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提高新生儿黄疸护理质量的效果

张海贝

关键词:护理, 新生儿黄疸, 疗效, 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探究在提高新生儿的黄疸护理质量方面,采用健康教育护理的方法对其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新生儿黄疸的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两组患者相应对比分析,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对新生儿黄疸患者进行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新生儿的黄疸患者基础上实行健康教育护理进行干预。结果从收集的数据上所得,对照组与实验组中新生儿黄疸患者经过两种不同的方式护理后,康复效果相互比较来看,实验组中的新生儿黄疸患者康复效果较好。经过对比分析后证实两组护士的护理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面对新生儿黄疸患者时,从本院科学实验研究后实验数据上对比来看,专业的健康教育护理手段干预能够令新生儿黄疸患者更加满意,护理质量大大提高,疗效显著。因此,健康教育护理更加适合新生儿黄疸患者的康复治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经营企业GSP实施中的作用

    在药品经营企业开展内部管理过程中,其质量管理工作是主要的工作重心。在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中,质量风险管理则是针对于药品质量进行评估控制与沟通审核的重要举措,在药品经营环节中应用GSP,可以有效地提高质量风险控制效果。

    作者:潘玉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尿激酶与肝素静注治疗急性脑血栓的疗效观察

    国内用尿激酶来进行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已得到肯定的效疗,后多位学者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在基层医院尚无法完全开展,而且对于超过6h,病灶仍继续发展的进展性脑梗死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方法控制,国内报告尚少。我院于2010.07~2012-09采用小剂量尿激酶和速避凝(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孔志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及其防范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落实各项护理安全措施,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培养护理人员的法律法规与风险防范意识,提升相关业务技能等各项护理安全防范措施。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法规与风险防范意识,加强了专业业务技能,降低了血液透析护理风险,提升患者生命质量,11526例次血液透析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防范意识,落实各项护理安全措施,确保医护人员与血液透析患者的安全。

    作者:朱慧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四联疗法对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价值

    目的:研究分析四联疗法对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面部带状疱疹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抗病毒药物、维生素、中药以及皮质激素四联疗法进行治疗,探究四联疗法对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价值。结果:5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痊愈的患者有29例,显效的患者有14例,有效的患者有6例,无效的患者有1例,总有效率为86%。治疗前CD3、CD4及CD4/CD8比值均有所下降,CD8值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在治疗后,CD3、CD4明显升高(P<0.05),CD8有所下降,CD4/CD8比值变化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联疗法治疗面部带状疱疹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66例以动-静脉内瘘为透析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动-静脉内瘘相关知识的掌握得分为(19.34士2.1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6.53士3.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273,P=0.0000);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2)。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帮助维持性血透患者掌握动-静脉内瘘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色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神经生长因子在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对NgR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自由落体脑损伤后脑内Ng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损伤(DAI)模型组,DAI后NGF治疗组。复制大鼠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在外伤后1d、3d、7d、14d,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内NgR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脑内NgR蛋白的表达水平在头部损伤后明显下降,在伤后3天降到低,此后逐渐恢复,到第7天基本恢复伤前水平,但之后逐渐升高,14天后表达水平明显增高。DAI组各时段的NgR阳性蛋白表达均高于同时段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GF治疗组能抑制DAI后NgR的表达,与同时段模型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NgR在大鼠受到脑外伤后表达显著增高,其可抑制中枢神经损伤后的再生,NGF能拮抗这一作用,从而可能在促进脑外伤后神经再生修复中起到作用。

    作者:李威;杨立坚;谭龙;黄俊强;熊元元;李曾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目的:对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分析的探讨。方法: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患有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分为两种进行研究分析,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一组为试验组,该组患者采用改进后的方法进行护理。对采用新护理方法一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加以观察。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采用改进后的护理方法后,患者病情转变较好,预后较好,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应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李芹;王汝意;周在霞;赵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B超诊断子宫肌瘤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目的:研究并探讨基层医院中B超对子宫肌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155例经手术病理诊断的子宫肌瘤患者,均进行B型超声检查,将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与B超诊断结果相对比,了解B超诊断的准确率。结果经B超检查后得到B超诊断正确率为93.55%,在B超诊断结果中,多发性子宫肌瘤有28例,黏膜下肌瘤有31例,肌壁间肌瘤57例,浆膜下肌瘤29例,有10例出现误诊,误诊率为6.45%。结论B超检查用于子宫肌瘤诊断准确率较高,误诊率较低,具有无痛苦、无创伤、操作简便的优点,是一种有效诊断子宫肌瘤的手段,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应积极应用。

    作者:邝日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的急救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儿科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患儿,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急救治疗,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用水合氯醛灌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食欲恢复时间和用药后24h内惊厥次数的差异性。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食欲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用药后24h内再次惊厥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的西医急救治疗基础上辅以水合氯醛灌肠治疗,有助于促进发热症状消退,减少惊厥再次发作,对患儿的预后有益。

    作者:尹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了专为骨质疏松设计的股骨近端螺旋刀片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ion,PFNA)与目前临床常用的其他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我院从2009年10月开始采用PFNA治疗3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与同期我科采用不同内固定系统(动力髋DHS?、股骨近端锁定钉板、股骨近端钉PFN)治疗的相同疾病患者相比。结果:髋关节功能优良率74.07%,无感染、股骨颈螺钉切出、骨折断端塌陷吸收、主钉周围股骨干骨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根据老年病人的生理特点术前给予全面评估,术后专科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早期功能锻炼,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张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剖宫产术中胎儿暴力损伤的预防与治疗

    刮宫产虽是挽救胎儿生命的一种手术,但手术操作不当,缺乏临床经验者,在刮宫产术中对胎儿会造成损伤。剖宫产术中,术者徒手经子宫切口向外娩出胎儿时,由于用力或手法不当,均可对胎儿造成徒手暴力损伤。

    作者:郭春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下腔静脉虑器植入术前术后护理经验,提高护理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方法:我院应用下腔静脉虑器防止15例深静脉血栓病人并发症发生的护理措施及效果。结果:15例手术均成功,未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满意度100%。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可明显减轻病人术前恐惧。术后疼痛及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

    作者:叶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64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1年我院64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所用药物、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及发生率、ADR涉及的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4例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高于其它年龄段(22例,占34.4%),从给药途径看,静脉滴注较其它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62例,占96.88%),从药物分类看,抗感染药引发ADR的比例高(43例,占67.19%)。结论应高度重视ADR工作,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杨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糖尿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的改善及老龄人口比例增多,糖尿病发病率呈增高趋势,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如得不到及时治疗,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可能出现许多并发症,患者需要长期治疗。

    作者:张淑玲;赵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骨关节置换的护理经验及体会

    目的:总结骨关节置换的护理经验及体会。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60例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情况。结果:经过0.5-3年时间随访,本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达到100%,其中优者47例,良者13例。并未出现假体松动、前后向不稳等并发症。结论:骨关节炎患者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冯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2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6例行开腹手术,纳入对照组,56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更短, 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8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显著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抗生素合理应用原则及方法

    生活在地球生物圈中的人类,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成员。在生物圈中,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总是处于有序的动态平衡之中,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形成天然和谐、共生共荣的大家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破坏了人与微生物的平衡,必然遭到细菌耐药的报复,肆虐人类。

    作者:孙华斌;柏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右归丸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附睾丸的研究

    急性附睾炎多见于中青年,常由于泌尿系感染和前列腺炎、精囊炎扩散所致,是男性生殖系统非特异性感染的常见病变。中医学属“子痈”或“子痛”等范畴,多发生于一侧。我院2013年7月一2014年5月采用右归丸联合抗生素,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隋广涛;杨静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定两种给药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两种给药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给药方式,把11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给予单次的静脉注射,另一组为对照组给予持续的静脉泵注射。观察患者气管和导管拔除的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及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MAP的T2~T5明显升高,对照组HR的T3~T5明显加快,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心动过缓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给予患者单次静脉注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使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作者:张太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护患沟通技巧应用于门诊输液护理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对本院门诊输液室在岗护士实施护患沟通技巧专项培训,分析对比培训前后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率、护患矛盾与纠纷等不良事件情况与护理人员对护患沟通技巧掌握情况。结果: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培训前有效护患沟通率为63.2%,经过培训后,护理人员有效护患沟通率上升至92.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培训前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率为61.5%,培训后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率上升至93.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在培训前护患矛盾与纠纷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9%,培训后护患矛盾与纠纷等不良事件事件发生率下降至0.0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实施护患沟通技巧专项培训,有利于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护患沟通技巧,提高护理质量与水平,同时有助于减少护患矛盾与纠纷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率。

    作者:沈丹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