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梅;程斌;凌均;陈罕
牙菌斑是人类龋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牙菌斑成分是影响牙菌斑致病性的重要因素。脂肪酸是菌斑内重要的有机成分,具有减少细菌定植、干扰细菌代谢以及非毒性、非免疫性抵抗微生物的能力+{[1]}。研究表明,不同年龄人牙釉质对龋敏感性无明显差异+{[2]},不同年龄人牙菌斑糖代谢的活性相似+{[3]},但也有发现菌斑中溶菌酶活性具有年龄差异的报道+{[4]}。本实验对老年人和青年人牙菌斑脂肪酸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探讨脂肪酸与老年龋病发生的可能关系。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仪器、试剂和条件实验仪器、试剂和实验条件见参考文献[5]。1.2 样品的收集与预处理选择无牙周、口腔粘膜及唾液腺疾患,无活动龋坏的志愿者20名,老年组年龄大于60岁,青年组年龄20~25岁,每组10名。菌斑采集前2周全口洁牙,采集前24 h禁止口腔卫生。收集时间均在上午8:00~10:00。收集前不进早餐,清水漱口,冲掉食物残渣。纱球隔湿,无菌挖器收集所有牙颊、舌面的菌斑,即刻放入清洁的安培瓶内,保存于干燥器中备用。收集1人2~3次集合菌斑为1份测试样品。电子天平称取菌斑,每份干重约10~15 mg。将样品放入磨口带塞玻璃管内,进行甲酯化+{[6]}。2 结 果2.1 定性分析两组牙菌斑脂肪酸成分相似(图1),均含有C-{14:0},C-{15:0},C-{16:1},C-{18:0},C-{18:1},C-{18:2},C-{20:0},C-{22:0}酸。老年组有9/10样品检出C-{20:0},C-{22:0},C-{14:0}酸,而青年组只有少数样品(3/10)检出这些组份。2.2 定量分析两组菌斑脂肪酸含量,老年组为42.84 μg/mg±7.75 μg/mg(30.59~57.23 μg/mg),青年组为35.17 μg/mg±7.723 μg/mg(22.64~49.84 μg/mg),两组比较经t检验,P>0.05,未见显著性差异。图2显示C-{16:0},C-{18:1}酸均为两组含量多的脂肪酸。该结果按菌斑干重计算。
作者:李继遥;周学东;张萍;戴朝政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复发性口疮是口腔科常见的粘膜病之一,周期性反复发作,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作者采用转移因子联合板兰根治疗15例女性复发性口疮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本组15例均选择女性复发性口疮患者,每月复发1次,持续时间约10 d,其中20~40岁4例,40~50岁9例,60岁以上2例。采用转移因子注射剂3U,48 h肌注1次,口服板兰根冲剂10 g,每日3次,10 d为1疗程。口疮史在5年以上者追作者单位:652300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医院口腔科加2个疗程。本组15例中8例停药后2年未复发,疗效评定为治愈;6例停药后半年未复发,评定为显效;1例停药后3月未复发,且复发时溃疡面减小,深度变浅,症状减轻,评定为有效。讨论 用转移因子能促进机体淋巴细胞分化增殖,获得特异性细胞免疫能力,板兰根能控制口腔中一些病毒的感染,从而增加机体的综合抵抗力。用转移因子联合板兰根治疗女性周期性复发性口疮,复发率低,复发间隙期延长,解除或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范丽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开发建立一个交互式操作的矫治预测系统,并对系统进行应用的可行性论证。方法:自主开发矫治预测软件HOPS-300A/B,以所建系统对24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功能矫形的头影测量预测结果和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论证将系统用于临床的可行性。结果:在95%可信限内,25项头影测量指标中的11项角度测量指标有9项相一致,一致率达81.82%;14项线距测量结果也有7项一致。结论:该系统操作简便,预测结果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周继祥;罗颂椒;黄宁;余小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介绍采用两阶段手术方法治疗完全性唇腭裂患儿的初步结果。方法:对37例患儿采用两阶段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了石膏模型进行测量。结果:除2例软腭裂修复术后有伤口裂开外,余未发生任何并发症。软腭裂修复后,硬腭裂逐渐缩窄。结论:早期软腭裂修复是可行的,它为采用兰氏手术修复硬腭裂创造了条件。
作者:徐慧芬;廖小宜;郑谦;乔鞠;石冰;田薇;何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国内常见市售含氟牙膏对完整釉质及脱矿釉质的作用。方法:测定市售的3种含氟牙膏的氟含量,并选取釉质完好的牛牙及人工龋脱矿的牛牙,用3种含氟牙膏和不含氟牙膏刷洗釉面后,乳酸处理1 min,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溶出的钙量。结果:含氟牙膏组和不含氟牙膏组均能使完整釉质的溶钙量明显降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含氟牙膏组和不含氟牙膏组均能使人工龋脱矿釉质的溶钙量明显下降,并且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含氟牙膏可以增强完整釉质及人工龋脱矿釉质的抗酸溶钙能力,且效果与其氟浓度相关,氟浓度为52.63 μmol/L时可显著提高牙齿抗酸力。
作者:陈舟;罗宗莲;杨松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全国第二届口腔科精密铸造技术研讨会,第10届亚太地区齿科技工士协议会,首届“贺利氏杯”展评决赛暨颁奖会于2000年10月10日在郑州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医学院校及解放军医院的代表210人,以及参加亚太地区齿科技工士协议会的台湾省、日本、韩国的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本届大会共收到论文173篇,其中43篇在会议上进行了报告。这些论文展现了目前我国修复工艺学在口腔精密铸造技术的新研究成果。会议期间,“贺利氏杯”的现场精彩制作表演,给与会代表们一个极好的学习提高机会,深受广大代表们的欢迎和好评。@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口腔癌的颈淋巴结转移机制,观察具有介导淋巴管内皮细胞和淋巴管增殖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口腔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光镜及图像分析观察并确定VEGF-C在正常口腔粘膜、白斑及鳞癌等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正常及病变上皮组织中皆有VEGF-C的表达,部分淋巴管也有表达。但鳞癌组织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口腔粘膜及白斑;鳞癌表达强度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临床分期无关。结论:VEGF-C通过介导淋巴管内皮细胞及淋巴管增殖有利于颈淋巴道转移的发生,VEGF-C检测可作为预测淋巴道转移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作者:温玉明;于大海;王昌美;李龙江;王晓毅;唐休发;付风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法国碧兰公司生产的口腔专用局部注射麻醉剂“碧兰麻”,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全国多家口腔专科医院及主要综合医院口腔科。在碧兰麻的临床应用中,医生经常提出许多问题,经归纳后答复如下。1.碧兰麻是商品名称,其主要成分为:盐酸阿替卡因4%,肾上腺素1∶10万。阿替卡因与利多卡因同属酰胺类局部注射麻醉剂。2.碧兰麻具有麻醉起效时间快(约2~3 min),对组织渗透性强(常规采用粘膜下浸润方法即可对上、下颌后牙行拔牙、牙体预备及牙髓治疗术),麻醉效能高(小剂量注射即可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毒副作用小的特点。3.如果患者对利多卡因没有过敏史,那么,对阿替卡因肯定不过敏。常规应用碧兰麻无需做皮试。4.碧兰麻含肾上腺素1∶10万,故对高血压患者和老年人应慎用,但不是禁用,医生可根据被使用者的实际情况决定。另外,碧兰麻常规用量较小且一般采用粘膜局部浸润注射方法,所以,实际注射到体内的肾上腺素量甚微。但注射时仍应注意速度要慢,每支碧兰麻大约需要1 min。5.使用碧兰麻通常只采用粘膜局部浸润注射方法即可,在对多个牙齿治疗时采用一针传导阻滞麻醉方法更简单。但此时应注意回吸血,避免碧兰麻注射到血管内。注射速度,每支碧兰麻大约需要1 min。6.下颌后牙行拔牙术时,只采用粘膜局部浸润注射方法也能达到理想麻效。需要注意的是。临床上有个别患者拔牙后,可能出现拔牙槽充血不全,这是因为肾上腺素的作用。此时,为避免干槽症的出现,拔牙后应搔刮拔牙创,使拔牙槽充血完全,再压迫止血。7.进口的碧兰麻均经过国内药品检验所检验合格,购买时,请您向销售单位索取检验报告书及《进口药品注册证》。8.碧兰麻规格为1.7ml/支,50支/筒。常规下,单根牙局部注射0.8 ml,多根牙注射1.5~1.7 ml即可。9.根据国家物价局规定,碧兰麻的销售价格是:零售价455元/筒(即9.1元/支),批发价409.6元/筒(即8.192元/支)。目前,国药集团连锁营销部为碧兰麻在全国的总代理商,垂询电话:010-67259072,010-87266194,010-67262913。若有临床问题,欢迎您与碧兰公司北京办事处联系:010-64657011/2/3,E-mail:info@pierre.rolland.com.cn。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颌面部撞击伤合并颅脑损伤的致伤机制和损伤特点。方法:采用水平气动式撞击机分别以4.77 m/s±0.53 m/s(A组)、9.16 m/s±0.65 m/s(B组)和13.95 m/s±0.67 m/s(C组)的速度撞击兔左侧面中部(n=6)。观察致伤后动物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对颌面部软组织、脑组织进行损伤的大体和光、电镜观察,测定致伤后6 h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变化和脑含水量,同时记录致伤瞬间脑内压力和头颅冲击加速度。结果:形态学改变低速和中速致伤组(A和B组)主要以局部损伤为主,高速致伤组(C组)则同时合并颅脑损伤。兔致伤后6 h血清中LPO、SOD值以及脑含水量C组显著高于A、B组(P<0.05),而NO值明显低于A、B组(P<0.05)。头颅加速度和颅内压峰值C组均明显高于A、B两组(P<0.05)。结论:致伤瞬间头颅冲击加速度响应和脑内压力变化是造成颌面部损伤合并颅脑损伤的重要生物力学因素。
作者:薄斌;周树夏;张明;何黎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甲氧凝胶作为牙周炎基础治疗辅助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成人牙周炎患者13例,每例患者口内至少有两个部位真性牙周袋≥4mm,共统计210个牙位点。基础治疗后,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用甲氧凝胶,标准组用甲硝唑棒,对照组用空白凝胶。采用牙周袋局部上药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12周。临床观察PD、PAL、GI、BOP、PLI等指标。结果:甲氧凝胶组和甲硝唑棒组各临床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但甲氧凝胶组和甲硝唑棒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结论:甲氧凝胶作为牙周炎基础治疗辅助措施是有效的。
作者:杨禾;王晓敏;徐艳;章锦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个体化唇裂修复法与旋转推进法及下三角瓣法在设计原理上的相关性及差异。方法:对3种术式在健患侧唇上所做的切口设计、定点方法进行平面几何学的比较分析,并对3种术式针对不同畸形特点的唇裂病例设计的合理性进行探讨。结果:个体化唇裂修复法较旋转推进法和下三角瓣法的设计具有更宽的适应证和较强的应变功能。结论:个体化单侧唇裂修复法较旋转推进法及下三角瓣法的设计更趋合理。
作者:石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为进一步探索DO的成骨方式和新骨改建过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标本取自6只山羊双侧下颌骨牵张成骨形成的新生骨组织及其邻近原骨组织,用扫描电镜观察骨组织断面的超微结构,同时用X线能谱仪测定新骨Ca/P原子个数比及其动态变化。结果:牵张间隙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大量新骨组织生成,其骨质密度和钙、磷元素含量随牵张后固定时间的延长而趋于正常骨组织。结论:山羊下颌牵张成骨形成的新生骨段可逐渐改建为具有正常结构的骨组织。
作者:胡静;李继华;王大章;廖运茂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根管治疗是牙髓根尖周病的治疗方法之一,进行根管治疗需要精湛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1]}。发达国家对牙髓根尖周病主要采用根管治疗术。目前我国仍多种治疗方法并存,牙髓治疗失败率较高。本文就近年收集的162例牙髓治疗失败患牙进行病因分析、再处理及临床疗效观察。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选择1996~1998年间中山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的148例、162颗牙髓治疗失败患牙(纵折除外)。出现下述任何一项即为牙髓治疗失败:①治疗后6~24个月出现骨质破坏或骨质破坏区扩大;②瘘管未消失;③治疗6个月后仍诉疼痛和肿胀。患牙原治疗情况及牙位分布见表1。1.2 方法再处理:①充分揭开髓顶,清理髓腔、根管。对曾行干髓术者,彻底清除干髓剂及根管内残余牙髓等;曾行塑化治疗者,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辅助清除髓室和根管内塑化物等;曾行根管治疗者,用氯仿溶解、去除原充填物。②利用镍钛根管器械(Profile 系列)及超声根管治疗仪(Odontoson M ,丹麦)进行常规法或逐步后退法(弯曲根管)预备根管。③用Spreader侧压器进行不加热侧方加压法充填根管。牙髓治疗失败患牙经再处理后,充填成功牙每3个月复查1次,作临床检查及X线片复查,随访2年。
作者:林正梅;程斌;凌均;陈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寻求一种能方便、简捷、有效地获取患者DNA的方法,以用于检测患者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4种方法获取患者DNA,即静脉血中用酚-氯仿法抽提,指尖血血痕中用Chelex-100法抽提,颊粘膜拭子中用Chelex-100法抽提及直接用干燥血痕作为PCR扩增的DNA模板。对同一个体分别用4种来源的DNA检测其IL-1基因多态性,比较结果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颊粘膜拭子抽提DNA作基因多态性分析特异性高、敏感性强,优于静脉血酚-氯仿法抽提DNA,且取颊粘膜拭子无创、方便。Chelex-100法抽提DNA比酚-氯仿法更简单、快速。结论:颊粘膜拭子结合Chelex-100法抽提DNA适于对牙周炎患者作基因多态性分析。
作者:段海燕;章锦才;黄萍;张蕴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索广东东部饮水氟适宜浓度。方法:在广东东部,对饮用0.1~2.5mg/L不同水氟浓度水的1237名9~17岁、35~44岁居民,进行龋病和氟牙症检查;并通过问卷调查,对可能接触氟的生活习惯进行研究;让受检者对氟牙症牙色进行自我评价。结果:水氟浓度是影响氟牙症发生的主要因素。氟牙症随水氟浓度升高加重,而随水氟浓度升高,龋均则下降。当水氟浓度为0.57mg/L时,氟牙症指数为0.4,水氟浓度为0.7mg/L时,氟牙症指数为0.6。当地居民对氟牙症流行可接受程度与Dean所订标准相符。结论:广东东部饮水氟适宜浓度建议为0.57mg/L,高允许浓度为0.7mg/L。
作者:杨军英;龙琰;沈彦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替硝唑棒对牙周炎病原菌的抗菌作用。 方法:选择41例牙周炎患者,局部应用替硝唑棒和甲硝唑棒前后采集龈下细菌并分离、培养,测定产黑色素厌氧杆菌、梭杆菌、优杆菌等牙周病原菌的检出变化。结果:替硝唑棒对产黑色素厌氧杆菌、梭杆菌和普氏菌的清除率均高于甲硝唑棒。替硝唑棒和甲硝唑棒使用前后,龈下优势牙周病原菌的检出量均有显著性差异,但替硝唑棒的抗菌效果优于甲硝唑棒。结论:局部应用替硝唑棒对牙周病原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作者:王海龙;罗杰;苏文泰;何琴;黄心一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前伸平衡的相关因素及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从前伸平衡的基本要求及前伸运动过程中,下颌后牙颊尖的运动轨迹,提出牙尖运动斜度这一新的概念,并运用数学轨迹及坐标轴转换原理推导出牙尖运动斜度的计算公式。结果:牙尖运动斜度等于牙尖工作斜面斜度是获得前伸平衡的首要条件。牙尖运动斜度与髁道斜度、切道斜度和牙坐标值成正比例关系。牙尖工作斜面斜度与牙尖斜度和牙长轴倾斜度成正比例关系。结论:牙尖运动斜度是前伸平衡中基本、重要的因素。
作者:倪建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Bax基因在热诱导BcaCD885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水浴加温诱导BcaCD885细胞产生凋亡。通过FCM-DNA、FCM-抗体检测及RT-PCR技术,观测热诱导颊癌细胞凋亡过程中Bax基因蛋白及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凋亡率与Bax蛋白表达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加热后,细胞Bax mRNA相对量明显升高。结论:高温作为一种外来刺激信号通过上调Bax基因的表达,诱导BcaCD885细胞凋亡的发生。
作者:何永文;边莉;毛祖彝;梁新华;高志;左晖;曹选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临床研究证实+{[1,2]},颞下颌关节上腔灌洗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特别是在某些类型关节病的治疗方面与颞下颌关节镜治疗相比,有相同的疗效+{[3]},且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推广。本文观察46例颞下颌关节上腔灌洗术,对并发症及其预防与治疗进行讨论。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1995年8月~1997年5月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关节专科门诊的46例颞下颌关节病患者。其中,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38例,化脓性关节炎2例,类风湿关节炎3例,骨关节病3例;男8例,女38例;年龄17~65岁,平均35岁;病程2周~48个月,平均4.68月。该组患者均行颞下颌关节上腔灌洗术治疗。1.2 颞下颌关节上腔灌洗术操作步骤消毒患侧关节区皮肤,分别标记出关节窝及关节结节。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并在关节上腔内注入1%利多卡因1~2 ml,用两个12号针头从关节标记处刺入关节上腔,用乳酸钠林格氏液200 ml,以一定的压力在10 min内灌洗完毕。灌洗液通过两个穿刺针头在关节上腔内流动。灌洗中,可间断阻断流出针头5~6次,在关节上腔形成一定的压力,以患者能忍受为宜。部分患者灌洗完毕时在关节上腔注入0.5 ml醋酸氢化考的松。1.3 临床疗效的评价对治疗后1个月内、1~3个月、3~6个月、6~9个月、9个月以上的患者进行随访。采用测量大张口度和疼痛的数据化测定法(visual analog scale, VAS)对该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同时记录治疗时及治疗后的并发症。2 结 果38例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中+{[1]},84%(32/38)患者的张口度达正常水平(大于或等于35 mm)。灌洗治疗后1个月内张口度和侧向运动度增加较显著;有92%(35/38)的疼痛显著改善。2例化脓性关节炎经灌洗关节腔内注入抗生素配合全身支持疗法10 d后痊愈。3例类风湿关节炎经关节上腔灌洗并注入0.5 ml醋酸氢化考的松,1月时症状基本消失,但术后3月有2例复发,再行灌洗治疗。随访3例骨关节病患者,疼痛基本消失,张口度均达正常水平。本组46例均无严重并发症,除1例出现耳前区皮肤感觉异常1月后恢复正常外,15例均为术中并发症,包括穿刺区暂时性水肿11例,局部出血2例,穿入外耳道1例,灌洗时头晕1例。3 讨 论3.1 灌洗术的注意事项3.1.1 术前病例的选择 本结果证实,关节上腔灌洗术适宜因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引起张口受限的患者,特别对张口受限时间短于6月者疗效较好,故选择病例时要特别注意病程。相对禁忌证包括关节区皮肤有未控制的炎症及关节囊破裂者。关节囊破裂者可行关节造影或灌洗前关节腔内注入灌洗液时关节腔无压力存在而作出诊断。3.1.2 术中注意事项 术者要熟悉关节区的解剖,熟练掌握关节上腔穿刺技术,避免多次穿刺损伤关节囊致灌洗液外渗及灌洗时不易加压。灌洗压力要适中,过大易使关节囊破裂。灌洗中不宜进行较多的开闭口运动,以防止穿刺针损伤关节盘和关节窝的软骨组织。3.1.3 术后处理 术后给予抗生素和止痛药。治疗结束即可开始张口训练,以被动张口训练和向健侧的侧向运动为主,并坚持1月以上。张口训练可使张口度稳步增加。可结合局部热敷及理疗,减轻训练时的疼痛。患侧以软食为主,渐进普食,避免咬过硬食物而加重患侧关节的负荷。3.2 关节上腔灌洗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穿刺区皮肤水肿主要与穿刺技术和灌洗压力有关。笔者体会,为使穿刺针一次进入关节上腔,穿刺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大张口和关节上腔的充盈状态。这样可防止关节囊因多次穿刺引起损伤使灌洗液外渗。灌洗过程中间断加压是为了松解粘连及扩张关节囊,压力过高会引起灌洗液从穿刺针周围外溢,压力应以患者能忍受为宜。本组1例患者因为灌洗速度过快引起头晕。这可能是由于刺激内耳引起的反应。经放慢灌洗速度及放平椅位5 min后缓解。笔者认为,灌洗速度以200 ml灌洗液在10 min灌洗完毕为宜。颞浅动静脉的行程恰好位于关节穿刺区,容易造成损伤,颞浅静脉较动脉壁薄、弹性差,更易受损。穿刺中若进针角度不当,易损伤外耳道。关节区皮肤感觉异常可能是由于耳颞神经分支损伤引起。了解上腔灌洗术的注意事项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韩正学;哈;杨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结合临床实际,建立一个正畸治疗中软组织侧貌改变的矫治预测系统,并对系统进行实用性的可行性论证。方法:自主开发侧貌预测软件HOPS-400,以所建系统对24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功能矫治的软组织头影测量预测结果和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二者的一致程度。结果:在95%可信限内,3种软组织头影测量分析方法(Burstone,Holdway,Bishara)中的30项指标有19项一致;尤其是9项角度测量指标有7项一致;18项线距测量结果有10项一致;3项线距比指标也有2项一致。结论:预测结果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周继祥;罗颂椒;黄宁;余小波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