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节内窥镜辅助肋骨-软骨移植重建下颌髁突的临床应用

王玉良;杨驰;邱亚汀;陈敏洁;张善勇

关键词:下颌髁突, 重建, 关节内窥镜, 肋骨-软骨移植
摘要:目的 探讨经耳前切口关节内窥镜辅助肋骨-软骨移植重建髁突的可行性.方法 对33例(49侧)颞下颌关节疾患,经耳前切口行髁突切除等病灶处理后充分分离下颌支表面骨膜,制备植骨床,行颌间固定;常规切取肋骨-软骨并修整形态;经颊部3~4mm小切口穿入颊部穿通器,在内窥镜监视下,利用小型接骨板将肋骨-软骨置于下颌支外侧,完成坚固内固定.结果 33例患者在关节内窥镜辅助下均顺利地完成了髁突的重建,术中视野清晰,固定稳固,无严重出血、螺钉松脱及颅脑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无面瘫.影像学检查证实肋骨-软骨移植物与下颌支、关节窝保持良好的位置关系.结论 经耳前切口关节内窥镜辅助肋骨-软骨移植重建髁突具有手术创伤小、用时短、切口小、术后无明显瘢痕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的正畸与种植联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正畸与种植义齿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不同程度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7例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在排齐牙齿和纠正咬合关系的同时开辟种植义齿修复间隙后,行种植义齿修复缺失牙,并根据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7例患者经联合治疗后,均获得良好的咬合功能和美观效果.在缺牙区共植入76枚种植体,随访时间12~48个月,除2枚种植体因种植体周围炎被拔除外,其余74枚种植体均稳定无松动,种植体平均承载32个月,累计成功率为97.4%.结论 对于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的患者,采用正畸与种植义齿联合治疗,可获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周公亮;刘蝶;梁星;王军;唐礼;张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自制镍铬烤瓷合金剪切结合强度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镍铬烤瓷合金中添加钛(Ti)、稀土金属以及不含铍(Be)对金瓷结合性能的影响.方法 选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制的镍铬烤瓷合金,按照是否含铍和稀土金属分为3个实验组(R1、R2、R3组);以HI BONDNi-Cr烤瓷合金作为对照组(R4组).对金瓷结合试件行剪切结合强度测试和金瓷界面的扫描电镜观察与能谱分析.结果 R1、R2、R3、R4组剪切结合强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金瓷界面形貌可见,合金与瓷紧密接触,无裂缝.各组界面元素种类接近.结论 自制镍铬烤瓷合金的金瓷结合良好,剪切结合强度可以达到临床应用的要求.在镍铬烤瓷合金中加入Ti和稀土金属且不含Be可作为临床使用的更好推荐.

    作者:卫芳;战德松;王彦岩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下颌切牙双根管的显微根管治疗

    目的 评价显微根管治疗术处理下颌切牙双根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43颗需进行根管治疗的下颌切牙(下颌中切牙68颗,下颌侧切牙75颗),拍摄术前X线正位投照片和偏位投照片.对单根管患牙采用常规根管治疗;对疑为双根管的患牙先常规探查根管,再在牙科手术显微镜下探查并疏通根管,机用镍钛器械预备根管,垂直加压充填技术充填根管.记录根管类型,不同X线投照角度、使用和未使用牙科手术显微镜时多根管的发现率,根据术前、术中及术后X线片评价根管预备和充填效果.结果 采用显微根管治疗,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双根管的发现率分别为26.47%、29.33%,X线偏位投照片双根管的发现率高于正位投照片;使用牙科手术显微镜后,多根管的发现率高于未使用时;在牙科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根管预备,无根管堵塞、偏移、台阶、器械分离等并发症发生;134颗患牙适充,9颗有糊剂或牙胶超充,无欠充.结论 显微根管治疗是处理双根管下颌切牙的有效方法 ,在牙科手术显微镜下以机用镍钛器械预备根管,垂直加压充填技术充填根管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徐琼;刘红艳;凌均棨;罗丹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骨形态发生蛋白-7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MC3T3-E1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构建一个能在MC3T3-E1细胞中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基因表达载体.方法 采用RT-PCR技术从人胚肾中扩增人bmp-7基因,将获得的基因定向插入pcDNA3.1(+)真核表达质粒中,测序正确后用脂质体将表达质粒转染入MC3T3-E1细胞,转染后72 h提取细胞全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MP-7蛋白表达.结果 通过基因测序表明获得的bmp-7与GeneBank登录的序列一致,构建的质粒为bmp-7/pcDNA3.1(+)质粒,Westernblot检测结果 表明bmp-7基因转染MC3T3-E1后能在细胞中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能在MC3T3-E1细胞中表达BMP-7的真核表达载体.

    作者:贺俊;王慧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腭发育不同时期维甲酸对腭突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维甲酸对小鼠腭突融合期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在SPF级C57BL/6J近交系母鼠妊娠10d和12 d给予维甲酸(RA)建立小鼠腭裂模型,利用BrdU免疫组化方法 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胚胎15 d(即腭突融合期)小鼠腭突中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10d给药组腭胚间充质细胞及腭中嵴上皮细胞中BrdU阳性细胞率和TUNEL阳性细胞率均低于对照组,12 d给药组和对照组BrdU阳性细胞率和TUNEL阳性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维甲酸作用于腭发育的不同时期对腭突细胞增殖及凋亡水平有不同的影响,作用于腭突发生前期可引起腭间充质细胞增殖抑制、凋亡过度而发生腭裂,作用于腭突快速生长期可能影响腭中嵴上皮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和迁移等其他转归形式.

    作者:王如;刘彬;王博;丛蔚;肖晶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颊部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1例

    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是临床上少见的寄生虫感染性疾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1例寄生于左颊部软组织内的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患者.患者男性,25岁,因左颊部肿块6个月收治入院.在左颊部肿块摘除术中发现,肿块中有一白色带状物,为一活虫体.患者血清的曼氏裂头蚴免疫试验快速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为阳性.白色带状物虫体鉴定为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该患者的感染途径为食用感染过裂头蚴的生蛙肉.

    作者:贺智晶;翦新春;吴晓珊;黄慧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牙科着色氧化钇稳定四方多晶氧化锆陶瓷的制备及颜色性能

    目的 添加不同着色剂组合配制着色的牙科氧化钇稳定四方多晶氧化锆(3Y-TZP)陶瓷,并测定其颜色性能.方法 将TZ-3Y-S粉体与一定组分的着色剂球磨混合后,在200 MPa压力下等静压成型,在1 500℃烧结2 h,烧制5种具有一定颜色的氧化锆材料,每个颜色组分别制备10 mm×10 mm×0.5 mm和10 mm×10 mm×1 mm着色氧化锆陶瓷片,在黑色背景下用柯尼卡美能达CM-2600d分光光度计进行颜色测定,并与VITA In-Ceram YZ染色液比色板颜色作比较.结果 通过对粉体进行着色,配制出具有一定颜色的本体着色氧化锆陶瓷材料,颜色明度逐级降低,饱和度逐渐增大,2种厚度3Y-TZP陶瓷的颜色片色差较小,颜色空间范围是L*:67.76~77.78:a*:-2.19~3.80:b*:12.13~25.01.与VITA In-Ceram YZ染色液比色板相比,颜色空间近似,但明度的低值仍较高.结论 着色氧化锆陶瓷材料适宜用于临床上与饰面瓷颜色匹配,有必要再进一步研究低明度的着色氧化锆色片.

    作者:伊元夫;王晨;田杰谟;刘洪臣;温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腭裂伴发中耳炎的诊治要点

    腭裂伴发中耳炎的诊治是唇腭裂序列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较早地在国内开展了腭裂伴发中耳炎的诊断和治疗研究.本文对腭裂伴发中耳炎的高发性、隐匿性和潜在危害性进行介绍,并提出了早期积极治疗是腭裂伴发中耳炎的基本治疗原则,总结了鼓膜切开置管术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技术要点等.

    作者:郑谦;石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下颌骨骨折患儿乳牙的正畸治疗1例

    固定正畸治疗一般很少在乳牙列上进行.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对1例下颌骨骨折乳牙列患儿采取固定正畸的方法 进行治疗,改善了患儿的咬合状况,骨折愈合良好.

    作者:华小川;赖文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口腔放线菌对白假丝酵母菌拮抗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 观测3种口腔放线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生长有无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直接点种法观察抑菌圈,分别采用反点种菌落计数法和液体共培养法,观察在口腔放线菌作用下白假丝酵母菌菌落数量的变化.结果 1)各实验组均未观察到清晰的抑菌圈;2)在黏性放线菌软琼脂上的白假丝酵母菌菌落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在溶牙放线菌和内氏放线菌软琼脂上无明显白假丝酵母菌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黏性放线菌组与溶牙放线菌组、内氏放线菌组相比,白假丝酵母菌生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分别与3种放线菌共培养的白假丝酵母菌菌落数量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实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黏性放线菌、溶牙放线菌和内氏放线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体外生长有抑制作用.

    作者:李多;肖晓蓉;朱硃;任倩;胡涛;龚其美;周红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及嗜酸乳杆菌代谢组学鉴定的初步研究

    目的 了解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和嗜酸乳杆菌的代谢谱图,探讨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 在口腔致龋菌快速鉴定中的应用.方法 分别在改良TPY液体培养基中接种相同密度的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及嗜酸乳杆菌菌悬液,采用比浊法计算细菌数,绘制生长曲线.选择这3种细菌生长稳定期的培养液检测核磁共振波谱,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主成分分析显示3组数据内部有集中的聚类关系,可以区分这3种细菌.结论 代谢组学分析是一种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口腔细菌的快速鉴定方法 .

    作者:熊萍;周京琳;肖丽英;孔祥丽;李继遥;贾向明;李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修复体过敏症——修复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临床上患者出现的对修复材料的过敏是当前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就过敏症的本质、临床表现、诊断的复杂性,以及对牙科金属、瓷、有机物的过敏问题作了介绍,同时强调了修复体过敏症的处理原则.

    作者:马轩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口腔医护人员印模材料消毒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口腔医护人员对印模材料消毒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 选择我国5所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的582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对印模材料消毒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582名医护人员中,424名认为从患者口腔内制取印模后送往其他科室前需进行消毒处理,占72.85%.对印模消毒采取的方法 ,76名选择用体积分数75%乙醇消毒,26名选择用碘伏、戊二醛等消毒剂消毒,103名选择用印模清洗消毒机消毒,180名选择用清水冲洗;而197名不知道用何种方法 消毒印模.口腔医护人员对印模材料消毒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其所在科室有关,而与性别、职业、学历和工作年限无关.结论 应加强口腔医护人员对印模材料消毒重要性的认识,提高防护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邓立梅;赵佛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牙菌斑中有机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分析牙菌斑中甲酸、乙酸、琥珀酸和乳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选取正常儿童和唇腭裂儿童各20名,取其全口牙菌斑,离心,取2 μL上清液溶于一定体积重蒸水中,于Phenomenex C<,18>柱上用磷酸盐缓冲液-甲醇(97:3)为流动相,在大吸收波长处测定4种有机酸的质量浓度.结果 甲酸、乙酸、乳酸和琥珀酸线性范围分别为0.110~500、0.049~500、0.047~500、0.084~500 μg/mL:检出限分别为0.110、0.049、0.047、0.084 μg/m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5%、7.9%、4.3%、4.2%.对正常和唇腭裂儿童口腔中牙菌斑样品进行检测,甲酸、乙酸、乳酸和琥珀酸样品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2%~112%、82%~102.5%、90%~115%、80%~110%.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灵敏快速,适合人体口腔牙菌斑中有机酸的检测.

    作者:邹晓莉;曾红燕;严次玲;朱万春;李继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内氏放线菌细胞壁成分诱导人成纤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β、-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研究

    目的 探讨内氏放线菌菌株ATCC19246细胞壁成分能否诱导人成纤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方法 采用提取脂磷壁酸(LTA)的方法 提取内氏放线菌菌株ATCC19246细胞壁成分,用3种质量浓度(分别为1、10、100 mg/mL)提取物分别刺激人成纤维细胞THP-1细胞株,用ELISA方法 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L-1β、IL-6、TNFα.结果 THP-1细胞株可以产生一定量的IL-1β、IL-6、TNFα,以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诱导产生的量高.结论 内氏放线菌细胞壁提取物可以诱导THP-1细胞株产生IL-1β、IL-6、TNFα,但随着质量浓度变化产生的量存在差异.

    作者:赵丽娟;李文;郑燕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应用显微超声技术进行根管再治疗的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牙科手术显微镜结合超声工作器械进行根管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需要进行根管再治疗的111例患者的124颗患牙164个根管为研究对象,使用显微超声技术进行再治疗,统计根管再治疗的成功率.结果 124颗患牙中,103颗完成了根管再治疗并获得临床成功,其成功率为83.06%;按根管数计算,164个根管有136个治疗成功,成功率为82.93%.按根管数计算,去除根管钙化物和取根管内塑化物的成功率分别为85.29%和83.33%,寻找遗漏根管和去除根管桩的成功率分别为86.67%和100%,取根管内分离器械和去除根管内台阶的成功率较低,均为66.67%.结论 显微超声技术在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为根管再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田慧颖;冯超;赵晶;刘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nm23-H1提高舌癌细胞Tca8113对顺铂化疗敏感性可能机制的研究

    目的 研究nm23-H1提高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可能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nm23-H1转染组和未转染组,用MTT法检测顺铂对舌癌细胞的杀伤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结合罗丹明荧光强度,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等离子质谱仪检测细胞内铂离子浓度变化.结果 nm23-H1过表达可以明显提高顺铂对舌癌细胞的杀伤率,使细胞凋亡增强,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提高细胞内铂离子浓度.这种作用可以被哇巴因(Na+/K+-ATP酶的抑制剂)抑制.结论 nm23-H1可提高顺铂对舌癌细胞化疗的敏感性,其可能机制是nm23-H1降低线粒体膜电位,铂离子进入细胞内增加,导致细胞凋亡或坏死.

    作者:郅克谦;任文豪;温玉明;苗群爱;李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Ⅰ型胶原在去下牙槽神经支配下颌骨骨折愈合中的表达

    目的 建立稳定性下牙槽神经损伤骨折模型,探讨下牙槽神经对下颌骨骨折骨痂中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大耳白兔,游离双侧下牙槽神经,右侧保留,左侧切断,在此基础上制作2 mm×5 mm的骨折模型,应用苏木精-伊红、变色酸2R-亮绿染色、原位杂交染色检测下颌骨骨折愈合情况及愈合过程中Ⅰ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下牙槽神经支配的下颌骨顺利完成骨折愈合,神经离断后骨折愈合延迟.Ⅰ型胶原原位杂交染色表明在第1、2周保留神经侧较神经离断侧Ⅰ型胶原mRNA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3、4周,两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牙槽神经对下颌骨愈合有调节作用,可影响Ⅰ型胶原mRNA的早期表达.

    作者:张伟;刘麒麟;于子莹;王为民;孙宾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罕见先天性唇裂、鼻翼裂、面横裂、附耳等多发畸形伴斜疝1例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1例先天性唇裂、鼻翼裂、面横裂、附耳等多发畸形伴斜疝的病例,患儿男性,10个月.对患儿采用一次性手术根治所有畸形,术中严密控制出血,按无菌原则顺序先行疝囊高位结扎,再进行附耳切除及鼻翼裂、唇裂、面横裂整复.治疗后伤口一期愈合,畸形得到改善.

    作者:陈永娟;吴睿;马洪;冯红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Gelatamp胶质银止血明胶海绵预防拔牙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Gelatamp胶质银止血明胶海绵预防拔牙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需行牙齿拔除术的608例患者的672颗牙齿为研究对象,以半随机方法 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拔牙时均采用局部麻醉,拔除患牙后将牙槽窝搔刮干净,试验组用Gelatamp胶质银止血明胶海绵填塞牙槽窝,对照组除不填塞Gelatamp胶质银止血明胶海绵外,其余同试验组.术后0.5 h、第2天和第7天复诊,判断拔牙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计算发生率.采用双盲法进行研究,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拔牙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72%,对照组为24.4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拔牙后出血、感染、疼痛、肿胀、干槽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latamp胶质银止血明胶海绵预防拔牙后并发症的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作者:蔡永海;卢长寿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