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锥形束CT诊断上颌前牙区多生牙价值研究

文陈妮;李果;任家银;郑广宁

关键词:多生牙, 锥形束CT, 三维成像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锥形束CT(CBCT)在上颌前牙区多生牙诊断及定位中的价值.方法 以经CBCT确诊为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的146例患者的195颗多生牙为研究对象,分析多生牙的数目、形态、大小、空间位置、生长方向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结果 146例患者年龄5 ~39岁,男女比例为2.95∶1,其中102例(69.9%)为单颗多生牙.195颗多生牙的长度平均为(11.97±2.40) mm,其中,126颗(64.6%)位于中线区,131颗(67.2%)为圆锥形,51颗(26.2%)牙根弯曲,98颗(50.3%)牙冠生长方向倒置,133颗(68.2%)与邻近恒牙或恒牙胚有接触,恒牙牙列常伴有各种异常.结论 多生牙空间位置变异大,可引起恒牙列病变.CBCT检查能精确直观地显示上颌前牙区多生牙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对多生牙的诊断及定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探究不同经济发达地区中学生对正畸治疗主观需求的差升

    目的 调查重庆市江津区不同经济发达地区就读的中学生对正畸治疗的认识及可能妨碍正畸治疗的因素,为提高青少年患者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经济较发达地区选择一所高中,在高中部选取一个班作为一组,在初中部选取一个班作为二组;在经济较不发达地区选择一所高中,在高中部选取一个班作为三组,在初中部选取一个班作为四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信息,对所得结果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正畸治疗的认识有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更担心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拔牙、疼痛;城镇中学生比农村中学生有更多的咨询正畸治疗的方法和途径;经济情况是影响城乡学生就诊比例的一个重要因素;来自家人朋友对患者本人的评价可能影响患者对自己情况的主观评价.结论 正畸医师应该深入了解中学生患者的各种情况,从不同性别、家庭经济状况、教育水平等角度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计划,才能让患者有更好的依从性.

    作者:陈果;尹贝;赵青;胥一尘;霍静怡;李章澳;蒙明梅;陈娅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锥形束CT诊断上颌前牙区多生牙价值研究

    目的 回顾性分析锥形束CT(CBCT)在上颌前牙区多生牙诊断及定位中的价值.方法 以经CBCT确诊为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的146例患者的195颗多生牙为研究对象,分析多生牙的数目、形态、大小、空间位置、生长方向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结果 146例患者年龄5 ~39岁,男女比例为2.95∶1,其中102例(69.9%)为单颗多生牙.195颗多生牙的长度平均为(11.97±2.40) mm,其中,126颗(64.6%)位于中线区,131颗(67.2%)为圆锥形,51颗(26.2%)牙根弯曲,98颗(50.3%)牙冠生长方向倒置,133颗(68.2%)与邻近恒牙或恒牙胚有接触,恒牙牙列常伴有各种异常.结论 多生牙空间位置变异大,可引起恒牙列病变.CBCT检查能精确直观地显示上颌前牙区多生牙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对多生牙的诊断及定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文陈妮;李果;任家银;郑广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漂白剂对玻璃离子水门汀类材料充填Ⅴ类洞边缘微渗漏的影响

    目的 评估漂白凝胶和洁白牙贴对3种不同的玻璃离子水门汀类材料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方法 在45颗离体健康前磨牙的颊舌侧制备V类洞,随机分为A、B、C组,分别使用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KetacTM Molar Easymix,复合体F2000、复合体Dyract AP充填,每个大组再分为3个亚组,第1组和第2组分别使用质量分数14%过氧化氢(HP)洁白牙贴和10%过氧化脲(CP)凝胶进行漂白,第3组为对照组.所有样本置入37C蒸馏水中保存7d后冷热循环500次,然后进行漂白.漂白21d后置于碱性品红溶液中染色24 h,沿牙体长轴通过充填体中央颊舌向剖开牙齿,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染料渗入窝洞壁的深度.结果 2种漂白方式对充填体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2种漂白方式对B、C组的微渗漏均没有产生明显影响(P>0.05),但均可使A组的微渗漏增加(P<0.05).结论 10%CP凝胶和14%HP洁白牙贴对充填体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漂白不会影响复合体的微渗漏,但会增加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的微渗漏.

    作者:唐健霞;冯云枝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11岁儿童第三磨牙与第二磨牙、尖牙的发育相关性研究

    目的 调查分析11岁儿童第三磨牙(M3)的影像学表现,探讨M3发育情况与其相应第二磨牙(M2)、尖牙(C)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 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影像资料库中随机抽取2010年6-8月期间拍摄的11岁儿童全颌曲面断层片共399张,分别观察M3、M2、C的发育情况并进行发育分期,然后分析三者相关性.结果 在11岁儿童中,M3处于发育C期的比例为45.5%,M2处于F期的比例为30.8%,C处于G期的比例为36.1%.女性M3较男性发育早;下颌M3较上颌发育早;左右侧M3发育无明显差异.M3与M2、C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37、0.132.结论 M3与M2、C发育总体趋势具有一致性,临床上可通过M2、C的发育状况来了解M3发育状况.

    作者:袁珊珊;王虎;李果;吴万红;任家银;赵书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唇腭裂患者牙槽突裂植骨术前使用半固定式四眼圈簧扩大上牙弓的正畸治疗

    目的 探讨半固定式四眼圈簧矫治器对伴有上牙弓狭窄的唇腭裂患者的扩弓效果.方法 选择15例需行牙槽突裂植骨术的唇腭裂患者,术前正畸治疗先采用半固定式四眼圈簧矫治器扩大上牙弓,测量扩弓前、中、后的上颌左右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间宽度的变化.结果 经过半固定式四眼圈簧矫治器扩弓治疗的患者,均在5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有效地扩大了上牙弓.正畸治疗后上牙弓扩大,牙齿排列基本整齐,为牙槽突裂植骨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结论 半固定式四眼圈簧矫治器可有效扩大唇腭裂患者的上牙弓,同时配合固定正畸治疗,疗效确切,使用方便.

    作者:黄烈平;黄宁;邓晓姝;陈绪道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单侧腮腺同时发生腺淋巴瘤及多形性腺瘤1例

    本文报道1例单侧腮腺同时发生腺淋巴瘤及多形性腺瘤的病例,并结合文献对这种多发性原发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作者:刘红;陈宇;吕迪;秦丹青;任东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光固化树脂分层充填技术的应用现状

    分层树脂充填技术是基于树脂的固化收缩特性和美学需要所采取的操作步骤,本文从光固化灯的树脂固化、美学效果的需要、减少收缩率和收缩张力、耐磨性及强度几个方面作一描述.

    作者:赵奇;吴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4种粘接剂对牙本质粘接强度的体外评价

    目的 比较4种粘接剂对牙本质的粘接强度,并观察粘接界面,评估其抗力性能.方法 采用Prime&Bond NT(PBNT)、Tetric N-Bond (TNB)、Clearfil SE Bond(CSEB)、G Bond (GB)4种粘接剂粘接树脂于离体下颌第三磨牙的咬合面和近中面,近中面进行剪切力实验,记录断裂峰值;咬合面部分进行微拉伸粘接强度(TBS)测定,扫描电镜观察粘接界面形态.结果 在剪切力实验中,PBNT与TNB的抗剪切粘接强度(SBS)大,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NT的SBS高于CSEB与GB (P<0.05):TNB的SBS高于GB(P<0.05),与CSEB的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剪切力实验结果一致,PBNT和TNB的TBS高于CSEB和GB(P<0.05).扫描电镜下,PBNT和TNB的树脂突比较细长,粘接层较厚;CSEB树脂突短小,GB树脂突更加稀疏.结论 全酸蚀粘接剂的粘接强度较自酸蚀粘接剂高,一步法自酸蚀粘接剂强度低;粘接剂的界面形态与粘接强度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性.

    作者:肖喜梅;邢路;许海平;江喆;苏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唇腭裂患者家长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探讨唇腭裂患者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心理健康量表(GHQ-12)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59例患者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评价患者家长的精神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程度,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通过Excel 2007和SPSS 13.0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患者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处于中等水平.2)患者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个人基本情况相关,其中学历和主观心态的影响相对较大.3)患者家长人际关系网络的结构和关系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4)社会支持程度与患者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对唇腭裂患者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应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

    作者:汪琦;商磊;方云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RNA干扰酪氨酸激酶受体2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研究抑制酪氨酸激酶受体2 (Tie2)对内皮细胞凋亡和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RNA干扰技术,将含有Tie2基因的特异性短发夹状RNA (shRNA)片段的质粒转染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中Tie2 mRNA和蛋白表达的改变;噻唑蓝比色分析(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情况;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情况.以转染了pGenesil-hk质粒组为阴性对照,未转染质粒组为空白对照.结果 质粒转染入HUVECs后,实验组细胞中Tie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下调,尤以转染后48 h Tie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调更为明显(P<0.05).MTT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受到明显抑制(P<0.05).转染48 h后,实验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P<0.05).结论 RNA干扰技术沉默Tie2基因可致Tie2基因表达下调后诱导HUVECs凋亡,并抑制HUVECs的增殖.

    作者:吴世卿;曾曙光;温志欣;彭细毛;李玉兰;卿安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破骨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和骨保护素在根尖周囊肿和肉芽肿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破骨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骨保护素(OPG)在根尖周囊肿及根尖周肉芽肿中的表达水平,探讨RANKL和OPG在不同根尖周疾病周围骨质破坏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根尖周囊肿组织20例为囊肿组,根尖周肉芽肿组织20例为肉芽肿组,正常牙的牙周膜组织2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ANKL和OPG在根尖周囊肿、根尖周肉芽肿和正常牙周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结果 在囊肿组、肉芽肿组、对照组中,RANKL的表达分别为75.00±7.54、68.40±6.74和29.40±2.46,OPG的表达分别为38.10±7.09、47.65±13.85和58.60±+5.88,3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囊肿组中RANKL与OPG呈负相关关系(r=-0.56,P=0.01),肉芽肿组和对照组中RANKL和OPG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RANKL与OPG参与了根尖周病变引起的骨吸收过程.在根尖周病变中,RANKL和OPG的表达失调,RANKL增加而OPG减少,骨吸收活跃,导致溶骨性病变.根尖周囊肿的骨吸收活动较根尖周肉芽肿更活跃.

    作者:张梅华;于蕴之;缪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非血管化髂骨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非血管化髂骨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病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治疗效果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 选择因肿瘤和外伤致下颌骨缺损后行自体非血管化髂骨同期移植重建术修复的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手术方法、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采用游离非血管化髂骨同期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34例患者中,小钛板双排内固定31例,重建板内固定3例.34例患者中,成功病例27例(79.41%),良好病例3例(8.82%),失败病例4例(11.76%).失败原因均为感染而取出植入骨.结论 自体非血管化髂骨移植重建术是下颌骨缺损重建的重要方法之一,内固定的方式有小钛板和重建板.

    作者:谢富强;孙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周期性张应力作用下成骨样细胞MG-63中c-fos基因和丝状肌动蛋白相互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成骨样细胞MG-63中c-fos基因和细胞骨架丝状肌动蛋白(F-actin)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MG-63细胞施加周期性张应力,频率为0.5 Hz,细胞应变为2000 μstrain,按3、6、12h不同时间段进行加载,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fos mRNA的变化,筛选佳加载时间点,并作为实验组和0h组进行对比,检测在细胞松弛素D作用下c-fos mRNA和F-actin的表达变化.结果 周期性张应力可以诱导c-fos mRNA的表达增加,至3h达到峰值;在周期性张应力作用下,MG-63细胞中F-actin的结构、排列发生改变,但荧光强度无明显变化;经细胞松弛素D处理后,张应力作用下的MG-63细胞的应力纤维明显减少,F-actin荧光强度降低,c-fos mRNA表达受抑制.结论 周期性张应力作用下,F-actin的量并没有明显变化,只是出现了结构上的重组,且重组的是既有的F-actin.F-actin重组是应力诱导c-fos基因高表达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堵安庆;王羽;赵森;李炜鹏;赵志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烧结次数对牙科全瓷开放性总孔体积、透明度和色度的影响

    目的 评价烧结次数对牙科全瓷开放性总孔体积(TPV)、透明度(TP)和色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热压全瓷(IPS Empress Ⅱ)、氧化铝全瓷(In-Cream alumina blanks)和氧化锆全瓷(Cercon CAD/CAM zirconia)3种材料制作试样,使用分光光谱仪与表面积和孔隙率仪测量计算试样经过1、3、5次烧结后的TP、明度(ΔL)、彩度(ΔC)和TPV变化.应用SAS 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相同烧结次数下,3种全瓷试件的TPV、TP、ΔL和ΔC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TPV为热压全瓷大于氧化铝全瓷和氧化锆全瓷(P<0.05);TP和ΔL均为热压全瓷高,氧化锆全瓷其次,氧化铝全瓷低(P<0.05);ΔC为热压全瓷和氧化铝全瓷大于氧化锆全瓷(P<0.05).不同烧结次数下,同一全瓷试件TPV、TP、ΔL和ΔC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烧结次数的增加,TPV逐渐减小,TP、ΔL和△C逐渐增加.烧结次数与TPV、TPV与TP和ΔL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重复烧结可通过TPV变化影响全瓷修复体的TP和ΔL的稳定性.

    作者:李水根;庞莉苹;姚江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不同厚度上颌中切牙全瓷冠应力分布的有限元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厚度上颌中切牙全瓷冠受载时的应力分布特点.方法 利用上颌中切牙全瓷冠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3种不同厚度的全瓷冠分别进行100、150、200 N载荷模拟加载,并进行力学分析.结果 不同厚度全瓷冠不同载荷下的应力分布趋势相似,应力集中于冠的颈缘及加载点.随着厚度增加,应力集中趋势明显减弱.随着载荷增加,各部位的等效应力相应增加,加载点及颈缘尤为明显.结论 全瓷冠厚度的增加可降低应力集中.颈缘和加载点为应力集中区,全冠制作时应注意加强该区域.

    作者:胡建;章非敏;戴宁;李泷杲;顾卫平;马骏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纤维桩表面处理对其修复后牙根抗折裂强度的影响

    目的 评价不同的纤维桩表面处理方法对纤维桩修复后牙根抗折裂性能的影响.方法 将24根纤维桩平均分为喷砂组、过氧化氢酸蚀组和未处理组(对照组),分别将其黏固于24颗经过桩道预备的离体牙内,树脂成核,然后行金属全冠修复.模拟口腔环境将样本进行冷热循环和循环加载,然后置于电子万能实验机上测试其抗折裂强度,记录样本折裂时的力值以及折裂模式.结果 纤维桩表面处理组的牙根抗折裂强度均大于未处理组(P<0.05),而喷砂和过氧化氢处理组之间的牙根抗折裂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折裂模式均以根颈1/3处折裂为主.结论 喷砂和过氧化氢酸蚀处理均能提高纤维桩加树脂核修复后的牙根的抗折裂强度.

    作者:蔡惠;陈蕾;熊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细胞内渗透压改变对三叉神经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细胞内液渗透压对三叉神经节神经元(TRGN)上的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GSCs)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 TRGN细胞从SD乳鼠分离出来之后,运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的方法对VGSCs电流进行记录和分析,通过调节电极内液的组成成分来控制细胞内液渗透压;再与正常渗透压相对比,探讨低渗(260 mOsm)和高渗(350 mOsm)对通道激活和失活动力学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细胞内液低渗刺激可以影响VGSCs电流的激活和失活特性,包括V0.5、失活曲线(G-V曲线)特征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对于细胞内高渗刺激,仅VGSCs电流的失活特性有一定改变,包括失活速率和k值.结论 三叉神经细胞上VGSCs的动力学参数可以通过细胞内液低渗和高渗进行调节,并可表现为不同的特征.

    作者:沈颉飞;王海业;麻颖宜;刘云飞;张书垣;杜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不同质量浓度氟对大鼠切牙成釉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氟对大鼠切牙生长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氟斑牙的发病机制.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建立氟斑牙动物模型.3组分别为低剂量氟组(F-质量浓度60 mg·L-1,13只)、高剂量氟组(F-质量浓度120 mg·L-1,13只)和对照组(蒸馏水,14只).10周后取材,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氟对大鼠切牙成釉细胞的形态及TGF-β1表达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大鼠切牙均出现典型的氟斑牙症状,牙面出现白垩色改变,釉质表面有横纹.HE染色结果显示成釉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排列紊乱,甚至成灶性堆积,可见空泡性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TGF-β1在分泌期和成熟期成釉细胞均为强阳性表达,在星网状层、中间层均为阳性表达,在新形成的釉基质中呈阳性表达.2个实验组TGF-β1的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个实验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可能通过抑制TGF-β1的表达而干扰了成釉细胞的分化和基质分泌,造成釉质发育障碍.

    作者:张雪莉;张颖;席淑华;程广岩;郭晓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微小核糖核酸-21对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微小核糖核酸-21 (miR-21)对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将2'O-Me修饰的正义和反义miR-21寡核苷酸序列通过脂质体转染技术转染到舌鳞状细胞癌细胞Tca8113及其高转移株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转染后miR-21在细胞中的表达变化,通过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流式细胞术、Annexin Ⅴ细胞早期凋亡检测、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周期、细胞早期凋亡情况、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靶向miR-21的反义寡核苷酸可以有效地抑制Tca8113及其高转移株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并抑制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 细胞内转染反义miR-21寡核苷酸序列后,可以降低舌鳞状细胞癌细胞中miR-21的表达,并对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产生影响.

    作者:王寅;李龙江;徐克;吕品;郑文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18例慢性舌下腺炎病例回顾性研究

    目的 通过对慢性舌下腺炎病例的回顾性研究了解其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 对病理确诊为慢性舌下腺炎的1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年龄、性别、现病史、查体、入院诊断及治疗方法等.结果 18例慢性舌下腺炎患者中,15例(83.33%)口底可扪及包块.其中,8例(53.33%)包块边界不清,11例(73.33%)包块不活动.18例患者的入院诊断中,仅3例(16.67%)诊断正确,10例(55.56%)诊断为肿瘤.结论 慢性舌下腺炎常被误诊为舌下腺肿瘤,终诊断手段为病理检查.相关辅助检查应与临床表现密切结合以作出正确诊断.

    作者:刘济远;袁蒙姜;韩波;唐休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