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银环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观察组使用综合护理进行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恢复,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水平,而且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
作者:陈晓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诊治胸外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对33例胸腔镜诊治胸外伤患者;结果:所有胸外伤患者的手术均顺利进行,术中无死亡病例出现,仅1例因右心室壁刺伤而中转开胸心脏修补术。术后随访2个月--2年,均恢复良好且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腔镜为急性胸部损伤患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治疗手段,合理掌握适应证,能使更多的患者得以科学诊治。从中受益,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晓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某医院院内制剂参苓安神胶囊(由酸枣仁、党参、茯苓、陈皮、白术、甘草等组方)薄层鉴别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主要药材酸枣仁、党参、陈皮、白术进行薄层定性鉴别;结果主药薄层色谱定性鉴别特征明显,对照品或对照药材与供试品斑点清晰、整齐,分离度好,重现性好,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用来控制该制剂定性鉴别。
作者:李建;冯跃平;夏海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心脑血管疾病就是以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脑梗塞,脑出血等病种。老年人发病率高。老年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疾病知识,如发病原因及症状,危害,预防措施等,应该有一定的了解。定期体检,如有发病症状,及时就诊,尽早治疗。高血压,冠心病,是心脑血管常见的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血症发病率升高,近年来趋于年轻化。高血脂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而由此引发的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疾病的首要因素。血脂主要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增高,甘油三酯含量增高。或二者同时增高。统称为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在动脉血管壁的病变,开始先有内膜增厚、脂质沉积、细胞浸润、中膜平滑肌细胞向管腔转移和增殖,继而细胞外基质增生和出现泡沫细胞,使动脉壁变成糜粥样结构,后发生破裂或血栓形成,导致管腔阻塞和供血障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主要的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而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因此预防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措施是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这样才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作者:鲁守河;许小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鼻息肉是以慢性炎性病变为特征的鼻部常见病。常见的组织学特点是以嗜酸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和上皮增生、间质水肿、血管增生扩张、腺体增殖亢进。不管是鼻息肉固有层的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还是血管扩张、增生,弥漫性或局限性组织水肿及上皮增生等都与细胞因子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作者:陈恩耀;常鸿;喻国冻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我院地理位置处在农村包围的煤矿区,冬季时很多人在蜂窝煤,热水器等取暖时,常有因煤气泄漏,、燃烧不充分、通风不畅使用不当等原因引发的一氧化碳急性中毒的患者来院就诊。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人体短时期内吸人过量的一氧化碳所造成的脑及全身组织缺氧性疾病。终导致脑水肿和中毒性脑病。严重者出现昏迷,甚至死亡。死亡护理人员如何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做好护理是每个护士应掌握的护理技术。
作者:王瑞娟;陆世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医经验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眩晕,手麻肿胀兼高血压;脑血管疾病见高血压;缓进行高血压。疗效都很好。
作者:周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传染性疾病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和危害性,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医院感染科的主要任务就是临床治疗和护理传染病患者。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传染病的发病机理也在发生着变化。感染科护理人员存在着多种职业危害,职业危害防护需要引起充分的重视,护理人员工作在感染科的第一线,多种因素也威胁着感染科护理人员的生命健康。感染科护理人员因为其工作的特殊性,工作负荷大,存在着多种职业风险,影响了护理人员的正常工作和健康状况。本文主要研究了感染科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职业风险,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
作者:包丽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比分析针对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否有效。方法新生儿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新生儿均采用常规输液方法,对照组吸氧鼻导管以及胃管均按照成人固定方法常规固定,干预组输氧管的鼻部固定采用蝶翼式固定,采用护理干预。并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进行护理干预的干预组均无一例管道脱落或抓伤,吸氧管道脱落率为13.2%,鼻饲管道脱落率为4.36%,静脉留置针脱落率为2.98%;未经护理干预的对照组皮肤损伤率为8.42%,管道脱落及皮肤损伤率为10.06%,吸氧管道脱落率为7.86%,鼻饲管道脱落率为36.99%,静脉留置针脱落率为7.02%。实验数据表明除静脉留置针的脱落率以外,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地进行护理干预是减少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关键。
作者:申英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杜宇医治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5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单纯用降糖药物医治,对照组在降糖药物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10mg,每日一次口服,用8周,察看2组患者医治后尿糖的转变。结果观察组尿糖好转总有效率59.3%,对照组尿糖好转总有效率92.5%,P<0.05。结论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满意。
作者:邹宏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主要有高压压,高血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脑梗死,脑出血等。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的全世界患者数高达1500万人,仅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另外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给患者,家庭,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如何做好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和预防的研究与探讨,对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减轻家庭,社会的负担,促进人们的健康,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圆;姚家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龄产妇分娩的助产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高龄产妇160例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妇产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助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率、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自然产率比对照组高,手术率及剖宫产率比对照组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以及平均出血量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龄产妇实施助产护理干预措施,具有良好效果,有助于提升分娩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正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企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一家企业,一家事业单位,立足于资金管理为发展之根本大计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一项管理决策。资金管理如若做到位就会像是人在饥饿的状态下,通过饮食给自己增加了足够的能量,不再致使自己体弱无力,反而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处理当下的事情。换句话说呢,资金是对企业、事业单位在生产和经营的过程里起到保驾护航作用的,如果没有管理好资金,将会为长期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严重的话将会增加风险,贻误发展契机,使其陷入危机,而后的终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作者:冯梅;张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根据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伴随疾病症状及安全隐患进行风险评估,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性。对笔者所在医院62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评估、分析,根据病情进行护理分工。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安全性。护理风险评估,及时有效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朱丹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应用个性化输液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6月于我院门诊输液的患者共3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91例和观察组19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常规输液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个性化+常规输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首次穿刺成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首次穿刺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医疗纠纷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于静脉输液患者实施个性化输液护理后,医患纠纷少,安全性高,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吴春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iQ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简称iQ200)在管型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iQ200检测显示管型阳性的标本进行屏幕图像的审核修改并记录结果,同时用手工显微镜法对200例标本进行管型鉴别和确认。结果 iQ200检测尿液管型阳性标本200例,人工通过屏幕图像信息,对管型阳性标本进行重新修饰和审核。修审后管型阳性标本为166例,手工显微镜法确认管型阳性标本为154例。以手工显微镜法为标准,iQ200未修审管型假阳性率为27.71%,图像审核后管型假阳性率为7.23%。结论iQ200受检测原理和技术所限,以及尿液含有许多复杂成分的干扰,在管型检测中出现较高的假阳性率。
作者:魏铃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未经及时治疗有较高的致残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使患者得到较好预后的关键。MRI 因为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对比度和空间分辨率,可以直接显示代表RA 病理特征的滑膜增厚和软骨改变,使早期诊断成为可能。目前,国内、外关于RA 的MRI研究均较少涉及早期诊断,笔者通过对53例多关节肿痛患者双腕关节的MRI 多序列研究,旨在探讨3.0 T磁共振软骨敏感序列成像技术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华园;夏玉君;金立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创伤性浮膝的疗效。方法2000年6月~2012年4月68例损伤性浮膝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内固定组35例,外固定组33例。不同的分型及有无合并伤,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时机,并由此决定术后功能锻炼的时间和方法,将两组的疗效、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经过8个月到5.6年的随访(平均2.6年),肢体功能参照Karlstrom和Olerud[3]制定标准评价,35例内固定者,优11例,良18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2.86%(29/35);33例外固定手术者,优9例,良12例,可9例,差3例,优良率63.64%(21/33),两组优良率比较P<0.05。结论采取内固定并结合CPM治疗创伤性浮膝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建军;杨志刚;朱新晨;阿里木;萨木克·塔西铁木尔;王顶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8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新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评分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护理干预,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痴呆患者采用新型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大,生活无规律,原因是工作紧张,生活压力大,造成饮食不规律。经常食用快餐,喝酒,吸烟的人数增多,慢性胃炎的患者越来越多,趋于年轻化。慢性胃炎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是可以治愈的,但是如果不注意,则会演变成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情相对严重,局部组织若继续再生,会导致胃息肉,严重者演变成胃癌。因此,我们必须对慢性胃炎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要错过治疗的佳时机。
作者:陈凤英;褚慧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