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唯;雷蕾;谢蟪旭;柳茜;王思;王瑞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肠道性疾病,它除了有特定的肠道表现,肠外表现也较突出,各系统均可受累.口腔黏膜病变也是IBD患者常见的肠外表现.由于临床工作中口腔医生通常不熟悉这种疾病,本文就IBD的肠外表现尤其是口腔病损及其诊断作一综述.
作者:李敏;宋文婷;林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乳牙生理性根吸收是导致乳牙脱落的一种特有的生理性现象.为研究其分子机制,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试验,结果显示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及其配体和骨保护蛋白及白细胞介素等因子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乳牙生理性根吸收的特点和分类、破牙细胞对乳牙生理性根吸收的作用和展望等作一综述.
作者:谢妮娜;宋光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Gelatamp胶质银明胶海绵治疗第三磨牙冠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门诊第三磨牙冠周炎患者227例,按其临床症状分为不口服抗生素组(A组)和口服抗生素组(B组),两组分别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试验组(A1、B1)将Gelatamp胶质银明胶海绵放于盲袋中1次;对照组(A2、B2)将碘甘油放于盲袋中,每日1次,疗程3~7d.观察Gelatamp胶质银明胶海绵治疗第三磨牙冠周炎的临床效果.结果 Gelatamp胶质银明胶海绵组与碘甘油组(A1和A2、B1和B2)疗效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latamp胶质银明胶海绵组疗效优于碘甘油组.结论 应用Gelatamp胶质银明胶海绵治疗第三磨牙冠周炎,可有效地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倜;迟春媛;白建文;严涛;赵雪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骨膜对游离移植骨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将36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部分截断,一侧保留完整骨膜(试验侧),另一侧剥离骨膜(对照侧),分别植入兔的双侧咬肌区,术后3 d以及1、2、3、4、6周处死动物取材,通过血管墨汁灌注、CD34免疫组化染色、四环素荧光标志等方法检测移植骨微血管密度和四环素荧光标志积分光密度值,观察移植骨的再血管化和新骨形成情况.结果 术后3 d至1周,试验侧和对照侧的再血管化程度及新骨形成速度无差异(P>0.05).两组在术后2周开始出现再血管化和新骨形成;术后2-6周,试验侧的再血管化程度和新骨形成速度高于对照侧(P<0.05).结论 骨膜能使非血管化自身游离移植骨再血管化程度增加,血管生成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使新骨形成加快,从而加速移植骨的愈合.
作者:袁蒙姜;王娅;姚瑶;唐休发;华成舸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树突细胞(DC)成熟前后的形态及其微丝蛋白的适应性变化.方法 经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4诱导小鼠骨髓单核细胞为未成熟树突细胞,培养至第6天时,用脂多糖(LPS)诱导成熟树突细胞(mDC),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前后对比分析细胞在成熟前后的表面突起和内部微丝蛋白的变化.结果 mDC高表达CD11c、MHC-Ⅱ和CD86.成熟前的DC体积较小,随着细胞的成熟,直径逐渐增大.成熟过程中,DC表面突起逐渐增多、变粗且变长,呈怒张状,在第7天达到高峰,以后突起逐渐松弛变软,后又回复至短细、稀疏状态.微丝蛋白主要集中于细胞膜和触突上,其平均荧光强度在LPS刺激24 h后高,48 h后明显降低;细胞内F-肌动蛋白在成熟过程中逐渐减低,LPS刺激16 h后达高峰,以后细胞内又重新出现F-肌动蛋白的表达,且与细胞膜、突起间基本均匀一致.结论 树突细胞体积增大,突起增多增长,密度加大,旨在尽可能地增大细胞的表面积,大限度地发挥DC提取、抗原呈递的功能;细胞核增大,暗示细胞核在抗原的处理、加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代庆;李勇;季平;童熹;李显;王启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颌面部的意外损伤将会导致不同类型的牙外伤,牙脱位是牙外伤中严重而常见的一种形式.解决这一问题的首选方法是脱位牙再植术,而牙再植的预后与脱位牙的急救措施息息相关.正确的急救方法可以提高脱位牙牙周膜细胞的存活率,这也是牙再植成功的关键.因此,国内外众多学者依据牙周膜细胞的生存环境,从不同的角度来寻求脱位牙的佳保存条件和保存介质等,从而提高再植牙的成活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因此,本文就近期保存脱位牙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作者:张丽娟;赵士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儿童早期龋(ECC)的患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其发生是宿主因素、生物学因素和行为因素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母亲自身基因、妊娠期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生活习性、受教育程度和口腔保健观念等,与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息息相关,可影响ECC的发生.了解母亲在ECC发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让母亲避免可能导致ECC发生的各种不良行为,将会为预防ECC提供重要的策略.本文就母亲在ECC发生过程中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邱荣敏;赵玮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乌鲁木齐市3006名中小学生错(牙合)畸形的流行状况.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乌鲁木齐市7-15岁的多民族中小学生3006名,以安氏分类及个别正常(牙合)作为诊断标准,检查错(牙合)畸形患病情况.结果 3006名调查对象中,有错(牙合)畸形患者共计1447名,患病率为48.14%.其中,安氏Ⅰ类错(牙合)为1079名(占74.57%),安氏Ⅱ类错(牙合)为175名(占12.09%),安氏Ⅲ类错(牙合)为193名(占13.34%).男性患病率为54.63%,女性患病率为42.1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回族4个民族的患病率分别为43.28%、51.37%、40.38%和52.81%;7-9、10-12和13-15岁不同年龄段的患病率分别为41.64%、47.81%和50.62%.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牙列拥挤的患病率高,其他依次为深覆(牙合)、前牙间隙、深覆盖、前牙反(牙合)(包括对刃(牙合))等.结论 乌鲁木齐市的中小学生错骀畸形的患病率偏高,且在不同民族、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之间存在差异.
作者:刘海霞;阿达莱提·阿合买提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介绍太极扣附着体义齿的制作方法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随访进行了太极扣附着体义齿修复的68例患者,共63例患者前来接受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 经2年的临床随访,调查患者共63例,满意度达到97%.结论 太极扣附着体义齿的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陈兵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液相烧结能够降低氧化铝陶瓷的烧结温度,同时改善陶瓷性能,在牙科全瓷修复材料领域具有极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本文就氧化铝基牙科陶瓷液相烧结的添加剂以及液相烧结对陶瓷性能的影响作一综述,并阐述了影响机制.
作者:张朝良;张静超;廖运茂;李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扭曲(twist)基因属于碱性螺旋-环-螺旋蛋白家族中高度保守的转录因子,在胚胎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文就扭曲基因的结构特征、与之表达相关的调控机制及其在牙髓干细胞中所起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施俊;刘兴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根管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牙髓炎和根尖周病的主要方法,根管充填作为其关键步骤,充填效果直接影响根管治疗的疗效和预后.Resilon/Epiphany(简称R/E)根管充填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根管材料,因其良好的根管密封性能,近几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渐开始在临床上使用.许多学者采用各种方法对该材料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结论各不相同.本文就近年来对R/E材料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希望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作者:蒋玉清;黄定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变异链球菌属于绿色链球菌之一,而绿色链球菌所致的感染性心内膜炎高达45%以上.近来,有较多学者借变异链球菌的表面蛋白成分来了解其与感染性心内膜之间的关系.下面就细胞表面蛋白抗原C、壁相关蛋白、葡聚糖结合蛋白C、葡糖基转移酶、生物膜调节蛋白A和纤连蛋白结合蛋白及其黏附蛋白,来总结变异链球菌和感染性心内膜炎之间的关系.
作者:张文祯;郝玉庆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排龈术是一种使用排龈材料使游离龈缘与牙面分离,暴露出龈下区域的方法,现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口腔治疗的各个领域.不同排龈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和排龈效果各不相同,本文就临床中常用排龈术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以期给予临床参考.
作者:顾敏;顾卫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蛋白(Fim)A是否参与该菌引起牙槽骨吸收的作用.方法 用牙龈卟啉单胞菌ATCC33277野生菌株感染BALB/c小鼠,建立其诱导的牙周病动物模型.用ATCC33277及其fimA基因敲出的牙龈卟啉单胞菌KDP150变异菌株分别感染实验动物BALB/c小鼠(每组5只小鼠),测量其牙槽骨的改变情况,且与未接种细菌的阴性对照组相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TCC33277组小鼠牙槽骨吸收量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而fimA基因敲除菌株KDP150与对照组相比较,牙槽骨吸收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菌株组小鼠牙槽骨吸收量高于fimA基因敲除菌株组(P<0.05).结论 牙龈卟啉单胞菌fimA可能是该菌引起牙槽骨吸收的重要毒力因子.
作者:段星宇;孙拓祺;岗桥畅夫;王瑞;黄定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大量的临床随机试验结果明确地证实了热疗联合化疗已成为癌症治疗的新的有效方法.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其效果不仅仅是肿瘤细胞的热损伤和化疗引起的损伤作用之和,同时两者之间还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即热疗对化疗具有明确的增敏作用,达到提高化疗疗效的目的 .本文就肿瘤热化疗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作者:程世兵;谢蟪旭;李龙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根管预备中形成的玷污层约2μm厚,位于根管内壁表面并深入牙本质小管约40μm.去除玷污层有利于根管系统的良好封闭.研究发现,使用23号冲洗针,用10 mL 17%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溶液和10 mL 5.25%NaClO溶液冲洗是去除玷污层的有效方法;与17%EDTA溶液接触1~10min均能有效去除玷污层.
作者:邢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口腔修复支架用合金需要具有良好的生物学和力学性能,由于钛合金具有优良的生物力学性能,故作为口腔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作为活动义齿支架的修复材料,临床常用的纯钛金属其力学性能略有不足.Ti-6A1-4V合金含有潜在的毒性元素,生物学性能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研制力学性能适合活动义齿修复且生物学性能良好的钛合金便十分引人关注.本文简要介绍满足上述性能要求的钛合金制备和所选择的合金添加元素以及合金后期处理工艺对钛合金综合性能的影响.
作者:刘霜;张连云;李长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复合树脂聚合不全导致单体残留,未反应单体进入口腔、牙本质、根尖周组织,产生细胞毒性和诱变毒性.下面就干扰氧化还原系统平衡、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和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激活促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诱导炎症因子基因表达和促进炎症反应、细胞周期关卡调控抑制细胞周期等树脂单体的毒性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房俊艳;凌均棨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是牙槽外科一项较为复杂的手术.其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为拔牙后疼痛、面部肿胀反应、感染、干槽症、拔牙术后出血、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和开口受限等.半导体激光器发展至今,在诸多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对激光生物学效应的探讨,对半导体激光在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并发症预防方面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钟时春;张志光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