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及术后皮肤护理

韩晓丽

关键词:激光治疗, 黄褐斑, 药物治疗, 皮肤护理
摘要:目的:本研究将对激光在治疗黄褐斑时的临床效果以及术后的皮肤护理情况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所收治的128例黄褐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传统的药物治疗,观察组的患者给予激光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激光治疗后患者的皮肤护理进行阐述.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对行激光治疗的患者在术后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对其进行护理.结论:在对黄褐斑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对,激光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药物治疗,对于行激光治疗的黄褐斑患者在术后一定要注重皮肤护理.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颈椎弓根毗邻神经解剖结构观察及放射影像学研究

    目的:深讨颈椎弓根与毗邻结构间量化关系,同时采用放射影像学对椎弓根的X线片影像特点进行描述,为安全安置钉于颈椎弓根内提供理论依据,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在经福尔马林处理的尸体15具上去颈椎刺突、侧块、韧带、关节突等,并对颈椎弓根与毗邻解剖结构间距离进行测量.结果:在所选15具尸体样本中,PDSD值范围为0~6.2 mm;DSW值范围为13.5 ~ 18.3mm;IPD值范围为21.0 ~ 254mm.且性别不同以上指标具有一定差异.X线片显示椎弓根椭圆形截面较长轴具有内倾特点,正位片影像可以显示椎弓根两侧倾斜管状结构,斜位片可以显示椎弓根四周形状,侧位片影像可以重叠于上壁的高密度影.结论:通常情况下颈椎弓根毗邻神经结构保持一定距离,且将螺钉安放至椎弓根的上方或内侧比较安全.椎弓根的轴位与颈椎斜位的相关性良好,X线片下斜位片以及颈椎正位片的影像均可以充分反映椎弓根的形态,有助于置钉位置和椎弓根个性化特点的了解.

    作者:赵衡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临床表现与病因

    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是妇产科患者的严重并发症,若发生肺栓塞则危及患者的生命.静脉血栓病(静脉血栓栓塞病)包括两个类型:①血栓性静脉炎,是静脉壁内膜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炎性反应酿成血栓形成,血栓与管壁黏着较紧不易脱落;②静脉血栓形成,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导致的血栓形成,大都位于深静脉,血栓与管壁黏着较轻,容易脱落引起肺栓塞.血栓形成后,大多刺激静脉炎症反应,使血栓与管壁的黏着更为紧密.也有学者认为这两种病变可能是一种疾病的不同阶段,有时很难分辨,故统称为静脉血栓病,临床表现与病因如下:

    作者:高丽青;赵建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家庭访视新生儿体温测量方法的探讨

    目的:研究在家庭随访中为婴幼儿测量温度的佳途径.方法:任意选择2014年3月-2014年5月中120例刚出生的婴儿,将这些婴儿平均分入A、B、C三组,通过红外线骨膜测量途径测量A组体温,B组通过直肠测温,C组运用腋窝测温,用统计数据来比较三组体温测量的准确性、用时情况以及婴儿的配合率.结果:经过统计,三种测温途径测出的温度数据接近P >0.05,从测温用时来看,A组的优势更为突出.同时,通过红外骨膜测量温度的A组配合率显著高于B、C组P<0.05.结论:在家庭随访中,选用红外骨膜测量方式为婴儿测温,能够迅速获得准确的温度同时还能提高婴儿的配合率.

    作者:张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我院输血申请单的规范情况调查

    输血作为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已有百年历史,科学合理的输血对促进患者康复及挽救生命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而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成为了输血科及临床医生的首要任务.临床输血申请单是输血相关医疗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书之一,因此提高输血申请单的填写质量已成为减少输血医疗纠纷和提高医护人员自身保护的重要措施[1].本文对我院2014年度临床输血申请单的填写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以更好地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作者:陈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讨论研究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行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呼吸科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程度的护理护理干预并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变化程度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 B组患者经完善护理干预后其肺功能恢复情况及血气分析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结论 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行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改善患者各类不适症状并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同时,使患者更全面的认识疾病,调整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在心理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其他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提高疾病治疗效率,促进恢复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段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成人牙周病的正畸治疗及护理

    目的:对成人牙周病的正畸治疗及护理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就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成人牙周病患者500例进行研究,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正畸治疗,并且配备专业的护理,观察患者牙周病治疗的效果.结果:500例患者平均疗程为10个月,经牙周及正畸联合治疗,内收唇向散开的前牙,关闭散隙,患者开唇露齿、前牙覆骀覆盖均明显改善,牙周炎症及牙齿松动度明显减轻.结论:针对成人牙周病患者采用正畸治疗法进行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牙周炎病症,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患者牙齿的稳固性,在配以专业的口腔护理,可以使得患者牙齿矫正的效果更加理想,在临床中值得被广泛的推广.

    作者:张沫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保障药品安全与提高药品质量问题探讨

    药品安全和药品质量是衡量药品质量标准水平的两个方面,结合我国药品质量标准,对当前药品质量现状进行分析,并围绕药品安全和药品质量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从技术层面提出了对策.

    作者:卢长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脊柱结核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脊柱结核是指结核杆菌经血液循环播散浸犯脊柱的一种继发性病变.常继发于肺结核.临床上以腰椎结核常见,胸椎次之.椎管内病灶压迫脊髓可引起截瘫.可在局部形成脓肿或窦道.针对我科20例结核病的治疗,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表现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10-50岁,平均30岁,其中6例经内科会诊转入,14例门诊收入院,19例行手术治疗,1例因合并截瘫和结核性脑炎,保守治疗.结果:15例康复,4例好转,1例自动出院.

    作者:杨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病毒性脑炎的护理

    目的:探讨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方法:采用本院22例重症病毒性脑炎作为研究对象.结果:积极配合医生抢救,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症状护理、基础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等护理措施,患者的抢救存活率明显提高.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治疗成功至关重要.

    作者:王静;麻美;毛迎娣;梅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低分子肝素用药时间和剂量与THR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关系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THR)术后低分分子肝素的用量和时间与发生深静脉血栓危险度的关系,为临床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80例THA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于术后8小时开始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8000U/天,B组予术前12小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钠8000U/天,C组予术后8小时开始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4000U/天,D组予术前12小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钠4000U/天,均治疗一个疗程,观察各组的凝血功能,出血发生情况,并采用下肢血管彩超观察血栓的发生率.结果:A、B组血浆活化凝血时间(ACT)及D二聚体水平和血小板聚集时间明显低于C、D组(p<0.05),但A、B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彩超检查发现血栓例数分别为A组0例(0%),B组0例(0%),C组2例(10%),D组2例(10%),A、B组明显低于C、D组(p<0.05);出血例数A组0例(0%),B组2例(10%),C组0例(0%),D组1例(5%),A、C组明显低于B、D组(p<0.05) 在结论:术后8小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8000U/天,连续一周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而不增高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王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与非干预对高压氧治疗效果的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与非干预对高压氧治疗效果的对比方法:选取我院360例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随机抽签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8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性的护理,而干预组的患者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如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看待疾病,给予环境、饮食、运动、康复等护理干预措施等,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干预组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上明显的要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上比非干预治疗更为有效,有利于患者症状得到显著缓解并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今后推广.

    作者:王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腰椎骨折病人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对腰椎骨折病人进行整体化护理和系统康复指导的重要性.方法:总结分析近6年来我科收治的35例腰椎骨折病人,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和术后系统的康复指导方法和疗效.结果:全部病人围手术期内无1例发生并发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和术后康复指导对巩固手术治疗效果,预防合并症的发生以及降低伤残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郑明勉;庄素倩;吴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分析与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划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效果并开展护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78.5%,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盘腔炎效果明显,与护理措施相配合可强化临床效果,加快康复进程.

    作者:吕丽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从脊髓来看解剖与临床的联系及学习心得

    脊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在临床上脊髓节段和椎骨的对应高度对判断脊髓损伤的平面及手术定位极其重要,如在创伤中,x片所能反映出来的是损伤的椎骨位置,我们则可根据受伤椎骨的位置来推测可能受损伤的脊髓节段,反之亦然.

    作者:赵静;谢益;胡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CT对外伤后颅脑损伤类型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T对外伤后颅脑损伤类型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外伤后颅脑损伤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平扫检查.结果:80例患者中,头皮损伤共有38例(47.5%),其中头皮裂伤16例,头皮血肿15例,头皮撕脱伤7例.颅骨骨折共有12(15.0%)例,其中线样骨折8例,凹陷性骨折3例,粉碎性骨折1例.脑外损伤共有17(21.3%)例,其中,硬膜外血肿9例,硬膜下血肿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脑内损伤共有13例(16.3%),其中,脑挫裂伤7例,脑水肿与脑肿胀4例,脑内血肿2例.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对外伤所致的头颅损伤能迅速、准确做出诊断,可作为颅脑外伤患者疾病类型诊断及鉴别诊断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王竹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在解剖教学中提高医学生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文从解剖教学中提高医学生素质教育进行了阐述,帮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与团队协作精神,将“人文思想、生命本位、人道精神”的思想贯穿至整个解剖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素质教育的滋养,净化心灵,从而培养出一批有事业心,有爱心、有博大使命感的未来医务人员.

    作者:汤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吕梁市离石区对基层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及职业防护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基层医务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日常防护措施落实以及对职业暴露预防知识掌握情况.方法:在2012年5~6月,对吕梁市离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14名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的基层医务人员的艾滋病基本知识及艾滋病临床知识(含职业暴露)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其结果.结果:基层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如传播途径等掌握正确率均在90%以上,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掌握较差,对发生职业暴露的紧急处理第一步迅速清洗和消毒局部伤口的回答正确率只有66.89%,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级别、暴露源级别、职业暴露基本预防用药方案和用药时间等知识的了解只有20%左右.结论:加强基层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的有效培训成为目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作者:王福娥;李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目的:本文对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提高脂肪肝诊断的准确性,可以为脂肪肝的治疗提供更多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我院在2013年3月-2014年3月中共有8万例脂肪肝患者,本文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共收治的70例脂肪肝患者进行了研究,还选取了我院同期接受健康检查的70例患者进行对比,对肝功能以及血清学指标水平进行了对比.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脂肪肝患者在接受肝功能检查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为331.91±1.22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340.82±1.96U/L,血清学指标中三酰甘油(TG)水平为6.88±0.38mmol/L,胆固醇(TC)为2.96±0.51 mmol/L,通过对比得知,研究组的70例脂肪肝患者各指标高于对照组的70例健康体检者,两组差异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进行检验,可以提高脂肪肝诊断的准确性,可以控制脂肪肝患者的病情,对脂肪肝治疗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作者:姜振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氧疗对慢阻肺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时使用氧疗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氧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3%,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1.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2%,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73.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氧疗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而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爱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医药联合针灸疗法在脑卒中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中医药联合针灸疗法在脑卒中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间某院门诊收治的160例脑卒中伴有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患者辅以中药联合针灸疗法进行康复治疗.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研究组治疗脑卒中患者的显效率为56.25%,治疗有效率为37.50%,治疗无效率为6.25%,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联合针灸疗法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对于脑卒中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陈雨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