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5A/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2在大鼠牙囊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王丽萍;李伯琦;王琪;铁晓敏;刘奕杉

关键词: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5a, 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2, 牙囊, 破骨细胞
摘要:目的:观察在牙齿正常萌出过程中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5A(Wnt5A)/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2(Ror2)信号在大鼠体内外牙囊细胞表达的特点,探讨其与成熟破骨细胞形成及牙齿萌出的相关性。方法分离出生后1~13 d的SD大鼠下颌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牙囊及牙槽骨生长发育过程,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在下颌第一磨牙萌出过程中Wnt5A和Ror2在牙囊细胞中的表达。体外培养出生后5~6 d的SD大鼠第一磨牙牙囊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Wnt5A、Ror2在牙囊细胞中的表达。结果SD大鼠出生后第2天牙囊开始分化为牙周组织,1~3 d牙槽骨变化不明显,第4天起,破骨细胞数量明显增多。Wnt5A在出生后第1~3天的大鼠牙囊组织内无明显表达,第4天开始出现阳性表达,并持续表达至第13天。Ror2在出生后第1~3天的大鼠牙囊组织表达呈强阳性,而在第4~13天呈弱阳性。结论 Wnt5A、Ror2在牙萌出过程中有特定的时间分布,提示其可能参与牙齿萌出的调控。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个案患者家系组织蛋白酶C的基因突变分析

    目的:通过研究一例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PLS)患者及其家系组织蛋白酶C(CTSC)基因突变的特点,提供PLS分子致病机制的理论依据,丰富PLS基因诊断和治疗的科学资料。方法取得临床发现的一例PLS先证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分别提取先证者及其父母、姐姐的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DNA直接测序技术,分析先证者及其直系血亲CTSC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PLS先证者CTSC基因存在复合型杂合突变,突变位点是c.754C>T和c.1040A>G,其父母均为携带者,姐姐未发现突变。结论 PLS先证者的临床表征是由CTSC基因突变引起。

    作者:陈远娇;李晨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上皮膜蛋白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目的:构建上皮膜蛋白1(EMP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EMP1,探讨EMP1基因对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EMP1基因,双酶切法连接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双酶切产物大片段,构建pEGFP-N1-EMP1重组质粒。经测序鉴定后,通过脂质体介导法将pEGFP-N1-EMP1重组质粒和pEGFP-N1空载体转染至人舌鳞状细胞癌Tb3.1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后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转染后24、48、72 h的EMP1过表达水平。利用Transwell迁移及侵袭实验分析EMP1过表达对Tb3.1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克隆EMP1全长基因,经测序分析证实将EMP1基因准确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转染后细胞可见绿色荧光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EGFP-N1-EMP1重组质粒转染24 h组,Tb3.1细胞中EMP1表达量显著高于pEGFP-N1空载体组、野生型细胞组以及重组质粒转染48 h和72 h组。Transwell迁移及侵袭实验结果显示,EMP1过表达抑制了Tb3.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成功构建了EMP1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体外证实了EMP1过表达可抑制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为进一步研究EMP1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代晓华;张军;邹慧儒;连小丽;李燕妮;王冠华;颜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Hawley保持器与热压膜保持器对成人正畸患者中文语音发音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索Hawley保持器与热压膜保持器两种常用的正畸保持器对成人正畸患者中文语音发音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的形式,将20名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名,A组戴用Hawley保持器,B组戴用热压膜保持器。分别于戴入保持器前(T0)、刚戴入保持器时(T1)、戴入后1 d(T2)、戴入后1周(T3)、戴入后1个月(T4)共5个时间点进行5次中文语音音频资料的采集,运用Praat 5.4.21语音分析软件和SPSS 19.0对采集的语音资料进行语音参数分析。结果两种正畸保持器均能引起单元音/e/、/i/、/ü/,辅音/s/、/f/、/x/、/t/、/j/和/q/的语音参数变化,其中Hawley保持器对/i/、/ü/、/s/音的影响持续时间可达1个月以上,热压膜保持器对语音的影响多可在1个月内恢复正常发音。结论两组正畸保持器均可影响成人正畸后中文语音的发音,其中Hawley保持器对语音的影响更大,而热压膜保持器对语音的影响多可较快恢复正常。

    作者:万嘉;游伦;陈俊宇;陈志强;王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牙-牙槽骨联合移植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牙-牙槽骨联合移植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5例牙列缺损患者根据牙移植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A组24例,采用改良的外科正牙手术方法,在供区移植牙周围牙槽骨内切取牙-牙槽骨的复合体,在受区预备相应的洞型后,植入牙-牙槽骨复合体;B组21例,采用常规牙移植方法,取出移植牙,制备植牙窝,植入供牙。2组正畸固定4~6周,术后2~12周选择性根管治疗,定期随访观察,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2组移植牙在牙冠色泽变化以及牙周膜影像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松动度、牙根吸收、根管治疗比率、牙槽骨吸收等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疗效优于B组。结论牙-牙槽骨移植克服了传统牙移植的部分缺点,可作为牙列缺损的修复方法之一。

    作者:陈志方;张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生物活性玻璃改性树脂粘接剂对牙本质脱矿及树脂粘接强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生物活性玻璃(BG)改性树脂粘接剂抑制牙本质脱矿及对树脂-牙本质微拉伸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将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后的BG与Single Bond 2粘接剂混合制备出30%、40%和50%的BG改性的树脂粘接剂,选择上颌前磨牙40颗,随机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不添加BG)、30%BG组、40%BG组、50%BG组,每组10颗。根据分组分别采用相应BG含量的粘接剂制备树脂-牙本质粘接试件。将制备的粘接试件在37℃水浴中浸泡24 h后进行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每组选择1个牙片浸泡在pH 4.0的人工唾液中1周,每24 h测试溶液的pH值。结果阴性对照组、30%BG组、40%BG组、50%BG组的粘接强度分别为(27.76±0.29)、(27.05±0.58)、(26.95±0.69)和(25.12±0.24)MPa。对照组和30%BG组的粘接强度无统计学差异(P=0.06),和40%BG组、50%BG组有统计学差异(P=0.04,P=0.00);30%、40%BG组的粘接强度高于50%BG组(P=0.00,P=0.00)。随着BG含量的增加,pH值也逐渐增高。结论含有BG的树脂粘接剂可以有效抑制牙本质的脱矿,30%BG组对短期的粘接强度无明显影响,50%BG组抑制脱矿能力强,但是粘接强度较低。

    作者:王瑜;龚玲;计艳;郑丽纯;陈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固定义齿修复后食物嵌塞的原因分析及扩隙树脂修复治疗

    目的:探讨固定义齿修复后食物嵌塞的原因,并对保留固定义齿扩隙树脂修复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100例固定义齿修复后出现食物嵌塞的病例,分析食物嵌塞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对由于与健康邻牙接触不良而导致食物嵌塞者,采用保留固定义齿扩隙树脂修复法进行治疗。结果固定义齿与健康邻牙间接触不良是食物嵌塞的主要原因(70%)。随访3年,100例固定义齿修复后食物嵌塞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扩隙树脂修复法是固定义齿与健康邻牙接触不良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李可冰;王晓红;胡万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N-Cements--义获嘉伟瓦登特公司推出全新的树脂基粘接类水门汀系列产品

    义获嘉伟瓦登特公司在2010年9月推出了自粘接树脂水门汀Multilink Speed,自此,N-Cements的全线产品全面推向中国市场。N-Cements的所有产品均基于义获嘉伟瓦登特公司在欧美市场获得成功的树脂水门汀产品开发而来,以合理的价格、卓越的粘接强度与美学效果为中国的口腔医师提供完备的产品与服务。

    作者:义获嘉伟瓦登特公司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口腔疾病治疗中异物的误吸误咽

    口腔疾病治疗中难免会发生异物的误吸误咽,这种意外更容易发生在儿童。拔出的牙齿以及根管治疗器械、修复体、正畸矫治器部件等都可能被患者误吸误咽。本文简要介绍了误吸误咽发生的原因、并发症、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内容,以期指导口腔临床工作。

    作者:钱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雷尼酸锶对大鼠上颌快速扩弓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雷尼酸锶对大鼠上颌快速扩弓的影响。方法36只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A)组﹑扩弓(B)组﹑扩弓并给药雷尼酸锶(C)组,每组12只。A组不扩弓,也不给药雷尼酸锶;B﹑C组用双眼圈簧扩弓器扩弓,力值1 N;C组扩弓开始即每天定时给药雷尼酸锶(600 mg·kg-1)。实验第4﹑7﹑10天分批处死大鼠,测量上颌宽度,并对大鼠腭中缝进行组织学观察和成骨细胞计数。结果扩弓结束后,A组大鼠上颌宽度无明显变化(P>0.05),B﹑C组上颌宽度较扩弓前均增加(P<0.05),而B﹑C两组间的上颌宽度无明显差异(P>0.05)。组织学观察,A组腭中缝见少量红染的纤维组织,可见间充质样细胞、软骨细胞及成骨细胞。B﹑C组腭中缝处见较多红染的纤维组织,成纤维细胞﹑软骨细胞增多,腭中缝近骨边缘处多见成骨细胞;C组成骨细胞计数多于B组。结论上颌快速扩弓可开大发育期大鼠腭中缝,增加上牙弓及上颌宽度;雷尼酸锶可以促进大鼠上颌快速扩弓时腭中缝处成骨细胞分化,加速新骨形成及骨质沉积钙化,减少复发。

    作者:孔超;王旭霞;汪倩倩;韩媛媛;赵姝亚;张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法国艾龙集团超声骨刀Piezotome Solo全新上市

    法国艾龙集团专为骨外科精心设计的超声骨切割系统Piezotome Solo全新上市了,它集赛特力先进的电子技术于一体,并紧密切合临床需要,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是一款功率强大、切割准确的用于种植前骨处理的利器。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5A/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2在大鼠牙囊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观察在牙齿正常萌出过程中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5A(Wnt5A)/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2(Ror2)信号在大鼠体内外牙囊细胞表达的特点,探讨其与成熟破骨细胞形成及牙齿萌出的相关性。方法分离出生后1~13 d的SD大鼠下颌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牙囊及牙槽骨生长发育过程,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在下颌第一磨牙萌出过程中Wnt5A和Ror2在牙囊细胞中的表达。体外培养出生后5~6 d的SD大鼠第一磨牙牙囊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Wnt5A、Ror2在牙囊细胞中的表达。结果SD大鼠出生后第2天牙囊开始分化为牙周组织,1~3 d牙槽骨变化不明显,第4天起,破骨细胞数量明显增多。Wnt5A在出生后第1~3天的大鼠牙囊组织内无明显表达,第4天开始出现阳性表达,并持续表达至第13天。Ror2在出生后第1~3天的大鼠牙囊组织表达呈强阳性,而在第4~13天呈弱阳性。结论 Wnt5A、Ror2在牙萌出过程中有特定的时间分布,提示其可能参与牙齿萌出的调控。

    作者:王丽萍;李伯琦;王琪;铁晓敏;刘奕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叉头转录因子-1与骨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

    叉头转录因子-1(FoxO1)可调控细胞增殖、葡萄糖异生、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等生物学过程,近年来研究表明,其在骨重塑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机体骨量。其主要通过调控成骨细胞形成新骨,破骨细胞吸收矿化骨基质和前体细胞的分化增殖,影响骨代谢过程,调控机体骨量。本文通过对FoxO1在骨代谢中的研究进行回顾,对其在骨代谢中的作用途径和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舒林径;伍颖颖;谭震;宫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全身应用催产素对骨质疏松大鼠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大鼠全身应用催产素对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方法20只大鼠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接受双侧卵巢切除术以建立骨质疏松模型。12周后,在每只大鼠的双侧股骨远中干骺端各植入1枚种植体,同时接受催产素全身用药,实验组皮下注射催产素(每天1 mg·kg-1),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用药4周后,观察8周,手术取出大鼠胫骨和带有种植体的股骨,采用显微CT和组织学染色观察大鼠胫骨的骨质疏松情况,用显微CT、组织学观察和推出试验评价骨结合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胫骨样本的骨小梁增多、密集,交织成网状,骨质疏松模型成功建立。实验组种植体周围的相对骨体积分数为0.35%±0.06%,骨结合率为67.25%±9.06%,大推出力为(70.32±10.91) N,对照组的相对骨体积分数、骨结合率和大推出力分别为0.11%±0.02%、43.25%±7.01%、(21.65±4.36) N,实验组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全身应用催产素可拮抗骨质疏松的负面影响,促进种植体愈合,对纯钛种植体的骨结合具有正向影响。

    作者:王买全;彭利伟;李运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第7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2015年8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发布了新版--2014年版(即第7版),《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再次入编为临床医学/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至此,《华西口腔医学杂志》从1992年第1版开始,连续7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牙龈卟啉单胞菌与病毒的交互作用

    慢性牙周炎是人类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目前其公认的主要致病菌为牙龈卟啉单胞菌。在牙周病位点中可检测到多种病毒株,病毒和细菌病原体联合作用的感染机制复杂,牙龈卟啉单胞菌与多种病毒有交互作用的特性,牙周病的迁延不愈以及与多种系统性疾病相关的特性可能与此相关。本研究就牙龈卟啉单胞菌对病毒相关性疾病的促进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牙周病连同病毒性疾病感染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孟田甜;李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行术前鼻牙槽塑形治疗后牙槽突变化的三维测量分析

    目的:应用三维测量分析法对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行术前鼻牙槽塑形(PNAM)治疗后牙槽突的变化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6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完成PNAM治疗的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30例,分别于PNAM治疗前后制取腭部口腔石膏模型,以锥形束CT(CBCT)采集DICOM数据,应用Mimics 15.0进行三维重建,并测量牙槽突裂隙宽度、牙槽突末端宽度、上唇系带中线距离、牙槽突移动距离、牙槽突长度,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NAM治疗前后,患者的牙槽突裂隙宽度、上唇系带中线距离明显缩小(P<0.05),牙槽突末端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大侧牙槽突移动距离明显大于较小侧(P<0.05),双侧牙槽突长度均有明显增长(P<0.05),较大侧牙槽突增长量明显大于较小侧(P<0.05)。结论印模+CBCT扫描法可以获得准确的牙槽突三维数据,经过PNAM治疗后,牙槽突形态得到显著改善。

    作者:李鸿艺;邝海;王晓萌;李冬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发布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是我国发布早并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学术评价中受重视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之一。2014年版(即第7版)的评选是由3700多位评审学科专家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统计了12个定量评价指标,涉及期刊14728种,共计65亿余篇文献。通过层层严格筛选,从我国正在出版的中文期刊中评选出1983种核心期刊。《国际口腔医学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之临床医学/特种医学类的核心期刊。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入选2015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

    2015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是由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组委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信息中心、中国期刊协会数字分会联合主办,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协办的遴选活动。《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本次入选学术科技期刊类100强。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涎腺腺样囊性癌中BNIP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研究促凋亡蛋白BNIP3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探讨其在腺样囊性癌低氧自噬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5例SACC患者中BNIP3、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和LC3的蛋白表达,分析BNIP3表达与SAC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与HIF-1α、LC3表达的相关性,并对患者生存率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BNIP3在41例SACC中阳性表达(63.1%),其表达的高低与组织学分级相关(P=0.001)。BNIP3与HIF-1α的表达相关(P=0.011),与LC3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167)。BNIP3阴性表达组的总体存活率高于BNIP3阳性表达组(P<0.05)。结论 BNIP3在SAC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为SACC的基因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

    作者:陈占伟;孙杜斌;黄圣运;吴海威;张东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牙周局部炎症影响小鼠肠道机械及免疫屏障功能

    目的:探索牙周局部炎症对小鼠肠道屏障(生态屏障、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牙周炎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只。P组使用浸泡牙龈卟啉单胞菌的丝线行牙周结扎10 d,C组假性结扎。分离上颌骨测量牙槽骨丧失量,取肠道内容物行16s rRNA焦磷酸测序分析菌群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回肠组织occludin、claudin2、NOD2蛋白的表达。结果 P组的牙槽骨丧失量高于C组(P<0.001)。P组与C组的主要菌门及卟啉单胞菌种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P组occludin、claudin2、NOD2的表达高于C组(P=0.039,P=0.011,P=0.039)。结论牙周局部炎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鼠肠道的机械及免疫屏障功能。

    作者:谢美莲;余挺;卓颖;黄馨;谢宝仪;轩东英;章锦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