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种内固定系统固定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刘发平;王文春;周敏;方丹;廖春来;苏琦

关键词:股骨远端骨折, 内固定, 锁定钢板, 逆行髓内钉, 髁支持钢板
摘要:目的 分析股骨远端骨折的三种内固定系统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手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62例,分别采用锁定钢板(LCP)、髁支持钢板、逆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均得随访,随访时间8~22月(平均10±4.2月);按Merchan评分标准评定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今时间、恢复工作时间、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逆行髓内钉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其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P组的术后优良率优于其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三种内固定系统用于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均能取得良好疗效.但是,LCP是骨质疏松性骨折、C型骨折的佳选择;髁支持钢板适合于骨质条件好、低能量创伤所致的A型与B型、C1、C2型骨折;逆行髓内钉主要用于A型骨折.
西南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87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老年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87例老年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抗感染、化痰、止咳,保持呼吸道通畅等综合治疗手段.结果 87例中治愈35例,显效31例,好转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5.9%.治疗过程中无并发心、肺、肾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治疗应以综合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应用抗生素是关键.

    作者:平天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普瑞巴林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普瑞巴林治疗枕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枕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常规予以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活血化瘀及B族维生素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普瑞巴林75-150mg,2次/天.两组均观察3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1周、2周、3周进行自评、医生评估分值评价和临床疗效评价判断普瑞巴林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治疗前自评和医评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周、2周、3周,治疗组与对照组自评和医评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治疗组有效率92.5%,对照组有效率5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严重副作用.结论普瑞巴林能有效改善枕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信东;赵丽君;何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因素的病例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新发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为病例组,1:1匹配年龄相差≤3岁、同性别和同民族的非心脑血管病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危险因素.结果 (1)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史、心脏病史、糖尿病史、病前血压波动、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家族史、吸烟、饮酒、爱吃成食、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血尿酸、性格急躁、经常性紧张均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是保护因素.(2)高血压病(OR =3.544,95%;CI:1.923 -6.530)、吸烟(OR =3.219,95%;CI:1.760~5.889)、心脏病史(OR=2.409,95%;CI:1.382 -4.197)、糖尿病(0R=1.914,95%;CI:1.106 -3.311)入选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结论 高血压病史、吸烟、心脏病史、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脑卒中的关键在于控制和干预这些危险因素.

    作者:魏凯;张念民;吴天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与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

    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Hcy)又称高半胱氨酸,是一种体内不能合成的含硫四碳氨基酸,其既是蛋氨酸循环的正常代谢产物,也是能量代谢和许多需甲基化反应的重要中间产物.近年来,许多学者和研究机构对高同型半胱氨酸如何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但是目前有关Hcy如何损伤神经系统,以及引发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1 Hcy的来源及代谢途径Hcy来源于食物中的蛋氨酸,由蛋氨酸在体内去甲基化生成S-腺苷水解后生成.Hcy在血液循环中以3种形式存在,统称为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

    作者:张建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鼻内镜下鼻中隔和鼻腔鼻窦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和鼻腔鼻窦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鼻中隔偏曲和鼻腔鼻窦患者90例,其中鼻中隔偏曲患者30例,鼻腔鼻窦患者30例,鼻中隔偏曲和鼻腔鼻窦兼有患者30例,分别分为鼻中隔组、鼻腔鼻窦组、联合组.对于鼻中隔组患者实施鼻镜下鼻中隔矫正手术,鼻腔鼻动组患者依据患者情况实施鼻窦开放术、鼻息肉切除术及中、下鼻甲部分手术,联合组患者实施鼻中隔及鼻腔鼻窦联合手术,观察三组术后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做好记录,将联合组患者情况分别与鼻中隔组、鼻腔鼻窦组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统计学结论.结果 90例患者中治愈68例,好转17例,无效5例,其中联合组的治愈率、好转率、无效率与鼻中隔组、鼻腔鼻窦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与其余两组分别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鼻中隔偏曲及鼻腔鼻窦炎兼有患者采取一次性鼻中隔及鼻腔鼻窦联合手术,患者的疗效没有降低,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本联合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手术效率.

    作者:余江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98例产后出血的原因探讨及预防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产后出血病人98例.结果 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出血57例(58.16%),软产道裂伤24例(24.49%),胎盘因素11例(11.23%),凝血功能障碍5例(5.10%)、其他因素l例(1.02%).结论 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筛查出高危妊娠,积极治疗合并症,产时、产后严密观察,降低剖宫产率,对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杨瑶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论科技查新在军事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科技查新是军事医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与必然要求.本文从科研立项、科研进展、成果申报、专利申请、技术创新、科研决策等方面探讨科技查新对军事医学事业发展的作用.

    作者:李海生;李刚;张新颜;李长芹;舒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鼻内窥镜下再次鼻中隔矫正术

    目的 总结、观察鼻内窥镜下再次鼻中隔矫正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在鼻内窥镜下根据偏曲的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手术切口径路行再次鼻中隔矫正术21例.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均获较满意结果,无一例出现鼻中隔穿孔(或穿孔加重)、鞍鼻、鼻腔粘连、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结论 再次鼻中隔矫正术难度较第一次明显增大,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再次矫正优点明显,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作者:申学良;唐江;肖仁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行性、安全性及躯体外貌美容效果等优势.方法 我院2010年11月~2011年7月由同一主刀医师完成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0例(A组),与前期传统LC法(三孔法)50例(B组)进行回顾性比较,观察、统计其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术后住院日、切口感染率、切口疝发生率、术后30天腹壁瘢痕可见度、术后30天脐窝外观评分.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和单孔改多孔,无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A组长于B组,但后期10例与B组时间相当;术后30天腹部瘢痕可见度:A组低于B组,术后30天脐窝外观评分:A组高于B组;以上指标均P<0.05;而平均出血量、平均术后住院日、切口感染率、切口疝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行、安全,躯体外貌美容效果有较好的优势,特别适用于对躯体外貌美容要求较高的患者.

    作者:彭绍智;蔡忠红;姚晓军;伍洪彬;金川;曾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保护性血压监测对医院感染防控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血压计袖带保护膜对监测血压的保护效果和对医院感染防控的影响.方法 通过查看定期血压计袖带细菌监测记录、医院感染质量考核结果、设备清洗与消毒登记本,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调查等方法,对比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使用血压计袖带保护膜前后的效果,研究袖带保护膜的防护和对医院内感染防控作用.结果 应用袖带保护膜对血压测量准确度无影响(P>0.05),并能明显减少血压计袖带的拆洗次数和袖带细菌菌落数(P<0.05),医务人员的满意度、袖带的清洁度等医院感染监控考核指标,均明显好于未应用袖带保护膜的传统方法(P<0.05).结论 通过使用血压计袖带保护膜实现了保护性血压监测,能有效地减少血压计袖带被污染的机会,降低交叉感染率;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手段之一,对促进和加强医院感染监控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邓艳华;鄢涛;江畅;刘晓琴;尹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及治疗进展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胎儿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先天畸形,是小儿常见的心脏病.在胎儿发育初三个月内,心脏胚胎发育受病毒、放射性辐射、缺乏营养和某些药物的影响以及某些遗传因素,使心脏某一部分发育停顿或异常,即可造成先天性心脏病,往往合并多种心内、外畸形,常需手术治疗进行矫正.如未经治疗,约1/3的患儿在生后1年内可因病情严重和复杂畸形而死亡.在此就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芃螈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放疗联合热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放疗联合局部热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方法 48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按入院顺序分成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放疗,总剂量3000cGy/10次/2w,300cGy/次,5次/w;治疗组给予放疗联合热疗治疗,热疗设定系统温度41~43℃,热疗时间45~60min/次,4~5次/W,共进行8~10次热疗.治疗结束后2w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疼痛缓解有效率分别为92.3%和68.2%,活动能力改善有效率分别为100%和7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均可耐受.结论 放疗联合局部热疗治疗骨转移癌较单纯放疗更为有效,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观察.

    作者:李志;陈福军;周雨蒙;范海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恙虫病16例误诊分析

    目的 提高恙虫病的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误诊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所有患者确诊后改用氯霉素或多西环素治疗,均治愈.结论 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和低年资医生,应全面了解恙虫病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喻树高;盘振宇;金迪;董秀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颅内血管母细胞瘤MRI诊断

    目的 分析颅内血管母细胞瘤MR影像表现,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收集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3例颅内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23例均行常规MRI平扫、DWI及增强扫描.结果 小脑半球9例,小脑蚓部6例,第四脑室4例,大脑半球4例;3例为多发,20例为单发.大囊小结节型共14例(61%),囊腔大,结节小,增强扫描呈典型的“亮泡征”;单纯囊型共4例(17%),囊液信号均匀,囊壁无强化;实质型共5例(22%),T1WI上呈低信号,T2WI及FLAIR上均呈高信号,DWI为低信号,ADC图上为高信号,平均ADC值为1.59±0.18×10-3mm2/s,2例瘤内、3例瘤周可见线条状流空血管影,增强扫描肿瘤显著强化.结论 颅内血管母细胞瘤有较特征性的MR表现,术前MR检查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冯丰坔;陈友兰;方维;刘年元;刘欢;夏树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IVP、螺旋CT、MRU对输尿管阴性结石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静脉肾孟造影(IVP)、螺旋CT、磁共振尿路成像(MRU)检查在输尿管阴性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收集经过IVP检查确诊和怀疑输尿管阴性结石的患者180例(所有患者的输尿管结石后均经过手术及排石后证实),对怀疑输尿管阴性结石的患者进一步做CT检查的有140例,选取怀疑阴性结石所在范围做10cm长度范围的CT平扫.未做CT而进一步做MRU检查的28例.结果 经IVP检查的180例患者中结石染色直接明确诊断阴性结石的仅有12例,诊断率为6.7%.对其余怀疑阴性结石的患者经螺旋CT检查的有140例患者,其中132例患者明确诊断输尿管阴性结石,诊断率为94.2%.MRU检查的28例患者明确诊断结石共14例,诊断率为50%.结论 IVP检查是泌尿系结石的常用检查方法,但对于输尿管阴性结石诊断率较低,螺旋CT具有图像质量好,对结石的检出率高,诊断率可达到94.2%,可作为明确阴性结石首选检查方法.MRU对阴性结石的显示不如螺旋CT高,但是可作为对阴性结石检查的一种有效补充.

    作者:高德军;韦章诚;陈首名;吴家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环氧化酶2(COX-2)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又称前列腺素过氧化物合成酶,是前列腺素(PG)合成过程中重要的限速酶之一,可催化花生四烯酸生成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 E2,PGE2)、前列腺素H2(prostaglandin H2,PGH2)等各种前列腺素产物,从而参与机体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目前发现的COX至少有两种异构体,即环氧化酶1(COX-1)和环氧化酶2(COX -2).COX -1为结构性表达,几乎存在于机体所有组织中,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稳定内环境,在炎症等刺激作用下表达仅上升2~4倍;COX -2则是诱导性表达,正常生理状态下多数组织内几乎不表达,但可被细胞内外广泛的刺激因素所诱导.研究表明COX-2除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外,还通过促进细胞粘附、引起细胞增殖和凋亡失衡、诱导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促进肿瘤侵袭和转移等参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1-2].本文将对COX -2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郑旭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利培酮与洛沙平治疗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药物治疗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8月~2011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 -3)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利培酮治疗组和洛沙平治疗组,两组均为3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研究.结果 利培酮治疗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有效为91.43%,洛沙平有效率为88.57%,两种治疗方法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均明显改善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P<0.05),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洛沙平治疗组(P<0.05).结论 利培酮治疗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效果较好,应加强临床推广.

    作者:杨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65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临床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2月~2009年11月我部收治的65例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实验组(33例)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两组均以两周时间为一个疗程.观察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两周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8%,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一个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完全消失.结论 对于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应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临床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

    作者:马灵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病理生理学专题病例讨论课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病理生理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1].病理生理学专题病例讨论课的任务不仅是复习、综合课堂理论,而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为后续临床课的开展奠定基础.因此,其教学地位非常重要.目前,对于5年制医学本科生,有些医学院校开展了病理生理学病例讨论课,而有些院校,由于病理生理学课时设置较少,则未能开展本堂课.近十年来,在结合教学培养目标和科室的师资情况下,我们在5年制医学本科及以上层次一直开展了典型病例的讨论分析课,受到学生的欢迎,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也积累了此类教学的诸多经验.

    作者:蒋春华;黄庆愿;周其全;高钰琪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低密度脂蛋白致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机制

    高脂血症被公认为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而低密度脂蛋白功能异常与之密切相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增高,以及在血脂紊乱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都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文主要综述关于低密度脂蛋白引起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可能机制以及治疗前景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娇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西南军医杂志

西南军医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