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灸康复护理在颈椎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何珍瑶

关键词:颈椎病, 针灸康复护理, 疗效观察,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中医治疗与护理临床实践的研究,探讨在中医科的护理中,针灸康复护理应用在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治的100位颈椎病患者应用针灸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分为 A 组和 B 两组,A 组为对照组,B 组为实验组,A 组给与常规护理的方法,B 组采取中医康复护理的方式,观察效果。结果在患者的康复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上,B 组都比 A 组的效果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医对颈椎病的治疗中,采取中医康复护理的效果比较好,得到患者的广泛支持,值得在中医护理中大力推广。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浅议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作用

    在当前医院管理中,通过增强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提高对病人的护理质量,注重护理技巧与心理沟通,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让病人感受到护士的关心与照顾,有利于提高医院整体护理质量和护理技术水平,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张代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应用强脉冲光治疗皮肤色素性疾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强脉冲光治疗皮肤色素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收治了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120例皮肤色素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6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激光常规治疗,观察组强脉冲光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8.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强脉冲光治疗皮肤色素性疾病可改变患者皮肤外观,无创伤,不会对学习工作造成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松青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现今社会是个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科学发展的综合化,技术发展的高新化以及高新科技的产业化是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这一趋势将在新药研究开发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本文试论世纪之交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现状及思考,以期加快中药新药创新的步伐。

    作者:何凯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一例血管畸形患者 picc 置管过程及护理

    PICC 是指经外周静脉置入上腔静脉的的中心静脉导管,它用于中、长期静脉治疗和静脉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的药物,长可留置一年。主要的优点是:可以长时间留置在体内,提供长时间静脉给药的管道;减少药物对外周静脉的刺激它为长期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的输液通道;避免重复穿刺静脉给患者带来疼痛。由于操作风险小、并发症少等原因主要用于我科的恶性肿瘤患者的化疗。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早已在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但由于个体差异,置管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就一例 picc 置管患者血管畸形的护理体会与大家分享。

    作者:李小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不同抗结核方案治疗艾滋病合并继发性肺结核感染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艾滋病合并继发性肺结核感染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抗结核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0例艾滋病合并继发性肺结核感染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联合2HRZE /4HR 方案+薄芝糖肽注射液治疗)和对照组(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联合2HRZE /4HR 方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治疗前后 T 淋巴细胞亚群、病毒载量(HIV -RNA)、白细胞计数等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痰菌转阴率(86.7%)、咳嗽好转率(96.7%)、发热好转率(93.3%)、胸片吸收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58.9%、71.1%、74.4%、64.4%,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4%)较对照组(80%)明显提高,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 T 细胞总值(CD3)、T 辅助细胞(CD4)、T 抑制细胞(CD8)、CD4/CD8等 T 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白细胞计数均有所提高,而HIV -RNA 数量均有所减少,但是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情况的改善幅度更为显著(P <0.05)。结论:针对艾滋病合并继发性肺结核感染患者在常规高效抗反转录病毒联合2HRZE /4HR 方案治疗基础上配合薄芝糖肽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刺激提高细胞免疫能力,可作为临床治疗的理想方案。

    作者:王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为手术成功服务。方法分析我科自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共收治的4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的临床资料,从我科开展优质护理工作总结佳的护理措施。结果48例均治愈出院。结论术前充分的心理护理,术后有效的观察和精心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作者:唐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进口商品名:耐乐品)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安全性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1年9月—2013年8月剖宫产手术中抽取600例,随机分为为对照组(Ia 组)和观察组(Ib 组),每组各300例,麻醉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照组麻醉药为0.5%布比卡因2ml,观察组麻醉药物为0.5%罗哌卡因2ml,所有产妇 ASA 评级均在 I -Ⅱ级,无椎管内麻醉禁忌症,比较麻醉效果。结果:两种麻醉药物均能达到良好的麻醉镇痛和肌松效果,但罗哌卡因对循环系统影响小,并发症少,产妇术后恢复快;两组新生儿出生后 Apgar 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王爱军;周作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试论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相关护理方法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指肱骨解剖颈以下2-3cm 的地方,相当于大、小结节下缘与肱骨干的交界处发生的骨折。发生骨折后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对患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如果不及时治疗或者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都会带来很多的负面问题。本文主要探究了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护理问题,首先笔者分析了患者治疗的一些方法,针对这些治疗方法并结合相关的临床护理知识,提出了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希望能对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康复有所帮助。

    作者:徐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诊重症监护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及对策

    探讨急诊重症监护室护士产生压力的主要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方法:采用本科自制问卷对我科4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急诊重症监护室护士的压力源主要为繁忙的工作、紧张的工作环境、经常上晚夜班、经常应对各种检查、人际关系冲突均占90%以上。结论:急诊重症监护室护士的压力主要取决于紧张的工作环境、繁忙的工作、经常上晚夜班、频繁的检查。

    作者:龚小年;魏红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析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方法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入院治疗的60例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详细资料收集和口腔检查,局麻后对患者进行口腔种植修复。根据种植体的舒适程度和美观程度。结果舒适程度满意的有45例(75%),较满意的有12例(20%),不满意的有3例(5%);美观程度满意的有41例(68.33%),较满意的16例(26.67%),不满意的有3 例(5%)。结论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的效果较好。

    作者:江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自控镇痛在全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观察

    患者自控镇痛(PCA)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手术后镇痛。选择合理的镇痛方法处理术后疼痛能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减少伤害性刺激,避免机体躯体性和内分泌不良反应,加速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本研究对全子宫切除术后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临床镇痛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作者:刘计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析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病变经阴道超声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理收集2014年4~7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将其经阴道超声检查跟病理诊断结果给予比较分析。结果与患者术后的病理诊断对比,经阴道超声诊断的总符合率是81.6%。经阴道超声诊断显示,子宫内膜良性病变血流显示率明显低于子宫内膜癌血流显示率(P <0.01),且动脉阻力指数(RI)明显小于子宫内膜癌(P <0.05)。结论子宫内膜病变运用经阴道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比较高,可以清晰地显示出病变血流信号,临床诊断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宏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的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240例,对其进行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氧疗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结果:经过仔细认真的护理,170例(70.8%)患者生活习惯以及膳食结构得到了改善,144例(60.0%)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也大大提高,156例(65.0%)患者自我控制疾病的能力也有所加强。结论:通过我院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我院护理水平以及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大限度的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谷云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运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运用效果,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口腔正畸术的青少年患者,共6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治疗组,患者为33例,该组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的方式进行正畸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患者32例,该组患者采用传统式治疗方法进行正畸治疗。在2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治疗方式之后,对其进行为期8个月的随访检查,并比较2组患者的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凸距差和上中切牙倾角差三方面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上中切牙凸距差和上中切牙倾角差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组患者的磨牙移位情况要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患者的检查结果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治疗口腔正畸中,具有较大的临床疗效,并且,其操作简便、费用较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作者:朱慧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探讨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治疗对策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手术中患者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39例颅脑损伤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对此次研究的患者发生急性脑膨出症状原因进行研究后发现,有20例因急性脑肿胀原因导致,15例因迟发性颅内出血导致,2例因晚期脑疝和长时间血肿压迫导致,2例因创伤性休克和低血压导致。经过积极的处理治疗后,以格拉斯哥(GOS)评定预后显示为,2例良好,3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和26例死亡,本组死亡率为66.7%。结论:急性脑膨出主要是因为术中患者的急性脑肿胀和迟发性颅内血肿导致,发生脑膨出症状后,患者的生命危急,需要积极的采取应对措施,否则会有死亡的危险,对该症状进行研究分析,有助于临床及时的处理,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关忠兵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探讨 B 超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目的:探讨 B 超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确诊的乳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前 B 超检查患者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后行病理学检查确诊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并与 B 超检查结果比较,计算 B 超检查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B超检查共有63例患者发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其中真阳性60例,假阳性 3例;有17例患者未检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其中真阴性12例,假阴性5例。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80.0%、准确性为90.0%。结论:B 超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较高,且腋窝淋巴结转移 B 超检查有助于转移和非转移淋巴结的鉴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探讨 PBL 教学法在 ECG 教学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关于心电图(ECG)教学中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PBL)的运用效果。方法:将我校12级临床专业某个班级116人平均随机分成 PBL 带教组合传统带教两组,每组58人,对期末成绩和教学满意度以及教学效果反馈问卷调查。结果:PBL 带教组比传统带教组期末成绩和教学满意度都要高,教学效果反馈 PBL 带教组比传统带教组要好。结论:PBL 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能提高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满意度。

    作者:兰文武;曾胜;游泳;谢滔;陈银梅;黄勇;曹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隐球菌性脑膜炎应用腰椎置管鞘内注射治疗的护理实施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应用腰椎置管鞘内注射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7月来我院接受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的患者9例,对其实施腰椎置管鞘内注射治疗方式并实施相关护理措施,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施临床护理后,患者的恢复效果较好,无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症状,治疗8周后患者出院,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腰椎置管鞘内注射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效果较好,治疗期间应加强对患者的护理以提高其治疗效果。

    作者:杨以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肝癌介入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是我国和某些亚非地区常见的癌症,其年死亡率仅次于胃癌及食管癌,居第三位。肝切除仍是目前治疗肝癌首选和有效的方法。但多数患者就医时已是肝癌中晚期,并且多合并肝硬化,手术切除率低。[1]且由于病情发展迅速,早期症状不明显,症状发现后已是中晚期,大多数患者已失去手术机会而选择非手术治疗。[2]我国于80年代开始进行肝癌的介入治疗和研究,[3]它适用于没有手术指征、无肝外肿瘤转移或手术切除的前期治疗的 HCC 患者,[4]目前肝动脉灌注化疗和化疗栓塞术已被公认是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3]介入治疗具有组织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操作简便,恢复期短,避免了开腹手术的痛苦等优点,能够将肿瘤缩小,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患者积极治疗的决心。刘琴等[5]认为传统医学追求的是“延长寿命”,现代医学追求的是“注重生命质量”。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越来越长,医学模式由重视癌症患者生命质量,转向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限。[6]本文将肝癌患者经过介入治疗后生命质量改变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肝癌介入治疗术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张丽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气囊填塞术在鼻科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鼻科中应用气囊填塞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接诊的鼻科鼻出血患者100例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填塞术处理,而研究组采取气囊填塞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止血率、拔除填塞后再出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止血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但研究组拔除填塞后再出血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鼻科鼻出血比较常见,采取气囊填塞术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止血效果,而且出血率低,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借鉴。

    作者:刘英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