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莫匹罗星联合利福平治疗烧伤残余创面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杨茂华

关键词:莫匹罗星, 利福平, 烧伤, 创面, 金黄色葡萄球菌
摘要:目的 探讨莫匹罗星软膏联合利福平治疗烧伤残余创面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烧伤患者,其中采用单纯莫匹罗星软膏治疗患者40例(对照组),另40例患者采用莫匹罗星软膏联合利福平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5d后有效率37.5%(15/40),治疗10d后有效率57.5%(23/40),金黄色葡萄球菌清除率为52.5%(21/40);观察组患者在治疗5d后有效率47.5%(19/40),治疗10d后有效率85%(34/40),金黄色葡萄球菌清除率为82.5%(33/40).结论 莫匹罗星软膏联合利福平治疗烧伤残余创面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比单纯的莫匹罗星能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痛苦.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杂志相关文献
  • 新技术在聚酮组合生物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生物信息学软件、光交联技术、异源表达以及底盘细胞在聚酮组合生物合成中的应用.并尝试将其整合为一粗略的开发思路,即“计算机虚拟设计→高通量技术筛选→(底盘细胞作宿主)异源表达”.希望通过引入新技术,能进一步提高聚酮组合生物合成的开发效率.

    作者:黄传龙;谭树华;顾觉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一次性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40例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观察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结果 40例患者术后1周复诊,疼痛消失时间为(2.27±1.33)d,临床有效30例(75.00%)、好转8例(20.00%)和无效2例(5.00%).术后随访1年,治愈31例(77.50%)、有效5例(12.50%)和失败4例(10.00%).结论 一次性根管治疗术能有效缓解急性牙髓炎患者的疼痛,临床效果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次数,操作方便,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刘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AE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照组加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疗程均为10d,观察二者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痰培养分离出菌株36株,清除33株,清除率91.67%;对照组痰培养分离出菌株35株,清除27株,清除率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23例、显效13例、进步3例和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17例、显效13例、进步6例和无效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AECOPD合并肺部感染,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清除病原菌,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黄红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结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研究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是否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方法 选取结直肠癌患者216例随机分为两组,均实行肠道准备并术前静脉注射单剂量五水头孢唑林钠,试验组A口服抗生素,对照组B不使用抗生素.收集术前2d和术后7d的粪便样本,检测艰难梭菌毒素.结果 A组和B组患者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分别为5.5%和16.0%,术后渗漏率分别为1.8%和6.6%,A组数据明显低于B组.两组艰难梭菌毒素没有差异.结论 结直肠癌手术肠道准备使用口服抗生素是预防术后感染的必要手段.

    作者:王志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II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综合疗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TLC、DLCO及PaO2均显著提高,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胸CT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IIP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洪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喜炎平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国产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喜炎平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治疗,连续治疗7~10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总的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44.20±17.25)h;对照组(53.84±22.97)h,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12.07±3.98)d;对照组(14.57±3.74)d,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Hc=5.1752,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喜炎平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滕茂蓉;朱正太;鞠俊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莫匹罗星联合利福平治疗烧伤残余创面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莫匹罗星软膏联合利福平治疗烧伤残余创面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烧伤患者,其中采用单纯莫匹罗星软膏治疗患者40例(对照组),另40例患者采用莫匹罗星软膏联合利福平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5d后有效率37.5%(15/40),治疗10d后有效率57.5%(23/40),金黄色葡萄球菌清除率为52.5%(21/40);观察组患者在治疗5d后有效率47.5%(19/40),治疗10d后有效率85%(34/40),金黄色葡萄球菌清除率为82.5%(33/40).结论 莫匹罗星软膏联合利福平治疗烧伤残余创面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比单纯的莫匹罗星能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杨茂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治疗后两组的SaO2、PaO2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PaCO2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龙建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HPLC法测定注射用头孢他美钠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头孢他美钠的含量和有关物质.方法 采用Thermo Hypersil BDS C18柱(250mm×4.6mm,5μm),以0.013mmol/L庚烷磺酸钠、0.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75:25,用10%磷酸调pH值至3.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3nm;柱温为35℃;结果 头孢他美钠浓度在0.1~402.4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好r=0.9999(n=8),低检出限为0.4ng(S/N=3),定量限为2ng(S/N=10).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以用于注射用头孢他美钠含量测定和有关物质检查.

    作者:张晓;吴小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抗菌药不良反应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抗菌药产生不良反应(ADR)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危险因素.结果 采用静脉滴注(OR=1.326,95%CI:1.145-1.892)、有药物过敏史(OR=3.314,95%CI:2.683-3.812)、联合用抗菌药(OR=2.734,95%CI:1.925-3.108)、喹诺酮药(相对于青霉素类药OR=1.399,95%CI:1.004-1.527)更易引发ADR.结论 有药物过敏史、静脉滴注、联合用药、喹诺酮类药是抗菌药引发ADR的危险因素.

    作者:吕静;宗海燕;吕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等.结果 手术时间(41±6.09)min,术后住院时间(3.56±0.38)d,术后3例(7.50%)需使用药物镇痛.4例(10.00%)出现并发症,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随访(14.85±2.07)个月,仅有1例复发,复发率2.50%.结论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效果理想,手术创伤小,并发生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海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苯扎贝特对THP1巨噬细胞PPARγ及ABCA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苯扎贝特对THP1巨噬细胞PPARγ及ABCA1表达的影响.方法 THP1细胞经PMA诱导24h后,添加不同浓度苯扎贝特(0、1、10、50μmol/L)继续作用24h,RT-PCR法测定PPARγ、ABCA1 mRNA表达.结果 PMA刺激THP1细胞表达PPARγ及ABCA1;苯扎贝特剂量依赖性上调THP-1巨噬细胞PPARγ及ABCA1的表达(P<0.05),50μmol/L浓度时二者表达高,且PPARγ与ABCA1的mRNA表达呈正相关(r=0.628,P=0.002).结论 苯扎贝特上调THP1细胞中PPARγ和ABCA1的表达.

    作者:马丽娜;陈晓路;李永健;金喆;曹金钟;王佩显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针对性护理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视网膜脱离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所有患者给予玻璃体切割手术,在围手术期对照组给予常规整床护理,治疗组加用积极地针对性护理.结果 干预后视力均有明显改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组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能有效提高视力,针对性护理的应用能有效改善不良心理情绪.

    作者:李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证实的急性肠梗阻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结果 急性小肠梗阴25例(62.50%),结肠梗阻15例(37.50%),CT诊断正确率100%.肠梗阻病因为肠肿瘤23例、肠粘连11例、肠套叠4例、乙状结肠扭转1例和胆石1例,CT对肠梗阻病因的诊断正确率为85.00%.结论 多层螺旋CT可明确诊断有无梗阻,以及梗阻部位、梗阻病因、梗阻程度,是诊断急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杨静;李成杰;姚尉;刘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林可霉素发酵后期的工艺改进

    本文从磷酸根离子对林可霉素发酵的影响方面着手,重点考查了在林可霉素发酵中后期,用分批补加适量浓度磷酸盐的方法来代替原始工艺中的补加全料的工艺改进,通过对比这两种方案对林可霉素合成过程中的碳源、氮源、菌丝生长量以及pH的影响,确定了有效增加林可霉素合成速率的佳补磷方案,同时,此工艺替代也实现了在工业发酵过程中对原材料的大幅度节约.

    作者:毛全贵;赖珅;邢继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抗生素安全使用的复杂性科学探讨

    通过对抗生素滥用与中兽医药学辨证施治等的复杂性科学分析,认为抗生素安全使用既要重视抗生素的针对性与病原的敏感性,也不能忽视机体免疫功能、毒素生成与排泄等因素对抗生素作用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性.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转变科学观念,以复杂性科学为指导,走出抗生素疗效与应用的“单因素线性分析”的误区;而中兽医药学辨证施治的“状态分析与处理”,具有“多因素非线性分析”的特点,可以为其提供认识方法上的借鉴与补充.

    作者:罗超应;李锦宇;王贵波;辛蕊华;罗永江;谢家声;郑继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品管圈活动对眼科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眼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按照品管圈实施步骤对眼科患者实施护理,比较活动前后护理质量.结果 活动实施后,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技术、服务态度、住院环境和医患沟通评分较活动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前,随机抽取的50例患者护理满意度为满意25例、一般17例和不满意8例;活动后,随机抽取的50例患者护理满意度为满意42例、一般7例和不满意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前,随机抽取的50份病例,护理文书记录质量优15份、良12份、可14份和差9份;活动后,随机抽取的50份病例,护理文书记录质量优39份、良9份、可2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助于眼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文书记录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利;李灵;李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下段骨折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40例患者得到8~18个月的随访,X线片显示9~12周骨折线已模糊,13~28周骨折线完全消失.膝关节功能优9例(22.50%)、良27例(67.50%)、可3例(7.50%)和差1例(2.50%).均无切口感染、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等现象.结论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好,符合股骨远端骨折的力学环境,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德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宫颈癌住院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60例宫颈癌患者,对其进行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及性生活恢复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性生活恢复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对宫颈癌住院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友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西他沙星薄膜衣片的制备及稳定性考察

    目的 采用湿法制粒制备西他沙星薄膜衣片,并对其进行影响因素考察.方法 以f2相似因子为考察指标,对处方中填充剂用量、崩解剂用量、原料粒径、片芯硬度及包衣增重为单因素进行处方工艺考察.对优化后处方所制制剂进行影响因素(高温、强光、高湿)考察.结果 佳处方为填充剂用量每片90.75mg、崩解剂的用量每片11.27mg、原料过80目筛、片芯硬度为70~90N及包衣增重3.5%,制剂溶出度达90%以上,影响因素试验中制剂的稳定性均较好.结论 该制备工艺可行,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刘宝枚;李维刚;乔世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杂志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主办: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