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泊酚单用与联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术中麻醉的效果对比

马力

关键词:丙泊酚, 芬太尼, 无痛人流, 术中麻醉
摘要:目的:探究丙泊酚单用与联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术中麻醉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自愿要求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早孕妇女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缓慢静滴入丙泊酚注射液;实验组先给予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静脉滴入,再给予丙泊酚注射液静脉滴入。观察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麻醉效果、镇痛效果、术后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镇痛效果和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上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具有可比性。结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术中麻醉效果好,术后苏醒时间短,镇痛效果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和研究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4月阑尾炎手术患者86例,将其按投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患者术后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9%,两组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阑尾炎手术患者治疗中,其能够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对提高治疗效果及临床护理质量均有重要作用。

    作者:唐春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风湿性疾病临床护理治疗体会

    风湿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隐蔽而且缓慢,病程较长,诊治复杂,治疗难度大,可能导致的后果也很严重。它包括: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及各种病因引起的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包括肌肉、肌腱、韧带等的疾病。血液中多可检查出不同的自身抗体,可能与不同亚型有关;对非甾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较好的短期或长期的缓解性反应。各个风湿病一旦诊断明确应早期治疗,治疗措施包括物理治疗,锻炼,矫形,手术等。我科两年以来收治1000余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内服加外用,以院内自制穴位贴敷,超声波,电针,TDP,改良隔物灸等治疗,效果明显。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田绍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Bcl-2、Bax介导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与神经源性肺水肿

    近几年来手足口病在全球的发病率非常高,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病死率较高。NPE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有关。Bcl-2和Bax是Bcl-2家族中与细胞凋亡关系密切的两种基因,前者为抗凋亡基因,后者为促凋亡基因。Bcl-2、Bax的表达可能与NPE的发病有关。

    作者:刘雁;彭忠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根管填充的时机

    根管填充作为整个根管治疗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根管填充时机掌握的好坏对于终的治疗效果有着关键性的影响。而根管填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封闭全根管系统,以此来防止交叉感染。但是,至今为止,仍旧没有一种有效的根管填充方法能够对全根管系统进行严实的堵塞,还需要相关医疗人员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因此,笔者具体对根管填充的时机进行了研究讨论,详细介绍了根管治疗的步骤,得出以下相关结论,以供参考。

    作者:张敬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心理护理在ICU护理质量中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ICU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ICU收治的患者392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每组196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则是在常规专科护理的基础上实行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前后患者的满意率及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结果:利用相关方法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的ICU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在护理效果与满意率上明显升高,在HAMD评分上有明显的降低,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在ICU患者护理上质量良好、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远期康复水平。

    作者:潘姜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目的:探讨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4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55例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观察患者的分娩情况。结果:我院收治的55例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系统的护理后,分娩情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其中发生妊高症1例,产后感染1例,产后出血1例,新生儿窒息1例,巨大儿1例,不良分娩结果的情况发生率为9.1%。结论:对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加强护理能够有限改善分娩情况,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母婴生存质量。

    作者:吕爱华;王艳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快速康复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肝胆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肝胆外科的手术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输液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治疗费用、并发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在肝胆外科是安全、可靠的,其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

    作者:邱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品管圈模式在手术安全核查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品管圈模式规范手术安全核查。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2013年7月—12月240例手术病人分为观察组,2013年1月—6月240例手术病人为对照组,通过品管圈模式对两组手术病人安全核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通过品管圈活动手术安全核查正确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品管圈模式运用于手术安全核查管理,是一种既能有效保证手术安全又能提高医患满意度的管理方法。

    作者:李娟娟;罗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1月共收治重症颅损伤患者50例,行气管切开术后总结护理过程,预防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通畅。结果:护理过程中45例临床治愈,3例因颅脑损伤严重死亡,1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占3%,1例在气管切开后6天因呛咳出现切开出血,给予结扎而出血。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呼吸功能障碍早期进行气管切开,并施以科学有效的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有效控制肺部感染,提前拨管时间,促进原发病的治疗,提高救治率的关键。

    作者:张海云;王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浅析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手术是治疗很多疾病的重要手段,如肿瘤,穿孔,腹腔内出血,骨折等,需通过手术达到治疗目的。手术病人通常会有怀疑,焦虑,恐惧等一些负面的心理活动。心理研究证明;疾病的发展是受精神因素制约的,手术的成败与患者的精神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对需手术的患者进行心理受疏导和护理,通过对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的身心护理,使患者对护士产生强烈的依赖感,从而建立了相互信赖合作的护患关系,把心态调整到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佳状态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确保患者的安全。

    作者:刘军红;杨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10例迟发性维生素K1缺乏症并发颅内出血的护理

    总结了10例迟发性维生素K1缺乏症并发颅内出血患儿的护理体会。护理重点是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的变化,尤其是瞳孔大小和呼吸情况,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遵医嘱正确用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向家长做好疾病相关的知识宣教,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5例治愈出院,3例好转,1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

    作者:干美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9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压、代谢指标以及生活行为改变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各项代谢指标以及生活行为改变率等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显著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以及各项代谢指标,改变患者不良生活习惯,降低致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糖水平对脑水肿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糖水平对脑水肿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90例,在急性期对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进行检测,根据血糖水平高低将全部患者分成正常血糖组(50例)和高血糖组(40)例,利用头颅CT对两组患者的脑水肿变化进行观察。患者在发病3个月后进行随访,利用改良Rankin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从而来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高血糖组患者急性期的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为(16.8±2.5)ml,正常血糖组患者急性期的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为(11.7±4.1)ml,高血糖组患者急性期的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个月后高血糖组患者的Rankin量表评分(4.1±1.0)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患者的Rankin量表评分(2.6±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急性期高血糖会让脑水肿加剧,同时会对患者预后造成直接影响,应该及时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秦恒毅;杨期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及其防范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落实各项护理安全措施,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培养护理人员的法律法规与风险防范意识,提升相关业务技能等各项护理安全防范措施。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法规与风险防范意识,加强了专业业务技能,降低了血液透析护理风险,提升患者生命质量,11526例次血液透析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防范意识,落实各项护理安全措施,确保医护人员与血液透析患者的安全。

    作者:朱慧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改良式阴式子宫切除术护理研究

    研究目的:探讨改良式阴式子宫切除手术的方法、手术后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的优越性。方法:选择具备全子宫切除手术特征的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进行改良式阴式子宫切除的有120例,对照组80例进行腹式子宫切除,对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通过对改良式子宫切除术护理不同于腹式子宫全切术的护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快,使病人通过改良式阴式子宫切除手术,这一微创又经济的方法减少了痛苦。

    作者:孙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误区与预防

    所谓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也被称为“富贵病”的“三高症”。老年人发病率高,致死率,致残率较高,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

    作者:王传智;刘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探讨、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护理要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2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气管切开术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安全渡过急性期14例,终拔出气管套管;并发肺部感染死亡1例;另外转院医治5例。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科学的护理,防止肺部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章最最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环磷酸腺苷cAMP的生理功能

    环磷酸腺苷是一种环状核苷酸,(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简写为cAMP,亦称“腺苷-3',5'-环化一磷酸”,“环化腺核苷一磷酸”,“环腺一磷”。cAMP是由三磷酸腺苷(ATP)脱掉两个磷酸分子后环化反应而成。细胞膜受体在神经递质分子或激素分子作用下,可促进细胞合成cAMP,进而调节细胞的生理活动和物质代谢。激素类被称为细胞的“第一信使”,而cAMP则称其为“第二信使”。含氮类激素一般与细胞膜受体结合诱导生成第二信使,将信号转导入细胞内。固醇类甾体激素一般直接通过膜进入细胞与细胞质内的受体结合,然后进入细胞核发挥其作用。

    作者:楼秀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皮肤损害的护理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皮损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心理、营养、对症支持治疗护理,回顾性分析我院风湿免疫科收治SLE患者共135例。结果134例患者病情缓解出院,1例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加强SLE皮损护理对缓解病情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姚咏梅;吴丹纯;谢园园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早期肺癌的X线表现附30例临床X线分析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在明确肺癌诊断之前的胸片已经有异常的改变,经过临床动态观察,这些异常改变就是早期肺癌的表现,我们汇总30例X线肺癌的早期影像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早期肺癌的诊断。

    作者:贺宇;路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