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门诊儿科抗菌药物用药分析

代景丽

关键词:门诊患者, 儿科患者, 抗菌药物, 回顾性调查, 自身生理, 用药分析, 细菌耐药, 门诊处方, 菌群失调, 合理用药, 不良反应, 生命, 患儿
摘要:儿科患者由于自身生理的原因,用药比其他门诊患者更复杂,特别是抗菌药物若使用不当或滥用,可造成细菌耐药,菌群失调,增加不良反应,严重的可危及患儿生命【1】。我们回顾性调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儿科门诊处方,进行用药分析,为儿科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膀胱肿瘤的临床诊治临床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膀胱良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收治的经B超、尿路造影、CT、膀胱镜检查加活检及术后病理明确诊断的膀胱良性肿瘤20例采用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TURBT术)治疗,观察和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的复发率情况。结果:TURBT术的手术时间为(36.8±6.6)min,术中出血量为(16.3±4.8)ml,住院时间为(10.2±3.5)d,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术后1年的复发率为5.0%。结论:膀胱良性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尿路造影、膀胱镜以及CT等, TURBT术是治疗膀胱良性肿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蔡鹤龄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胸腔闭式引流的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措施和护理要点。方法总结分析38例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患者在经过细心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后,一般3~4天可拔管,特殊情况者可延迟拔管。结论加强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作者:甘纪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探讨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护理要点

    分析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的救治和日常护理,总结此类患儿的护理要点。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病情危重,变化快,需要及时发现和救治,而且严密的病情观察和气道管理工作中的充分湿化、有效的叩背和适时地吸痰在患儿救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对比心理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ICU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行常规手护理之外,均给予患者实施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量表(QOL)对患者预后心理重建做出评估。结果观察组行心理护理干预后较对照组患者SAS评分明显降低,QOL评分明显升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明显减轻ICU重症患者的焦虑和恐惧,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国艳;魏娜;马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对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两种方法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效果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MI患者68例,分别使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法检测,记录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心电图检测,68例MI患者中检测出36例,准确率为52.9%;经超声心动图法检测,68MI患者中检测出54例,准确率达79.4%,超声心电图检查准确率高于心电图检查,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在心肌梗死诊断中效果优于心电图,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陈苗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中西医联合应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方案为联合应用米非司酮和桂芝茯岑胶囊;对照组进行西药治疗,即使用米非司酮对患者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30d。结果:治疗组即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显效14例,良效7例,微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高达93.1%,对照组即西医组治疗显效5例,良效11例,微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2.2%。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同时毒副作用明显减轻。

    作者:孙卫月;邱国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腰椎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6例用针灸结合腰椎硬膜外神经阻滞,对照组36例单用腰椎牵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7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结合腰椎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作者:邓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药物冲洗治疗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药物冲洗治疗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8例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局部给药治疗加广泛切口引流,治疗组在采用局部给药治疗加负压封闭引流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为(10.8±2.3)d,与对照组的(11.2±2.5)d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平均瘢痕长度和宽度分别为(2.4±0.6)cm和(0.5±0.1)c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7±3.2)cm和(1.3±0.4)cm,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药物冲洗治疗颌面颈部间隙感染,能够显著提高患者伤口愈合的时间,并且瘢痕较小,患者更容易接受,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蒋锐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我院自2013年1月起对血透室加强护理流程管理,对比加强护理流程管理前后1年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满意率的变化。结果与加强护理流程管理前对比,加强护理流程管理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护患满意率明显提高,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在血透室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护理流程管理有助于规避护理风险事件,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孙文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子宫内膜活检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作用

    目的:分析总结子宫内膜活检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1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子宫内膜内膜活检,治疗组患者结合活检结果进行对应性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分析总结其诊断价值及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子宫器质性病变患者21例(占所有患者19.1%),器质性病变类型包括: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4例,慢性子宫内膜炎症患者6例,宫体癌患者1例;其中罹患激素水平失调患者51例(46.4%),激素水平失调包括简单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30例,不典型增生和复杂增生7例,子宫内膜反应不同步3例,内膜分泌欠佳4例,内膜不规则脱落7例;正常月经各期内膜38例(34.5%),其中包括分泌期内膜15例,增生朋内膜18例,月经期内膜5例。结论:通过子宫内膜活检只能局部反映患者内膜组织浅表的病理改变和内分泌改变,不能鉴别更深层次疾患,因此,针对子宫及卵巢器质性病变还需结合官腔镜、腹腔镜、高分辨B超等手段加以鉴别,并注意排除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等,重视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激素水平测定、阴道脱落细胞学涂片等,进行综合判断以作出准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袁小庆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析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药物不良反应在临床药物使用中是一种常见也是比较正常的现象,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及时发现和消除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带来的不了结果。由于环境的恶化,人们治病越来越依赖抗菌药物,现在临床使用的抗生素药物多大100多种,而抗菌药物正是不良反应的始作俑者,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的生命,这并不能否认它来临床使用中引起了一些不良反应。因此,我们以方面要加强对临床应用的过程中监督,另一方面要探讨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来减少临床不良反应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作者:郭彦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下肢活动时间对老年患者前列腺外科手术临床治疗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下肢活动时间对老年患者前列腺外科手术临床治疗的影响。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前列腺外科手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下肢活动治疗,记录术后以及活动期间两组患者的血流速度、心率,并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创面出血情况。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为(14.2±1.1)天显著短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22.3±1.3)岁,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手术创面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2-4min时研究组血流速度、心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min后两组血流速度、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活动2-4min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流速度,提高患者心率,下肢活动有利于增加血流速度,进而缩短手术创面的愈合时间,进而减少住院时间。

    作者:雷大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宫外孕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宫外孕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又称异位妊娠,依授精卵在子宫体腔外种植部位不同而分为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宫颈妊娠等,以输卵管妊娠常见。宫外孕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发病率为1%,是孕产妇的主要死因。现将手术护理体会报道如下。护理体会1心理护理由于宫外孕起病急,病情凶险,患者多数无思想准备,对疾病的认知缺乏,害怕疼痛,担心手术治疗对生育的影响以及患病后不孕、再次宫外孕或被抛弃;担心经济负担等,患者的主要表现为紧张、烦躁、焦虑、抑郁‘、恐惧等,护士应针对不同患者做好个性化心理护理,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及安全性,对患者加强心理支持;同时需介绍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增加患者安全感及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取得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大限度的配合。

    作者:杨艳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回顾性总结596例患者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应用及意义

    目的:探讨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1013年诊治的596例妇科患者行机会性筛查用于宫颈癌早诊、早治的意义。结果:596患者中一半以上患者不了解宫颈癌相关知识;患者筛查顺应性为98.79%阳性检出率12.68%高危HPV检测感染率36.54%。结论:通过机会性筛查相关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宫颈癌的认知程度,是全面防治宫颈癌的重要内容;机会性筛查顺应性好,能够早期发现宫颈病变,是行之有效的宫颈癌筛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俊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检测血清脂蛋白(a)与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分析检测血清脂蛋白(a)和C反应蛋白对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2例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尿毒症血液透析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脂蛋白(a)和C反应蛋白水平,并跟健康对照组(52例正常人)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尿毒症血液透析组的血清脂蛋白(a)水平和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密切监测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的血清脂蛋白(a)与C反应蛋白水平等指标,可以有益于及早发现病人是否存在微炎症状态,能够降低病人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死亡发生率。

    作者:郑群;纪东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灼口综合征的发病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

    灼口综合征(Burning Mouth Syndrome,BMS)是目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口腔黏膜病,在口腔黏膜病门诊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高,但是对其具体发病机制和发病危险因素的讨论至今尚未达成一致。本文据此综述了该病可能存在的发病危险因素并分别进行了简单分析,后提出了一定的防治措施指导人们的生活实践,从而减轻或避免这种疾病所带来的痛苦。

    作者:甘抗;卢浩;王冠勋;王丽丽;李娜;郭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体会。方法:将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分别采用单纯口服西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林成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法在肱骨近端粉碎性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来我院接受肱骨粉碎性骨折治疗的患者45例,其中22例患者采用非锁定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剩下的23例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分别以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作为观察指标,并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患者为81.82%,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法可有效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且术中患者创面较小,固定牢固,术后并发症少,对于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彭元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小儿消化性溃疡出血手术的护理方法及干预效果

    目的:结合护理经验,对小儿消化性溃疡出血手术的护理方法及干预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从我院儿科病房中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5月期间的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患儿均为因消化性溃疡出血手术处理的,把这68例患儿平均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和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现通过回顾性分析其护理方法和干预对患儿病情的影响。结果:采取科学有效地护理方法和干预措施,显著地缩短了患儿康复所需的时间,大大提高其生活质量。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和干预措施不仅加快了病情的恢复,而且大大降低了术后的病痛和不适,缩短了住院时间,显著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勇;潘建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人脑卒中康复治疗管理

    背景:脑卒中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和致残率高,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如何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命质量已成为老年性脑卒中的治疗主要目标,而且严重脑卒中的疗效及预后,因而引起临床广泛重视。方法为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实施和评价提供一个科学的证据基础,规范脑卒中康复的治疗行为,帮助医疗机构按照循证医学支持的治疗方案进行操作,提高康复疗效,使患者获得大限度的功能改善和大限度的自理能力,并且改善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结果脑卒中康复治疗可以分为3个目标:1)恢复功能。它指的是,如果脑卒中患者存在功能损害的话,比如说有运动障碍、吞咽障碍、言语障碍、精神心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等,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而得到恢复,这个是康复的第一个目标。2)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即提高他的日常生活能力,让患者能够独立的完成一些生活中的基本活动。我们的运动功能、交流功能等等都是为了日常生活服务的。这样患者可以不用长期卧床,不再需要其他人的照顾,可以自己来管理自己的生活,可以使他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3)“功能-活动-参与”功能的恢复,这就是老年脑卒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能够重返工作岗位,能够重新开始他的工作。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根本目的是大限度地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预防并发症,提高ADL,终使患者回归家庭,融入社会。规范的康复流程和治疗方案对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方翠霓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