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Ⅰ型胶原在去下牙槽神经支配下颌骨骨折愈合中的表达

张伟;刘麒麟;于子莹;王为民;孙宾

关键词:下牙槽神经, 下颌骨骨折, Ⅰ型胶原, 原位杂交
摘要:目的 建立稳定性下牙槽神经损伤骨折模型,探讨下牙槽神经对下颌骨骨折骨痂中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大耳白兔,游离双侧下牙槽神经,右侧保留,左侧切断,在此基础上制作2 mm×5 mm的骨折模型,应用苏木精-伊红、变色酸2R-亮绿染色、原位杂交染色检测下颌骨骨折愈合情况及愈合过程中Ⅰ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下牙槽神经支配的下颌骨顺利完成骨折愈合,神经离断后骨折愈合延迟.Ⅰ型胶原原位杂交染色表明在第1、2周保留神经侧较神经离断侧Ⅰ型胶原mRNA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3、4周,两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牙槽神经对下颌骨愈合有调节作用,可影响Ⅰ型胶原mRNA的早期表达.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锥度牙胶尖热垂直加压法根管充填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采用不同锥度牙胶尖热垂直加压法行根管充填的临床X线片评价及术后1年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上颌前牙单、直根管患牙40颗为研究对象,采用Hero 642机用镍钛锉预备至0.06锥度30号锉,随机分为2组,每组20颗患牙.分别使用0.02锥度和0.06锥度牙胶尖采用热垂直加压法充填根管.对术后即刻X线片进行2组患牙根管充填质量、侧支根管充填及超填情况的比较;并比较2组患牙术后1年的临床疗效.结果 0.02锥度组与0.06锥度组根管充填质量、侧支根管充填及超填情况没有明显差异.术后1年复查,0.02锥度组与0.06锥度组的治疗成功率一致,但0.06锥度组病变愈合趋势快于0.02锥度组.结论 对于镍钛旋转器械预备的较大锥度单、直根管,采用热牙胶垂直加压法行根管充填,使用与根管预备锥度相一致的大锥度牙胶尖能够提高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晓一;董青;王世明;张成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罕见先天性唇裂、鼻翼裂、面横裂、附耳等多发畸形伴斜疝1例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1例先天性唇裂、鼻翼裂、面横裂、附耳等多发畸形伴斜疝的病例,患儿男性,10个月.对患儿采用一次性手术根治所有畸形,术中严密控制出血,按无菌原则顺序先行疝囊高位结扎,再进行附耳切除及鼻翼裂、唇裂、面横裂整复.治疗后伤口一期愈合,畸形得到改善.

    作者:陈永娟;吴睿;马洪;冯红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镀金对金属全冠固位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镀金技术对非贵金属全冠固位力的影响.方法 将60个镍铬合金全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个.对照组喷砂后不作处理,部分镀金组在内冠颈缘1.3mm范围内镀金,全冠镀金组的内冠全部镀金.将全冠用玻璃离子与底座黏固后,在Instron万能材料力学实验机上测量固位力,对3组之间的固位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照组、部分镀金组、全冠镀金组的固位力分别为(657±151)N、(632±139)N、(569±103)N.对照组与全冠镀金组、全冠镀金组与部分镀金组固位力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部分镀金组固位力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镍铬合金全冠镀金后固位力会有所下降,但仍能满足临床上的固位要求.部分镀金全冠固位力虽有所下降,但可忽略不计.

    作者:张小军;石连水;朱洪水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下颌骨骨折患儿乳牙的正畸治疗1例

    固定正畸治疗一般很少在乳牙列上进行.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对1例下颌骨骨折乳牙列患儿采取固定正畸的方法 进行治疗,改善了患儿的咬合状况,骨折愈合良好.

    作者:华小川;赖文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牙菌斑中有机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分析牙菌斑中甲酸、乙酸、琥珀酸和乳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选取正常儿童和唇腭裂儿童各20名,取其全口牙菌斑,离心,取2 μL上清液溶于一定体积重蒸水中,于Phenomenex C<,18>柱上用磷酸盐缓冲液-甲醇(97:3)为流动相,在大吸收波长处测定4种有机酸的质量浓度.结果 甲酸、乙酸、乳酸和琥珀酸线性范围分别为0.110~500、0.049~500、0.047~500、0.084~500 μg/mL:检出限分别为0.110、0.049、0.047、0.084 μg/m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5%、7.9%、4.3%、4.2%.对正常和唇腭裂儿童口腔中牙菌斑样品进行检测,甲酸、乙酸、乳酸和琥珀酸样品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2%~112%、82%~102.5%、90%~115%、80%~110%.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灵敏快速,适合人体口腔牙菌斑中有机酸的检测.

    作者:邹晓莉;曾红燕;严次玲;朱万春;李继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关节内窥镜辅助肋骨-软骨移植重建下颌髁突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经耳前切口关节内窥镜辅助肋骨-软骨移植重建髁突的可行性.方法 对33例(49侧)颞下颌关节疾患,经耳前切口行髁突切除等病灶处理后充分分离下颌支表面骨膜,制备植骨床,行颌间固定;常规切取肋骨-软骨并修整形态;经颊部3~4mm小切口穿入颊部穿通器,在内窥镜监视下,利用小型接骨板将肋骨-软骨置于下颌支外侧,完成坚固内固定.结果 33例患者在关节内窥镜辅助下均顺利地完成了髁突的重建,术中视野清晰,固定稳固,无严重出血、螺钉松脱及颅脑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无面瘫.影像学检查证实肋骨-软骨移植物与下颌支、关节窝保持良好的位置关系.结论 经耳前切口关节内窥镜辅助肋骨-软骨移植重建髁突具有手术创伤小、用时短、切口小、术后无明显瘢痕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王玉良;杨驰;邱亚汀;陈敏洁;张善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雌激素对大鼠咬肌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大鼠咬肌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只雌性未孕12周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大鼠在轻微骚动卵巢后缝合,去卵巢组大鼠去除卵巢后缝合,雌激素替代组大鼠去卵巢后接受雌二醇替代治疗.在实验的第4周和8周,每组各处死10只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研究雌激素对大鼠咬肌HSP70表达的影响.结果 4周时3组大鼠咬肌HSP70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8周时去卵巢组大鼠HSP70的表达下降,与假手术组、雌激素替代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假手术组与雌激素替代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雌激素水平降低会导致大鼠咬肌HSP70的表达下降,雌激素替代疗法可以预防HSP70表达降低.

    作者:李冰雁;赵煜;李晓箐;易新竹;王艳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解剖形态的研究

    目的 通过普通X线片法、牙科手术显微镜下探查结合插诊断丝拍片法以及透明标本法,了解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解剖特征.方法 筛选出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人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363颗为研究对象.将离体牙拍摄颊舌向、近远中向数字化X线片,初步判断根管数目.将离体牙开髓,采用牙科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法和离体牙透明标本法,观察并记录各牙齿的根管数目、类型.结果 不同研究方法 所得结果 不同.普通X线片法多根管发现率为7.71%;牙科手术显微镜下探查结合插诊断丝拍片法多根管发现率为33.33%;透明标本法显示多根管发生率为34.44%,其中双根管27.82%,三根管5.79%,四根管0.83%.根管类型多样化,出现Vertuc-ci分类Ⅱ、Ⅲ、Ⅳ、Ⅴ及附加型(3-1)等.双根管的下颌第一前磨牙的髓底图特征为颊舌向直线,三、四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的髓底图呈平台状.结论 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多根管出现率高,根管类型多样.牙科手术显微镜下探查法和插诊断丝拍片法结合,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数目和类型.

    作者:林正梅;方溢云;凌均棨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裂隙顶端黏膜瓣在宽大型Ⅱ度腭裂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裂隙宽大的Ⅱ度腭裂修复术中,利用裂隙顶端口腔黏膜瓣修复鼻侧黏膜、降低缝合后张力的术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7例宽大型Ⅱ度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两瓣法的基础上,将裂隙顶端三角形口腔黏膜瓣翻转,与两侧鼻侧黏膜缝合修复裂隙宽大的Ⅱ度腭裂鼻侧黏膜.结果 27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无活动性出血、呼吸道阻塞及伤口感染发生.随访1~3个月,伤口愈合良好,无伤口裂开及腭漏发生,上腭瘢痕不明显.结论 应用裂隙顶端口腔黏膜瓣修复宽大型Ⅱ度腭裂鼻侧黏膜,可以降低鼻侧黏膜缝合时的张力,相应增加两侧黏骨膜瓣宽度,降低术后腭漏的发生及减轻腭部瘢痕的形成.

    作者:田晓菲;邱林;傅跃先;刘燕;甘立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自制镍铬烤瓷合金剪切结合强度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镍铬烤瓷合金中添加钛(Ti)、稀土金属以及不含铍(Be)对金瓷结合性能的影响.方法 选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制的镍铬烤瓷合金,按照是否含铍和稀土金属分为3个实验组(R1、R2、R3组);以HI BONDNi-Cr烤瓷合金作为对照组(R4组).对金瓷结合试件行剪切结合强度测试和金瓷界面的扫描电镜观察与能谱分析.结果 R1、R2、R3、R4组剪切结合强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金瓷界面形貌可见,合金与瓷紧密接触,无裂缝.各组界面元素种类接近.结论 自制镍铬烤瓷合金的金瓷结合良好,剪切结合强度可以达到临床应用的要求.在镍铬烤瓷合金中加入Ti和稀土金属且不含Be可作为临床使用的更好推荐.

    作者:卫芳;战德松;王彦岩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修复体过敏症——修复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临床上患者出现的对修复材料的过敏是当前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就过敏症的本质、临床表现、诊断的复杂性,以及对牙科金属、瓷、有机物的过敏问题作了介绍,同时强调了修复体过敏症的处理原则.

    作者:马轩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口腔放线菌对白假丝酵母菌拮抗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 观测3种口腔放线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生长有无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直接点种法观察抑菌圈,分别采用反点种菌落计数法和液体共培养法,观察在口腔放线菌作用下白假丝酵母菌菌落数量的变化.结果 1)各实验组均未观察到清晰的抑菌圈;2)在黏性放线菌软琼脂上的白假丝酵母菌菌落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在溶牙放线菌和内氏放线菌软琼脂上无明显白假丝酵母菌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黏性放线菌组与溶牙放线菌组、内氏放线菌组相比,白假丝酵母菌生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分别与3种放线菌共培养的白假丝酵母菌菌落数量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实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黏性放线菌、溶牙放线菌和内氏放线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体外生长有抑制作用.

    作者:李多;肖晓蓉;朱硃;任倩;胡涛;龚其美;周红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Gelatamp胶质银止血明胶海绵预防拔牙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Gelatamp胶质银止血明胶海绵预防拔牙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需行牙齿拔除术的608例患者的672颗牙齿为研究对象,以半随机方法 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拔牙时均采用局部麻醉,拔除患牙后将牙槽窝搔刮干净,试验组用Gelatamp胶质银止血明胶海绵填塞牙槽窝,对照组除不填塞Gelatamp胶质银止血明胶海绵外,其余同试验组.术后0.5 h、第2天和第7天复诊,判断拔牙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计算发生率.采用双盲法进行研究,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拔牙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72%,对照组为24.4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拔牙后出血、感染、疼痛、肿胀、干槽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latamp胶质银止血明胶海绵预防拔牙后并发症的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作者:蔡永海;卢长寿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口腔医护人员印模材料消毒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口腔医护人员对印模材料消毒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 选择我国5所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的582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对印模材料消毒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582名医护人员中,424名认为从患者口腔内制取印模后送往其他科室前需进行消毒处理,占72.85%.对印模消毒采取的方法 ,76名选择用体积分数75%乙醇消毒,26名选择用碘伏、戊二醛等消毒剂消毒,103名选择用印模清洗消毒机消毒,180名选择用清水冲洗;而197名不知道用何种方法 消毒印模.口腔医护人员对印模材料消毒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其所在科室有关,而与性别、职业、学历和工作年限无关.结论 应加强口腔医护人员对印模材料消毒重要性的认识,提高防护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邓立梅;赵佛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及嗜酸乳杆菌代谢组学鉴定的初步研究

    目的 了解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和嗜酸乳杆菌的代谢谱图,探讨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 在口腔致龋菌快速鉴定中的应用.方法 分别在改良TPY液体培养基中接种相同密度的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及嗜酸乳杆菌菌悬液,采用比浊法计算细菌数,绘制生长曲线.选择这3种细菌生长稳定期的培养液检测核磁共振波谱,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主成分分析显示3组数据内部有集中的聚类关系,可以区分这3种细菌.结论 代谢组学分析是一种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口腔细菌的快速鉴定方法 .

    作者:熊萍;周京琳;肖丽英;孔祥丽;李继遥;贾向明;李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可吸收性胶原膜引导即刻植入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再生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可吸收性胶原膜引导即刻植入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再生的效果.方法 在12只成年杂种狗下颌第3、4前磨牙新鲜拔牙创即刻植入种植体的近中形成3 mm×3 mm×5 mm骨缺损区,按自身同期对照研究设计,右侧为实验侧,骨缺损区上覆盖Co膜;左侧为空白对照侧,骨缺损区不覆盖Co膜.术后1、2、4、6个月分别处死一组动物,摘取下颌骨,采用大体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扫描电镜及生物力学(拔出实验)测定等方法 检测缺损区骨组织再生的情况.结果 实验侧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较空白对照侧新骨形成量多、外形好、骨成熟时间早,加速了骨组织的再生过程.结论 可吸收性胶原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可用作骨组织引导再生膜,以期促进骨缺损的再生修复,其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骨组织愈合的早期.

    作者:费伟;杨小民;李铮;尹明平;沈志浩;廖楚航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应用显微超声技术进行根管再治疗的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牙科手术显微镜结合超声工作器械进行根管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需要进行根管再治疗的111例患者的124颗患牙164个根管为研究对象,使用显微超声技术进行再治疗,统计根管再治疗的成功率.结果 124颗患牙中,103颗完成了根管再治疗并获得临床成功,其成功率为83.06%;按根管数计算,164个根管有136个治疗成功,成功率为82.93%.按根管数计算,去除根管钙化物和取根管内塑化物的成功率分别为85.29%和83.33%,寻找遗漏根管和去除根管桩的成功率分别为86.67%和100%,取根管内分离器械和去除根管内台阶的成功率较低,均为66.67%.结论 显微超声技术在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为根管再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田慧颖;冯超;赵晶;刘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下颌切牙双根管的显微根管治疗

    目的 评价显微根管治疗术处理下颌切牙双根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43颗需进行根管治疗的下颌切牙(下颌中切牙68颗,下颌侧切牙75颗),拍摄术前X线正位投照片和偏位投照片.对单根管患牙采用常规根管治疗;对疑为双根管的患牙先常规探查根管,再在牙科手术显微镜下探查并疏通根管,机用镍钛器械预备根管,垂直加压充填技术充填根管.记录根管类型,不同X线投照角度、使用和未使用牙科手术显微镜时多根管的发现率,根据术前、术中及术后X线片评价根管预备和充填效果.结果 采用显微根管治疗,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双根管的发现率分别为26.47%、29.33%,X线偏位投照片双根管的发现率高于正位投照片;使用牙科手术显微镜后,多根管的发现率高于未使用时;在牙科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根管预备,无根管堵塞、偏移、台阶、器械分离等并发症发生;134颗患牙适充,9颗有糊剂或牙胶超充,无欠充.结论 显微根管治疗是处理双根管下颌切牙的有效方法 ,在牙科手术显微镜下以机用镍钛器械预备根管,垂直加压充填技术充填根管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徐琼;刘红艳;凌均棨;罗丹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骨形态发生蛋白-7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MC3T3-E1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构建一个能在MC3T3-E1细胞中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基因表达载体.方法 采用RT-PCR技术从人胚肾中扩增人bmp-7基因,将获得的基因定向插入pcDNA3.1(+)真核表达质粒中,测序正确后用脂质体将表达质粒转染入MC3T3-E1细胞,转染后72 h提取细胞全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MP-7蛋白表达.结果 通过基因测序表明获得的bmp-7与GeneBank登录的序列一致,构建的质粒为bmp-7/pcDNA3.1(+)质粒,Westernblot检测结果 表明bmp-7基因转染MC3T3-E1后能在细胞中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能在MC3T3-E1细胞中表达BMP-7的真核表达载体.

    作者:贺俊;王慧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415颗未露髓冠折牙预后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 分析未露髓冠折牙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0-2006年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注册的系统病历中,观察期大于等于6个月的未露髓恒牙冠折病历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外伤类型、是否伴有牙周组织损伤、外伤牙位、牙根发育情况、外伤后就诊时间、是否接受急诊处理以及牙髓组织预后等内容.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简单冠折和冠折伴牙周组织损伤牙髓组织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病历307份,涉及外伤牙415颗.冠折伴牙周组织损伤牙齿的牙髓坏死率为34.0%,简单冠折牙齿的牙髓坏死率为22.7%,二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和外伤类型与简单冠折牙髓组织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牙根发育和外伤类型与冠折伴牙周组织损伤牙髓组织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是否伴有牙周组织损伤与冠折牙齿的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管悦;秦满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