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9-2012年发现的人口腔细菌新种属简介

肖晓蓉;李燕;肖丽英

关键词:新菌属, 新菌种, 人口腔
摘要:细菌是人口腔微生物的优势种群,不断有新的种属被发现和命名.本文介绍2009-2012年从人口腔分离的5个新菌属和16个新菌种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渗透树脂对乳、恒磨牙邻面早期龋损渗透能力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渗透树脂在乳、恒磨牙邻面早期龋损中的渗透能力.方法 选取邻面呈白垩色改变的早期龋损离体乳磨牙32颗、恒牙(磨牙或前磨)36颗,垂直于龋损表面将牙齿切开,在体视显微镜下进行病损的组织学分级(C1~C4),C1:龋损位于釉质外1/2; C2:龋损位于釉质内1/2; C3:龋损位于牙本质外1/2; C4:龋损延伸至牙本质内1/2.C4被排除.随后病损用15%的盐酸酸蚀2min后,进而使用渗透树脂渗透5min.制作牙切片,使用双荧光染色技术,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下观察样本.分别测量乳、恒牙的病损深度(LD)和渗透树脂的渗透深度(PD),计算渗透百分数(PP),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所有组织学病损分级(C1~C3级)中,乳、恒磨牙PP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C1组织学病损分级中,乳牙的渗透能力优于恒牙(P<0.05),在C2和C3组织学病损分级中,乳、恒牙PP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渗透树脂对乳、恒磨牙邻面早期龋损均有很好的渗透作用.尤其对较浅的早期龋(C1级),渗透树脂治疗乳牙的效果优于恒牙.

    作者:刘永红;葛立宏;陈惠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牙龈健康与美观——正畸治疗的软组织目标

    牙龈健康与美观是正畸治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牙周组织健康为牙移动提供了基础,牙齿排列与龈缘的细微变化可影响牙龈美观.治疗前对牙龈状况的评估是制订多学科联合治疗计划的基础,而研究正畸治疗对牙龈的影响可为维护牙龈健康和改善牙龈美观提供依据.本文对正畸相关的牙龈健康与美观作一综述.

    作者:艾冬青;徐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高致龋性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初步筛选

    目的 初步筛选高致龋性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方法 通过检测41株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产酸能力、耐酸能力、黏附能力和合成细胞外多糖能力,初步筛选出高致龋性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结果 不同的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体外致龋能力不同,其中3株产酸能力、耐酸能力、黏附能力和合成细胞外多糖能力均较高,提示可能为高致龋性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另外3株产酸能力、耐酸能力、黏附能力和合成细胞外多糖能力均较低,提示可能为低致龋性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结论 通过筛选可能获得了高致龋性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

    作者:王成龙;刘佼佼;苏东华;储冰峰;李少华;夏伟;罗燕萍;杨继勇;丁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大龄腭裂患者术前辅音构音特点的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大龄腭裂患者术前的辅音构音状态.方法 选择8岁以上腭裂一期患者100例,评估其辅音构音,并从构音方法、构音位置等角度分析各辅音的正确率、错误类型及其发生率.结果 100例患者中,14例(14%)患者辅音构音正常,86例(86%)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构音障碍,其中66例(66%)患者有代偿性构音.按照构音方法比较,构音正确率高低排序为鼻辅音、边音、擦音、塞音、塞擦音,塞音和塞擦音的错误类型均以代偿常见;按照构音位置比较,构音正确率高低排序为唇音、舌前音、舌面音、舌根音.结论 代偿、省略和替代依次为大龄腭裂患者常见的构音错误,可发生在所有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送气音正确率高于不送气音;送气音常见错误为代偿性错误,不送气音更容易省略和弱化;弱化现象集中在不送气辅音.擦音和塞音随发音位置后移代偿性错误加重,塞擦音随位置后移省略性错误增加.

    作者:尹恒;郭春丽;石冰;赵树蕃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2009-2012年发现的人口腔细菌新种属简介

    细菌是人口腔微生物的优势种群,不断有新的种属被发现和命名.本文介绍2009-2012年从人口腔分离的5个新菌属和16个新菌种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作者:肖晓蓉;李燕;肖丽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人β防御素-4在牙龈组织表达的新发现

    目的 探讨牙龈组织中是否存在β防御素-4(hBD-4)及其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健康牙龈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8例牙龈组织标本hBD-4蛋白水平的分布;提取组织R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RT-PCR)检测30例牙龈标本中hBD-4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18例牙龈样本中有13例检出hBD-4; real time RT-PCR检测结果显示,30例牙龈组织中4例样本检测出hBD-4表达.结论 hBD-4在健康牙龈组织中有不同水平的表达和分布,可能在维持牙周组织健康中起作用.

    作者:李欣忆;段丁瑜;王盼盼;韩波;徐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涎腺黏液腺癌1例

    黏液腺癌是一种少见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好发于阑尾、胰腺、乳腺等部位,发生于涎腺者罕见.本文报道1例发生在涎腺的黏液腺癌,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作者:姚甜;张丽慧;赵业;郑亚鸽;吴兰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Osterix过表达对人牙周膜细胞骨向分化的影响

    目的 研究Osterix(Osx)过表达对人牙周膜细胞受力后骨向分化的影响,探讨Osx与正畸牙周组织骨改建的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块法培养人牙周膜细胞,用重组质粒pcDNA3.1 flag-Osx转染人牙周膜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m blot方法检测未转染组、转染空质粒组、转染Osx组细胞Os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观察核心结合因子α1 (Cbfα1)、碱性磷酸酶(ALP)、骨桥素(OPN)、骨钙素(OC)、骨涎蛋白(BSP)和a1(Ⅰ)型胶原蛋白(ColⅠ)的mRNA表达情况.3组细胞加载6h离心力后,观察上述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 转染24h后,相对未转染组,转染空质粒组Osx mRNA和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转染Osx组Os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同时5个成骨标志基因的mRNA表达亦均明显升高(P<0.05,P<0.01).加力6h后,3组Osx和成骨标志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但是转染Osx组Osx 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更加显著,增加量约为其他两组的2倍,其ALP、OPN、OC、BSP和ColⅠ的mRNA表达亦升高更显著.结论 Osx过表达可以促进人牙周膜细胞在机械力作用下向成骨样细胞分化.Osx可能通过调控多种成骨基因的表达,从而在正畸牙周组织的骨改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艳红;李洪发;王春玲;杨强;郑朝;付雅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下颌逐步前伸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舌咽部影响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目的 通过下颌逐步前伸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舌咽部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加载,观察OSAHS患者舌咽部生物力学和形态学改变.方法 对OSAHS患者上气道行薄层CT扫描,获得OSAHS患者上气道DICOM格式的图像信息,采用Mimics 10.0、Imageware 10.0和Ansys 8.0软件建立上气道、下颌骨、舌骨及相关周围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然后通过逐步前伸下颌骨,观察舌咽部生物力学和形态的变化及规律.结果 成功建立了OSAHS患者上气道及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逐步前伸下颌骨,舌咽部发生相应形态变化,其主要表现为:上气道舌咽部会厌尖横截面横径增加,而上气道舌咽部会厌尖横截面矢状径减小;S1主应力主要分布于上气道前壁区肌肉牵拉处,应力位置未发生明显改变,舌咽部主应力值随下颌前伸距离增加而不断增加.结论 使用Mimics、Imageware和Ansys软件提高了建模效率和模型的精确性.通过对整体有限元模型的下颌逐步前伸加载,有效展示了下颌骨前伸与舌咽部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可行.

    作者:杨随兴;封净;张佐;曲爱丽;龚淼;唐洁;范俊恒;李松青;赵燕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纳米抗菌复合膜的结构及作为引导骨组织再生膜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目的 观察载银纳米羟磷灰石/二氧化钛/聚酰胺66 (Ag-nHA-nTiO2/PA66)纳米抗菌复合膜的物理结构及对成骨样细胞生物相容性的影响.方法 扫描电镜(SEM)和光学显微镜下观察Ag-nHA-nTiO2/PA66膜和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膜的结构,在两组膜材料上接种成骨样细胞MG63,另设空白对照组.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MG63细胞的增殖曲线,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SEM下观察细胞在生物膜表面的增殖和黏附情况.结果 Ag-nHA-nTiO2/PA66膜正面疏松多孔,反面光滑致密.e-PTFE膜正反面结构相同,由成行排列的长椭圆形裂隙组成.与空白对照组相比,MTT检测显示,两种膜对MG63细胞增殖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P活性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SEM下观察细胞在两种膜上生长良好,在Ag-nHA-nTiO2/PA66膜上细胞伸展更充分.结论 Ag-nHA-nTiO2/PA66膜对MG63细胞生长无抑制作用.与e-PTFE相比,其具有更优良的结构和生物学性能,适于用作引导骨再生膜材料.

    作者:刘曼;张强;周立伟;莫安春;李小玉;李吉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前牙全瓷美学修复中值得注意的事项

    本文介绍了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主要注意事项,包括美学修复前的准备,标准化的基牙预备,美学修复中过渡性修复体的制作,全瓷材料的选择,全瓷美学修复体的粘接以及如何预防瓷折、瓷裂的发生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对前牙美学修复中常见的临床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回顾.

    作者:骆小平;钱冬冬;袁宇;孟翔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对涎腺腺样囊性癌表达β-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的影响

    目的 研究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β-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β-DG)的表达情况,探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s)对SACC细胞表达β-DG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经不同浓度(10、15、20、25μmol·L-1)TIMPs作用后SACC肺高转移株ACC-M和肺低转移株ACC-2中β-DG的表达情况,以未经TIMPs作用的ACC-M和ACC-2细胞作为对照.收集7例SACC患者的肿瘤组织样本,以10例正常涎腺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β-DG的表达情况.结果 未经TIMPs作用前,ACC-2和ACC-M细胞均未见β-DG表达,经不同浓度TIMPs作用后,ACC-2和ACC-M细胞β-DG表达均为阳性.10例正常涎腺组织中,β-DG主要表达于腺泡的基膜上;SACC组织的癌巢周围及癌细胞中β-DG表达阴性.结论 SACC细胞外基质和细胞骨架连接处的β-DG发生了断裂,可能使其更容易发生侵袭和转移,而TIMPs能够逆转β-DG的表达,为治疗SACC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郝艳梅;马佳;司晨晨;徐佳;景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实验性单侧前牙反(牙合)修复体对大鼠髁突软骨中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和PTH/PTHrP受体-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实验性单侧前牙反(牙合)修复体对大鼠髁突软骨中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及PTH/PTHrP受体-1 (PTH1R)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6周龄SD大鼠左侧上、下切牙粘接金属不良修复体,使其呈反(牙合)关系,2、4、8周后取颞下颌关节(TMJ),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THrP、PTH1R的表达情况.结果 8周时,实验组髁突软骨出现明显退行性变,PTHrP阳性细胞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PTH1R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实验组髁突软骨PTHrP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PTH1R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 髁突软骨PTHrP的高表达因PTH1R的低表达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可能是髁突软骨骨关节病样变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郭敏;张婧;鹿蕾;王艳丽;张勉;王美青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通路介导的p53基因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和侵袭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人重组p53腺病毒(rAd-p53)注射液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和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rAd-p53注射液转染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ca8113,观察p53基因过表达对该细胞系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并用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Ad-p53转染前后Tca8113细胞系内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细胞周期及凋亡调控蛋白细胞周期素D1 (Cyclin D1)、P21、Bcl-2的表达.结果 Ad-p53转染后显著抑制Tca8113细胞系增殖和侵袭(P<0.01),并促进细胞凋亡(P<0.001).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rAd-p53转染后显著提高了Tca8113细胞P53和P21蛋白的表达,同时显著下调了Cyclin D1、Bcl-2蛋白的表达及AKT蛋白的磷酸化(P<0.01).结论 AKT信号通路可能是p53引起的口腔鳞癌细胞增殖和侵袭抑制的关键分子机制,Cyclin D1、P21和Bcl-2蛋白可能是AKT信号通路的下游调控基因,AKT信号通路及下游调控基因有望成为肿瘤基因治疗靶点.

    作者:高继宾;李兴平;蒋继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奥沙利铂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时辰治疗

    目的 比较奥沙利铂(L-OHP)在昼夜4个不同时间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并分析其昼夜生物节律特征.方法 将75只裸鼠置于12h光照/12h黑暗交替的环境中,将人颊鳞状细胞癌BcaCD885细胞注入裸鼠颊部建立口腔颊鳞状细胞癌模型,3周成瘤后随机分为5组(4个实验组,1个对照组),每组15只.4个实验组分别在24 h内的4个不同时间点,即灯亮后4、10、16、22 h(4 HALO、10 HALO、16 HALO、22 HALO)分别静脉注射L-OHP(17mg·kg-1),对照组静脉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给药后观察比较各组的疗效(抑瘤率和生存时间)、不良反应(体重、白细胞计数和肛周肿胀)情况,并用余弦分析法检验疗效和不良反应是否具有昼夜节律性.结果 在4、16和22 HALO时间注射L-OHP均获得较好的抑瘤率,但只有在16和22 HALO两个时间给药显著延长了荷瘤鼠的生存时间;在16和22 HALO时间给药,荷瘤鼠的不良反应显著小于4和10 HALO给药;余弦分析表明不同给药时间对小鼠的生存时间、体重和白细胞计数的改变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特征,其中14.88 HALO注射L-OHP荷瘤鼠的生存时间长.结论 用L-OHP对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化疗应考虑时间因素,以增效减毒、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作者:赵宁波;杨凯;唐洪;赵春蓉;陈丹;陈睿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左上颌第一前磨牙慢性根尖周炎伴根尖区局限化矿化物1例

    慢性根尖周炎的特征是根尖区组织破坏,X线下表现为根尖透射影.本文报道左上颌第一前磨牙慢性根尖周炎伴根尖区局限化矿化物1例,该矿化物在X线下表现为高密度影.本文对该矿化物的可能病因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复习.

    作者:董伟;李任;温黎明;戚孟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慢性牙周炎变牙龈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慢性牙周炎病变牙龈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表达.方法 提取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以1μg·mL-1的细菌脂多糖(LPS)刺激细胞,24h后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HMGB1的表达,48h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上清液中HMGB1的表达;分别以50ng·mL-1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100 ng·mL-1HMGB1刺激PBMC,48 h后检测细胞上清液中HMGB1和TNF-α的表达.另外收集健康者和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龈组织和龈沟液,分别检测牙龈组织和龈沟液内HMGB1的表达.结果 LPS刺激PBMC 24 h后,HMGB1自细胞核移出至细胞质中;刺激48 h后,细胞上清液中HMGB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NF-α和HMGB1分别刺激PBMC 48 h后,上清液中HMGB1和TNF-α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亦有明显增强(P<0.01).在慢性牙周炎牙龈组织上皮钉突下方浸润的细胞中,HMGB1自细胞核转移至细胞质和细胞外;其龈沟液内HMGB1的表达量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HMGB1可能在牙周炎病理进程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赵华强;穆萍萍;魏玲玲;侯萌;孙钦峰;宋晖;杨丕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奥乐V护牙剂对早期釉质龋再矿化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奥乐V护牙剂对早期釉质龋的再矿化作用.方法 将50个牛牙釉质块建立人工龋模型后随机分为5组:奥乐V护牙剂组、GC护牙素组、氟化钠(NaF)组、奥乐V护牙剂+NaF组、去离子水(DDW)组,分别进入pH循环模型.采用显微硬度计测定各组标本脱矿前和pH循环后的釉质表面硬度值,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再矿化后釉质表面形态结构的改变.结果 各实验组经再矿化处理后其表面显微硬度均明显提高(P<0.001),奥乐V护牙剂组再矿化后其表面显微硬度低于NaF组(P<0.001),但与GC护牙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矿化后奥乐V护牙剂组釉质表面有较大颗粒沉积.结论 奥乐V护牙剂具有促早期人工釉质龋再矿化的作用.

    作者:隋小玲;刘源;杨燃;邹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肯氏Ⅰ类缺失不同大连接体对语音和舒适度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上颌肯氏Ⅰ类缺失4种大连接体,即腭板(1型)、单一宽腭杆(2型)、前后联合宽腭杆(3型)、前后联合腭杆(4型)对发音和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30例志愿者分别戴入4种大连接体,应用计算机语音分析系统对辅音/s/、/sh/、/t/、/j/进行检测,并对不同辅音的第一、二共振峰值(F1和F2)进行分析;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比较4种大连接体的舒适程度.结果 1)4种大连接体戴入后,/s/、/sh/、/t/音的F1、F2与戴入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型连接体戴入后,/j/音的F1、F2与戴入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种连接体的舒适度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肯氏Ⅰ类缺失4种大连接体中,1、2型大连接体对语音的影响更小,而4种大连接体的舒适度无明显差异.

    作者:常宇红;李凤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非白色假丝酵母菌代谢产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细胞增殖的诱导作用

    目的 研究3种常见的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制备热带假丝酵母菌、克鲁斯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上清液并行倍比稀释,设1、4、16倍3个稀释度以及对照组.体外培养ECV304细胞,分别将3种非白色假丝酵母菌不同稀释度的上清液与ECV304细胞共培养,采用MTT法测定培养24、48、72 h后的细胞增殖率;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48 h后细胞密度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测定培养48 h后对ECV304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培养24 h后,3种假丝酵母菌1倍稀释的上清液均可促进细胞增殖,4倍稀释的克鲁斯假丝酵母菌也可促进细胞增殖(P<0.05);培养48、72 h后,克鲁斯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上清液仍可促进ECV304细胞增殖,而热带假丝酵母菌上清液无论稀释度高低均不能促进ECV304细胞增殖.培养48 h后,克鲁斯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上清液组的细胞密度明显增高,同时其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降低,细胞增殖指数(PI)升高(P<0.05);而热带假丝酵母菌组的细胞密度和PI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克鲁斯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的代谢产物对ECV304细胞的增殖有诱导作用,临床上应加强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检测和治疗.

    作者:陈斌;车团结;白德成;何祥一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