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王洁;董福生;董玉英;侯亚丽
深覆(牙合)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上下颌垂直关系异常,对于垂直生长型、长面的高角深覆(牙合)患者,矫治应首选切牙的压低,而不选择后牙的伸长[1].作者近6年应用多用途弓对20例高角深覆(牙合)患者进行矫治,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武红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恶性神经鞘膜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来源于外周神经、神经鞘膜或神经纤维瘤[1],它多发于四肢和躯干,头颈部较少见,颌骨内尤为罕见.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曾收治1例下颌骨恶性神经鞘膜瘤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广宁;王鹏;王虎;陈宇;王彬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牵张力、不同固定脚间距的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对牙槽嵴增高高度的影响.方法用钛镍记忆合金丝加工成A、B、C 3种不同型号的牵张器,其固定脚间距和大复形力分别为20mm、700 g,15 mm、1 000 g,20mm、1 000 g.选用成年杂种犬15只,按使用牵张器型号随机分为A、B、C组,拔除两侧下颌全部前磨牙和第一磨牙,1个月后用不同的全埋置的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完成牵张手术.在术前及术后5周连续测量术区颌骨高度,拍摄X线片.结果A、B、C组在术后1周牙槽嵴增高的高度分别为(7.55±1.00)mm、(4.97±0.34)mm、(8.54±0.82)mm,5周时为(7.20±1.05)mm、(4.93±0.21)mm、(8.04±0.78)mm.A、C组增高的高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其他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术后不同时期的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线片可见术后有明显的牵张间隙,5周时牵张区骨密度增高,有新骨生成.结论在允许的牵张力范围内,牙槽嵴增高的高度与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的大小即固定脚间距有关.
作者:谢旻;胡敏;刘洪臣;姚军;周宏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型纳米羟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材料(nHA-PA66)对牙髓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倒置显微镜观察、四唑盐比色法(MTT)、流式细胞术、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和实时定量RT-PCR(QRT-PCR)等实验技术及方法,从细胞分子水平研究nHA-PA66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髓细胞生长及功能的影响.结果牙髓细胞在nHA-PA66浸提液作用下,细胞外形无明显改变;nHA-PA66对牙髓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mRNA的表达无明显促进或抑制作用.结论nHA-PA66作为一种新型纳米生物材料,对牙髓细胞的生长和功能无不良影响,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未见到明显的细胞生物活性作用.
作者:苏勤;叶玲;周学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嚼肌筋膜、耳大神经和胸锁乳突肌瓣整复的改良腮腺切除术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226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4组.1组:94例患者采用保留腮腺嚼肌筋膜的腮腺切除术式;2组:42例患者采用保留筋膜加胸锁乳突肌瓣整复的术式;3组:57例患者采用传统的皮下瓣(不保留腮腺嚼肌筋膜);4组:33例患者采用不保留筋膜加胸锁乳突肌瓣整复的术式.患者术后随访2年,每2月1次.通过Minor试验和主观感受,观察术后患者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评价患者耳垂麻木和耳垂区软组织凹陷情况.结果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1组(5.32%)或2组(4.76%)与3组(49.1%)或4组(51.5%)间在主观感受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5).采用胸锁乳突肌瓣与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微量淀粉碘试验检测示1组与3组或4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5).味觉出汗综合征的症状持续时间在1组与3组或4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1组和2组或3组和4组间在防止耳垂凹陷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未采用胸锁乳突肌瓣的2组与4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保留耳大神经后术区出现麻木症状较术前无明显改变.结论腮腺切除术时保留腮腺嚼肌筋膜对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有显著效果.采用胸锁乳突肌瓣整复可以防止耳垂区的凹陷,取得较好的美学效果.保留耳大神经可预防术区感觉降低.
作者:赵洪伟;李龙江;韩波;刘华;潘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使用固定矫治器治疗中国错(牙合)畸形患者时的注意事项.方法比较恒牙列正常(牙合)中国人与白种人的牙冠突距、冠角、牙冠转矩及磨牙补偿角的差异,以及测量正常(牙合)中国人牙冠唇颊面中心区的近远中向、(牙合)龈向轮廓形态和牙弓形态.结果正常(牙合)的特征、牙弓形态以及牙冠唇颊面中心区的近远中向和(牙合)龈向轮廓形态,在中国人与白种人间存在人种差异.结论使用方丝弓、直丝弓矫治器治疗中国错(牙合)畸形患者时,弓丝弯制中应进行必要的调整,有必要设计适合于中国人使用的直丝弓矫治器.
作者:白丁;罗颂椒;陈扬熙;肖立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髁突软骨发生中Ⅰ、Ⅱ、Ⅹ型胶原及碱性磷酸酶(ALP)的组织学分布特征及髁突软骨内成骨的分子机制.方法取14~18 d鼠胚,分别行Ⅰ、Ⅱ、Ⅹ型胶原及ALP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胚胎第14天,髁突形成的位置可见间充质细胞聚集并与骨膜相连,间充质细胞及骨膜中Ⅰ型胶原及ALP阳性;第15天,肥大软骨细胞中Ⅹ型胶原表达阳性,其周围的间充质细胞中Ⅰ、Ⅱ型胶原阳性,ALP在两种细胞中均呈阳性;第16天,软骨膜、纤维层间充质细胞至肥大软骨细胞上层中Ⅰ型胶原表达阳性,多形细胞层下方至肥大软骨细胞下层中Ⅱ型胶原表达阳性,Ⅹ型胶原仅表达于肥大软骨细胞,ALP在软骨膜及肥大软骨细胞中呈阳性,但在多形细胞层呈阴性或弱阳性.结论髁突软骨的发生机制与长骨不同,其软骨内成骨的早期Ⅰ、Ⅱ、Ⅹ型胶原均有表达,可能始发于ALP阳性的下颌骨膜间充质细胞.
作者:李晓箐;刘来奎;易新竹;洪宇娟;韩碧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寻求一种快速检测变形链球菌(S.mutans)和远缘链球菌(S.sobrinus)的方法,研究变形链球菌群在儿童猛性龋患者口中的分布.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S.mutans和S.sobrinus葡糖基转移酶基因(gtf)的特异性引物和小沟聚合物探针(MGB探针),对9株变形链球菌群参考菌株直接提取DNA及扩增纯培养后提取DNA分别进行检测,比较二者检测结果的异同.采集92例猛性龋儿童菌斑样本,用MGB探针进行实时检测.结果采用MGB探针可以特异性地鉴别S.mutans和S.sobrinus,直接检测和扩增纯培养后的定性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前者荧光出现的时间略迟.92例猛性龋患儿中S.mutans检出率为96.7%,S.sobrinus检出率为32.6%,所有检出S.sobrinus的菌斑样本均可检出S.mutans.结论采用特异性MGB探针方法可以对菌斑中S.mutans和S.sobrinus进行实时检测,提高检测效率.
作者:凌均棨;林家成;唐志英;陈罕;高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调查四川省德阳市城市、农村和城郊成年人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分析影响人群牙科卫生服务使用的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基本口腔保健成年人问卷对1 010名德阳市城市、城郊和农村的35~44岁成年人进行面对面访谈,评价德阳市成年人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分析影响成年人2年内看牙医行为的因素.结果约半数成年人过去1年牙齿或口腔有疼痛,多数成年人的口腔健康态度较好,但对氟防龋的认识不足.城市成年人使用含氟牙膏的比例(61.3%)明显高于城郊及农村(6.9%、16.8%).从来没有看过牙医的比例农村及城郊高61.0%,71.5%,城市只有32.0%.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2年内看牙医行为的因素有地区类别和上1年有无牙痛.有牙痛成年人看牙医的OR值是无牙痛成年人的2.84倍.结论德阳市成年人对口腔健康知识认识不足,态度较好,牙科卫生服务使用较低,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亟待改进.
作者:刘红春;范旭;胡德渝;李雪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以藻酸盐为支架材料,经体外软骨向诱导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在体内异位形成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可能性.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分离培养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经转化生长因子β等诱导因子诱导10 d后与藻酸钠复合,并滴加氯化钙使其成凝胶状后注入大鼠背部皮下.对照组只注入藻酸盐.术后4周、8周取材进行苏木精-伊红、奥新蓝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术后8周肉眼可见软骨形成,苏木精-伊红、奥新蓝染色发现有大量软骨形成,软骨内可见细胞团,软骨细胞周围基质丰富,藻酸盐降解明显,未降解的藻酸盐松散的分布于软骨间.对照组未见软骨样组织形成.结论经软骨向诱导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藻酸盐凝胶可在体内异位形成较理想的组织工程化软骨.
作者:刘磊;陈润良;田卫东;闫征斌;陈希哲;李声伟;王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又称圆柱瘤,是涎腺常见的恶性肿癌,好发于小涎腺,易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本文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36例腺样囊性癌标本中P16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对其与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和远处转移的关系进行探讨.
作者:刘锋;马敏;张佐;张建中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不同浸润方式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Yamamoto的浸润方式分型法,对200例临床和病理资料完整的口腔鳞癌患者进行组织学回顾性研究和分析.结果鳞癌的浸润方式与鳞癌的颈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01).Ⅰ型~Ⅳd型浸润方式相对应的颈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5.9%、14.3%、63.0%和82.9%.在80例Ⅲ~Ⅳd型浸润方式的转移患者中,Ⅳd型浸润方式常伴随N2期转移(P<0.05),而Ⅲ型和Ⅳc型浸润方式则更常伴有N1期转移(P<0.05).Ⅳc型浸润有41.2%的Ⅰ级平面和79.4%的Ⅰ~Ⅱ级平面转移机率,而Ⅳd型浸润的转移平面较为弥散,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的口腔鳞癌浸润方式有着截然不同的颈淋巴结转移机率、转移分期和转移平面.对口腔鳞癌原发灶肿瘤-宿主边缘浸润方式的分型研究,有助于判断口腔鳞癌的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情况,提供临床治疗方案设计和预后预测的依据.
作者:杨湛;普苹;温玉明;付红梅;李继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五倍子中分离得到的不同组分对致龋菌生长的影响,以期寻找五倍子防龋的有效成分.方法通过系统溶剂法对五倍子总鞣质分离得到4个组分,采用液体稀释法研究五倍子不同组分对6种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血液链球菌,唾液链球菌,内氏放线菌,粘性放线菌,乳酸杆菌)生长的影响,并使用活菌计数法测量五倍子总鞣质及1和3组分对变形链球菌生长的影响.结果五倍子总鞣质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五倍子分离物中2,4组分对实验菌的抑制作用较分离物中1,3组分强,与总鞣质相当;五倍子1和3组分对变形链球菌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作用1 h后效果更明显.结论五倍子各组分对实验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五倍子对变形链球菌的抑制作用可能通过抑制细菌代谢所需的酶类而产生,而对细菌没有直接杀灭作用.
作者:谢倩;李继遥;左渝陵;周学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戴软(牙合)垫紧咬运动时人脑功能活动区域定位,试图从中枢机制探讨(牙合)垫的治疗作用机理.方法选取10名健康成人受试者,采用时段设计,任务状态与休息状态交替.任务状态分2组设计,实验组为戴软(牙合)垫紧咬运动,对照组为不戴软(牙合)垫紧咬运动.采用Elscint/GE 2.0T磁共振系统成像,应用SPM99软件进行数据后处理及组分析.结果实验组10各受试者在单侧或双侧的运动皮层、感觉皮层、前额叶皮层、颞叶皮层、前运动皮层、脑岛、额盖、基底神经节壳核、顶叶皮层及扣带回等区域有明显激活.组分析结果显示双侧运动皮层(BA6)、右侧感觉皮层、双侧基底神经节壳核、双侧脑岛等区域均出现明显激活,其中左侧运动皮层的激活程度明显强于右侧.对照组紧咬运动组分析结果显示双侧运动皮层(BA6)、双侧感觉皮层、双侧基底神经节壳核、左侧顶叶皮层等区域均出现明显激活,其中运动皮层的激活双侧基本对称.结论戴软(牙合)垫后紧咬运动脑皮层激活区域尤其是运动皮层和感觉皮层的变化可能是(牙合)垫作用机理的中枢机制.
作者:王玉玮;马绪臣;金真;张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狗的双侧下颌牵张成骨中颞下颌关节髁突的形态改变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髁突的表达.方法16只狗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分别为牵张6 d组、牵张后固定2周组、牵张后固定8周组及正常对照组.各实验组的牵张频率均为1 mm/d,1次/天.对每组动物的髁突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TGF-β1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实验组动物的髁突纤维软骨早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增殖带、肥大带细胞增生活跃,软骨钙化层及其深层软骨成骨活跃;TGF-β1阳性染色主要定位在肥大带细胞胞浆、周围基质和成骨反应活跃处的成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及周围基质.牵张后固定2周时这种改建修复现象明显,8周时逐渐恢复至正常对照组的表现.结论双侧下颌牵张成骨对颞下颌关节髁突影响主要表现为髁突纤维软骨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和软骨、骨的改建活动,但随着固定时间的延长这种改变逐渐修复.
作者:周诺;宋少华;麦华明;梁飞新;韦山良;杨亦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制备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PYM-AMS),用于治疗动静脉血管畸形.方法采用乳化热固化法,在140℃制备出PYM-AMS,并考察其理化性质:通过超声测定强度,激光散射粒径分析仪测定粒径大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载药率、包封率和体外模拟累积释放度.把制备好的PYM-AMS分装后,经60Co辐照灭菌.并通过放置于冰箱(3~5℃)、室温(15~25℃)和37℃,RH75%条件下放置3月,考察其稳定性.结果制备的PYM-AMS平均粒径为139.422μm,56~251μm的微球约占总数的80%,载药率为26.47%,包封率为84.3%;5 h内药物快速释放,之后进入缓慢过程,24h累积释放率为88.65%,t50为1.5 h;分装后,经60Co辐照灭菌;性质稳定,经5号、6号药典筛筛分后,可获得125~180μm的微球.结论制备的PYM-AMS载药量高,具有缓释效果,能够达到治疗动静脉畸形的要求.
作者:高庆红;郑根建;王昶光;周岚;温玉明;王昌美;侯世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固定矫治器的使用中,唇弓丝穿出颊面管的末端及固定托槽唇弓丝的结扎丝常需回弯,以避免刺伤软组织.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制作了一种简便的正畸弓丝回弯器,用于回弯唇弓丝和结扎丝十分方便,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福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突发性严重绞锁患者颞下颌关节上腔中的压力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初步探讨该类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机理.方法用关节内压测量仪通过穿刺针进入突发性严重绞锁患者颞下颌关节上腔,分别测量张闭口位的关节上腔内压,记录其平均值和变化规律.结果突发性严重绞锁患侧关节上腔开口位压力平均为-9.947 kPa±8.854 kPa,闭口位压力平均为-6.475 kPa±4.147 kPa.结论突发性严重绞锁颞下颌关节上腔开闭口位压力明显降低,并有独特的变化规律.
作者:许跃;张志光;郑有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一种能同时用于烤瓷修复和可摘局部义齿铸造支架的新型钴铬钼合金.方法设计合金的多元配方,使用真空感应电炉熔炼合金.通过机械性能测试、硬度测试、密度及熔点范围测试、铸造性能测试、显微结构观察及X射线衍射分析进行筛选.结果①合金的成份为Co 54%~67%、Cr21%~26%、Mo 5%~8%、W 5%~8%、Si 1%~3%、Mn 0.1%~0.25%、其他微量元素.②合金的屈服强度为584 MPa;抗拉强度为736 MPa;延伸率为15.0%;维氏硬度为322 HV;铸流率为100%.结论所研制的钴铬钼合金DA9-4的各项机械性能指标接近或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性能,能够满足临床要求.
作者:巢永烈;刘长虹;李宁;杨晓喻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长期以来,临床上在治疗牙龈瘤时,都是将龈瘤完全切除,并拔除所波击的牙,然后再用刮匙或骨钳将肿瘤波击的牙周膜、骨膜及邻近的骨组织去除[1].此方法损伤范围大,并造成牙的缺失.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自1996年起,采用微波治疗牙龈瘤43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平;敖忠邦;王正伦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