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丽梅;客蕊
目的:分析MSCT在肝胆管细胞癌并发肝脓肿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肝胆管细胞癌并发肝脓肿6例,患者入院后均采用MSCT进行临床诊断。结果经MSCT诊断,患者均出现肝胆管细胞癌并发肝脓肿疾病,其中4例细胞癌位于肝部右侧,2例位于肝部中心位置。结论:肝胆管细胞癌并发肝脓肿患者入院后,采用 MSCT进行临床诊断,能够提高临床诊断率,为预后治疗提供的依据。
作者:徐玫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心包积液进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创建静脉通路,床旁备用抢救药品及心脏电复律除颤器。协助患者采取半卧位或坐位,心尖部穿刺点根据B超探及的情况进行,按照B超定位方向,持穿刺针保持负压缓慢进针,当抽出液体和有突破感后,进针停止。将导丝送入,之后将穿刺针退出,胸壁及皮肤与皮下组织采用扩张鞘进行扩张,引流导管可沿引导丝插入,后将导丝退出,并将导管固定,敷料后进行包扎。引流量可根据患者症状进行具体操作。结果:间断引流,7d至14d为导管留置的时间。患者中,采用心尖部位置管7例,采用剑突下置管29例。在成功穿刺抽液减压后,显著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36例患者均无恶性心律失常、心包内继发感染、损伤腹部或肝脏脏器、损伤管状血管或心肌、气胸、急性肺水肿、心室扩张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心包积液采用心包穿刺置管引流进行治疗具有费用低廉、创伤小、方法简便、疗效显著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杨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和评价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与下鼻甲钳夹术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8例患者接受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与下鼻甲钳夹术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20例接受下鼻甲部分切除术,28例行下鼻甲钳夹术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前者术后出血、疼痛、鼻腔粘连、结痂及萎缩性鼻炎发生率高,后者无出血及萎缩性鼻炎发生。结论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和下鼻甲钳夹术联合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效果相似,但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并发症多,术后恢复慢,而下鼻甲钳夹术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操作简单,无切口,术后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
作者:倪晶;夏艳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天舒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同时服用天舒胶囊及氟桂利嗪,对照组仅服用氟桂利嗪,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不服用镇静、止痛药物,均以4周为1个疗程。评价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头痛缓解程度。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41.46%,治疗组为69.05%;两组患者的头痛缓解程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天舒胶囊能明显缓解头痛程度,减少头痛发作次数。
作者:王学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体质调查掌握中原地区青少年的体质分布情况,为进一步改善偏颇体质做准备;对象与方法:通过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量表对高校学生进行体质普查;结果:平和质348例,气虚质86例,阴虚质78例,阳虚质76例,痰湿质34例,气郁质33例,湿热质22例,特禀质14例,血瘀质8例。
作者:刘锋;陈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手术室作为医院诊疗活动的重要科室,始终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对于手术室护理工作而言,任何潜在的安全隐患都可能给患者的安全带来威胁。本文从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入手,深入的探讨了关于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从制度上有效的控制和减少了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充分的保证了患者的手术安全。
作者:彭超;董飞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及探讨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200名剖宫产产妇作为对象,将此200名剖宫产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即普通护理组和舒适护理组,从而对比产妇在剖宫产后的恢复疗效、心理状况、满意程度。结果:通过统计和分析,发现两组数据有显著差异,舒适护理有利于剖宫产的孕妇产后恢复;有利于消除郁闷、焦虑、易怒的不良情绪反应;提高剖宫产产妇的满意度。结论:舒适护理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有益于剖宫产妇术后的恢复,有益于产妇与医务人员更好的沟通,缓解医患关系,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
作者:赵美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研究在剖宫产中应用不同剂量左旋布比卡因蛛网膜下隙阻滞的量效关系。方法:将我院择期剖宫产120例患者按照布比卡因给药剂量的不同分为A组(7.5mg)、B组(9.5mg)、C组(11.5mg)、D组(15mg),对比观察四组患者的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感觉阻滞程度、腹肌松弛程度以及麻醉后的不良反应。计算左旋布比卡因镇痛效果达到50%、95%时的给药剂量(ED50、ED95)及其95%CI(可信区间)。结果:四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以及高感觉阻滞平面相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加大给药剂量时,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渐渐缩短,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逐渐加重,感觉、运动恢复时间渐渐推迟.结论:对于剖宫产术患者,应用9.55mg的左旋布比卡镇痛效果达到50%,13.35mg的镇痛效果可达到95%。
作者:陈道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外生型肝癌是指向肝外生长的肝细胞癌( peduncu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临床上少见,治疗多以外科手术为主,对于不能切除的或不愿手术患者,可选择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经皮穿刺肿瘤注射碘化油乳剂( Percuta-neous chemotherapic agents lipiodol emulsion injection CALE )治疗。我科自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共收治外生型肝癌20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猛;高众;钱永;杨秋吉;谭桂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如何更好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展开护理,提高护质量。方法选择我院80例呼吸内科患者,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并有针对性的做出护理措施。结果80例患者中,有67例患者成功康复出院,13例患者因为呼吸衰竭而死亡。结论对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要更加具有针对性,采用优质护理的方法,以提高护理的质量,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陈莉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5月-2013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翼状胬肉临床患者98例(135只眼),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是接受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进行治疗,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结膜瓣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发生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治愈率较对照组高(P<0.05),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翼状胬肉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有效缩短了愈合时间,值得关注。
作者:王会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探讨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收治呼吸衰竭患者40例,对其诊治过程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动脉气血分析,检查结果中 PaO2<60mmHg,不伴有 PaCO2升高患者15例,为Ⅰ型呼吸衰竭;25例患者动脉气血分析PaO2<60mmHg,且PaCO2>50mmHg,为Ⅱ型呼吸衰竭。18例患者呼吸衰竭发生发展迅速,致病因素影响通气换气功能严重,为急性呼吸衰竭;另22例病情缓慢进展,为慢性呼吸衰竭。结论:呼吸衰竭的诊断依赖于疾病的临床表现、动脉气血分析、呼吸功能检查,以及胸部影像学检查等。呼吸衰竭的治疗应依呼衰的类型和病因个性化治疗。
作者:经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总结甲状腺良性结节三维彩色能量图血流灌注的特点。方法应用三维彩色能量图(3D-CPA)检查甲状腺结节78例。结果甲状腺腺瘤3D-CPA血流灌注特征为球形网状结构。结节边缘血流分布境界清晰,容易分清结节与正常腺体间的关系。甲状腺非肿瘤性结节的3D-CPA血供状态各不相同,均未构成球形网状形态。结论3D-CPA有助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定性定位诊断。
作者:靳元;邓锁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临床中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方法:对38例交配血不合的患者进行凝聚胺试验( MPT组)和微柱凝胶试验(MGT组),同时作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及自身对照试验,分析总结配血不合的原因。结果:MGT的灵敏度明显优于MPT(P<0.05)。配血不合的38例患者中,离心不足引起不合的共2例,患者自身抗体共10例,不完全抗体10例且DTA均为阳性;献血者不完全抗体2例,自身对照2例且DTA均为阳性;12例假阳性。结论:当出现交叉配血不合时,应综合分析患者病史及血液标本,确保ABO血型准确、筛检不规则抗体,以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
作者:李君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留置针输液不畅原因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针对静脉留置针100例输液不畅的具体原因,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按计划完成输液治疗,减轻了患者痛苦,同时节省了其费用。结论留置针出现输液不畅情况,要仔细查找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以使患者充分接受此项输液技术,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作者:吴红梅;梅咏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药内外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与优势。方法:将20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00例,以自拟宣通鼻窍方口服,每日1剂;每日针刺足三里、迎香或印堂、合谷,得气后留针30 min。对照组60例,以盐酸西替利嗪10 mg,1次/日,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0%,对照组总有效率69.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病例停药6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14.8%,对照组复发率45.2%,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内外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确切。
作者:杨建朝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和探讨对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多种类别的原发性肠系膜肿瘤进行临床表现、诊断检查、治疗等方面的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肠系膜种瘤临床表现不一,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判别依据;穿刺,CT和 MRI等手段可以加强诊断。囊性肿瘤大多是良性,手术切除率高;实性肿瘤多是恶性,手术方面切除率低。结论: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手段。恶性肿瘤预后差,早发现并及时手术是提高生存期的关键所在。
作者:刘海云;李冬斌;许香梅;康书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急诊急救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而院前急救又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首要环节,稍不注意即可引发医疗纠纷、事故,导致医患双方在人力、物力、财力、精力上的巨大损失。医患之间的矛盾在当今社会形式下,已处于白日化状态。如何减少医疗纠纷,规避医疗风险,是我们急救人员所要面对的事实。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急诊急救的经验谈几点体会。
作者:王卫甫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选择不同的血液检测方法对于控制输血风险残余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4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集的成品血液样本346份,对其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及艾滋病抗体(抗-HIV)测定,同时对其中的100份显示为HBsAg阴性的血样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进行 HBV 标志物及 HBV -DNA 测定。结果再检测不符率:HBsAg4.9%,抗 HCV4.0%,抗HIV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100份显示为HBsAg阴性的血样检测结果中,2.7%为HBV-DNA阳性,1.1%为HBV其他四项标志物阳性,HBV-DNA的定量为103~107cp/mL。结论为对输血风险残余度进行有效控制,要求对试剂质量标准进行规范,并在实际检测中不断应用成熟的血液检测技术。
作者:程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肾小球疾病系指一组有相似的临床表现(水肿、高血压、蛋白尿等),但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病程和预后不尽相同,病变主要累及双肾肾小球的疾病。肾小球疾病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原发性肾小球病的病因不明,占肾小球病中的大多数,是我国引起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的病因[1]。超声因具有无创、实时、经济等特点在诊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的普遍应用。笔者将超声诊断技术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诊疗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龚巧芹;邢恩增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