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智能输液泵与三通管、套管针在手术中的配合应用及体会

沈桂仙;张敏

关键词:输液泵, 三通管, 套管针, 应用
摘要:随着医学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护士在手术护理中既要为病人减轻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又要以不妨碍手术者、麻醉师的操作,便于手术中给药和抢救,保证输血、输液顺利通畅为原则进行术中护理.另外,还要根据药物和患者情况配以适当的输液速度和精确的药量.
西南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全蝎外用擅治粉刺、瘰疬2例

    家父徐如恩老中医常用全蝎一味外治粉刺、瘰疬,每获速效,经过我们验证,效果确实,特介绍如下;以飨读者.治疗方法:(1)治粉刺:全蝎15克,纳瓶中,加白酒100ml浸泡3天后备用.

    作者:徐爱龙;徐爱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不同方法进行小儿示指根静脉穿刺效果分析

    目的 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穿刺固定方法,探讨提高静脉穿刺困难的婴幼儿示指根静脉穿刺的效果.方法 将63例选择示指根静脉穿刺的婴幼儿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取先固定后穿刺,对照组按常规穿刺法(先穿刺后固定).结果 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率93%,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选择示指根静脉穿刺的婴幼儿,采取先固定后穿刺法容易取得静脉穿刺成功.

    作者:谢燕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门诊病人的心理特点与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对医院服务质量的要求日益增高.病人到医院求治,繁琐的就医程序、陌生的就医环境,可使其产生复杂的心理反应.

    作者:刘英明;牛薇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颈部巨大木棍异物存留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17岁,患者2004年10月9日21时乘坐他人摩托车不慎摔倒在路旁,被木棍刺入左侧颈部,当时疼痛,流血量不多,四肢无运动障碍.伤后4小时急送我院,门诊以左侧颈部木棍异物存留急诊收入我科.

    作者:耿美香;王桂芳;徐春光;黄观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多凝集红细胞合并不完全抗体临床分析

    1 病例简介患者张××,男性,60岁,因患糖尿病、尿毒症、感染等多种疾病,于2005年10月11日入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医生诊断要求进行透析治疗.常规检查发现病人重度贫血(Hb 3.5g/L),精神状态十分不佳,临床申请输血400ml.随即血库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血型鉴定为A型Rh(+),用凝聚胺试剂与相匹配的供血进行配血实验,结果主次侧均出现凝集现象,检查所用试剂及操作步骤均正确,随即将患者红细胞洗涤三次后再次进行配血,与初次结果相比没有变化,原因待查.

    作者:段佳慧;赵拉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环丙沙星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分析

    目的 通过95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抗生素药敏分析,从而评价环丙沙星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将临床分离的95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的感染以呼吸道及伤口感染为多见.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低(16.8%);其次是替卡西林/克拉维酸(21.1%)、复方新诺明(22.1%);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均为100.0%.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抗生素耐药情况严重,环丙沙星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避免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

    作者:付维婵;赵德军;王宝佳;林芳;杨晶晶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医院图书馆为读者撰写论文提供服务的思考

    医学论文是医务人员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医院发表论文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医院医疗和科技的综合水平.医院图书馆是为医疗、教学、科研提供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知识的宝库,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它承担着为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等各项工作收集、存储、加工、传递信息的任务.

    作者:郑砾;冯泽伦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将32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160)和对照组(n=168),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讲课知识宣教和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心理疏导,指导坚持适量运动、合理膳食、戒烟酒、长期服药及出院随访等康复护理干预两年.结果 干预前后血脂、血压、血糖、体重指数、低盐饮食、服药依从性、病情复发率及再住院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后运动,吸烟、饮酒、心理障碍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控制其复发率和再住院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如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MEBO加中草药浸浴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MEBO加中草药浸浴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1例深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以中草药煎水浸浴后,用MEBO外涂,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大残余面积10%,小0.5%以上,单处创面0.5cm~5cm之间的121例烧伤病人获得治愈.结论 残余烧伤面应用此种方法治疗后,清洁、引流、湿润作用优于其它方法.能维持创面生理稳定的环境,促进上皮生长、加快创面愈合.

    作者:蒋章佳;涂红波;沈辉;刘尧初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显微切除痫灶治疗颞叶顽固性癫痫的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显微切除痫灶治疗颞叶顽固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 颞叶顽固性癫痫24例,手术采用改良翼点入路切口,运用良好的显微外科技术,将癫痫灶切除.结果 术后随访半年至3年,16例癫痫发作完全消失,4例术后较术前显著改善,2例术后效果良好,手术总有效率91.7%(22/26).结论 根据脑电监测范围显微切除痫灶治疗颞叶顽固性癫痫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辅以综合治疗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作者:齐洪武;王政刚;张卫宁;张旭东;樊丰势;程建业;王帅;赵亚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急性脱髓鞘性脑病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脱髓鞘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20例病人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半数以上患者病前有感染史,中青年多发,意识障碍多见,脑MRI检查均可发现相应病变,治愈好转率达85%.结论 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有助于明确诊断,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疗效佳,预后好.

    作者:唐言华;耿玲;杨海松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休克期静脉给氧治疗烧伤5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休克期静肪给气治疗烧伤的疗效,探索人体给氧的新途径.方法 大综合冶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静脉给氧,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创面愈合、副作用等情况,并与对照组相比较,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线PaO2明显提高、创面愈合时间缩短,创面加深和感染机会减少.结论 静脉给氧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兼,安全有效等特点,是人体供氧的新途径.

    作者:宋晓霓;李燕华;陈茂霞;邹亚宏;敬红平;杨绍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神经纤维瘤病1例报告

    1 病例简介患者男性,15岁,因反复腰腹部疼痛1年余,再发病6个月入院.查体:颜面部、躯干、四肢、腋窝及腹股沟区有咖啡色素斑沉着,双上肢及胸壁触及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无压痛.发病以来患者听力下降,偶有头部闷痛.

    作者:梁亚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158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与胸片、胸部CT检查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肺部占位性病变、炎症、肺不张等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患者的肺部X线检查结果与纤支镜的检查结果对比,X线正常的胸部CT检查结果与纤支镜的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确诊率.结果 纤支镜检查对这四种改变的确诊率,分别为70.7%,76.1%,100.0%和42.9%.28例X线检查正常的患者,均做了纤支镜检查,12例发现异常,异常确诊率为42.9%;有16例同时做了胸部CT检查,其中6例发现异常,异常确诊率为37.5%.结论 纤支镜检查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可以弥补胸片及胸部CT对肺部疾病诊断的缺陷,将纤支镜与胸片、胸部CT等检查手段更好地结合,能大大提高对肺部疾病的诊断率.

    作者:黄健;刘承志;蒋雪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综合性营养评估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几项营养指标进行评估.方法 依据SGA评分对14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膳食调查、生化参数的测量.结果 平均每日每公斤体重能量和蛋白质摄入(DEI、DPI)、血白蛋白,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0.05).但营养良好组的DPI和DEI异常率高达49.0%、46.0%,重度营养不良组中各指标异常率均在80%以上.血前白蛋白与白蛋白有显著相关(P<0.01),与DPI、DEI均无相关.结论 SGA是评价血透患者营养状况的简便方法,但还需其它反映营养状况不同侧面的指标的补充,如DEI、DPI、血白蛋白.前白蛋白作为血透患者营养监测的常规指标有待进一步证实.

    作者:黄慧俐;胡建军;彭小丹;兰平起;黄芸;李霁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枢椎齿状突骨折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牵引和手术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颅骨或枕颌带牵引,头颈胸石膏外固定治疗Ⅰ型8例,Ⅱ型2例,Ⅲ型5例,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治疗Ⅱ型2例,Ⅲ型1例.结果 随访1.5~3.0年,骨折全部愈合,均无复发和颈椎不稳表现.结论 头面部有创伤,颈痛伴活动受限,应注意检查颈椎有无损伤,对伤后无明显严重的颈脊髓损伤临床症状和体征的颈椎齿状突骨折病人急时牵引或手术治疗,远近期疗效好.

    作者:张捷;曾绍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肺挫伤16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肺挫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68例肺挫伤的治疗情况.结果 治愈161例,治愈率95.9%;死亡7例,死亡率4.1%.伤后24h因失血性休克伴多器官衰竭死亡2例,伤后72h因ARDS死亡1例,死于其他合并症4例.结论 严重肺挫伤患者病情较重,早期综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刘青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维生素C治疗伤口愈合的临床应用进展

    维生素C是一种抗菌氧化剂,具有保护细胞膜及亚细胞器,增加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全面组织修复的炎性趋化作用.所有伤口在环境污染和理化作用下都会产生大量氧自由基,氧自由基使毛细胞管壁通透性增高,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加重受伤区邻近组织的缺血、水肿、缺氧,造成更广泛的细胞死亡和组织溶解等一系列继发损伤.维生素C能参与胶原蛋白和组织细胞间质的合成,改善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不仅能促进新鲜组织生成,减少渗出,而且能够促进创面的愈合.因此,维生素C在治疗伤口愈合作用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作者:王仙凤;梁楠;张晓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儿科病人家属需求情况问卷调查

    儿科患者大多年龄偏小,语言表达能力极差,有的基本不能表达,因此家属在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健康恢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常忽视与家属的沟通交流,间接使得病儿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造成医务人员与病儿及家属之间误会影响医疗质量[1].

    作者:谭晓琼;黄媛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鼻饲23例护理体会

    我科自2003年9月~2005年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3例,昏迷时间14~55天.由于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机体呈高度分解代谢状态,增加了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和病残率.因此,预防营养失调是促进颅脑损伤患者恢复的重要措施.我们用营养支持疗法,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经治疗,23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海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西南军医杂志

西南军医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