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毛祖彝;何永文;徐平平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下颌后牙固定桥不同类型桥体下皮质骨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设计临床上常用的3种类型桥体:改良鞍式、改良盖嵴式和盖嵴式桥体,其与桥体下粘膜接触的面积比分别约为1∶2/3∶1/3.用三维有限元法计算出2种载荷的桥体下皮质骨单元的大主应力(εmax)和小主应力(εmin)值.结果:3种桥体下皮质骨的应力分布规律相似,但接触面积较大者其皮质骨应力较小,应力大值分别相差约5%~7%.结论:不同组织接触面积的桥体,对桥体下骨组织应力的影响不大.
作者:唐亮;陈光谦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再植牙的愈合方式主要为牙周膜愈合和骨性愈合.骨性愈合后再植牙不能向萌出和近远中向移动,位置固定,阻碍年轻患者牙、颌、面系统正常发育和动态(牙合)调整.
作者:姜世同;牟会善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透明质酸钠和醋酸强的松龙对免颞下颌关节表面的作用.方法:在20只未成年日本大耳白兔的右侧颞下颌关节下腔分别注射透明质酸钠和醋酸强的松龙.术后第1、3、7、14 d分批处死各组白兔,将标本处理后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醋酸强的松龙使髁突表面和关节盘下腔面的表面凝胶样物质分布不均匀,出现部分区域表面凝胶样物质减少甚至消失,部分区域凝胶样物质聚集成团;而透明质酸钠不改变关节表面凝胶样物质的分布.结论:醋酸强的松龙可破坏颞下颌关节表面的超微结构,透明质酸钠对颞下颌关节表面的超微结构无损害作用.
作者:苏彤;龙星;李宏礼;张国志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患者李某某,女,60岁,农民.发现口底无痛性包块5个月,于1998年12月20日来院诊治.体检:全身各系统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颜面部对称,张口不受限.
作者:徐金玉;赵东林;周必定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小鼠舌体移植瘤颈淋巴结转移模型,探讨癌周淋巴管的病理改变与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将U14的腹水瘤细胞移植于昆明小鼠舌体内,分期分批切取舌体组织,改良5′-核苷酸酶组化染色法显示癌周淋巴管.结果:小鼠舌体接种U14肿瘤细胞后颈淋巴结转移率可达70%;U14肿瘤细胞进入淋巴管腔的方式主要有2种,即通过正常管壁开放间隙和造成管壁缺损进入淋巴管腔.结论:随着移植瘤的生长,瘤周淋巴管不断扩张,管壁结构出现不完整,有利于肿瘤细胞进入淋巴管腔进而发生淋巴结转移.
作者:宣鸣;温玉明;王昌美;李晓箐 刊期: 2000年第01期
70年代初,Sweet等[1]开展经皮半月神经节选择性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不仅提高了疗效,而且并发症明显减少.80年代初,我国内地引进此项技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成都军区总医院于1993年初至1998年底对三叉神经痛患者应用此法治疗524例,并进行随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晨军;陈佐华;张建设;杨永沛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术中动脉内化疗的临床应用.方法:对实验组11例口腔癌(9例舌癌,2例口底癌)患者行联合根治术及皮瓣修复术,氮芥术中舌动脉内给药(浓度为1 mg/ml,剂量为5 mg),对照组16例口腔癌(13例舌癌,3例口底癌)患者仅行手术,并同期行皮瓣修复.术后观察患者全身和局部反应并作近期随访.结果:实验组无明显全身及局部反应,11例皮瓣全部存活,近期随访(3~12月),实验组局部复发率为9.1%(1/11),对照组为18.8%(3/16).结论:术中一次性动脉内化疗不影响皮瓣存活,临床不良反应小,可望减少局部复发,是一种治疗口腔鳞癌的有效辅助手段.
作者:何悦;郭伟;张陈平;竺涵光;张志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能合成端粒DNA重复序列的端粒酶在DMBA诱导金黄地鼠颊囊癌变动态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PCR基础上的端粒DNA重复序列扩增法和ELISA酶免疫技术,测定颊囊癌变组织端粒酶动态变化.结果:在诱癌过程中,颊囊粘膜组织端粒酶活性随组织病理学改变向恶性转化而增高,与自身对照相比较有显著差异,其升高在诱癌后期明显.结论:端粒酶激活是肿瘤形成的早期分子标志,也是端粒长度稳定的主要因素.
作者:毛祖彝;高志;徐平平;左晖;何永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是一种微量需氧革兰氏阴性螺杆菌.目前认为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与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密切相关[1,2].
作者:张程元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不同植入方式对血管束植入预制轴形皮瓣后,血管束发芽形成血管网与皮瓣之间沟通的影响.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18只,动物左侧为A组(即血管束通过皮管方式移植到颈部).动物右侧为B组(即血管通过皮下隧道移植到颈部).血管束移植后4周,进行血管灌注检查及皮瓣移植手术.结果:两组血管灌注检查结果相似,移植后皮瓣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两种方式预制皮瓣可以取得相同的效果.
作者:王绪凯;严冬;王玉新;刘淑霞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头颈部神经鞘瘤多发于脑神经,且多位于颈部等软组织内.笔者诊治1例来源于腭神经的上颌骨内神经鞘瘤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祯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急性多发性牙周脓肿现已少见,传统的应急方法是切开引流术[1],缓解急性症状后再行龈上洁治术及龈下刮治术(以下统称洁治术).笔者自1995年7月起对该病的治疗以洁治术为首选方法,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观察.
作者:魏远坚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Millard法与Tennison-Randall法在单侧唇裂修复手术中蕴藏的几何学原理.方法:对两法的手术设计进行详细的几何学解析.结果:Millard法的特点是在水平方向上,将能使裂隙两侧唇峰点旋转下降的轴心点距唇峰点较远;而Tennison-Randall法则是在垂直方向上,将能使裂隙侧唇峰点旋转下降的轴心点形成的位置较低.结论:Millard法的设计更符合对唇裂修复的生理性原则,而Tennison-Randall法更符合修复唇裂的几何学条件,并认为这是两法能长期并存而未被相互取代的内在机制.
作者:石冰;王晴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下颌骨骨折可以发生在非外力作用部位,但下颌骨不同部位的骨折危险性与撞击作用部位有何种相关关系,尚未见报道.作者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的方法,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了下颌骨不同部位在撞击载荷作用下的应力状态.
作者:薄斌;周树夏;曹建广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患者邢某某,女,18岁,两侧颞下颌关节弹响1年.1月前开口受限,左侧颞下颌关节区疼痛并有被阻挡感.在当地医院诊治,给予曲安缩松40 mg进行左侧颞下颌关节封闭,4 d封闭1次,同时理疗.4次后开口受限明显改善,之后患者发现左侧面部凹陷,特来就诊.
作者:徐葆琛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口腔粘膜上皮角朊细胞(KC)和细胞因子在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SF)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从正常及OSF组织培养出KC(NM-KC和OSF-KC),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培养细胞上清液中内皮素(ET)和β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水平.结果:OSF-KC分泌ET和TGFβ1水平均高于NM-KC(P<0.05),且两者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外源性刺激导致的KC活化及其分泌的ET和TGFβ1的改变可能在OSF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冯云枝;凌天牖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获得高质量颞颌关节三维CT影像的方法,评价其对髁突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髁突骨折患者,采用3种扫描方式(横断、冠状、螺旋),2种扫描范围(横断位:眶耳平面上方1 cm至下颌升支中份或颏下点.冠状位:乳突至下颌升支前缘或颏前点.)和2种层厚(2.5 mm、5.0 mm)扫描,以勾画法删除层面影像中的颈椎、茎突、枕骨和部分乳突,表面阴影显示法(SSD)完成三维重建.结果:2.5 mm薄层横断扫描获得的三维重建影像质量佳,勾画删除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消除颈椎等对骨折观察的影响.14例患者检出髁突骨折21侧,骨折部位、髁突移位情况显示理想.结论:薄层横断扫描配合勾画删除技术,可获得高质量三维重建影像,准确、直观地显示髁突骨折情况.
作者:吴汉江;罗建光;朱兆夫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DMBA诱导金黄地鼠颊囊癌变过程中端粒长度动态变化.方法:应用Southern杂交技术分析金黄地鼠颊囊癌变组织端粒DNA序列长度.结果:金黄地鼠颊囊癌变过程中,癌变侧颊囊粘膜组织端粒长度较自身正常对照侧明显缩短,尤以诱癌后期缩短速率快.结论:端粒长度缩短在癌变早期显著.
作者:高志;毛祖彝;何永文;徐平平 刊期: 200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