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慧敏;程江苏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查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60 ~78岁之间,平均65.7岁.查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其中急性心绞痛有19例,急性左心衰竭有16例,慢性肺心病有25例.结果:对不同类型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急性心绞痛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47%;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7%;慢性肺心病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0%.结论: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性极大,应该及早地发现并准确地给予患者有效的临床治疗,才能够有效缓解病情,更好地保障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胡叡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索李金斯坦方法在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李金斯坦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的五年复发率和术后恢复时间均小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术后慢性疼痛和术后感染和对照组无明显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李金斯坦法在治疗腹股疝效果明显,具有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手术操作简单的特点,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田树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梅毒治疗后RPR转阴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0年3月~2012年11月,医院门诊与体检中心共收治412确诊为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初诊、治疗后疗效评估行RPR实验、TRUST实验、TPPA实验,以TPPA为诊断金标准,评价转阴率,并进行因素对比.结果:一期、二期、潜伏初始RPR滴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7.42,P=0.01 <0.05);梅毒RPR未转阴率4.85% (20/412);转阴者年龄(34.4±11.4)岁低于未转阴者则为(43 2±5.0)岁,病程(92.4±44.2)d低于未转阴者(184.2±47.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转阴者与转阴者一期、二期、隐性梅毒、复发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转阴者与转阴者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2年后,梅毒治疗后RPR转阴率较高,未转阴者年龄相对较高、初发病程较长、潜伏期梅毒比重较高,应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加强潜伏期患者管理.
作者:徐风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153例,取患者痰液、尿液或血液标本,分离鉴定多重耐药菌,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并为今后控制ICU多重耐药菌提出对策.结果:分离出的180株多重耐药菌中,革兰阳性(G+)球菌75株(41.74%),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约占23.3%;革兰阴性(G-)杆菌105株(58.3%),以大肠埃希菌多,约占21.6%.结论:通过采取护理管理措施,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治疗效果较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在医院内的传播.
作者:陈玉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总结15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出院后护理干预.发现患者普通存在焦虑自卑心理,通过出院回访提高了.患者对造口认知水平,消除自我形象紊乱,传授造口护理知识,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殷妮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对腰椎骨折病人进行整体化护理和系统康复指导的重要性.方法:总结分析近6年来我科收治的35例腰椎骨折病人,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和术后系统的康复指导方法和疗效.结果:全部病人围手术期内无1例发生并发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和术后康复指导对巩固手术治疗效果,预防合并症的发生以及降低伤残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郑明勉;庄素倩;吴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对护理安全管理中层级全责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旨在能够提高有效率,保障护理的安全性.方法 2012年1月~12月我院在安全管理中实施层级全责模式,上级对下级逐级负责,终发展为层级全责系统化模式,实施后,与2011年1月~12月未实施层级全责模式的患者满意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患者在护理技术、护理人员态度、服务流程、健康教育以及安全告知等方面的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层级全责模式,对于提高护理管理工作效率以及保障护理工作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邓国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随着现代护理事业的迅速发展,蒙医护理正在不断汲取现代护理的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蒙医护理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与挑战,蒙医护理专业要发展,护理科研势必先行.
作者:道日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探讨胸腔镜肺大泡手术麻醉中双腔支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效果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 2015年3月收治的102例需要采取胸腔镜肺大泡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探讨,分析胸腔镜肺大泡手术中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102例患者通过双腔支气管插管,患者的麻醉效果良好,插管成功几率为100%,没有出现重复插管现象及出现气道损伤等症状,其中有4例患者在实施麻醉过程中出现单肺通气时有低氧血症,经过相关措施处理后有效解决.结论:在胸腔镜肺大泡手术麻醉中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效果明显,有效降低低氧血症及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的几率,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黄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过程中应用持续性颅内压监测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中选出8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个小组,每组44例患者.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持续性颅内压监测的方法,根据患者颅内压强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法,作为研究组.分别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手术介入时间、甘露醇药物使用剂量以及并发症几率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当中,研究组患者的疗效良好率为72.73%(32/44),明显高于对比组59.09%(26/44).同时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几率为11.36%(5/44),明显低于对比组27.27% (12/44),研究组患者手术介入时间和甘露醇使用剂量也要明显低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过程中,采用持续性颅内压监测护理能够有效为药物的使用提供数据支持,并提高治疗效果和效率,降低并发症几率.
作者:王书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与非干预对高压氧治疗效果的对比方法:选取我院360例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随机抽签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8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性的护理,而干预组的患者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如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看待疾病,给予环境、饮食、运动、康复等护理干预措施等,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干预组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上明显的要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上比非干预治疗更为有效,有利于患者症状得到显著缓解并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今后推广.
作者:王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对普外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并探讨其干预策略.方法 对我院普外科在2013年4月-2015年4月实施治疗的88例患者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针对患者不安全因素实施个性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有显著改善,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偏高,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普外科患者临床护理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安全因素,因此必须要针对这些因素实施相应的个性化护理,以降低患者临床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护理质量,为患者疾病治疗提供良好条件.
作者:关晓洁;白玉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引言: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卫生问题.为老人提供一流的社区医疗、社区护理服务是目前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较好的手段.我国是世界上拥有老龄人口多的国家,人口老龄速度也快.预计到204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4亿,老龄化程度将达到高峰.因此,老年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社会问题,老年人的社区护理问题也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者:贺伦;赖育鹏;陶诗雨;黄彬;胡轩浩;孙建永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胸腔冲洗及引流治疗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疗效.方法 6例肺切除术后发生支气管胸膜瘘的患者,根据瘘口直径大小,3例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经瘘口注入造影剂,CT下定位残腔并置管引流;3例于锁骨中线第2肋间置管作为冲洗管,于同一腔内低位置管引流.结果 治愈4例,死亡2例.结论 胸腔冲洗及充分引流治疗支气管胸膜瘘疗效良好.
作者:朱娜;张斌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就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对比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时间段我院接收的10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将他们划分成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就两个组别患者手术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长(33.3±9.7)min、术中出血量(49.3±14.2)ml、肛门排气时间(14.2 +4.9)h、下床活动时间(20.9±8.3)h及住院时长(4.7±2.1)d相比对照组(58.1±13.4)min、(89.3±29.3)ml、(36.7±9.4)h、(49.1±13.2)h及(9.3±3.3)d明显更低,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相比对照组20.0%明显更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使用于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疗效理想,可有效缩短加快患者康复,缩减患者住院时间,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具备推广借鉴价值.
作者:李林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本次主要对尿毒症病人的透析护理方式和效果进行深入探讨,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为了提升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主要选择的是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中的所有尿毒症患者进行研究,患者人数为5700例.具体来说,主要对尿毒症透析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对产生的原因进行明确,终,以心理护理为主,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结果:采用心理护理的患者在生理和心理的状态上都达到了佳的标准.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透析治疗中.结论:对于尿毒症病人来说,在护理的过程中以心理护理为主,可以提升护理工作的高效性,同时还可以消除各种消极的心理,提升生活的整体质量.
作者:王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给予新生儿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间于我院进行分娩的新生儿1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80例)和对照组(n=80例).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新生儿采用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和对比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新生儿的黄疸指数、首次胎便排出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新生儿施行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出现,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湘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3年4月~ 2015年4月在我院眼科接受治疗的患者92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服务.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后焦虑值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可以提高眼科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指标,同时,有效的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焦虑程度,是一种优质、全面的护理方法,值得给予临床推广和运用.
作者:刘沂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为了给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护理,我们将围术期临床护理活动进行总结,归纳成统一的照护模式,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表格一即它的临床路径,应用于85例该类患者的护理.结果显示:护士的工作更加有序,能有效地观察到病情的动态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完善了护理记录,可以作为重要的法律依据.
作者:亓娟秀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防治效果.方法:将临床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3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62例,两组均进行西医对症治疗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肝汤(主要药物组成:灵芝15g,金钱草15g,蒲公英15g,金银花15g,水红花子15g,小蓟159,白茅根309,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取得总有效率为95.68%;对照组取得总有效率为78.39%.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患者,可取得显著的防治效果.
作者:唐晶磊;倪淑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