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希
目的:观察额叶癫痫行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0年8月-2014年8月本院诊治的额叶癫痫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卡马西平单药治疗,研究组50例患者给予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和控制情况,用药不良反应及神经心理学测试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及控制者例数比对照组多,且神经心理学测试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额叶癫痫的临床疗效显著,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刘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标志物与乙肝-DNA、前S1抗原的相关性,为预测乙肝病毒的传染程度与乙肝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2037份临床及门诊标本采用ESLSA法检测乙肝五项及前S1抗原,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DNA,后对测定的三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HBsAg(+)、HBeAg(+)、HBcAb(+)组中前S1抗原和乙肝DNA的阳性率分别为96.9%、92.4%,在HBsAg(+)、HBeAb(+)、HBcAb(+)组阳性率分别为74.5%、81.3%,在HBsAg(+)、HBeAg(+)组阳性率分别为96.2%、84.6%,在HBsAg(+)、HBcAb(+)组阳性率分别为69.2%、67.9%。HBeAg与前S1抗原、乙肝DNA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S1抗原与乙肝D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S1抗原与乙肝DNA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经χ2检验分析,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操作方法比PCR方便,可代替乙肝DNA作为常规项目为预测乙肝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
作者:阮艳秋;刘伟平;周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分析的探讨。方法: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患有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分为两种进行研究分析,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一组为试验组,该组患者采用改进后的方法进行护理。对采用新护理方法一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加以观察。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采用改进后的护理方法后,患者病情转变较好,预后较好,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应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李芹;王汝意;周在霞;赵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患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观察作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将86例支气管扩张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人数均等,各项临床资料基本保持一致,临床可比性充分。根据分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实施干预范围更加全面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支气管扩张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干预护理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强推广与实践。
作者:王晓红;李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血栓通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甙,大量药理实验证明三七皂甙具有增强冠脉血流量、扩张血管、降低动脉血压、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粘稠度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管病后遗症,脑动脉硬化,缺血性心脏病等疾病,并取得了满意效果。目前一直认为本品使用较安全,毒副作用较少,相关报道也不多见。近期我院在应用本药时发现该药致急性肝损伤一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希玲;王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切面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胎儿系统超声检查经验,根据国内外产科超声检查的规范和实际经验进行系统地分析,探讨各个畸形在超声检查中切面的不同表现,从而来准确规范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检查的标准切面;结果:通过探讨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检查的各个切面可知,在对胎儿系统进行超声检查时,心脏切面和颅脑切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提高胎儿畸形的产前检出率。结论:在对胎儿系统进行超声检查时,心脏切面和颅脑切面都是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检查时非常重要的切面,在提高胎儿畸形的产前检出率等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探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分别为7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9%,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黏度、24h尿蛋白定量、血细胞压积、S/D以及RI均获得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改善效果,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妊娠高血压患者,在其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进行治疗将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和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林春玲;安小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三七粉口服治疗脑出血350例时机选择的临床观察。方法3组均进行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预防并发症、制动等对症治疗。A组患病当日即给予三七粉口服,疗程为14;B组患病7日后给予三七粉口服,疗程为14天;C组不给予三七粉,按照常规对症治疗。结果3组对比:A组无论在疗效、功能恢复及血肿吸收方面都是佳治疗方案,B组次之,C组一般。结论在临床观察中,应用三七治疗脑出血的时间窗选择则是应用越早疗效越好,可尽早止血,促进血肿吸收,加快疾病的康复。
作者:胡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疾病困扰着人们,其中的冠心病就存在较大的危害。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俗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其基本病变是供血心脏血氧的冠状动脉发生内膜增厚,脂肪沉积和粥样硬化,导致动脉官腔边窄,影响心肌血氧供应,产生一系列心脏病变,如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衰、心肌梗塞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怎样才能有效的做好冠心病的预防呢?就成了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也是医生进行临床研究与探讨。对高危人群的健康宣教重要的项目。冠心病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对未发生冠心病疾病的危险人群而言)、二级预防(对冠心病早期的患者而言)和三级预防(预防冠心病的恶化及并发症的发生),预防措施无论对冠心病患者或冠心病高发危险人群都十分必要。冠心病二级预防,就是指对已经发生了冠心病的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目的是改善症状、防止病情进展、改善预后,防止冠心病复发。冠心病的预防应该是从饮食,锻炼,用药,危险因素控制等综合性的进行防治,以下几点冠心病的预防有效。
作者:刘丽;王传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增高。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全世界已经被确诊的高血压患者中有半数未接受治疗而在接受治疗者中正得到有效控制的也仅占半数。高血压病不能正规有效地治疗,控制力低下直接导致的是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但血压升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高血压的治疗也需要强调平稳降压,不能操之过急。
作者:陈满英;刘玉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结节性红斑是一种以下肢伸侧皮下结节为特征的皮肤病,病因不明,起病与呼吸道感染、结核、药物及白塞病等有关,笔者以清热除湿、活血软坚中药治疗21例结节性红斑患者,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翟永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比较重合林M30和优泌林70/30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8月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在治疗的0周-12周A组接受重合林M30治疗,B组接受优泌林70/30治疗,12周-24周A组停用重合林M30治疗,改予优泌林70/30治疗;B组停用优泌林70/30治疗,改予重合林M30治疗,观察两组治疗12周和24周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及胰岛素用量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和24周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及胰岛素用量等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低血糖发生次数比较,差异也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合林M30和优泌林70/30均能有效控制血糖,具有生物等效性。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低血糖事件,重合林M30和优泌林70/30的安全性相当。
作者:陆帅;邢寅;秦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双硫仑样反应,顾名思义是从双硫仑这种物质开始为人所知的。双硫仑是一种用于橡胶硫化的催化剂,人们发现,接触了这种物质的人再接触酒精,会引起胸闷气短、面部潮红、头痛、恶心等一系列症状。这便是双硫仑样反应。不只是双硫仑本身,一些其他药物也能引起这样的反应。这些药物中与我们关系比较密切的主要是一些头孢菌素类的抗生素,包括头孢哌酮、奥硝唑,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此外甲硝唑、酮康唑等一些其他的药物也可引起类似的反应。
作者:李童;张从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患者刘某某,男,63岁,退休人员既往有“乙肝”病史30余年,“乙肝肝硬化”病史20余年。2010年体检时诊断“原发性肝癌”,因肿瘤较大,无法行手术治疗,于外院行无水酒精介入治疗,效果不佳,术后肝功能仍异常,后一直于我院门诊口服贾先红主任医师中药汤剂治疗,病情尚稳定。2013年3月复查腹部CT示:肝癌治疗后改变,肝硬化、脾大、腹水,肝内多发囊肿,胆囊多发结石,双肾囊肿,双肺间质性变伴轻度感染,肺气肿。12月时感脐下隐痛,腹胀,大便稀,头晕乏力,面色逐渐变为苍灰色,影响生活,遂于我科住院治疗。查体: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无肝掌、蜘蛛痣,腹部稍膨隆,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肝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舌淡,苔白腻,脉弦。入院后复查全腹增强CT:肝右叶及肝门处示团块状异常密度影,较大者约为肝右后叶直径约为4.9cm,较前变化不大。生化:ALT、AST、TBIL正常,γ-GT稍高,PLT40*10^9/L,CA12560.80U/ml,余指标基本正常。予中药软坚扶正:鳖甲30g炒麦芽30g生山楂20g茯苓30g泽泻20g板蓝根30g 垂盆草30g田基黄30g炙黄芪15g紫光草15g仙灵脾2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共服7剂。复诊患者腹胀减轻,大便正常,面色稍明朗。调整中药清热保肝:制附子10g白茅根20g石苇15g瞿麦15g红藤30g败酱草30g生薏仁米3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 炒麦芽30g 鸡内金20g枸杞子15g 田基黄15g 茯苓20g 仙灵脾15g 潼蒺藜10g。复诊一般情况稳定。后2014年4月、6月、10月再次于我科住院,复查全腹CT及生化同前变化不大,CA125较正常值小幅波动,AFP及乙肝病毒DNA一直正常。期间一直服用中药汤剂,明显的变化是患者面色由异于常人的苍灰色逐渐变为正常肤色,精神压力大大改善。
作者:张渝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MRI诊断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价值。方法3例出现临床症状的患者进行MR扫描。扫描包括矢状面T1WI和矢状面、轴面T2WI,其中一例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所有病例的T2WI均显示颈髓或胸髓后索的高信号病灶,T1WI未见明显异常,Gd-DTPA增强扫描无强化。结论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颈髓或胸髓的后索常可见对称性长条形MRI异常信号影,MRI有助于SCD的诊断。
作者:刘润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方法是目前较为先进的静脉输液技术,由于其有安全迅速便于固定减少患者痛苦和减少反复穿刺造成的血管损伤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传统的普通静脉穿刺中刺激性药物及高渗性或粘稠性液体容易对外周血管造成损害,并且多次反复静脉穿刺对患者身心及生理带来痛苦,甚至引发严重的并发症。肿瘤化疗患者往往需要中长时间静脉注射化疗药物,较普通静脉穿刺相比,PICC可为患者提供更适宜、微创及安全的穿刺技术,避免重复的静脉穿刺及外周血管刺激,同时保证了肿瘤患者化疗计划的顺利实施及各种营养物质的供给,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从而被广泛的应用于肿瘤患者化疗治疗中。
作者:李夏冰;蒋坤;李丹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与传统常规护理模式在护理血液净化中心患者实践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血液净化患者86例,按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为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满意度、急诊透析次数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急诊透析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净化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其效果要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模式,能够明显减少患者急诊透析次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钱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医疗效果和病人的愈后,甚至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的发展,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作中面临的风险因素在增加。常见的影响手术进行和效果的手术室护理风险有“八不”。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规避护理风险要做到“四化”。
作者:卞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医院是病原微生物重点聚集的场所,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和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各科病人的标本都送往检验科,工作人员每天要处理各种大量标本,包括常规检验、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等,检验科的工作人员每天不但与患者直接接触,还--与大量临床标本如患者的血液、尿液、体液、粪便、痰、穿刺液、脓液、胃液和脑脊液直接接触,容易造成检验人员的工作环境的污染和医院内感染。各种病原体均有存在的可能性,患者与医生、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机会始终存在。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和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因此做好检验科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特别是对检验科人员和环境的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尤为重要。
作者:韦敏;李作恒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本文就医院在日常工作中,为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避免发生医疗纠纷,浅谈病案记录的重要性与法律要求,就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纠纷的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对策。
作者:蒋凤宝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