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在血液透析患者中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应用体会

顾慧

关键词:肾透析, 整体护理, 护理管理
摘要:性化护理是一种有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的程度.为了有效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提高科室的护理质量,现将我院血透中心2013年1月~22014年12月,先后对81名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1例,男57例,女24例;年龄23-85岁;均系我院血透中心透析1年以上的患者.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技术在骨科中的应用

    外科手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祛除病灶的同时,亦必然对身体产生负面效应.因此无论是医生还是病人都希望以小的手术损伤获取好的治疗效果.医生和病人对这一希望的追求导致了外科微创理念的产生与发展,现代科技的进步为微创理念的贯彻实践提供了技术支持与保障.手术的微创化是现代外科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本文拟对微创技术在骨科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目前,微创技术在骨科的应用主要在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和创伤骨科三个领域.1 微创技术在关节外科的应用

    作者:邢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小儿急性喉炎68例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给予急性喉炎患儿相应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68例急性喉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在接受治疗期间给予相应的护理,如一般护理、观察病情护理、雾化吸入护理、吸氧护理、气管切开后护理、生活护理等.结果 68例急性喉炎患儿痊愈出院,住院时间为4~7天,平均住院时间为(4.56±1.44)天.结论 患儿在治疗期间给予其相应的护理措施,能有改善患儿的病情,减少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邱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支持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探讨不同支持钢板内固定术对于不稳定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发生不稳定胫骨平台骨折,共计74例.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单侧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中优秀例数26例,良好例数10例,差1例,有效率97.3%;对照组中优秀例数13例,良好例数16例,差8例,有效率76.3%.比较发现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持钢板内固定术是一种有效治疗不稳定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案,其中双侧钢板固定治疗效果更优,效果显著,临床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值得广泛推广和深入研究.

    作者:杨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精神科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特质,身体恢复速度较慢,合理有效的护理,便于病情恢复.为了进一步提升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其中,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管理,成立总体的网络控制中心,对病房基础护理实行流程化管理,以便完善现有的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强化医院以病患为中心,改善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有助于缓解护患关系,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作者:张楠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安全文化在老年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安全文化对老年病房护理的作用,提高护理的质量.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期间住院的老年患者186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安全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在护理中引入安全文化的措施,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较强,护理中避免了纠纷和风险,护理质量较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98.92%;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程度只有86.02%.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病房的护理管理中,重视安全文化氛围的营造,将安全文化运用到护理管理中,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避免护理纠纷,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作者:况维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心理干预对急性脑梗塞患者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抑郁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入住我科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常规护理和必要的卫生知识宣教.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一对一的个性化心理护理,观察干预前后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量表)和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C30量表)积分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抑郁状况恢复情况明显优干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脑梗塞后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叶庆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头孢克肟序贯疗法治疗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采用头孢克肟序贯疗法治疗支气管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支气管肺炎住院患者84例,根据病床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头孢西丁静脉滴注(7~10d),观察组给予头孢西丁静脉滴注(2~3d),然后给予患者头孢克肟颗粒口服治疗(5~7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采用头孢克肟序贯疗法治疗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可显著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易被患者接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刘丽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老年鼻出血患者临床特点及其心理分析与护理

    目的:针对老年出血患者,主要研究其临床特点,探讨护理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2013年5月-2014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老年鼻出血患者共90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与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优质心理分析与护理)分别45例,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干预组:一次性止血22例(48 9%),二次性止血23例(51.1%),三次性止血0例;对照组:一次性止血7例(15.6%),二次性止血28例(62.2%).三次性止血5例(11.1%);干预组止血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鼻出血患者,只有分析其临床特点,找出血原因与部位,及时进行心理分析与护理,有助于改善出血症状,缓解病情.

    作者:王小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骶尾部压疮患者的护理

    对我科2例骶尾部压疮的患者行骶尾部人工皮覆盖术治疗.术后患者采取被动卧位,加强患者基础护理和心里护理,密切观察伤口敷料及人工皮管引流情况.结果术后压疮得到治愈.

    作者:余荣臻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于我院治疗的8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24h强化护理干预的方法,对照组采用正常护理的方法.1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pH值、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0 2)、呼吸频率、心率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pH值、血氧分压(Pa0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频率、心率的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 24h强化护理干预更有利于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赵方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临床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省独山县人民医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8月期间进行全凭静脉麻醉手术的37例病人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进行静吸复合麻醉手术的37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病人的术中体动、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以及拔管时间.结果:研究组病人的术中体动、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与可控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莫品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文法拉辛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病性抑郁症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究精神病性抑郁症患者采用文法拉辛和利培酮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63例精神病性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38例患者选择文法拉辛和利培酮的综合治疗,对照组25例患者选择阿米替林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 3%,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21%,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治疗总有效率为72.0%,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病性抑郁症患者采用文法拉辛和利培酮的联合治疗,可在较短时间内缓解身体症状,效果显著,且药物的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荐.

    作者:李亚龙;吴亚卿;李亚静;李亚萍;魏新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质量控制小组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实施质量控制模式前的护士分为对照组,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实施质量控制小组模式后阶段的护士分为试验组,对两组护理的护理质量评分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在护理操作、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方面的护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评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质量控制小组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质量,使医院护理工作更使人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雷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患者入住综合ICU前后鼻前庭及肛周耐药菌筛查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了解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鼻前庭、肛周病原耐药菌分布特征.方法 对231例综合ICU患者的鼻前庭拭子、肛周试子标本进行耐药细菌培养、鉴定检测.结果 在相同时间段或相同病区室内环境的两组病人,分别进行了入院和出院时的鼻试子、肛试子耐药菌筛查,发现患者入出ICU时耐药菌的检出率无明显变化,但患者耐药菌的种类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检出的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19.44%)、肺炎克雷伯菌(14.81%)等,长期住院并应用抗生素患者肛拭子、鼻拭子培养出耐药菌几率较高.结论 不同种类的耐药病原菌极易定植于鼻前庭、肛周而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长期住院并应用抗生素的患者易发生耐药菌的院内感染,早期发现耐药菌感染对于患者抗生素应用有帮助.应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措施包括环境隔离及严格床单位消毒,加强手卫生宣教和执行监督,尽量减少ICU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方面,以减少ICU内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 患者入住ICU前后对比耐药菌的检出率无明显升高.

    作者:李苗苗;薛晓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医院感染常见影响因素分析与防控制对策

    目的:探讨分析本院感染常见的影响因素及防控对策.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各科室总计564例感染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常见的影响因素,并制定合理的防控对策.结果:本院各科室中内科感染率高,为31.6%,其次是外科(21.5%)、儿科(13.8%)、妇产科(9.4%);564例感染患者中,上呼吸道感染患者212例,占37.6%,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34例,占23.8%,胃肠道感染患者79例,占14.0%,其他部位139例,占24.6%;手术、长期卧床、动静脉插管、昏迷、免疫抑制剂这5个因素是常见危险因素.常见的影响因素有患者自身因素、医护人员因素以及医源因素.结论:本院感染情况具有科室差异性,部位差异性,重点科室重点易感部位应重点防护.

    作者:刘金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52例糖尿病合并甲亢的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并分析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52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对其均进行相关检查和确诊后,根据其具体病症情况采取对症方法进行治疗,之后观察其血糖恢复情况及甲状腺功能恢复情况.结果:52例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值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所有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甲状腺功能均恢复正常或趋于正常.结论:对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临床应详细、反复对其病情进行检查后再确诊,从而降低误诊或漏诊的概率,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采取对症方法进行治疗,并遵循先控制甲亢并兼治糖尿病的原则,可有效控制血糖并提高甲状腺功能恢复的效率.

    作者:吕志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择在我院初诊的6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执行手术治疗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34例,研究组采用药物和心理进行干预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传统护理,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1].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在SF-36生活质量量表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总评及生理健康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在活力、身体疼痛及总体健康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手术的风险大,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护理人员对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有效性的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海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乙型肝炎检验结果假阴性与假阳性的研究

    目的: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以免乙型肝炎检验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而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12月期间乙肝患者检验结果为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有关资料,并分析检验结果.结果:有很多因素都会导致检验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其中实验室操作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占51.7%,试剂占26.9%、检验方法占15.7%、其它因素占5.7%.结论:乙肝检验结果为提高可靠性,需要医生、患者及其家属的共同配合.

    作者:席晶云;安淑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家庭访视新生儿体温测量方法的探讨

    目的:研究在家庭随访中为婴幼儿测量温度的佳途径.方法:任意选择2014年3月-2014年5月中120例刚出生的婴儿,将这些婴儿平均分入A、B、C三组,通过红外线骨膜测量途径测量A组体温,B组通过直肠测温,C组运用腋窝测温,用统计数据来比较三组体温测量的准确性、用时情况以及婴儿的配合率.结果:经过统计,三种测温途径测出的温度数据接近P >0.05,从测温用时来看,A组的优势更为突出.同时,通过红外骨膜测量温度的A组配合率显著高于B、C组P<0.05.结论:在家庭随访中,选用红外骨膜测量方式为婴儿测温,能够迅速获得准确的温度同时还能提高婴儿的配合率.

    作者:张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PVP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保守治疗组40例,予卧硬板床、功能锻炼配合药物常规治疗;手术治疗组40例,予PVP手术配合药物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VAS)、活动能力评分、Cobb‘s角、椎体高度.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手术组VAS评分与保守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1月、治疗后3月,手术组VAS评分与保守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活动能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手术组活动能力评分与保守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1月、治疗后3月,手术组活动能力评分与保守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③治疗后两组患者Cobb‘s角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椎体高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张宏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