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招商会比作打仗,丝毫不为过.每年都有许多厂家在美博会后四处开招商会,这已经形成了一个惯例.而在几乎可以是约定俗成的做法后面,则是厂家、代理商和美容院三方的博弈.
作者:周安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近年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美容美发培训学校的招生量出现逐渐下滑趋势.通过对全国各地著名美容美发学校校长的言谈,我们发现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一种全国性的普遍现象.是何原因造成招生难?各个学校的领导者对此难题有何应对之道?这个关系到美容业发展基础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整个行业的关注.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美容展没落了.它的没落不是人为造成的,而是整个市场趋于理性化之后的一种回归,一种凸现美容展本来面目、实现专业需求的必由之路.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年终了,是否该对公司一年来的市场情况做一个全面的调查分析,以便为来年做好准备呢,除了向专业的市场调查公司寻求帮助外出于节省费用和方便运作的考虑,企业完全可以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法,自行组织年度市场调查.
作者:罗文琴;彭莉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日前,本刊记者随上海市卫生执法人员对本市开展针灸减肥项目的美容院进行检查,市场现状令人担忧.
作者:郑曦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过去医药界非常害白国际巨头进入中国,结果等国际巨头进来之后,逼着中国制药企业提速发展,这种冲击反而造就了目前整体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面对竞争,化妆品企业也必须奋力抗击,否则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作者:杨广群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当今时代,一个人的事业已经从做一份工作、追求一个职业,发展到要建立个人品牌.如何在裁人风潮中稳坐钓鱼台?如何在工作中脱颖而出?答案就是建立个人品牌.
作者:宋新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以较少的代价使一个不知名或不太知名的品牌迅速崛起,事件营销往往能起到曲径通幽的效果.但正像阿基米德撬动整个地球还需要一个理想的支点一样,李光斗策划事件行销的成功之处也往往正在于他正确地找到了这个支点.
作者:映之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八届东南亚地区医学美容学术大会上,各路美容精英汇聚一堂,共同谋划中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美容科学技术发展的未来.会上,记者就美容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规范文刺市场等问题采访了与会代表.
作者:向琼林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中小企业可以选择的融资方式有普通贷款、信用担保贷款、自然人贷款、票据融资、无形资产担保贷款、买方贷款、项目开发贷款等20余种.这么多融资方式对每个企业来讲并不都是好的选择.
作者:赵永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现在,大多数美容院老板部抱怨市场不好,生意难做,细究起来客源少和不稳定是美容院经营不好的主要表现.但真的就是市场的消费力不行了吗?
作者:王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不要自大,也不要盲目;不必去跟风,也不必自惭形秽;不能迟钝,也不能过分招摇,一切均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以消费者的需求为目的,大胆创意,把握速度,巧用方法,必能在后战国时代的美容市场取得不俗的业绩.
作者:易秀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不少企业认为,给产品起个名字、花钱做个广告、找些营销人员进行市场推广和促销,一个品牌就诞生了.而事实上品牌经营是灵活而富有变化的,是必须得到消费者认同和市场检验的,某些固定的模式必将造成品牌形象的僵硬、呆板甚至夭折.所以品牌锻造的手段要根据不同时间、环境、人员等因素做出调整.
作者:王昊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专业美容化妆品业属于什么类型的产业?也许厂家会认为属于制造业,代理商会认为属于流通业,美容院会认为属于服务业.的确,这三者处于专业美容营销体系的不同环节,分别扮演的角色和职能均不相同,因此会有不同的认识.但其营销的标的物都是相同的--美容化妆品.
作者:何伟俊 刊期: 2004年第12期
2004年的华丽大幕徐徐落下之时,人们对于新年又有了更多的期待.在辞旧迎新之际,美容业的潮起潮落又历历在目.这一年实在精彩,让人敢不回味?2004年大的新闻莫过于欧莱雅以大手笔继收购小护士之后,又将羽西收入囊中.在观察人士普遍的叹息声中,小护士不仅以全新形象推出了新产品,而且羽西品牌也并未从此退隐江湖.时隔近一年时间,当靳羽西以新造型出现在北京的时候,那个仍在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品牌也将一改往日面孔,再次铺向终端卖场.现在看来,曾经水土不服的跨国企业,早已经变得比本土企业还本土化.花钱买下品牌之后再将其雪藏的做法已经成为历史.担心怎么消化掉并购品牌的人力资源和渠道资源,显然是错误评估了国际巨头的智慧.而任何对跨国公司在中国运作能力的怀疑,都已经被证明是杞人忧天.
作者:倾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虽然大多数厂家和代理商都对做会持赞成观点,但美容院对此却反应冷淡.究其原因,主要是厂家办会的内容与其期望值落差太大,美容院已经厌倦了各种会议.
作者:阳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赠品,是争取消费者购买产品、提升业绩的法宝,也是品牌之车提速的动力所在.此策略的运用得当,很有可能吸引消费者舍弃竞争品牌,换取长远的销售业绩.
作者:张汉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约翰·沃纳梅克曾说: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被浪费掉了,可不知道浪费在哪里.冷静地审视我们身边的企业,浪费掉的广告费何止一半?而如果能对广告效果进行经常性评估,我们会发现,这种浪费并非不可避免.
作者:曾朝晖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地方展不是展览公司割据一方各自为战,但如何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如何避免同城多展,却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