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艳秋;刘伟平;周溢
目的:总结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13名新生儿黄疸患者的观察,分析造成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13名新生儿黄疸均找出原因,及时治疗,防止胆红素脑病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强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有助于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杜晓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方面的实施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肿瘤科近3年接受PICC术的8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PICC组40例和留置针组40例,分别接受PICC与留置针护理。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及护理舒适度。结果 PICC组和留置针组静脉炎发生次数及护理舒适度分别为(3.2±0.6次、95.4±3.6分)、(15.4±5.4次、72.4±1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能明显减少肿瘤患者化疗时的并发症及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谈芙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本院诊治的114例初发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按照完全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7例,对照组予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予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血糖及血脂指标改善情况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及血脂指标均较治疗前发生明显改善,而研究组改善情况更佳,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未见高度差别(P>0.05)。结论: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效果良好,且用药安全性较佳,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黄凌云;廖斌;杨敏;刘江华;全宏梅;秦爱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总结护理要点。方法:经筛选、剔除,获得程序化护理患者42例纳入观察组,获得常规护理患者49例纳入对照组,对比预后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痊愈率11.90%高于对照组0.00%,病残1-3级率23.81%、卒中后遗症发生率66.67%低于对照组38.78%、81.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脑出血护理中实施程序化护理,有助于明确护理重点,丰富护理内容,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周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病人术后的护理。方法:对128例闭角型青光眼手术后病人进行严密的观察和护理。结果:128例病人手术后效果均良好。结论:术后严密观察和护理病人能为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病人术后的效果提供大的保障。
作者:张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苦味酸法和酶法哪种方法更加值得推广。方法:用苦味酸法和酶法对朗道898质控分别连续测定一个月肌酐值,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酶法相对于苦味酸法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结论:酶法测定肌酐是当前实验室一种可靠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唐舒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子宫肌瘤是女性妇科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良性肌瘤,虽然是良性的,但由于子宫肌瘤根据生长位置的不同,有些肌瘤对女性朋友还是有一定的危害需要及时手术。
作者:周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影响肾内科危重病人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方法: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为患者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护理方案。结果:参与调查的对象当中没有产生一些异常的现象,也没有因为采取了不适宜的护理方法而产生非常不良的医疗事故。大多数患者对护理工作都是非常满意的。结论:针对肾内科危重患者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更加有效的为患者的康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从而也改善了治疗的实际效果。
作者:李艳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在手术过程中意外发生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根据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间于我院治使用高频电刀进行手术治疗以来的使用经验,总结并回顾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时,手术过程中使用高频电刀中发生不同程度的烧伤等意外伤害的原因和预防措施。结果:高频电刀使用后发生以外事故的原因主要有:电极板烧伤、电刀失控、漏电、局部发生燃烧等。结论:严格按照使用规章进行操作,能有效提高电刀的使用效率,延长其寿命,减少医疗事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借鉴和推广。
作者:屠志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针对外科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护理方法进行较深入地探讨。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实施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48例患者有关资料,分析对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48例患者实施手术后手术都获得成功,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为25-35毫升,平均出血量为31.5毫升,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患者只有1例,没有发生其它并发症,也没有发生1例患者死亡的情况,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对于临床外科中的小切口胆囊术患者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都能获得比较满意的护理效果,对于各种并发症也能得到有效预防,使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对于小切口胆囊术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赵永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利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手段观察其对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的效果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入院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40例,采用鼻面罩,对两组患者全部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实施疾病治疗,同时观察组利用具备全面整体性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则使用常规护理方法,通过针对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数变化状况、脱机时间、依从性、并发症及焦虑情况等方面做出效果观察和比较,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经比较,P<0.05,两组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过干预护理之后,观察组PaCO2为(6.8±1.3)kPa,PaO2为(10.7±1.6)kPa;对照组PaCO2为(8.7±1.6)kPa,PaO2为(8.8±1.6)kPa,经比较P<0.05,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依从率91.0%,对照组则为62%,两组比较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脱机时间为(33.15±8.94)d,观察组为(14.67±6.54)d,两组经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0%,观察组为0,两组经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焦虑发生率为3.4%,对照组为34.2%,两组经比较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本次效果观察得出,综合性护理干预手段针对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十分显著,能够提升依从性,减少治疗所用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临床效果的提升,被广泛应用。
作者:周月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腹腔镜胃十二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在急性胃十二肠溃疡穿孔中的临床治疗经验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我院实施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有29例患者的手术取得成功,没有并发症的发生,并在术后辅助H2受体拮抗剂治疗,通过胃镜检查,没有复发现象,其中有1例患者由于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时间比较长中转手术。结论:在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辅助H2受体拮抗剂的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实际应用中推广。
作者:金大伟;张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研究临床深麻醉下拔管在先天性唇裂手术麻醉中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90例行先天性唇裂修补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依据常规临床麻醉拔管指证进行清醒拔管,观察组患儿则在深麻醉情况下进行拔管;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拔管后2min时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患儿对比拔管后2min时各项指标均未有明显差异,组间对比结果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深麻醉下拔管可有效降低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故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并推广应用。
作者:王秀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3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环境、心理、生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抑郁、疼痛程度和生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4个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抑郁、疼痛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缓解其抑郁情绪,利于术后康复。
作者:杨怀梅;国营;张艳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采用机械通气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以便于提出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具体措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260例行机械通气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胎龄、机械通气时间、头部位置、吸痰次数、再气管插管与丙种球蛋白使用量等影响因素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36.54%,经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早产、新生儿体重、机械通气时间、头部位置、吸痰次数、再气管插管与丙种球蛋白使用量等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示早产、吸痰次数、机械通气时间、再气管插管是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影响因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丙种球蛋白使用量与头部位置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新生儿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影响因素比较多,使用全面防治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吴若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5例II型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年龄>70岁)应用左氧氟沙星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以加强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2011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出现的5例II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后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措施。结果:5例老年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和精神障碍均为使用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停用左氧氟沙星,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II型呼吸衰竭老年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需谨慎,并注意调整剂量。
作者:杜燕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基于目前状况,糖尿病的社区治疗必不可少。本人就对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综合治疗进行一些探讨。
作者:陈海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肛周脓肿行一期根治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5例肛周脓肿行一期根治性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传统手术方式(对照组)相比,行一期根治性手术(观察组)的创面均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P>0.05)。观察组未发生任何术后后遗症,如肛门失禁、漏气和漏便、肛门狭窄及肛门畸形,肛瘘发生等;其脓肿复发及肛瘘发生率为2.7%,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P<0.01)。结论一期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在治疗手段和临床疗效上显著优于传统的切开引流手术法。正确找到并处理感染内口及脓腔多切口并保持对口通畅引流,是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成败的关键。
作者:张庆永;张志安;孙国兴;田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食管裂孔疝属于消化内科疾病,是腹腔内脏器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致的疾病。本文对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与治疗进行探讨。
作者:潘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心脑血管疾病就是以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脑梗塞,脑出血等病种。老年人发病率高。老年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疾病知识,如发病原因及症状,危害,预防措施等,应该有一定的了解。定期体检,如有发病症状,及时就诊,尽早治疗。高血压,冠心病,是心脑血管常见的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血症发病率升高,近年来趋于年轻化。高血脂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而由此引发的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疾病的首要因素。血脂主要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增高,甘油三酯含量增高。或二者同时增高。统称为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在动脉血管壁的病变,开始先有内膜增厚、脂质沉积、细胞浸润、中膜平滑肌细胞向管腔转移和增殖,继而细胞外基质增生和出现泡沫细胞,使动脉壁变成糜粥样结构,后发生破裂或血栓形成,导致管腔阻塞和供血障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主要的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而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因此预防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措施是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这样才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作者:鲁守河;许小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