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被MEDLINE数据库收录

关键词: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数据库
摘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中心体的扩增及其意义

    目的了解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中心体的状况,探讨中心体的异常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正常口腔黏膜(12例)、轻度上皮异常增生(2例)、中度上皮异常增生(8例)、重度上皮异常增生(12例),口腔高分化鳞癌(10例)、中分化鳞癌(15例)、低分化鳞癌(7例)的石蜡包埋组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双重染色(γ-微管蛋白单克隆抗体及细胞角蛋白多克隆抗体)显示上皮细胞中的中心体,分析其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及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正常口腔黏膜上皮表现为大小数目正常的中心体,但在72.73%(16/22)的上皮异常增生及84.38%(27/32)OSCC组织中观察到部分上皮或肿瘤细胞中出现异常中心体,表现为中心体直径的增加或数目的增多.具有异常中心体的细胞数目随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增加及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加,二者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中心体的扩增是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并与口腔癌发生发展进程有关,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细胞形态学改变与中心体扩增之间可能存在谮直接机制上的联系.从调控中心体循环入手治疗口腔癌前病损及OSCC,有可能成为口腔癌预防和治疗的新途径.

    作者:蔡扬;李秉琦;陈谦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口底鳞状细胞癌形态计量学研究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细胞形状因子(FC)和平均光密度参数在口底鳞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28例口底鳞癌石蜡标本切片免疫组化(SABC)染色,应用图像分析仪测定原发灶和颈淋巴结细胞胞核形状因子(FC)和平均光密度参数.结果经CK10和CK14单克隆抗体标记后,淋巴结有无转移或病理分级不同患者的原发灶细胞胞核中FC和平均光密度参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01),而临床分期不同的患者,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颈淋巴结中转移阳性和阴性间的FC和平均光密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01).结论CK10和CK14表达中细胞的FC和平均光密度参数可作为评估口底鳞癌浸润、转移潜能的临床参考指标.

    作者:赵洪伟;李龙江;谢文扬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采用水平双相凝胶电泳法对福赛斯拟杆菌蛋白分离的初步研究

    目的为分离福赛斯拟杆菌蛋白,建立一种快速、方便、高效、可靠的方法.方法福赛斯拟杆菌厌氧培养的菌细胞经超声破碎后,菌蛋白加入固相pH梯度(IPG)膨润液中或经ReadyPrep试剂处理后,在不使用加样杯、加样杯分别位于IPG的阳极端、中间、阴极端,采用pH 3~10的IPG聚丙烯酰胺凝胶条作等电聚焦电泳,梯度为8%~18%聚丙烯酰胺板状梯度凝胶进行第二相电泳,经考马斯亮兰染色或蛋白银染观察其蛋白斑点.结果①等电聚焦电泳时,未使用加样杯福赛斯拟杆菌蛋白加入膨润液中双相电泳后两种染色都未见蛋白斑点,用加样杯加入福赛斯拟杆菌蛋白经水平双相电泳后考马斯亮兰染色无斑点出现而银染出现蛋白斑点,且加样杯位于IPG中间位置时蛋白等电聚焦的效果佳.②福赛斯拟杆菌蛋白电泳图谱显示水平双相凝胶电泳能将不同蛋白分离,且绝大多数蛋白位于IPG的酸性端,即蛋白的等电点(PI)在3~7之间.结论采用水平双相凝胶电泳方法可以将福赛斯拟杆菌不同种类的蛋白分离.

    作者:黄定明;周学东;久保庭雅惠;天野敦雄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颅神经嵴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多向分化潜能研究

    目的分离培养颅神经嵴干细胞,探讨其体外生物学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其牙、颌向分化提供细胞来源.方法取小鼠胚胎颅段神经管,组织块法无血清条件培养获颅神经嵴干细胞,形态学、BurdU掺入及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其生物学性状.结果原代培养的颅神经嵴干细胞为梭形成纤维样细胞,表现为克隆样生长、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等干细胞性状,且特异性标记物HNK-1呈阳性表达.结论本研究成功地获取保持有多潜能干细胞性状的颅神经嵴细胞,为深入研究其牙、颌向分化奠定基础.

    作者:田卫东;江宏兵;刘磊;汤炜;李晓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牙周病非手术治疗和疗效判断学习班通知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第十期口腔种植牙外科与修复学习班通知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简单桩核修复牙体折断的烤瓷牙冠

    目的探讨简单桩核修复牙体折断烤瓷牙冠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8颗患牙采用自制桩核使原烤瓷冠在已折断的牙根上继续使用,观察患者使用感觉及临床效果.结果18颗患牙修复后随访1~3年,83.3%患者(15颗)使用良好.另3颗中,1颗因根管条件差,牙根折裂修复失败;1颗因修复体粘固剂调合不匀,导致咬合时受力不均匀修复失败;1颗因咬合过紧,修复体崩瓷而失败.结论简单桩核修复牙体折断的烤瓷牙冠方法简便、成本低,适合基层医院临床应用.

    作者:全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人乳牙破骨细胞降钙素受体mRNA的表达

    目的检测人乳牙吸收过程中乳牙根部破骨细胞降钙素受体mRNA的表达.方法收集和固定人滞留乳牙,用甲苯胺蓝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和定位破骨细胞,用原位杂交检测降钙素受体mRNA表达情况.结果在人乳牙吸收面有多个破骨细胞,破骨细胞TRAP染色阳性并且表达钙素受体mRNA.结论人乳牙吸收面破骨细胞可以表达降钙素受体mRNA,可用以检测外源因素对降钙素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明;梁星;包向军;王航;孙惠强;陆邵恒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VITAPEX糊剂在根尖诱导成形术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Vitapex糊剂在根尖诱导形成术中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门诊64例牙髓坏死根尖未发育的年轻恒牙.根管预备,消毒后用Vitapex糊剂进行根尖诱导,随访3年.结果成功24例(占37.5%),进步37例(占57.81%),失败3例(占4.69%),总有效为61例(占95.31%).结论Vitapex糊剂是一种较理想的根尖诱导制剂.

    作者:翁巧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腹膜腔注射肝素对ACC-M细胞在裸鼠肺、肝组织分布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腹膜腔注射肝素对ACC-M细胞在裸鼠肺、肝组织的分布特点,研究其对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细胞肺粘附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裸鼠腹腔注射肝素后,经尾静脉注入氚标胸腺嘧啶核苷(3HTdR)标记ACC-M细胞,分别检测注射后2 h、6 h、18h肺、肝组织单位重量的每分钟同位素脉冲数(CPM).结果裸鼠单位重量肺组织3H-ACC-M在不同时间由高到低依次是空白对照组2 h、6 h、18 h,肝素组6 h、2 h、18 h.相同时段肝素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单位重量肝组织3H-ACC-M在不同时间由高到低依次是空白对照组为2 h、6 h、18 h,肝素组为2 h、6 h、18 h,相同时段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素腹腔注射后可减少肺组织内ACC-M细胞数量,但对相同时段肝组织内ACC-M细胞数量无显著影响,肝素可能在抑制腺样囊性癌肺转移中发挥作用.

    作者:王新军;陈万涛;周正炎;马衍青;周晓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小鼠牙胚的鸡胚培养模型的建立

    目的采用鸡胚建立一种新的小鼠牙胚体内培养模型.方法取15 d龄的昆明胎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将其用钨丝固定于孵化4~5 d(翼芽期)的鸡胚内,继续孵化10 d后,终止培养并取材,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常规组织学观察.结果小鼠牙胚在鸡胚内可继续生长发育,从帽状期进入到钟状末期,镜下可见分化成熟的成牙本质细胞、成釉细胞和分泌的基质.结论以翼芽期鸡胚作为小鼠牙胚体内培养的宿主,可以保持其发育,再现牙齿形成过程中的细胞分化、形态发生的生理过程.

    作者:闫征斌;田卫东;刘磊;侯景秋;陈希哲;李志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根管残余细菌对根管治疗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根管预备后残留细菌对根管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50颗患慢性根尖周炎的单根管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1颗患牙采用逐步后退法及超声冲洗预备根管,根管预备后取样做细菌培养,立即充填根管,一次性完成根管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根管治疗方法治疗.根管治疗后6个月、1年及2年复查.结果①两组患牙根管治疗预后无明显差异.②实验组患牙根管预备后残余细菌与根管治疗预后无明显关系.③患牙术后疼痛与根充情况和术前症状无明显关系.结论近期观察见经过彻底的根管预备,根管内微量残余细菌对根管治疗预后无明显影响.

    作者:何金梅;边专;樊明文;范兵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不同力系统下的上中切牙位移、转动中心及牙周应力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力系统(力矩/后退力)下的上中切牙位移、转动中心及牙周应力分布.方法建立包括牙齿、牙周膜、硬骨板、松质骨、皮质骨的上中切牙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8节点三维六面体单元,共包括945个单元,1245个节点.计算13种力系统下的上中切牙位移、转动中心及牙周应力分布.结果①牙齿表现为三种典型位移性质,力矩/后退力比值为-9.15:1、-10.30~-10.50:1及-10.90:1时,牙齿分别出现以根尖点为中心转动、平行移动及以切缘为中心转动;②转动中心曲线以横坐标-10.50、纵坐标6.75两直线为渐进线,力矩/后退力比值在-9.15至-10.90之间变化时,其转动中心变化较大;③以根尖点为转动中心时牙周大牵张力、压应力分别为1.47 × 10-2MPa和-2.81×10-2MPa;平行移动时牙周大牵张力、压应力分别为1.10×10-2 MPa和-1.86×10-2 MPa;以切缘为转动中心时牙周大牵张力、压应力分别为0.96×10-2MPa和-2.58×10-2MPa.结论①牙齿的位移与力矩/后退力比值有关;②力矩/后退力比值在-9.15:1至-10.90:1之间变化时,应仔细调整力系统,以获得确定的牙齿位移方式;③平行移动时,牙周膜应力分布较均匀,大应力值较小;当上中切牙受到1 N水平力及转矩力,并出现以根尖点及切缘为中心转动时,大压应力超过牙周膜安全值,可造成上中切牙牙周膜损害.

    作者:刘东旭;王春玲;傅传云;张晓燕;郑效忠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赛特力新推出发光二极管光固化灯--Mini L.E.D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上海早稻田齿科培训中心招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成骨细胞在快速成型技术构建的骨支架材料中粘附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成骨细胞在用快速成型技术构建的具有不同孔隙率的骨支架材料中的粘附情况以及材料的孔隙率对成骨细胞粘附的影响,以探索用快速成型技术构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乳鼠颅骨骨膜成骨细胞,经传代培养作为种子细胞,接种于由快速成型技术构建,孔隙率分别为80%、90%、95%的骨支架材料中,复合培养4 d及10 d后,采用细胞计数及扫描电镜方法检测支架材料中细胞粘附的情况.结果①各孔隙率组粘附成骨细胞总数均呈现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高的趋势(P<0.05),粘附细胞数的增加量则以80%孔隙率组为低(0.35×105个),而90%孔隙率组为高(2.84×105个);②电镜观察发现用快速成型技术构建的骨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成骨细胞能够在各孔隙率组支架材料内部粘附、聚集.结论快速成型技术构建的骨支架材料为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的设计、成型开辟了一条崭新途径.

    作者:鲜苏琴;柴枫;赵铱民;王忠义;刘小芳;李涤尘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促进兔下颌牵张成骨的研究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对兔下颌牵张成骨的影响.方法在12只成年大耳白兔的双侧下颌骨前部行骨切开术,将rhBMP-2与胶原复合植入一侧下颌骨切开处,另一侧单纯植入胶原作对照.用自行研制牵张器延长双侧下颌骨6 mm,在牵张结束后第4周处死动物,取双侧牵张区新生骨痂行组织学、扫描电镜及Ca/P元素测定.结果下颌延长后两侧牵张间隙均有新骨形成,应用rhBMP-2的一侧牵张骨痂中的新骨组织比对照侧多而成熟,钙化程度较高.结论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可能有促进兔下颌牵张成骨的作用.

    作者:王志国;胡静;邹淑娟;李继华;高占巍;王大章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设计牙科人力指数评估牙科人力资源

    目的探索国家或地区之间牙科人力资源评价和比较的客观方法.方法从国内外公开出版的期刊论文、网站和图书资料中获取1996~2000年的世界部分国家的人口数、各类牙科人员数等相关数据.结果对世界部分国家人口、牙科人力情况进行了统计描述,提出了牙科人力指数的设计,对不同国家牙科人力指数进行了比较应用.结论牙科人力指数能客观地进行国家或地区之间牙科人力资源的评价和比较.

    作者:李刚;倪宗瓒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第四届中国西部口腔医学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颌(牙合)面变化

    目的对比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畸形前后患者颌面变化,了解MEAW技术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机理.方法选用0.46mm×0.64mm的托槽系统治疗骨性恒牙期Ⅲ类错畸形患者15例.测量矫治前后患者的正中位定位X线头颅侧位片并进行比较.结果L6-Xi减少2.87 mm,L6/MP曾大8.60°,L1-Xi减少2.60mm,OP/MP增大约2.33°.颌骨变化较小.软组织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MEAW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畸形,主要是通过牙齿的移动和牙槽骨的改变而完成的,骨组织及软组织变化是有限的.②MEAW纠正反 ,首先是由于磨牙的明显直立、远中移动,使磨牙关系得到明显改善,为下前牙舌向移动提供了宝贵的间隙.③下前牙在舌向移动与倾斜同时略有升高, 平面变平.

    作者:晋长伟;林久祥;徐宝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