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长英;郑超华;张艳茹;李季英
目的:观察人体寰椎并测得相关参数.方法:用游标卡尺(精确度0.02mm)对我校解剖学实验室标本库的30例成年人干燥枢椎标本进行形态学观测.结果:左侧枢椎上关节面横径左侧平均值为17.5±1.3)mm、右侧平均值为(17.7±0.8)mm,上关节面矢径左侧平均值为:(18.7±1.5)mm、右侧平均值为:(17.5±0.4)mm,椎弓根高度左侧平均值为:(8.2±0.8)mm、右侧平均值为:(8.3±0.4)mm,椎弓根宽度左侧平均值为:(7.1±0.9)mm、右侧平均值为:(7.3±1.2)mm,齿突高度平均值为:(12.9±1.3)mm、前后径平均值为:(11.2±1.7)mm、横径平均值为:(7.9±0.8)mm,枢椎体前高平均值为:(23.3±1.5)mm,枢椎体后高平均值为:(18.8±1.2)mm,枢椎体前唇高平均值为:(3.5±0.6)mm.讨论:通过对人体枢椎的解剖学观察,培养医学生对人体枢椎形态学观测能力.
作者:赖育鹏;黄玮轩;崔丽君;贺伦;彭东;黄彬;孙建永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是否在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试验中具有显著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间,在我院确诊为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共74例,随机将7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37人.一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对其进行单药氨氯地平的治疗,称之为单药治疗组.另一组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则在氨氯地平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进行对比治疗,称之为联合治疗组.结果:联合治疗组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疗效总有效率为91.89%(34例),高于单药治疗组的51.35%(19例),且联合治疗组能更有效的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数值.结论: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比之单药治疗模式不仅在老年高血压上的疗效总有效率上更为显著,还能快速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指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向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调查分析不典型心肌梗塞(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方法:随机选取我院50例不典型心肌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就诊的40例典型心肌梗塞患者作为对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总结院前急救措施.结果:不典型AMI患者年龄(79.9±3.8)岁明显高于典型AMI患者(56.8±5.8)岁,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高血压发生率以及性别分布都没有很大差异(P>0.05),但是不典型AMI患者心律失常、糖尿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典型AMI患者(P<0.05).本组患者经过院前急救措施后,4例患者由于出现室性心动过速症状,没有抢救成功而死亡,死亡率为8%,其余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92%.结论:不典型AMI患者的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合并糖尿病以及老年患者比较多见,临床一定要深入、全面认识不典型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急救措施,减少病死率.
作者:张友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观察腹股沟管内口、外口位置及口径的解剖特点,为腹股沟疝修补术和解剖教学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解剖15具,男12具,女3具(年龄25-65岁)经过甲醛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观察相关结构,用游标卡尺,圆规对其进行相关数据测量.结果:口径,腹股沟管内口的口径右侧较左侧大,左侧(8.54±2.41),右侧(8.31±1.05).腹股沟管外口的口径右侧较左侧大,左侧(8.90±1.11),右侧(9.26±1.23).位置,腹股沟管内口的位置左侧较右侧高,左侧(70.11±5.66),右侧(72.99±3.04).腹股沟管外口的位置右侧较左侧高,左侧(102.23±6.06).右侧(101.64±5.97).
作者:孙叶盛;卿雪梅;李峥;赵磊;赖昌昊;龚厚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VHL(von Hippel-Lindau)基因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1)应用免疫组化Envisin二步法检测58例结直肠癌及20例结直肠粘膜炎症组织中pVHL的表达.(2)应用PCR、SSCP等方法对VHL基因的三个外显子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结果:(1)pVHL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6.55%(27例/58例),低于在结直肠粘膜炎症组织中的95%(19例/20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直肠癌中pVHL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2)24例新鲜结直肠癌组织中有6例存在基因突变,突变率为25%(6例/24例).结论:VHL基因与结直肠癌的发展和转移相关;基因突变可能是VHL基因在结直肠癌中失活的重要方式之一.
作者:颜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调查银屑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共同致病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科确定为银屑病患者,总人数380例(男200例,女180例),门诊病人300例和住院患者80例,对照组为湿疹患者420例.每位患者给予检查:空腹血糖、血脂、心电图、体重.并同时调查患者吸烟、饮酒情况.结果:银屑病患者中血脂、血压、血糖、体重增高者,心电图异常者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银屑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有共同的致病因素.
作者:尔奇超;秦朝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他汀类药物对高脂血症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治疗的118例高血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实施治疗,而研究组采用辛伐他汀实施治疗.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9%,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2.9%,其中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明显的比对照组好(P<0.05).同时,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他汀类药物对高脂血症进行治疗,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可以有效的使患者生活质量与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提升,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李云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首先分析了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体重、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和精神因素,然后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社区预防保健的具体措施.
作者:雷在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牙周炎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牙周炎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以及牙龈指数,对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患者龈沟出血指教、菌斑指教以及牙龈指数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以及牙龈指数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牙周炎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牙周状况,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运用角膜溃疡清创术与抗真菌药物共同治疗的效果.方法:通过随机对照法将近两年到我院治疗的68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均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单纯选择角膜溃疡清创术处理,观察组34例在此治疗下增加氟康唑静脉滴注,研究两组的临床处理情况.结果:观察组处理后的临床总有效率达94.1%,相比对照组的73.5%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视力>0.3、手动-光感例数相比对照组明显增加,愈合时间与明显缩短,手术次数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实施角膜溃疡清创术配合氟康唑抗真菌治疗,疗效更加理想,更利于促进患者视力的恢复,适合加强推广.
作者:尹树华;刘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改进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对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879例需要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的患儿分为常规组443例和改良组436例.常规组按照常规穿刺程序进行静脉穿刺,双手配合置管.改良组按改进的穿刺程序进行静脉穿刺,单手置管.并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 改良组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 <0.001).结论 改良组对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程序的改进,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和患儿家长满意度,可应用于临床.
作者:高惠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是全世界常见的肿瘤之一.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指除小细胞肺癌以外的所有类型的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75%~ 80%.此类肺癌早期局限性病变可以采用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方法,播散性病变则主要以放、化疗为主,然而疗效不佳,患者预后不良.近年来,随着分子靶向治疗的的发展,以及基因治疗、介入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的应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有了新进展.
作者:陈冉;单鸿剑;方贻铃;王银娇;万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进一步对临床路径联合品管圈应用骨科护理中的积极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80例骨科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路径联合品管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相应的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对照组中有5例患者出现压疮,3例患者的患肢出现红肿,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的患肢出现红肿,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较对照组高,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临床路径联合品管圈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同时还能促进护理人员努力提高护理水平,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美菊;刘丽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针对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的护理经验,探讨并总结相关护理体会.方法:本文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患儿共110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干预组(采用舒适型护理)分别55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得出干预组中痊愈率90.91%高于对照组痊愈率56.36%;预组总有效率98.18%高于对照组8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患儿过程中,广泛应用舒适型护理,能有效控制病情,大幅度提升患者的痊愈率,具有很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郭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刺络拔罐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拔罐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运动能力、平衡能力和生活能力较对照组改善显著,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联合拔罐可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平衡能力和生活能力,降低至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杨娥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深入剖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应用亚砷酸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全年中接受过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当中,随机选取40例来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40例患者均实施亚砷酸治疗法.对所有患者于治疗后的效果以及出现的不适症状进行深入的剖析.结果:在初次接受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当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20例,有效率高达95.24%.针对难治性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其治疗效果达到显效的患者有16例,有效率达84.21%.部分患者于治疗后,出现了高白细胞综合征,所占百分比为47.5%,未见其它的不适症状.结论: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应用亚砷酸,不仅能达到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的这一目的,同时也可以保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作者:高英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在心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及作用.方法 对80位心血管病出院患者采取定期健康教育,对其进行心血管病冠心病的健康教育,提醒避免诱发心血管病发作的因素,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结果 增进了冠心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并能通过控制情绪、合理饮食、适当休息与活动等措施避免诱发疾病发作.结论 个性化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其生活质量、增进护患关系.
作者:常秀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中医药联合针灸疗法在脑卒中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间某院门诊收治的160例脑卒中伴有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患者辅以中药联合针灸疗法进行康复治疗.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研究组治疗脑卒中患者的显效率为56.25%,治疗有效率为37.50%,治疗无效率为6.25%,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联合针灸疗法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对于脑卒中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陈雨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使用中药内外治相结合方法在治疗62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62例痤疮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中药内服丹参银翘饮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内服丹参银翘饮结合外敷痤疮面膜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皮损改善程度和中医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皮损改善程度和中医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外治相结合的方法在痤疮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对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皮损程度,降低中医症状评分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钱云云;江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在CT增强扫描患者中应用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CT增强扫描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n =40例)和对照组(n=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干预.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一次检查成功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7.5%)明显高于对照组(67.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CT增强扫描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一次检查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孔祥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