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镜联合体内微爆破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应用

黄健;王雨龙;王宁

关键词:腹腔镜, 胆道镜, 微爆破, 碎石, 胆道探查, 胆管结石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采用体内微爆破碎石技术治疗肝胆道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胆道结石患者,其中23例采取腹腔镜下微爆破碎石处理后再取石.术中观察胆道损伤出血量,术后观察有无胆汁渗漏、有无胆道结石残余.结果 术中碎石、取石均顺利完成,术后所有病例均无出血及胆汁渗漏.仅1例发生胆管结石残留,术后经“T”型管瘘道胆道镜成功取石.结论 腹腔镜下采用体内微爆破技术治疗胆道结石是安全有效、可行的,且可以扩大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手术适应症,减轻胆道的损伤,减少病人痛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西南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和研究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以及鼻息肉的治疗效果,同时探讨鼻内窥镜下自动切割器进行鼻炎及鼻息肉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6年7月~2011年7月在本院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患者1230例中选取100例进行鼻内窥镜手术的患者,其中Ⅱ型68例,Ⅲ型32例.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或者黏膜表面加局部麻醉;手术后随访一年.结果 治愈率Ⅱ型为80.90%,治愈率Ⅲ型84.40%.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对于治疗慢性鼻窦炎以及鼻息肉有着良好治疗效果,与临床分期有些密切的关系,也关系到并发症的情况和治疗的效果,但是就治愈率而言非常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曾勇;阮仕斌;夏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细菌鞭毛镀银染色方法在细菌原位观察中的应用

    目的 采用细茵鞭毛镀银染色方法,进行细菌原位观察.方法 用盖玻片轻轻印在菌落边缘,取菌后用细菌鞭毛镀银染色法染色,于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一株迁徙速度快的奇异变形杆菌层次生长菌落边缘细菌成丝状体单层紧密排列,菌体周边鞭毛浓密,茵群大体呈放射状指向无菌空白处.结论 通过印片和鞭毛镀银染色相结合,可在生理条件下原位观察细菌即时形态和菌间关系.

    作者:吴锡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直肠癌检查技术的研究进展

    本文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出发,阐述了近年来直肠癌检测的技术发展过程,介绍了蛋白组学检测的可行性,进而综述了早期检测直肠癌的新技术方向.

    作者:李亚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无痛胃镜术中可疑心跳骤停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8岁,60kg,既往体健,行无痛胃镜检查术.常规鼻饲吸氧2L/min,接多功能监护仪,测BP120/70mmHg、Sp02为97%,脉搏78次/分,因患者述既往无心肺疾患病史,未行心电监测.麻醉用药:阿托品0.5mg、芬太尼0.05mg、丙泊酚110mg.胃镜顺利通过口咽进入食道及胃体,操作同时向胃内充气,此时SpO2波形显示患者出现频发早搏,监护仪每帧画面约2~3个,SpO2为95%,呼吸动度尚存在,提醒操作者后继续内镜检查,约10s后出现连续早博,脉搏氧波形继而成为直线,此时桡动脉搏动摸不清楚,立即拔出胃镜,改侧卧位为仰卧位,行心脏按压术,30s后欲行面罩供氧时发现脉搏波形恢复,但脉搏氧饱和度脉形持续约5s后又出现早搏-直线.继续心脏按压及面罩供氧,接心电导联线.再次按压60s后心跳恢复,ECG显示频发室早.测BP 105/55mmHg,H 86次/分,SpO2 92%.

    作者:侯景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38岁.因反复纳差、乏力、腹胀、牙龈出血10月,加重1周,咯血1小时于2009年8月2日急诊人院.进一步追问病史,患者近半年来经期明显延长,经量明显增多.该患者1991年曾患乙型肝炎,经护肝、降酶对症治疗2月,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出院.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多次复查仍持续阳性.同时排除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其它因素如药物、化学毒物、接触放射性物质等.入院后体格检查:面容苍白,皮肤巩膜明显黄染,胸前可见三枚蜘蛛痣、肝掌明显.身体多处注射部位可见瘀斑.肝右肋下2cm,质中,有轻触痛,脾左肋下3cm,质中;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

    作者:汤剑平;沈雪梅;胡川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参苓白术颗粒治疗幽门螺杆菌及胃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茵及胃疾病的研究.方法 将96例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给予参苓白术颗粒,对照组40例给予奥美拉唑胶囊,两组给予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口服.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率及溃疡愈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及根除幽门螺杆菌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及幽门螺杆菌疗效明显.

    作者:曾国群;钟永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在医学美容手术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将以人为本护理理念应用于医学美容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医学美容手术患者220例,随机分为有可比性的两组.其中对照组9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121例,给予以人为本为理念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服务及技术操作满意程度进行调查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技术操作满意率为87.60%略高于对照组85.85%,两组差别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技术操作非常满意者60.33%,明显高于对照组24.24%,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应用于医学美容手术,可以在更多细节上给予就医者人文关怀,使得就医者在充满人性化的环境下完成整个手术.

    作者:丁祖烈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胃旁路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由基因和多种环境因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多种代谢紊乱的慢性病;90%以上属2型糖尿病,其病理生理过程为β细胞功能呈进行性衰竭,大部分终需要胰岛素替代治疗,历年来仅视为一种内科疾病.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控制饮食,体育锻炼,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等以控制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血脂.传统治疗存在病人的依从性差,体重增加,饮食难以控制,用药后的低血糖危险等不足,即使长期采用多种药物治疗仍不能阻止β细胞功能的进行性衰竭,避免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B细胞功能下降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决定因素.2型糖尿病诊断伊始,胰岛B细胞功能已经下降50%,数量则减少了60%左右.减轻胰岛素抵抗、尽可能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是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策略的重点.

    作者:钟玳;覃宗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利培酮与洛沙平治疗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药物治疗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8月~2011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 -3)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利培酮治疗组和洛沙平治疗组,两组均为3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研究.结果 利培酮治疗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有效为91.43%,洛沙平有效率为88.57%,两种治疗方法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均明显改善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P<0.05),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洛沙平治疗组(P<0.05).结论 利培酮治疗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效果较好,应加强临床推广.

    作者:杨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普瑞巴林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普瑞巴林治疗枕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枕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常规予以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活血化瘀及B族维生素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普瑞巴林75-150mg,2次/天.两组均观察3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1周、2周、3周进行自评、医生评估分值评价和临床疗效评价判断普瑞巴林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治疗前自评和医评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周、2周、3周,治疗组与对照组自评和医评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治疗组有效率92.5%,对照组有效率5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严重副作用.结论普瑞巴林能有效改善枕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信东;赵丽君;何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荧光素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防范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已成为眼底病必不可少的一项检查.FFA检查需注射荧光素钠注射液,病人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本文对2010年1月-2011年11月行FFA检查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进行了总结,分析其原因及防范措施.

    作者:谌杨;陶玉香;段烈英;冯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循证护理在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0例肾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30例在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中采用传统方法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30例采用循证护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除护理方式外,患者的用药及手术方法完全相同.对两组患者在术中所用的手术时间,失血量及术后有无并发症、不良反应等情况作对比,对两种护理方式的整体情况作出综合分析.结果 研究中的60例患者基本痊愈,但是在手术过程中,循证护理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等总体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术后并发症及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好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将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项减压术与循证护理相结合,能够提高手术的完成质量并且保证病人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心态平稳,大大的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陆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军队疗养院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的困难与思考

    为军队疗养院进一步持续深入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本文根据医院和疗养院在保障任务、服务对象和工作性质的不同,针对疗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方面存在护理人员流动大,配置不合理,认识不到位,有效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后勤支持系统不完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便更好的改变疗养院护理培训模式,完善管理机制和后勤支持系统,注重护士的心理疏导,提升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应激能力,预防职业倦怠,稳定护理队伍.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疗养员满意率,确保疗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稳步持久的开展.

    作者:夏永莲;李继铭;赵鑫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98例产后出血的原因探讨及预防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产后出血病人98例.结果 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出血57例(58.16%),软产道裂伤24例(24.49%),胎盘因素11例(11.23%),凝血功能障碍5例(5.10%)、其他因素l例(1.02%).结论 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筛查出高危妊娠,积极治疗合并症,产时、产后严密观察,降低剖宫产率,对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杨瑶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三心”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骨科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骨科治疗的12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的总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护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优质护理前后相关症状的缓解情况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优质护理对于骨科患者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钟清;王文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BKc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周期及增殖调控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1arge - conductance,Ca+ - sctivated K+ channels,BKca)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周期和增殖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 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别加入BKca的阻断剂Iberiotoxin(IBTx)和开放剂NS1619;噻唑蓝比色法(MTT)观察VSMC的增值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IBTX和NS1619对VSMC细胞周期的影响.所有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NS1619组的OD值显著升高(P<0.05),IBTX组的OD值下降(P<0.05),NS1619组的OD值明显高于IBTX组(P<0.001);NS1619能降低G1期细胞百分比(63.04±3.66)%,升高G2期细胞百分比(21.7±2.26)%,IBTX能升高G1期细胞百分比(77.62±2.20)%,降低G2期细胞百分比(13.02±2.09)%.结论 阻断或开放BKca能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改变细胞内Ca+浓度有关.

    作者:肖娟;罗兴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金刚藤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5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金刚藤胶囊治疗急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52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金刚藤胶囊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有效率80.7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金刚藤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疗效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建红;刘志慧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三种内固定系统固定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股骨远端骨折的三种内固定系统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手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62例,分别采用锁定钢板(LCP)、髁支持钢板、逆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均得随访,随访时间8~22月(平均10±4.2月);按Merchan评分标准评定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今时间、恢复工作时间、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逆行髓内钉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其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P组的术后优良率优于其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三种内固定系统用于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均能取得良好疗效.但是,LCP是骨质疏松性骨折、C型骨折的佳选择;髁支持钢板适合于骨质条件好、低能量创伤所致的A型与B型、C1、C2型骨折;逆行髓内钉主要用于A型骨折.

    作者:刘发平;王文春;周敏;方丹;廖春来;苏琦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对医学生进行早期临床实践培训的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早期临床实践培训对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促进作用.方法 对我院2005级的临床本科学生分为临床实践培训组和传统实习组,分别给予早期临床实践培训和传统实习教学,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了客观化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用以测量其临床综合能力,分析两组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 教学改革组的学生各模块成绩均高于传统实习组,除了内科技能和辅助检查以外,其余各模块两组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临床实践可以提高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借鉴和推广.

    作者:谢晓东;张艺;陈润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397例儿童死因分析

    目的 探讨在医院死亡的儿童病例死亡原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对397例死亡儿童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死亡儿童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早产、出生窒息、肺炎、先心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婴儿占死亡儿童的88.2%,其中新生儿占68.0%,主要死因是早产、出生窒息、肺炎;1岁以上儿童的主要死因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肺炎.结论 降低新生儿死亡是降低婴儿及儿童死亡的关键,感染性疾病对儿童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加强孕期保健,提高产科技术,提高医务人员诊断处理肺炎、早期识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症状及处理的能力,对降低儿童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芸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西南军医杂志

西南军医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