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娟;李文;郑燕
目的 分析未露髓冠折牙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0-2006年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注册的系统病历中,观察期大于等于6个月的未露髓恒牙冠折病历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外伤类型、是否伴有牙周组织损伤、外伤牙位、牙根发育情况、外伤后就诊时间、是否接受急诊处理以及牙髓组织预后等内容.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简单冠折和冠折伴牙周组织损伤牙髓组织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病历307份,涉及外伤牙415颗.冠折伴牙周组织损伤牙齿的牙髓坏死率为34.0%,简单冠折牙齿的牙髓坏死率为22.7%,二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和外伤类型与简单冠折牙髓组织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牙根发育和外伤类型与冠折伴牙周组织损伤牙髓组织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是否伴有牙周组织损伤与冠折牙齿的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管悦;秦满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可吸收性胶原膜引导即刻植入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再生的效果.方法 在12只成年杂种狗下颌第3、4前磨牙新鲜拔牙创即刻植入种植体的近中形成3 mm×3 mm×5 mm骨缺损区,按自身同期对照研究设计,右侧为实验侧,骨缺损区上覆盖Co膜;左侧为空白对照侧,骨缺损区不覆盖Co膜.术后1、2、4、6个月分别处死一组动物,摘取下颌骨,采用大体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扫描电镜及生物力学(拔出实验)测定等方法 检测缺损区骨组织再生的情况.结果 实验侧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较空白对照侧新骨形成量多、外形好、骨成熟时间早,加速了骨组织的再生过程.结论 可吸收性胶原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可用作骨组织引导再生膜,以期促进骨缺损的再生修复,其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骨组织愈合的早期.
作者:费伟;杨小民;李铮;尹明平;沈志浩;廖楚航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耳前切口关节内窥镜辅助肋骨-软骨移植重建髁突的可行性.方法 对33例(49侧)颞下颌关节疾患,经耳前切口行髁突切除等病灶处理后充分分离下颌支表面骨膜,制备植骨床,行颌间固定;常规切取肋骨-软骨并修整形态;经颊部3~4mm小切口穿入颊部穿通器,在内窥镜监视下,利用小型接骨板将肋骨-软骨置于下颌支外侧,完成坚固内固定.结果 33例患者在关节内窥镜辅助下均顺利地完成了髁突的重建,术中视野清晰,固定稳固,无严重出血、螺钉松脱及颅脑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无面瘫.影像学检查证实肋骨-软骨移植物与下颌支、关节窝保持良好的位置关系.结论 经耳前切口关节内窥镜辅助肋骨-软骨移植重建髁突具有手术创伤小、用时短、切口小、术后无明显瘢痕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王玉良;杨驰;邱亚汀;陈敏洁;张善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1例先天性唇裂、鼻翼裂、面横裂、附耳等多发畸形伴斜疝的病例,患儿男性,10个月.对患儿采用一次性手术根治所有畸形,术中严密控制出血,按无菌原则顺序先行疝囊高位结扎,再进行附耳切除及鼻翼裂、唇裂、面横裂整复.治疗后伤口一期愈合,畸形得到改善.
作者:陈永娟;吴睿;马洪;冯红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构建一个能在MC3T3-E1细胞中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基因表达载体.方法 采用RT-PCR技术从人胚肾中扩增人bmp-7基因,将获得的基因定向插入pcDNA3.1(+)真核表达质粒中,测序正确后用脂质体将表达质粒转染入MC3T3-E1细胞,转染后72 h提取细胞全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MP-7蛋白表达.结果 通过基因测序表明获得的bmp-7与GeneBank登录的序列一致,构建的质粒为bmp-7/pcDNA3.1(+)质粒,Westernblot检测结果 表明bmp-7基因转染MC3T3-E1后能在细胞中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能在MC3T3-E1细胞中表达BMP-7的真核表达载体.
作者:贺俊;王慧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和嗜酸乳杆菌的代谢谱图,探讨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 在口腔致龋菌快速鉴定中的应用.方法 分别在改良TPY液体培养基中接种相同密度的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及嗜酸乳杆菌菌悬液,采用比浊法计算细菌数,绘制生长曲线.选择这3种细菌生长稳定期的培养液检测核磁共振波谱,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主成分分析显示3组数据内部有集中的聚类关系,可以区分这3种细菌.结论 代谢组学分析是一种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口腔细菌的快速鉴定方法 .
作者:熊萍;周京琳;肖丽英;孔祥丽;李继遥;贾向明;李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显微根管治疗术处理下颌切牙双根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43颗需进行根管治疗的下颌切牙(下颌中切牙68颗,下颌侧切牙75颗),拍摄术前X线正位投照片和偏位投照片.对单根管患牙采用常规根管治疗;对疑为双根管的患牙先常规探查根管,再在牙科手术显微镜下探查并疏通根管,机用镍钛器械预备根管,垂直加压充填技术充填根管.记录根管类型,不同X线投照角度、使用和未使用牙科手术显微镜时多根管的发现率,根据术前、术中及术后X线片评价根管预备和充填效果.结果 采用显微根管治疗,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双根管的发现率分别为26.47%、29.33%,X线偏位投照片双根管的发现率高于正位投照片;使用牙科手术显微镜后,多根管的发现率高于未使用时;在牙科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根管预备,无根管堵塞、偏移、台阶、器械分离等并发症发生;134颗患牙适充,9颗有糊剂或牙胶超充,无欠充.结论 显微根管治疗是处理双根管下颌切牙的有效方法 ,在牙科手术显微镜下以机用镍钛器械预备根管,垂直加压充填技术充填根管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徐琼;刘红艳;凌均棨;罗丹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测3种口腔放线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生长有无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直接点种法观察抑菌圈,分别采用反点种菌落计数法和液体共培养法,观察在口腔放线菌作用下白假丝酵母菌菌落数量的变化.结果 1)各实验组均未观察到清晰的抑菌圈;2)在黏性放线菌软琼脂上的白假丝酵母菌菌落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在溶牙放线菌和内氏放线菌软琼脂上无明显白假丝酵母菌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黏性放线菌组与溶牙放线菌组、内氏放线菌组相比,白假丝酵母菌生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分别与3种放线菌共培养的白假丝酵母菌菌落数量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实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黏性放线菌、溶牙放线菌和内氏放线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体外生长有抑制作用.
作者:李多;肖晓蓉;朱硃;任倩;胡涛;龚其美;周红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采用人牙齿切片体外器官培养的方法 研究尼莫地平对牙本质形成的影响.方法 收集年轻人健康前磨牙,用慢速切锯制备2 mm厚的牙齿横切片,将在尼莫地平溶液中浸泡过的琼脂糖微球与在PBS液中浸泡过的琼脂糖微球对称放置在牙片上,将切片用含琼脂糖的半固体培养基包被后采用器官培养方法 培养1周,观察其对牙本质形成的影响.结果 尼莫地平处理后四环素线状荧光带较对照组变细、变淡,Von-Kossa染色前期牙本质处球状矿化也较对照组减少,透射电镜显示实验组成牙本质细胞内的分泌小泡与对照组相比略有增多,但是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区别.结论 尼莫地平能够影响牙本质的矿化形成,但对牙本质基质的合成和分泌无明显影响.
作者:朱晓茹;张蓉;李玉成;唐荣银;赵守亮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制各半导体量子点-Smad2单克隆抗体荧光探针(QDs-Stand2单抗荧光探针),并对其相关光学性质和特异免疫性识别能力进行检测.方法 1)用半导体量子点和Smad2单克隆抗体通过化学偶联法制备水溶性的QDs-Smad2单抗荧光探针并纯化;2)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QDs-Smad2单抗荧光探针的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并检测QDs-Smad2单抗荧光探针的形态、荧光强度和光化学稳定性;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大鼠牙乳头细胞共同孵育24 h后,采用SP免疫细胞化学法和QDs-Smad2单抗荧光探针直接免疫荧光成像法观察比较Smad2信号蛋白分子在大鼠牙乳头细胞内的分布,并检测细胞内QDs-Smad2单抗荧光探针的相关光学性质.结果 半导体量子点与Smad2单抗通过共价结合形成稳定的QDs-Smad2单抗荧光探针,QDs-Smad2单抗荧光探针对大鼠牙乳头细胞Smad2分子具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QDs-Smad2单抗荧光探针仍具有QDs所具有的激发光谱宽,发射光谱窄,荧光度强,光化学稳定性好等优良光学特征.结论 生物修饰的半导体量子点和单克隆抗体通过共价结合形成纳米分子探针后仍具有特异免疫识别能力和量子点独特的光学性质,这为半导体量子点用于活细胞内对蛋白质分子进行实时、原位、长时间动态可视化检测提供了科学基础和依据.
作者:杨凯;孙德平;陈睿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内氏放线菌菌株ATCC19246细胞壁成分能否诱导人成纤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方法 采用提取脂磷壁酸(LTA)的方法 提取内氏放线菌菌株ATCC19246细胞壁成分,用3种质量浓度(分别为1、10、100 mg/mL)提取物分别刺激人成纤维细胞THP-1细胞株,用ELISA方法 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L-1β、IL-6、TNFα.结果 THP-1细胞株可以产生一定量的IL-1β、IL-6、TNFα,以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诱导产生的量高.结论 内氏放线菌细胞壁提取物可以诱导THP-1细胞株产生IL-1β、IL-6、TNFα,但随着质量浓度变化产生的量存在差异.
作者:赵丽娟;李文;郑燕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口腔医护人员对印模材料消毒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 选择我国5所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的582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对印模材料消毒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582名医护人员中,424名认为从患者口腔内制取印模后送往其他科室前需进行消毒处理,占72.85%.对印模消毒采取的方法 ,76名选择用体积分数75%乙醇消毒,26名选择用碘伏、戊二醛等消毒剂消毒,103名选择用印模清洗消毒机消毒,180名选择用清水冲洗;而197名不知道用何种方法 消毒印模.口腔医护人员对印模材料消毒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其所在科室有关,而与性别、职业、学历和工作年限无关.结论 应加强口腔医护人员对印模材料消毒重要性的认识,提高防护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邓立梅;赵佛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植物乳杆菌HO-69在口腔中的益生性质.方法 在体外模拟口腔硬组织,研究菌株对牙面与牙本质的黏附率;以MATH法确定其表面疏水性与电荷,推测菌株对口腔软组织的黏附率;以杯碟法研究其抑菌活性.结果 植物乳杆菌HO-69菌株对于模拟牙面与牙本质的黏附率非常低,具有较高的表面疏水性、酸碱电荷与良好抑菌活性.结论 植物乳杆菌HO-69引发龋病与促进龋病发展的概率很低,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是潜在的口腔益生菌.
作者:杨颖;陈卫;张灏;汤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添加不同着色剂组合配制着色的牙科氧化钇稳定四方多晶氧化锆(3Y-TZP)陶瓷,并测定其颜色性能.方法 将TZ-3Y-S粉体与一定组分的着色剂球磨混合后,在200 MPa压力下等静压成型,在1 500℃烧结2 h,烧制5种具有一定颜色的氧化锆材料,每个颜色组分别制备10 mm×10 mm×0.5 mm和10 mm×10 mm×1 mm着色氧化锆陶瓷片,在黑色背景下用柯尼卡美能达CM-2600d分光光度计进行颜色测定,并与VITA In-Ceram YZ染色液比色板颜色作比较.结果 通过对粉体进行着色,配制出具有一定颜色的本体着色氧化锆陶瓷材料,颜色明度逐级降低,饱和度逐渐增大,2种厚度3Y-TZP陶瓷的颜色片色差较小,颜色空间范围是L*:67.76~77.78:a*:-2.19~3.80:b*:12.13~25.01.与VITA In-Ceram YZ染色液比色板相比,颜色空间近似,但明度的低值仍较高.结论 着色氧化锆陶瓷材料适宜用于临床上与饰面瓷颜色匹配,有必要再进一步研究低明度的着色氧化锆色片.
作者:伊元夫;王晨;田杰谟;刘洪臣;温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牙科手术显微镜结合超声工作器械进行根管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需要进行根管再治疗的111例患者的124颗患牙164个根管为研究对象,使用显微超声技术进行再治疗,统计根管再治疗的成功率.结果 124颗患牙中,103颗完成了根管再治疗并获得临床成功,其成功率为83.06%;按根管数计算,164个根管有136个治疗成功,成功率为82.93%.按根管数计算,去除根管钙化物和取根管内塑化物的成功率分别为85.29%和83.33%,寻找遗漏根管和去除根管桩的成功率分别为86.67%和100%,取根管内分离器械和去除根管内台阶的成功率较低,均为66.67%.结论 显微超声技术在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为根管再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田慧颖;冯超;赵晶;刘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正畸与种植义齿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不同程度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7例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在排齐牙齿和纠正咬合关系的同时开辟种植义齿修复间隙后,行种植义齿修复缺失牙,并根据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7例患者经联合治疗后,均获得良好的咬合功能和美观效果.在缺牙区共植入76枚种植体,随访时间12~48个月,除2枚种植体因种植体周围炎被拔除外,其余74枚种植体均稳定无松动,种植体平均承载32个月,累计成功率为97.4%.结论 对于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的患者,采用正畸与种植义齿联合治疗,可获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周公亮;刘蝶;梁星;王军;唐礼;张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维甲酸对小鼠腭突融合期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在SPF级C57BL/6J近交系母鼠妊娠10d和12 d给予维甲酸(RA)建立小鼠腭裂模型,利用BrdU免疫组化方法 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胚胎15 d(即腭突融合期)小鼠腭突中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10d给药组腭胚间充质细胞及腭中嵴上皮细胞中BrdU阳性细胞率和TUNEL阳性细胞率均低于对照组,12 d给药组和对照组BrdU阳性细胞率和TUNEL阳性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维甲酸作用于腭发育的不同时期对腭突细胞增殖及凋亡水平有不同的影响,作用于腭突发生前期可引起腭间充质细胞增殖抑制、凋亡过度而发生腭裂,作用于腭突快速生长期可能影响腭中嵴上皮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和迁移等其他转归形式.
作者:王如;刘彬;王博;丛蔚;肖晶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大鼠咬肌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只雌性未孕12周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大鼠在轻微骚动卵巢后缝合,去卵巢组大鼠去除卵巢后缝合,雌激素替代组大鼠去卵巢后接受雌二醇替代治疗.在实验的第4周和8周,每组各处死10只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研究雌激素对大鼠咬肌HSP70表达的影响.结果 4周时3组大鼠咬肌HSP70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8周时去卵巢组大鼠HSP70的表达下降,与假手术组、雌激素替代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假手术组与雌激素替代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雌激素水平降低会导致大鼠咬肌HSP70的表达下降,雌激素替代疗法可以预防HSP70表达降低.
作者:李冰雁;赵煜;李晓箐;易新竹;王艳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固定正畸治疗一般很少在乳牙列上进行.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对1例下颌骨骨折乳牙列患儿采取固定正畸的方法 进行治疗,改善了患儿的咬合状况,骨折愈合良好.
作者:华小川;赖文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镀金技术对非贵金属全冠固位力的影响.方法 将60个镍铬合金全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个.对照组喷砂后不作处理,部分镀金组在内冠颈缘1.3mm范围内镀金,全冠镀金组的内冠全部镀金.将全冠用玻璃离子与底座黏固后,在Instron万能材料力学实验机上测量固位力,对3组之间的固位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照组、部分镀金组、全冠镀金组的固位力分别为(657±151)N、(632±139)N、(569±103)N.对照组与全冠镀金组、全冠镀金组与部分镀金组固位力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部分镀金组固位力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镍铬合金全冠镀金后固位力会有所下降,但仍能满足临床上的固位要求.部分镀金全冠固位力虽有所下降,但可忽略不计.
作者:张小军;石连水;朱洪水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