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燕
探讨基层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方法对43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3例患者,经抗感染、清理切口不新鲜组织充分引流后,给予蝶形胶布固定后愈合及常规换药及二期缝合在治愈率、住院天数。平均花费的对比。结论,蝶形胶布固定腹部切口对治疗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比常规换药及二期缝合具有很多优点,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倪文静;韩阳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双硫仑样反应,顾名思义是从双硫仑这种物质开始为人所知的。双硫仑是一种用于橡胶硫化的催化剂,人们发现,接触了这种物质的人再接触酒精,会引起胸闷气短、面部潮红、头痛、恶心等一系列症状。这便是双硫仑样反应。不只是双硫仑本身,一些其他药物也能引起这样的反应。这些药物中与我们关系比较密切的主要是一些头孢菌素类的抗生素,包括头孢哌酮、奥硝唑,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此外甲硝唑、酮康唑等一些其他的药物也可引起类似的反应。
作者:李童;张从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根管填充作为整个根管治疗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根管填充时机掌握的好坏对于终的治疗效果有着关键性的影响。而根管填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封闭全根管系统,以此来防止交叉感染。但是,至今为止,仍旧没有一种有效的根管填充方法能够对全根管系统进行严实的堵塞,还需要相关医疗人员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因此,笔者具体对根管填充的时机进行了研究讨论,详细介绍了根管治疗的步骤,得出以下相关结论,以供参考。
作者:张敬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近年来激光医学发展迅速,称为新兴热门学科。概述了目前激光医学的主要应用,分别详细的介绍了低强度激光和高强度激光的生物学效应和主要应用方面,同时还对于激光应用于医学的机理进行了分类的分析。结果表明,激光医学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等优点,但仍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等待探索。
作者:张淑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血液灌流(HP)是临床上非常常用的血液净化方法之一,它是通过穿刺等方法将患者的血液从体内引出进行体外循环,利用体外循环灌流器中吸附剂的吸附作用清除外源性和内源性毒物、药物及代谢产物等中大分子致病物质,从而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HP是目前临床上一种非常有效的净化治疗手段,尤其是在药物毒物的中毒等方面,是临床抢救危重中毒的患者非常有效的净化治疗手段。
作者:马英;陈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按现有人口估算,全国高血压患患者数多达2亿,并出现年轻化趋势,极大危害了健康,并大大增加了个人、家庭、国家的负担。做好高血压人群防治工作,关键是提高“三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水平。提高“三率”关键在基层,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对高血压及高危人群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健康生活方式,指导规范化治疗,定期随访咨询指导等,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三率”,而且是防治高血压有效、经济、方便、可行的措施,也是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途径和预防措施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具体体现。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把这项工作扎扎实实做到实处,以切实改变被教育者的行为方式为目标。
作者:刘国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健康教育是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的一项社会活动。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改变大多数患者不能满足一般的生活护理,而需要的是健康知识,更想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健康行为,以及疾病愈合及愈合后的问题。高血压病病程长,病情进展程度不一,大部分是良性缓慢过程,但对心、脑、肾是一个很重要的致病因素。积极预防,治疗可制止和逆转高血压病对靶器官损害,所以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可以改变高血压病患者行为的认识,延缓病情的进展。在开展整体护理为中心,护理管理为基础而达到护理目标,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在护理上针对性制定适合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有效的进行健康宣教,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云妹;张晓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急腹症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急腹症疾患产生的原因,选择恰当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某医院急诊科2013年7月份接收的46例急腹症患者,根据患者急腹症的临床特征,分析有效、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法。结果:46例患者中,急性阑尾炎25(54.34%)例、溃疡病急性穿孔5(10.86%)例、急性肠梗阻3(6.52%)例、急性胆道感染及胆石症4(8.69%)例、急性胰腺炎5(10.86%)例、腹部外伤4(8.69)例。通过治疗护理,患有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腹部外伤的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在20天内成功痊愈,其余患者需进一步接受手术治疗,并进行特别护理,诊治符合率95.46%。结论:急腹症临床表现形态复杂,具有一定特殊性,利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可以发挥诊治效果,稳定病情,帮助患者迅速恢复健康。
作者:马雯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老年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从近年来本院收治的肺癌患者中选取32例,患者年龄均在70岁以上,均接受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回顾性分析其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组手术均很成功,仅5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经及时救治后都顺利出院,患者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9d。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是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李玉;陈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士层级管理在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未施行护士层级管理前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实施护士层级管理后1年之内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病房管理质量以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护理指标管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士层级管理措施可以对护理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改善病房管理质量,切实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雒珍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对称性、多发性的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性免疫性疾病。早期常以小关节受累为主,关节的疼痛肿胀,发作和缓解交替进行。晚期导致关节僵直,功能障碍及畸形,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因此,护理人员应耐心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帮助病人认识疾病,掌握康复要点,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时期适当休息,锻炼,饮食调理等护理手段,配合理疗和药物治疗,为病人减轻痛苦,促进关节病的恢复,保持关节功能。本文就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莉;王云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血液透析要求血流量>150ml/min,才能保证透析效果。浅部静脉容易穿刺,但血流缓慢,血流量难以达到透析要求;深部静脉如股静脉可提供充足血流量,但穿刺针不易固定,易造成血肿或出血,穿刺肢体受限;动脉血流量大,但部位较深,穿刺难度大且不能反复使用。临床将动脉与浅部静脉通过手术吻合,称之为动静脉内瘘手术。动静脉内瘘简称内瘘,是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线,而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一种替代疗法,内瘘的通畅与否是延长患者生命和提高生存质量的基本保证。由于反复穿刺或护理不当不仅给病人增加痛苦,还可能导致内瘘堵塞,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由此可见,保护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对血透病人极为重要,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具有安全、血流量充分、感染机会少等优点。一般内瘘的使用可维持4~5年。这样内瘘流的动脉血静脉化,血流量充分,且易于穿刺,便于观察,因此保护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如何护理好内瘘和大限度延长内瘘使用时间,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努力。
作者:李雪芹;徐会彬;徐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碘纺纱条对下颌近中低位阻生牙拔出后干槽症的预防作用。方法100颗下颌近中低位阻生牙随机分为碘仿纱条组和单纯缝合组。碘仿纱条组在严密缝合的基础上用碘仿纱条填塞拔牙创,单纯缝合组拔牙创内未放置任何药物。对两组干槽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碘仿纱条组无干槽症发生,单纯缝合组出现5例干槽症病例(10%)。碘纺纱条组干槽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缝合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碘仿纱条对干槽症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作者:刘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辖区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率,探讨婴幼儿佝偻病的影响因素,对各年龄段小儿患佝偻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早期干预及治疗,进一步预防该病的发生。方法选择我辖区进行“4221”系统保健的0-3岁婴幼儿400名进行患病率及相关患病因素调查,同时对部分患儿分2组进行治疗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我区0-3岁佝偻病总发病率24%,高发年龄为0-1岁;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对佝偻病早期诊断具有辅助诊断价值;维生素D与钙剂同时治疗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疗效确切。结论我辖区婴幼儿喂养存在佝偻病的多项致病相关因素,需进一步做好儿童保健相关工作,预防与减少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
作者:郭红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本文主要记录作者在2008年作为中国医疗队员援助非洲刚果(布)地区时运用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应用,作者采用的是“报刺”合“分刺”两种针刺手法相结合治疗,在第19队非洲刚果(布)中国医疗队援助卢旺基里医院期间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反应效果很好,预后无任何不良反应,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李作伟;李平;姚璐璐;金殿蓉;李东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通过整理中国传统医学对芳香药物和体质的相关认识,初步探讨中国传统芳香疗法与中医体质的关系。
作者:蔡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龄产妇分娩的助产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高龄产妇160例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妇产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助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率、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自然产率比对照组高,手术率及剖宫产率比对照组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以及平均出血量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龄产妇实施助产护理干预措施,具有良好效果,有助于提升分娩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正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析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108例剖宫产尿潴留患者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记录每一位剖宫产妇发生尿潴留的原因。结果: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重视不足(57.41%)、生理因素(44.44%)、心理因素(36.11%)、药物麻醉因素(29.63%)、术后疼痛(24.07%)、饮水不足等(16.67%)。结论:临床上应采取加强宣教、心理护理、主动或诱导排尿、疼痛护理、多饮水及无菌操作等措施加以预防。
作者:陈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成分输血在临床中的运用。方法:将我站2014年1月~2014年9月对发往各临床医院治疗的72例严重创伤出血患者纳入本研究,统计本组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血小板计数情况与凝血情况采用成分输血法,并回顾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输血后,患者FIB水平、血小板计数水平与输血前相比得到显著升高,APTT水平与PT水平显著降低,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1例有出血倾向、2例体温降低、2例酸碱失衡、2例畏寒发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结论:对于严重创伤出血患者,采用合理的成分输血法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血小板水平、改善机体凝血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该种输血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作者:唐开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化瘀通脉汤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我院诊治的96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分别给予化瘀通脉汤剂与硝酸甘油注射液,余基础治疗均相同。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化瘀通脉汤剂能明显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疗效,改善左心负荷。
作者:李庆兵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