发自肠系膜上动脉。
作者:伏辉;王佳鹏;陈萍;陶诗雨;王麟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是对患者从入院到围手术期至出院以时间为纵轴,成立住院指南;第一入院宣教,第二术前一天准备,第三术后当天,第四术后第一天,第五术后一周,第六出院宣教。由责任护士依据这一路径对患者进行系统动态,系统连续而又针对性的指导和护理。对照组按照常规入院到围手术期的护理。结果: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天数,医疗费用方面的评价明显的优于传统的护理模式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患者治疗时间,避免科室床位紧张,使患者得到佳的医疗护理服务。
作者:李媛媛;李丹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南江县农村家庭主妇碘缺乏病 KAP 现状及需求,为制定适宜的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抽样原则抽取家庭主妇300人,入户以问卷方式进行相关调查。结果碘缺乏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9.00%,正确信念与态度持有率为91.50%,相关行为行为正确率为75.89%,相关知识主要(65.67%)是通过医生获得,知识获得愿望以知识讲座为主,碘盐覆盖率为100.00%。结论需有针对性地常态化开展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活动,有效提高广大群众防病意识,才能持续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作者:鲜季;周丹;丁雪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40胎膜早破患者,均给予精心护理。分析40例患者的终护理效果。结果:给予胎膜早破患者精心护理后,足月分娩的孕妇有18例,其中剖宫产有11例,阴道分娩有7例;早产有22例,在早产中有16例剖宫分娩,6例阴道分娩,所有的新生儿出生时的平均 Apgar 评分都是7.9分,所有早产儿都未出现死亡现象。结论:给予胎膜早破患者精心护理,有效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张远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助产质量和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产妇,将所有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给予心理护理和环境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在助产质量、产后出血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总产程明显少于对照组,而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对产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治疗信心,提高助产质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利于产后快速恢复。
作者:丁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脑梗塞是目前临床诊疗领域为常见的老年病症,占据相当的比例,因此及时、快捷、准确、合理的预防和治疗老年脑梗塞,尽可能控制脑梗塞发病率、改善脑梗塞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本文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了老年脑梗塞患者的护理要点,并就脑梗塞病人的特点、治疗护理等有关情况作了总结,仅供同行工作参考。
作者:李海珠;樊英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索腹纹横小切口45例患者的疝气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指导以后的相关临床实践。方法:选取在2011年3月-2014年3月期间住院病人进行腹纹横小切口的疝气手术治疗的45例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研究对象,及时观察和记录腹纹横小切口进行疝气手术治疗后的治疗效果。结果:45例患者在进行腹纹横小切口的疝气手术治疗后,治疗效果较佳,患者术后恢复比较良好,精神状态也比较好,伤口愈合较快,切口为甲级,在观察和记录术后治疗效果的过程中没有出现并发症状。结论:采用腹纹横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方法治疗疝气,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异常反应,治疗费用较少,切口较小,手术技术较为简便,没有出现切口感染的状况,与传统手术治疗方法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可以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重型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时机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513例患者中的100例,并根据患者病情将其分为早切组和非早切组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统计学意义。结果:早切组哥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sgow Coma Scale,GCS)(7.41±2.09)高于非早切组(6.13±1.71),早切组低氧血症比率(14.0%)低于非早切组(34.0%),早切组肺部感染率(22.0%)低于非早切组(44.0%),早切组死亡率(16.0%)低于非早切组(36.0%)。结论:气管切开时机对重型脑外伤患者住院时间、术后 GCS 评分、肺部感染率及死亡率有直接影响,及早进行气管切开术对患者术后治疗和护理有积极意义。
作者:肖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药免煎颗粒是国内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中药新剂型,能做到辩证施治、随证加减,符合中医特色,具有用药方便、剂量准确等优点。我科医师在临床中摸索出中药颗粒剂的多种应用方法,除了普遍的口服,还研究出外洗、湿敷、面膜、敷脐、绿色染发剂等多种特色疗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刘久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相应的促进了我国中医美容行业的发展,在中医美容人才培养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于中医美容人才培养的若干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旨在能够进一步提高中医美容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中医美容领域的良好发展。
作者:孙珊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按患者年龄、性别、抗菌药物种类及使用率、ADR 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作者:宗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内科护理学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知识整体性强,在临床护理学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学好内科护理学是学好临床专业课的关键。随着高等教育学校的扩建和病人维权意识的增强,出现了临床见习不足、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使以临床见习为主要的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建立能适应新型医疗形势的临床专业课实践教学模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研究重点。
作者:赵喜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方法:在体检人群中随机选择,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质指数(BMI)及腰臀比(WHR),检测空腹血清血糖、胰岛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其中 B 超确定,询问病史确诊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59例,正常者64例做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非酒精性脂肪肝组 BMI、WHR 及血甘油三脂更高(P =0.005)、胰岛素敏感指数更低(P =0.005),差异有统计意义。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具有影响的是 WHR 和胰岛素敏感指数。
作者:高胜君;高文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儿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相关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月儿科护理出现不安全事件的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作出干预措施。结果本次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包括护理人员因素共28例(35.0%),患儿自身因素共25例(31.25%),医疗设备因素共11例(13.75%),沟通因素共10例(12.5%),其他因素共6例(7.5%)。结论儿科护理工作中需要做好儿童、家长、护理人员之间的工作,能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所以护理人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责任心,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作者:何立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颈椎病是临床骨科的常见疾病,而神经根型颈椎病又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多见于中年以上年龄。椐中医研究院骨科研究所统计:神经根型颈椎病占颈椎病的60%,其中47~70岁年龄段占66%,男女比例为1.27:1。[1]以肩、臂部疼痛,麻木,颈部活动不利为主要症状。疼痛向一侧或双侧上肢放射,多为酸痛,钝痛或刺痛,严重者患肢酸痛无力,握力减弱,肌肉萎缩为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痹症范畴,因此气血运行障碍经络阻滞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心环节,现将近年来应用独活寄生汤治疗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报告于后。
作者:魏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状况与影响因素,为有针对的进行职业心理干预,改善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医护人员倦怠状况提供依据与建议。方法采取 Maslach 职业倦怠量表对我市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统计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情况。结果被调查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职业类别低、参与工作时间短、收入低、工作压力大、单位管理制度差的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程度较为严重。结论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医护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尤其是情绪衰竭上,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职业倦怠程度严重的人员,需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构建公平、公正的管理制度。
作者:周维善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对1例老龄化及老年痴呆病人进行日常的生活护理,从饮食评价、排泄评估、皮肤护理、认知障碍等四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及护理,患者经过护理后病情得到很大改善,终出院。对护理病人进行情况跟踪,对患者家属进行专业护理知识的培训及普及,使家属掌握对该类病人的护理措施,患者预后良好,病情康复快,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付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在骨科领域中,对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疼痛进行护理时的护理特点。方法:对骨科患者第一时间内采取对症护理,大程度的缓解疼痛,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结果:患者的疼痛缓解减轻了,身体状态明显得到改善,身体的功能恢复也比较好。结论:及时有效地对骨科患者进行止痛护理能起到很好的成效,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患者疾病的痊愈,对患者身体的康复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刘洁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学校腮腺炎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生原因,从而对流行性腮腺炎防治工作进行指导。方法:对我校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374例腮腺炎患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首例发病患者有明确流行病学接触史,其爆发过程历时82d,其中6~15岁312例,占83.4%,为发病高峰年龄;病例分布于学校,所有患者均为疫苗免疫史,采取应急接种措施后,疫情能得以控制。结论:对疫情未及时报告,导致疫情控制错失佳时机;腮腺炎疫苗接种空白;易感人群积累,是导致疫情爆发的主要因素。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疫情,提高腮腺炎疫苗接种率是有效控制腮腺炎疫情爆发的主要原因。
作者:杨孝爱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