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在大鼠牙周炎模型中的表达

赵筱芩;孟姝;吴亚菲;陈宇;葛颂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 牙周炎, 免疫组织化学, 动物模型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时期、不同严重程度的大鼠牙周炎模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表达和分布特征,探讨二者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大鼠牙周组织标本的石蜡切片进行MMP-2和MMP-3的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图像定量分析.结果MMP-2和MMP-3在牙龈炎和牙周炎的牙龈上皮中呈强阳性表达,在牙周炎的牙周组织中,主要在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破骨细胞等细胞中呈强阳性表达.MMP-2和MMP-3的变化趋势为在健康牙周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急性龈炎和急性牙周炎中呈强阳性表达,到慢性牙周炎时期,表达较急性期有所降低.结论MMP-2和MMP-3在牙周炎症组织中,随着炎症进程呈现不同特征的表达,可能直接参与牙周组织的炎性破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过量氟对大鼠切牙基质金属蛋白酶-20及其组织抑制剂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过量氟对大鼠切牙生长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0(MMP-20)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表达的影响,探讨氟斑牙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给氟组.8周后处死动物,获取切牙标本,免疫组化染色观察MMP-20和TIMP-2在大鼠切牙中的表达定位和氟对二者表达的影响.结果MMP-20和TIMP-2在分泌期成釉细胞、成牙本质细胞以及成釉器均有阳性表达,给氟组MMP-20的表达明显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IMP-2在两组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过量氟可抑制MMP-20的表达,MMP-20和TIMP-2表达失衡,TIMP-2的抑制作用加强,致使釉基质蛋白清除延迟,导致矿化不全和釉质缺损.

    作者:井枫秋;王强;刘天麟;郭丽英;刘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在大鼠牙周炎模型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不同严重程度的大鼠牙周炎模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表达和分布特征,探讨二者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大鼠牙周组织标本的石蜡切片进行MMP-2和MMP-3的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图像定量分析.结果MMP-2和MMP-3在牙龈炎和牙周炎的牙龈上皮中呈强阳性表达,在牙周炎的牙周组织中,主要在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破骨细胞等细胞中呈强阳性表达.MMP-2和MMP-3的变化趋势为在健康牙周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急性龈炎和急性牙周炎中呈强阳性表达,到慢性牙周炎时期,表达较急性期有所降低.结论MMP-2和MMP-3在牙周炎症组织中,随着炎症进程呈现不同特征的表达,可能直接参与牙周组织的炎性破坏.

    作者:赵筱芩;孟姝;吴亚菲;陈宇;葛颂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铸造纯钛抛光方法的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抛光方法对纯钛铸件表面的抛光效果.方法常规制作铸造纯钛试件35个,随机分为7组,除1个对照组外,其余6组分别用不同方法进行抛光处理.观察试件表面形貌,并测定表面粗糙度(Ra值),计算抛光前后的减重率(Wt%)及单位面积损失的厚度(H),比较各种抛光方法的抛光效果.结果用氧化铝和氧化铬抛光膏抛光纯钛铸件可取得良好效果;铸件酸洗后进行电解抛光,表面粗糙度有一定改善.结论氧化铝和氧化铬抛光膏可用于铸钛表面的机械抛光,电解抛光有一定效果,但电解工艺仍需改进.

    作者:李哲;肖茂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青少年唇腭裂患者自我意识心理特征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青少年唇腭裂患者的自我意识心理特征,便于对其消极心理状态进行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法根据心理量表的编制流程和要求,自行设计出针对唇腭裂患者的专用心理量表,对唇腭裂患者组和对照组行问卷调查,采用0-9级的半定量方式记分,然后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唇腭裂组自我意识总体得分为5.91分,与对照组得分5.66分间无统计学差异.②男女患者间自我意识总体上无明显差别.但男性患者的人格更外向,而女性在坚强、释放压力等方面优于男性.③唇腭裂患者的心理调节能力优于正常青少年.在承受失败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唇腭裂患者具有更明显的保护性的行为抑制:较少与人交往.④唇腭裂患者总体亲子关系良好.⑤多数患者对生活质量的期望值不高.⑥较多的唇腭裂患者认为语音比容貌更重要.结论青少年唇腭裂患者的自我意识大体处于正常水平,而且较正常青少年具有更好的心理调节和防卫能力.

    作者:廖锐;郑谦;石冰;王龚;李灵;董瑞;石晋;杨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渐进性负荷对即刻植入种植体早期骨性结合的影响

    目的观察渐进性负荷后即刻植入种植体骨结合的早期X线及扫描电镜改变.方法选取4只健康雄性Beagle犬,于手术当天、术后第14天和第21天在麻醉下分别拔除双侧下颌第三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四前磨牙后即刻种植,共植入24颗种植体.术后24 h开始给予一侧下颌骨内种植体渐进性功能负荷,另一侧不给予负荷.分别于手术当天及术后第7、14、21、28天拍摄X线片,测量垂直骨吸收量(VBL).实验第28天取材,进行扫描电镜观测.结果对照组VBL明显大于渐进性负荷组,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渐进性负荷组种植体表面骨形成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结论即刻种植后给予渐进性垂直负荷不干扰种植体骨性结合过程,且可能有协同拔牙创的愈合作用,从而促进种植体骨性结合.

    作者:班宇;宫苹;王少安;刘晓光;耿宁;袁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光栅投影技术在获取牙列缺损三维数据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一种采集牙列缺损石膏模型三维数据的方法,为重建牙列缺损三维数字模型及研究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奠定基础.方法利用计算机控制投影系统在0.4 s的时间内连续将间隔∏/2正弦周期4幅光栅,投射在牙列缺损石膏模型表面,数码相机采集由于受到模型表面高度的调制而变形的条纹图像,通过相移法解调得到包含高度信息的相位变化,去包裹后的位相值通过三角测量法实现相位-高度的转换,计算机自动完成多视数据拼合,从而得到整个石膏模型外形轮廓的三维数据,重建牙列缺损的三维数字模型.结果获得了密集完整的牙列缺损点云模型,基本上未见扫描盲区.重建的牙列缺损三维模型牙颌解剖结构清晰.结论采用光栅投影和相移法获取牙列缺损的三维数据,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的特点,可以满足后续的可摘局部义齿支架三维设计的需要.

    作者:吴琳;李瑞;吕培军;赵一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4种麻醉方法在牙髓病治疗中止痛效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4种不同麻醉方法在牙髓病治疗中的止痛效果.方法选择80例牙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患者20颗患牙,治疗时分别采用必兰行下颌神经阻滞麻醉、黏膜下浸润麻醉和牙周膜内浸润麻醉、牙髓腔内浸润麻醉4种方法,对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和持续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与牙周膜内浸润麻醉和牙髓腔内浸润麻醉相比,下颌神经阻滞麻醉和黏膜下浸润麻醉的麻药用量较大,麻醉起效时间较晚,持续时间较长(P<0.05);麻醉效果中,下颌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好,但4种麻醉方法的综合麻醉效果评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4种麻醉方法各有优势,在临床上应综合考虑以选择适宜的麻醉方法.

    作者:陈秀梅;郭斌;周学东;阙克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改良式Forsus矫治器治疗下颌后缩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改良式Forsus矫治器治疗下颌后缩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下颌后缩患者在直丝弓矫治技术排齐整平上下牙列后,应用改良式Forsus矫治器进行功能性矫形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通过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治疗前后的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改良式Forsus矫治器治疗6-8个月后,18例患者的下颌均明显前移,下颌后缩面型显著改善.其中B点前移(2.9±3.1) mm,ANB角减小(2.5±1.2)°,前牙覆盖减小(5.0±2.8)mm,磨牙关系由远中关系改为中性关系,(牙合)平面角增加(4.3±2.2)°,治疗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Forsus矫治器与直丝弓矫治技术联合应用,可以有效地促进下颌骨的生长发育,协调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改善Ⅱ类咬合关系和下颌后缩面型.

    作者:叶静;王春玲;刘东旭;郭杰;张凡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牙龈卟啉单胞菌FimA蛋白和IL-15真核共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构建含编码牙龈卟啉单胞菌FimA蛋白和IL-15基因的真核共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IRES-fimA和真核共表达载体pIRES-fimA:IL15,通过酶切、PCR及DNA序列测定鉴定获得的质粒,用Lipofectamine 2000介导转染CHO细胞,用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质粒在哺乳动物中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培养上清中的蛋白表达.结果PCR扩增获得的fimA和IL-15目的基因与预计相同,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IRES中,插入位相正确,未改变阅读框架.转染的CHO细胞能够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表达,在培养上清中也可以检测到蛋白质的表达.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牙龈卟啉单胞菌FimA蛋白和IL-15的真核共表达质粒pIRES-fimA:IL15,为研制增强免疫应答的抗牙龈卟啉单胞菌DNA疫苗奠定了基础.

    作者:郭红梅;杨丕山;姜广水;王喜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口腔干燥症患者唾液分泌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口腔干燥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唾液分泌情况,了解唾液分泌减少与临床表征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80例口腔干燥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分级,测量5 min静息唾液与刺激唾液流率,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静息唾液流率下降者占75%,为口腔干燥症主要表现.静息唾液流率与口腔功能的影响程度成负相关,与患者年龄、性别、伴随症状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口腔干燥症以静息唾液分泌减少为主要表现;唾液分泌减少不是增龄性变化,且与伴随症状的出现无关.

    作者:柏景坪;林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恒前牙髓室解剖影像学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中国人恒前牙髓室影像解剖学特征及其与牙体外表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游标卡尺测量137个离体恒前牙冠长、冠宽、冠厚等牙体解剖指标,然后采用平行投照技术拍摄唇舌向和近远中向X线片,并采用Photoshop 8.0软件测量髓室大唇舌径、大近远中径、髓室高及舌面髓壁距等影像解剖指标,计算髓室大唇舌径与冠厚之比、髓室大近远中径与冠宽之比、髓室高与冠长之比和髓室顶厚,得出以上指标的变异系数.结果①上下颌尖牙的髓室近远中径与冠宽之比与其余牙位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下颌尖牙间则无统计学差异,上下颌中切牙、侧切牙间此比值的均值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髓室指标的变异远大于牙体外表指标的变异程度.③舌面髓壁距的变异系数小.④除下颌尖牙外,髓室的大近远中径变异大.结论恒前牙的舌面髓壁距可以作为临床开髓洞深的参考指标;而开髓的时候,不要轻易向近远中向扩展.

    作者:贾刘合;黄定明;高小洁;罗世高;罗红霞;谭红;周学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兔下颌骨骨膜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骨膜牵张成骨术的新方法.方法将自制骨膜牵张器固定于3只兔的双侧下颌骨表面,左侧行骨膜牵张,右侧不牵张,作为对照.牵张过程结束后处死所有动物,标本进行X线和组织学检查.结果3只动物术后情况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在大体标本和X线片上表现出新骨形成.组织学检查显示牵张区有成骨样细胞浸润和骨组织形成.结论骨膜牵张成骨技术能够为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刘少华;魏奉才;张东;孙善珍;赵华强;李国菊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口腔鳞癌中血管生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表达

    癌基因、抑癌基因及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血管生成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对肿瘤的生长和侵袭具有重要意义[1].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A)间质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的表达,分析三者之间及它们与口腔鳞癌的关系,探讨它们作为判断口腔鳞癌侵袭、转移指标的可行性.

    作者:张壮;李宁毅;陈万涛;尚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正畸牙龈沟液白细胞介素-1β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及其生物学意义

    目的探讨正畸牙受力后龈沟液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选择15例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每位患者的4颗尖牙按左右侧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橡皮链加力拉尖牙向远中,对照组尖牙不加力.分别在戴矫治器前,戴矫治器后1、24、48、72和168 h时收集两组尖牙远中颊面龈沟液,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龈沟液内IL-1β和TNF-α的含量.结果实验组在加力24 h后IL-1β和TNF-α水平开始升高,72 h达到高,168 h基本恢复至基线水平;对照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IL-1β和TNF-α含量均保持在基线水平.48 h和72 h实验组IL-1β和TNF-α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4 h实验组TNF-α含量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IL-1β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牙齿正畸过程中受机械力的作用龈沟液内IL-1β和TNF-α水平发生动态变化,表明这两种生物活性因子早期即参与牙齿移动和牙槽骨重建过程.

    作者:田玉楼;谢江春;赵震锦;张扬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甲状旁腺相关蛋白对鼠胚髁突软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控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相关蛋白(PTHrP)对鼠胚髁突软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分离培养鼠胚髁突软骨细胞的基础上,观察PTHrP对其软骨结节形成、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等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加入浓度分别为0.01 nmol/L、0.1 nmol/L、1 nmol/L、10nmol/L的PTHrP后,0.01 nmol/L组与对照组相比,形成的软骨结节数量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软骨结节数量从0.1 nmol/L组开始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ALP活性在0.1-10nmol/L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阻断其受体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软骨结节形成的数目明显减少(P<0.05),而对其ALP活性的影响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THrP通过其受体具有促进髁突软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其调控机制与其在生长板软骨细胞及下颌膜内成骨中的作用相似.

    作者:刘来奎;江宏兵;殷新民;李晓箐;易新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骨形成蛋白-2基因转染对成纤维细胞表型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腺病毒载体介导的骨形成蛋白-2(Ad-BMP-2)基因转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s)后,对HELFs的表型特别是矿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HELFs,并用Ad-BMP-2进行转染.观察转染前后HELFs的形态学变化;用四唑盐比色法、碱性磷酸酶染色、蛋白印迹以及体外矿化实验,检测转染BMP-2基因后HELFs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BMP-2蛋白表达和矿化能力的变化.结果HELFs经Ad-BMP-2转染后,胞体变大,由单一细长梭形转变为多种形态,由单层生长变为复层生长;转染后HELFs增殖受到明显抑制;碱性磷酸酶染色见大部分细胞呈现阳性反应;蛋白印迹检测到明显的BMP-2蛋白条带;细胞经茜素红S染色后出现桔红色的矿化结节.结论经Ad-BMP-2转染后,HELFs向成骨细胞表型转变,具有了矿化能力.

    作者:王磊;刘少华;张梅;曲迅;魏奉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西藏那曲地区藏族学生恒牙列初期错(牙合)畸形调查及发病因素分析

    错(牙合)畸形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不仅影响患者颜面美观、咀嚼和语音等功能,还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了解其患病情况和发病因素,对预防和治疗该病具有重要意义.2004年,笔者对西藏那曲地区恒牙列初期的藏族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以了解当地错(牙合)畸形患病的基本特征,并对发病因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克强;李曦光;席焕久;王稚英;李春山;王鲲;任甫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中国人下颌恒切牙根管弯曲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探讨下颌恒切牙根管弯曲情况.方法选择299颗离体下颌恒切牙,将15号K锉插入根管,唇舌向和近远中向采集数字化X线牙片图像,测量根管的弯曲角度、弯曲半径以及弯曲长度,并根据弯曲角度和弯曲形状进行分类.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下颌恒切牙根管的弯曲角度、弯曲半径以及弯曲长度,唇舌向分别为5.28°±5.52°、16.19mm±12.38mm、4.10mm±2.01 mm,近远中向分别为9.99°±5.84°、18.86mm±9.71 mm、3.27mm±2.39mm.下颌恒切牙根管中直根管、轻度、中度、重度弯曲根管分别为15.7%、66.9%、16.7%和0.7%(P<0.05);直根管、单弯根管、双弯根管分别为7.7%、50.5%和41.8%(P<0.05).结论下颌恒切牙以弯曲根管为主,唇舌向弯曲程度大于近远中向弯曲程度.

    作者:黄定明;罗红霞;柳茜;郑广宁;周学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人体颞下颌关节关节盘及关节软骨渗透性的研究

    目的测量人体颞下颌关节(TMJ)关节盘及关节软骨的渗透性,为口腔生物力学和口腔组织工程提供基本参数,并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其抗力及分散载荷的机制.方法4具新鲜人尸体TMJ标本按照关节盘、髁突及关节窝取材共制成不同直径(2mm,3 mm,4mm)试件128个,使用与试件直径相同的压缩头,以围限压缩方法测量TMJ渗透性.结果关节各区中关节盘渗透性大,关节窝渗透性小.小直径试件比大直径试件渗透性低,随着试件直径的增加,关节盘、髁突和关节窝的渗透性均增加.结论在正常生理范围内,关节软组织可以通过降低渗透性保护关节组织;关节盘由于具有较大渗透性,是TMJ的薄弱易损区域,关节盘破坏是TMJ损伤的始动因素.

    作者:徐小川;陈孟诗;易新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Ad-hBMP-2)基因转染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的可行性及其成骨特性.方法取4周龄SD大鼠腹股沟的脂肪组织,经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获得ADSCs,分别转染以腺病毒为载体的绿色荧光蛋白(Ad-GFP)基因和Ad-hBMP-2基因.用荧光显微镜每隔12 h观察转染Ad-GFP的细胞,并确定转染率,观察其形态变化,绘制生长曲线;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对转染Ad-hBMP-2的细胞作碱性磷酸酶(ALP)染色,用免疫细胞化学法作骨钙素(OC)检测确定成骨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hBMP-2的表达.结果12 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Ad-GFP的细胞,有52%的阳性表达细胞,48 h后转染率达95%;转染Ad-hBMP-2后倍增时间延长,ALP、OC检测为阳性表达,hBMP-2蛋白转染后48 h为阳性表达,并持续至第5代.结论ADSCs可以作为腺病毒转染的载体,转染Ad-hBMP-2基因后有明显的成骨作用,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作者:郑培惠;魏奉才;晋国营;单秀丽;孙树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