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波;侯同川;刘玉江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加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HSP)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和西咪替丁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53.3%,且治疗组紫癜性肾炎(HSPN)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36.7%),P均<0.01.结论 复方丹参加西咪替丁能提高HSP患儿疗效,减少肾损害,促进患儿病情康复.
作者:李亚伶;罗兆清;刘文彬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或被迫体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出现血液循环差,局部皮肤发生干燥脱皮、破溃,如不及时处置,容易导致褥疮的发生.我科从2004年4月开始应用龙血竭对有浅表性皮肤损伤的26名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崔冬伟;赵琳;梁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前,PET-CT设备发展迅速,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PET显像仪共有三种类型:专用型PET(dcdicated PET)、混合型PET(hybrid PET)和组合型PET(combined PET).PET与CT组合即PET-CT,不仅能反映人体解剖结构改变,更重要的是可以提供人体器官及组织结构的功能代谢信息,从分子水平揭示疾病发病机理和治疗效应,是临床诊断心脑疾病和肿瘤的重要手段.PET-CT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在肿瘤、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病变的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作者:陈翼;马黎明;杨洪文;王光琳;赵晶;黄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测定呼出二氧化碳分压在诊断和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申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呼出气二氧化碳测定仪测定和血气分析仪分别监测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呼出气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观察两种检测结果数值变化及相关性.结果 呼出气二氧化碳分压与血气二氧化碳测定结果有良好相关性.结论 呼出气二氧化碳测定(PETCO2)可以反映患儿的通气功能,由于具有无创、方便,病员易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兴伟;石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为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44例住院酒依赖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显示,酒依赖患者的健康教育具有多阶段,个性化的特点,针对以上特点,提出开展多阶段的健康教育:因人施教,形式多样;开展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同时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可保证健康教育有效实施.
作者:魏秋香;刘兆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人才,是医学模式发展的必然,在临床工作中,笔者通过近几年来对临床护生的带教,感觉到中专毕业护生的素质教育直接影响到临床带教效果.本文就如何提高中专护生的素质教育谈几点看法.
作者:杨春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以针灸结合行为疗法对老年单纯性肥胖者肥胖相关指标、心血管危险因素、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行为疗法在老年肥胖者针灸减肥中的作用.方法 将205例军队老年肥胖者随机分为单纯针灸组(A组)、单纯行为疗法组(B组)和针灸结合行为治疗组(C组).治疗前后测定三组体重、腰臀围比、体成分等肥胖指标,测定血胰岛素、血脂、血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指标,采用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对肥胖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 三组患者减重后的腰围、臀围、腰臀围比、体脂含量及百分比等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较减重前有明显改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等较减重前亦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针灸结合行为治疗组显著优于单纯针灸组和单纯行为疗法组(P<0.05).结论 针灸结合行为疗法的综合减肥方案能更有效地改善老年肥胖者的肥胖指标、心血管危险因素和生活质量.两者合用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张安仁;王文春;胡斌;班立生;杨和平;柏玲;田恬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64岁,因活动后心悸、气促3年,加重伴胸闷、恶心、呕吐人心内科.人院前2天呕吐,4次/日.入院后呕吐3-4次/日,为胃内容物,感上腹饱胀.入院前一直服用地高辛O.25mg/次,1次/日.心电图示心房纤颤.既往无手术病史,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院外B超检查提示胆总管结石.我院CT检查诊断胆囊及胆总管下段多发性结石,约3.0 x 1.5cm大小负性影.体温:36.6°C;呼吸18次/分;脉搏:68次/分;血压:16/9kpa.一般情况尚可.颈静脉无充盈扩张.双肺底可闻及少许湿罗音,心率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查体:见腹部稍膨隆呈肠形,叩之有压痛、反跳痛,但无肌紧张,听诊肠呜音减弱.入院后病人仍然呕吐.腹胀,无肛门排气,人院后4天一直未解大便,给予胃复安肌注无效.
作者:朱向会;欧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下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42例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非手术治疗的7例患者在颌间栓丝固定治疗过程中对全身情况影响较大,其中3例出现咬合关系紊乱或面颌畸形;(2)采用手术治疗的35例患者中,钢丝内固定的12例患者术后有4例出现咬合关系紊乱,钛板坚强内固定的23例患者有1例术后二期手术取出钛板,咬合关系及面部外形恢复均较满意.结论 坚强内固定是目前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敬水源;税桦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我院于2005年-2007年3月收治十二指肠溃疡病人48例,采用奥美拉唑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马瑞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分析236例单导管乳头溢液的导管小叶标本,在这些病例中发现乳腺癌32例(13.6%),导管内乳头状瘤84例(35.6%),多发性乳头状瘤26例(11.0%),导管扩张症34例(14.4%),囊性乳腺增生54例(22.9%).乳腺导管炎6例(2.5%).在16例导管浸润癌中,12例发现残余原位癌,4例多发性乳头状瘤病,而另16例非浸润性导管癌仅2例导管不典型增生.乳头溢液中有13.6%是由乳腺癌引起.提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囊性乳腺病是构成单导管溢液的主要原因,但也可由乳腺癌引起,应高度警惕.
作者:彭育荣;陈昌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泛影葡胺是有机水溶性化合物,属于离子型造影剂.用于CT增强扫描的血管造影剂.由于泛影葡胺具有高渗性及化学毒性,在静脉给药后可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反应.这些副反应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作者:黄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随着医学情报信息量的急剧增加,临床医务人员对文献需求也在不断增多,为了缓解书刊价格飞涨与图书经费短缺的矛盾,军队医院中小型医学图书馆利用不断发展的计算网络技术,建立电子阅览室资源共享势在必行.2002年我馆新增了十多台计算机,开通了因特网,建立了电子阅览室.它的建立是我院图书馆信息资源及数字化建设的良好开端,它将高效率地满足广大医护人员对获取医学文献信息、为临床第一线医护人员更新知识、开拓视野、提高业务水平提供了重要信息平台.作者结合工作体会,谈几点看法.
作者:郭颖;江泽琴;郑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 病例简介患者男性,77岁,门诊体验(胸片及CT均提示右肺中心性肺癌并纵隔林巴结转移)发现右下肺占位性病变,口服抗生素2月后复查,病变较前扩大.自发病以来除有轻微咳嗽,咳少许白色粘痰外,无其他明显不适,体重无明显变化,无咳血、畏寒、发热及盗汗现象,精神及食欲尚可.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而人院,人院查体:体温36.5°C,脉搏80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6.0/12.0kap,全身淋巴结无肿大,皮肤巩膜无黄染,双肺呼吸音清,腹部平软未触及包快.
作者:王开祥;江泽琴;郭爱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HIV/AIDS)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HIV药物主要是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这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所构成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简称HAART)开创了抗HIV-1治疗新纪元.但是药物治疗的效果受到许多限制,有多达60%的患者由于药物毒性和耐药等原因导致抗病毒治疗失败,因此探索抗病毒机制和研制新的抗病毒药物是十分迫切的.
作者:苏青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 病例介绍例1 男性患者,35岁,因为头痛1月、加重伴左侧肢体活动受限5天人院.体格检查:左上肢肌力Ⅳ级、左下肢肌力Ⅲ级,强握反射阳性,有震颤.CT检查:右侧颞顶部高密度病灶约5.3cm x4.2cm,边缘光滑规则,占位效应明显;该病灶内还有一个边界清楚的高密度影,明显强化,诊断为脑膜瘤.
作者:朱兴宝;王嘉沪;杨生;龚会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艾恒(奥沙利铂)是一类毒性强,对血管刺激性大、易导致渗漏损伤使血管发生疼痛、硬化、麻木、甚至局部组织坏死的抗肿瘤药物,这些副作用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增加经济负担,也给护理人员增加静脉穿刺的难度和工作量,影响病人化疗的顺利进行.我们采用新鲜马铃薯和芦荟交替外敷的方法防治艾恒所致静脉炎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屈琳林;王永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因各种创伤导致神经、肌腱、骨关节或骨折内固定术后组织感染坏死引起内固定物外露,临床上较常见.由于这些部位无法通过游离植皮进行修复,处理不当可导致骨不连、骨髓炎及重要组织坏死,创面经久不愈[1].
作者:万广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化学性眼外伤是化学物质进入或接触眼部组织引起的眼部损害.其为眼科急症之一,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较为常见,亦在眼外伤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我科于2004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化学性眼外伤18例,经过积极治疗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鲁霞;邹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梗阻性黄疽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病症,US、CT、ERCP、PTC、MRCP、SCTC、SCintigraPby等[1,2]影像检查在病因诊断中得到不同程度应用.但以上影像检查因时间、设备、方法不同,所得出的诊断也有差异.对我院2003年6月至2006年12月,收集6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欧波;朱向会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