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强;梁星;陈悦;徐凌;张庆鸿;夏露;陈明;付俊
目的 用胰酶消化法纯化获取大量高纯度破骨细胞,为进行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以1,25-(OH)2D3/地塞米松诱导培养不同年龄段(1、12、24、36d)SD大鼠的骨髓破骨细胞,采用0.25%胰蛋白酶/0.02%乙二胺四乙酸纯化.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鉴定破骨细胞,并计数分析.结果 1、12、24、36 d组大鼠骨髓破骨细胞均培养成功,经Trap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证实为体外有噬骨能力的破骨细胞,纯化率达到90%.1 d和12d组破骨细胞出现较早且数量较多,细胞计数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它们与其余各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胰酶消化法纯化1,25-(OH)2D3/地塞米松诱导培养的大鼠骨髓破骨细胞,纯度较高;选用大鼠以10-12 d龄较为适宜.
作者:董强;梁星;陈悦;徐凌;张庆鸿;夏露;陈明;付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牙囊在牙根发育中的作用.方法 8只出生5 d的Balb/c小鼠随机分为含牙囊组和去除牙囊组,取其双侧下颌第一磨牙牙胚分别异位移植到Balb/c成年裸鼠背部肌层中,移植后第7天和第14天分别取出植入的牙胚,常规制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牙胚发育情况.另取1只出生5 d的Balb/c小鼠的下颌第一磨牙牙胚作为对照.结果 肉眼观察发现移植后牙胚生长于肌肉浅层,组织相容性好,表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组织学观察表明:移植后的两组牙胚牙冠均可部分继续发育并矿化,但含牙囊组牙胚比去除牙囊组发育更快,体积较大,钙化程度较高.虽然两组牙胚上皮根鞘根向延伸均不明显,但含牙囊组牙根有一定程度的发育,牙齿有根向生长的趋势,而去除牙囊组牙齿未见根向生长的趋势.移植后第7天两组牙胚均出现炎症反应,到移植后第14天则均未见明显的炎症.结论 牙囊在牙齿发育特别是牙根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能够引导牙根向正常方向生长并形成牙根.
作者:谢瑞阅;杨丕山;李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无机三氧化聚合物(MTA)治疗成年患者根尖孔未闭合患牙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成年患者根尖孔未闭合的前牙及前磨牙共41颗,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21颗牙,在完成根管预备和消毒后,在手术显微镜下将MTA充填于根尖孔及根管下段,厚约3-5 mm,硬固后采用热牙胶完成根管中上段的充填;对照组20颗牙,采用氢氧化钙类根管糊剂Vitapex行根尖诱导成形术,定期复查,在根尖部有硬组织形成后完成根管治疗.记录患者就诊次数、治疗周期及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术后X线片显示15颗患牙适充,6颗牙超充约0.5-2 mm,根管内充填物致密;平均就诊次数3.5次,平均治疗周期11.8 d,复查时多数患牙窦道闭合,根尖周病变明显缩小或消失,无新的暗影出现;对照组11颗患牙诱导成功,根尖有硬组织形成,9颗牙无明显根尖屏障形成,平均就诊次数6次,平均治疗周期306.8 d.结论 与根尖诱导成形术比较,MTA治疗成年患者根尖孔未闭合患牙的周期短,疗效好.
作者:徐琼;凌均棨;谷海晶;刘建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微丝的聚合在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正畸力信号传导中的作用.方法 将培养的hPDLFs接种于膜式细胞牵张应变施加装置上,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加力组、加力+细胞松弛素组.对照组牵张应变量为0;单纯加力组和加力+细胞松弛素组设定细胞静态牵张应变量为18%,加载时间分别为8 h、16 h和24 h.加力+细胞松弛素组在施加牵张应变量前加入5 μg/mL的细胞松弛素B来破坏微丝的聚集作用.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中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测定灰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单纯加力组在18%牵张应变量作用下,COX-2表达随着加载时间的增加而增强;加力+细胞松弛素组在18%牵张应变量作用下,COX-2的表达明显降低,且各加载时间组间表达无差别.结论 微丝的聚合介导了hPDLFs中正畸力信号传导,破坏微丝的聚合作用将阻碍力学信号的传导,从而降低COX-2的表达.
作者:熊培颖;黄生高;张建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p16基因纯合子缺失和点突变与颊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NA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和DNA测序技术研究30例颊癌及10例颊黏膜白斑p16基因纯合子缺失和点突变的情况,并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基因改变组织中P16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颊白斑和正常颊黏膜无p16基因的纯合子缺失和点突变.在30例颊癌标本中,7例标本p16纯合子缺失,纯合子缺失率是23.3%(7/30);5例颊癌出现点突变,均发生在第2外显子上,点突变率为16.7%(5/30).经DNA直接测序,发现5例点突变均为错义突变,其中3例突变位点相同,均在第99密码子上由GAT突变为AAT,由门冬酰胺取代门冬氨酸;对纯合子缺失和点突变的12例颊癌组织进行P16蛋白的检测,发现11例标本P16蛋白表达缺失,1例点突变标本表达正常.结论 p16基因纯合子缺失和点突变是颊癌基因失活的主要形式,与颊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董玉英;王洁;董福生;王旭;张英怀;郭立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烤瓷用镍铬合金在上瓷前进行阳极钝化处理对其表面氧化膜的形貌、厚度及主要金属元素氧化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烤瓷用镍铬合金制成10个试片,随机分成2组,每组5片.1组经阳极钝化处理,1组不经处理作为对照.每组随机抽取2片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其余3片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俄歇电子能谱仪进行表面氧化膜分析.结果 经阳极钝化处理的试片表面发生了轻度的选择性溶解,增加了金属的表面积,所形成的氧化膜厚度是空白对照组的1.72倍;氧化膜中铬、镍、钼等主要元素氧化成离子的比例较高,铬尤为明显.结论 采用阳极钝化法处理镍铬合金表面,形成的氧化膜较薄,表面结构均一,操作可重复性强,是烤瓷前金属表面处理的新方法.
作者:朱松;孙宏晨;张经纬;李宗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数字化影像研究正常人软腭的形态,为腭裂整复提供参考.方法 对106例正常人的软腭进行数字化头影测量,观察其在静止状态的影像特点以及发音时的动态表现.结果 软腭静止状态下数字化影像表现为梭叶形、月牙形、条带形、S形、钩形和不规则形6类,动态影像表现为膝盖形.结论 正常人软腭的静态形状呈多样性.
作者:牛玉明;王虎;郑谦;何星;张静;李晓敏;鲁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反映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上下颌基骨前后关系13项指标的可靠性.方法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120例,男60例,女60例,年龄20-28岁.拍摄自然头位(NHP)下的头颅定位侧位片.一金属链悬于头颅前方,其在胶片上的影像作为确定真性水平面(THP)的依据.X线头影测量项目包括ANB角、AB平面角、Wits值、AF-BF、AXB平面角、AB/SN4、AB/PP、AXD平面角、AD/SN、SGn/AB角、APDI角、FABA角、β角及A、B两点在THP上垂足间的距离(AB/HP).计算各测量项目的相关系数;测量结果按小相关系数指标分类法行聚类分析.所有测量结果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相关分析表明各项指标除Wits值和SGn/AB角外多数呈高度相关性;聚类分析采用小相关系数指标分类,结果按0.60水准分为5类.结论 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中,除Wits和SGn/AB外其他11项指标均可作为上下颌基骨前后关系的评价指标.AB/SN4能比较真实地反映上下颌骨的矢状关系;ANB角、AB平面角、β角、AF-BF、AXB平面角、FABA角、AB/PP、APDI角等指标具有相似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东旭;张磊;王春玲;张晓燕;郭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Vita mark Ⅱ可切削陶瓷在赫兹触压循环加载下的疲劳模式.方法 应用半径为3.18 mm的碳化钨球对Vita mark Ⅱ可切削陶瓷标准试件进行循环加载,然后测试加载后试件残余三点的弯曲强度,观测试件表面及次表面的损伤情况.结果 在相对均质的Vita mark Ⅱ可切削陶瓷赫兹触压循环疲劳中存在两种损伤模式,即经典的张应力驱动的锥状裂纹(脆性模式)及剪切应力驱动的显微损伤的累积(类塑性模式),前者以加载点周围同心圆样锥状裂纹为特征,后者产生继发性锥状裂纹和放射状裂纹.锥状裂纹的产生导致试件强度的首次下降,后继的更为严重的强度下降由放射状裂纹引起.结论 牙科Vita mark Ⅱ可切削陶瓷赫兹触压循环疲劳包括低循环周期下的脆性模式以及高循环周期下的类塑性模式.
作者:刘伟才;张志升;黄承敏;巢永烈;万乾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下颌恒切牙根管解剖因素对根管治疗难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99颗牙体完整的离体中国人下颌恒切牙为研究对象,测量其根管解剖指标包括根管长度、根管数量及形态、根管弯曲度以及髓腔与根管钙化程度,按照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制定的根管治疗难度系数临床评估标准及美国牙髓病学会推荐的牙髓病例难度评估方法评估该牙根管治疗难度,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以上各指标与根管治疗难度的相关关系.结果 下颌恒切牙根管治疗难度为Ⅰ级、Ⅱ级、Ⅲ级者分别占29.4%、20.1%和50.5%.根管治疗难度与根管长度、数目、钙化程度以及弯曲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05).结论 下颌恒切牙根管治疗难度与根管解剖密切相关,根管治疗难度较大.
作者:黄定明;高小洁;谭红;周学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牙周病是在致病菌和宿主免疫反应失衡情况下发生的感染性疾病.多种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了牙周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其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其分泌增多时会产生明显的致炎作用[1].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PDLC)是牙周组织中合成分泌IL-6的重要细胞,在受到细菌刺激时,合成分泌IL-6的能力增强.
作者:姜茵;董伟;吴亚菲;张静仪;刘豫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为防止在已有活动义齿上,因增加磁性附着体而出现的局部基托应力集中,而设计的一种抵抗局部应力装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例需增加磁性附着体的戴用活动义齿的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10例,男女各5例.A组患者应用激光焊接的方法将新设计的局部铸造基托焊接于原活动义齿基托上,B组患者采用常规自凝树脂修补义齿,两组患者在新基托上均设计有磁性附着体及义齿.结果 修复完成后全部患者均经2年随访,A组10例患者无1例出现基牙处基托折断;B组在1年和2年内各出现1例患者基托折断,另有1例出现基托隐裂.结论 应用激光焊接技术可防止因增加磁性附着体而局部应力增加出现的基托折断.
作者:战德松;马红梅;赵晓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过量氟对大鼠下切牙发育过程中釉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饲养8周后处死,利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过量氟对大鼠成釉细胞形态及釉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大鼠下切牙成釉细胞由原有的高柱状结构变矮,细胞排列成多层,釉基质形成混乱,成釉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中釉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过量氟可抑制釉蛋白表达,影响釉质发育.
作者:刘天麟;王强;徐志灵;郭丽英;井枫秋;吴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多生牙(supernumerary tooth)是指正常牙数之外多生的牙齿.国外报道的发生率为1.04%-2.00%[1],国内为1%-3%[2].上颌切牙区是多生牙的好发部位,其次为前磨牙区;多生牙多为单生,成对者较为少见.多生牙牙冠多为圆锥形,体积明显小于正常牙,牙根短小或发育不全,形态与正常牙相似者较为少见.笔者于2005年10月遇到1例双侧上下颌骨多发性埋伏多生牙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奇峰;邹淑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硫酸钙作为屏障材料修补根分叉穿孔后对髓底形态及封闭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65颗髓底完整的离体恒磨牙,常规开髓,除阴性对照组5颗外,其余60颗牙用3号球钻于根分叉处预备穿孔,并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分别用①银汞合金,②硫酸钙加银汞合金,③可乐丽菲露,④硫酸钙加可乐丽菲露修补髓底穿孔.手术显微镜下观察髓底形态,并在建立葡萄糖定量分析微渗漏模型后,分别于修补后第1、2、4、7、10、15、20天检测从髓底穿孔处漏出的葡萄糖浓度,检测方法为葡萄糖氧化酶法(GOD).结果 使用硫酸钙后,银汞合金和可乐丽菲露的悬突形成率和微渗漏都有不同程度减小,采用可乐丽菲露修补穿孔的③④组在1周后微渗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采用银汞合金修补穿孔的①②组微渗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钙作为屏障材料有助于提高根分叉穿孔修补的封闭性,并能减少悬突形成.
作者:邹玲;尹仕海;刘钧;谭静;李灏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VITA比色板和带金属底冠定制比色板的颜色特性.方法 采用PR-650型光谱扫描色度仪分别对5套VITA比色板和5套带金属底冠的定制比色板进行9区颜色测量.结果 VITA比色板的色度值范围L*为56.86-73.86,a*为-1.29-3.69,b*为7.09-21.94,透明度为3.20-7.59;定制比色板的色度值范围L*为60.59-78.54,a*为-1.09-4.99,b*为7.60-22.35,透明度为0.23-10.98.与VITA比色板相比,定制比色板的L*、a*、b*较大,二者的透明度也存在差异,同名比色片间的色差值大于1.5 NBS.结论 VITA比色板和定制比色板的颜色存在差异,金属底冠对金瓷修复体的颜色有一定影响,在临床比色时应予以充分考虑.
作者:陈玲;李志勇;刘宪;巢永烈;刘文芳;许力强;陈肖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张口困难是口腔科患者就诊的常见症状,其发生原因多为颌面部炎症、外伤和颞下颌关节病等,而由脑干炎引起的张口困难很少见,目前尚未见报道.笔者2005年3月遇到1例脑干炎并发张口困难,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昊;田锦勇;罗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超声加热对化疗药物的增敏作用,以便选择有效的超声热化疗药物.方法 在不同温度和加热时间的条件下,超声加热Tca8113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用改良MTT法检测肿瘤细胞对9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温度梯度加热处理组中,39℃组与对照组,41℃、42℃、43℃和44℃4组间的药物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而40℃组与41℃、42℃组间的药物敏感性有显著性差异.在时间梯度加热处理组中,15 min组与对照组、30 min与45 min组、60 min与75 min组之间的药物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而30 min和45 min组的药物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 41-42℃超声加热30 min能显著地提高Tca8113细胞的药物敏感性,从而在药物敏感性方面验证了超声加热与化疗联合的合理性.
作者:任国欣;郭伟;沈国锋;叶冬霞;陈亚珠;白景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hIL-1ra)基因转染人颞颌关节软骨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方法 hIL-1ra基因以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体外培养的人颞颌关节软骨细胞,描记细胞生长曲线,计算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瞬时转染和稳定转染细胞中hIL-1ra蛋白的表达.结果 转染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增殖率有一定差异,转染细胞胞浆内和培养基上清液中均有hIL-1ra蛋白的表达.在细胞转染结束后48 h,细胞内hIL-1ra蛋白的表达量高,稳定转染细胞中基因表达长时间达72d以上.结论 经阳离子脂质体介导hIL-1ra基因转染人颞颌关节软骨细胞后,目的基因在细胞内有一定数量的表达.
作者:李逸松;田卫东;李声伟;刘流;代晓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病,患病率高达20%,但其病因至今仍不清楚[1].1989年Krajden等[2]从口腔中首次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近年来一些研究显示H.pylori可能与RAU的发生发展有关[3].RAU患者口腔牙菌斑、唾液中可检测出H.pylori,但检测率差异较大(0%-100%),结论存在争议[4].本研究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PCR)检测42例RAU患者和42例正常人的牙菌斑、唾液中H.pylori,以确定口腔中是否存在H.pylori及其存在部位和频率,初步探讨H.pylori感染与RAU发生的关系.
作者:张特;聂敏海;周骢;胡佳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