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黄红铭

关键词:噻托溴铵, 沙美特罗替卡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摘要: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对照组单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疗程6个月,比较二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等改善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内,观察组患者急性加重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FEV1、FEVl/FVC及FEVl/预计值)及生活质量(SGR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是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可有效预防急性加重的发作,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3年8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观察组)和2012年1月~2012年8月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的患者(对照组)各80例,比较二者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

    作者:罗海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年龄对PCI术前后QT离散度变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的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前后QTd的变化特点与趋势,探讨年龄对支架术后QTd的影响.方法将260例冠心病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年龄≤44岁)、中年组(年龄45~59岁)、老年前期组(年龄60~74岁)、老年组(年龄≥75岁)四组.测量各年龄组术前及术后1d、术后1周的QTd,并进行比较.结果1.与术前比较,术后各年龄组QTd均减少.2.随着年龄增加术后QTd的缩短程度显著降低.结论1.成功的介入治疗可缩短QT离散度.2.随着年龄增加术后QTd的缩短程度呈下降趋势.

    作者:高海燕;王建榜;林源;王科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切口皮肤金葡菌耐药性及术后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术前患者切口皮肤定植金葡菌(SA)的耐药性及术后感染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感染控制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术前对患者切口处皮肤取样、培养、鉴定并统计术后感染情况.结果术前培养出2株金葡菌,均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性较好,术后切口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皮肤定植的金葡菌耐药率低,应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以减少术后感染几率.

    作者:柴东燕;秦玉花;赵红卫;王山梅;马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硫酸头孢噻利的合成

    7-氨基头孢烷酸为原料采用“一锅煮”的方法合成关键中间7β-胺基-3-[3-胺基2-(2-羟乙基)-1-吡唑嗡甲基]-3头孢烯-4-羧酸盐酸盐,再与2-(2-氨基-4-噻唑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硫代苯并噻唑酯缩合得到头孢噻利.

    作者:崔德修;李重阳;李明研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比较二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d颅内压较治疗前均降低,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大程度降低颅内压,临床疗效可靠,术后生存质量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勇;周胜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8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经面罩行BiPAP,对照组采用鼻导管吸氧,比较二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6h,两组患者PaO2、PaCO2和SaO2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但是观察组改善幅度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BiPAP通气12~24h,平均(8.29±2.07)h后停止呼吸机脱机时间,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结论BiPAP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可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洪清;钟超;曾令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前列地尔联合黄芪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黄芪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前列地尔和黄芪,对照组仅加用黄芪,比较二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UN、Scr、UAER及Uβ2-M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BUN、Scr、UAER及Uβ2-MG水平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黄芪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显著减少尿蛋白排泄,减轻肾损害,有效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作者:陈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观察组加用前列地尔及丹红,治疗2周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均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明显(P<0.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临床缓解总有效率90.00%,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87.50%,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0.00%及72.50%,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对照组单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疗程6个月,比较二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等改善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内,观察组患者急性加重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FEV1、FEVl/FVC及FEVl/预计值)及生活质量(SGR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是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可有效预防急性加重的发作,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黄红铭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临床研究中的抗生素新药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以及不合理用药,致病菌的耐药性逐年增加,已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相对于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新药创制,对已知抗生素结构改造以逐步实现对多药耐药性致病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控制与治疗更具现实意义.本文对目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各类抗生素新药,包括1个氨基糖苷(plazomicin)、2个头孢菌素(头孢吡普,ceftolozane)、4个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三唑巴坦/ceftolozane,亚胺培南/MK-7655、avibactam/头孢洛林、avibactam/头孢他啶)、1个单环β-内酰胺(BAL30072)、2个大环内酯(cethromycin,solithromycin)、2个噁唑烷酮(tedizolid phosphate,radezolid)、3个喹诺酮(delafloxacin,奈诺沙星,JNJ-Q2)和2个四环素(omadacycline,TP-434)进行较系统的介绍和综述.

    作者:张婷婷;魏增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新进展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若干治疗方案及新靶向药物目前正在评价中.本文详细讨论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抑制剂和EML4-ALK抑制剂在一、二线治疗NSCLC中的重要性,概述了分子检测(EGFR突变、KRAS突变、EML4-ALK融合基因、EGFR表达)的含义以及在NSCLC治疗领域的未来前景.

    作者:王明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研究

    目的研究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以及ESBLs的基因表型.方法对500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可疑临床分离株进行ESBLs确证,并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PCR)反应分析368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株的ESBLs基因(blaTEM、blaSHV和blaCTX-M),分析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ESBLs的基因表型情况.结果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筛选试验初步筛出500株,通过进一步确认试验368 (77.2%)株确认为出产ESBLs菌;368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株中有158株(40.93%)检测到blasHv,165株(42.75%)检测到blaTEM,173株(44.82%)检测到blacTX-M;除阿米卡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外,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株和不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株对其他8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不同(P< 0.01);结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其耐药性高于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我院ESBLs肺炎克雷伯菌blaCTX-M比例略高.

    作者:郝家砚;程邦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

    目的探讨CT检查对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32例,全部行螺旋CT扫描,其中18例进行了增强扫描.结果不同类型的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有其好发部位及特征性CT表现,CT诊断准确率高.结论CT检查在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上准确度高,可作为胸腺肿瘤的一种常规检查方法.

    作者:吴宇;曾学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确诊为异位妊娠并适合保守治疗的患者96例.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8例(其中血清孕酮浓度>10ng/ml 18例,<10ng/mL 30例),第1日甲氨蝶呤50mg/m2单次肌肉注射,同时第1日口服米非司酮50mg,每日2次,连服3d;B组48例(其中血清孕酮浓度>10ng/mL 17例,<10ng/mL 31例),采用甲氨蝶呤50mg单次肌肉注射.两组均于1周后查血β-HCG,如血β-HCG<15%重复第二疗程给药,多2疗程.1周后了解监测血β-HCG下降情况,B超检查包快大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治疗前孕酮低于10ng/mL时治愈率与单用氨甲喋呤疗效相当,但治疗副反应明显增加;治疗前孕酮高于10ng/mL时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用氨甲喋呤组.

    作者:张涛;宫变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护理路径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及取得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100位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50人、观察组50人,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式.并将两组患者从住院时间、患者满意程度、治疗配合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经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来说较短,并且患者的满意程度、配合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经接受临床护理路径之后,并发症的出现率相较于对照组来说较低(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能够提升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减少住院期间,并且有利于控制并发症的产生、提升患者对于治疗护理效果的满意度.

    作者:文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价值

    目的探讨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价值.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4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入院后都给予常规内科治疗,然后治疗组给予ERCP+ EST+ENBD+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而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治疗,无死亡患者与严重并发症发生.经过观察,治疗组的腹痛消失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与术后住院天数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安全有效,对缩短病程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俞海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2009-2012年口腔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2012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别为71.78、71.99、65.76和44.41;4年中头孢菌素类使用强度均居首位,且以二代头孢为主,三代头孢、碳青霉烯类和糖肽类等“高档”抗菌药物均少有使用.结论医院抗菌药物总体使用较为规范,专项整治活动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有明显下降,有待进一步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部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作者:郑利光;刘立婷;赵电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股骨闭合性骨折术前行股骨髁上牵引术与术后切口感染的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术前行股骨髁上牵引术是否会增加股骨闭合性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切口感染的机率,并探索和寻找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329例因股骨闭合性骨折而入我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术前行骨股骨髁上牵引术的128例患者纳入骨牵引组,未行股骨髁上牵引术的201例患者纳入非骨牵引组,并统计两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病例数.结果骨牵引组有9例(7.0%)患者切口感染,非骨牵引组有5例(2.5%)患者切口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行股骨髁上牵引术增加了股骨闭合性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切口感染的机率.

    作者:施剑明;殷明;林思文;曹雪琴;陈伟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探讨闭角型青光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临床疗效

    目的讨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眼科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1例102眼,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前房深度、眼压等情况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视力、前房深度、眼压、房角宽度等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比对照组变化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比对照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少,以角膜水肿、瞳孔散大、虹膜萎缩为主,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无视网膜脱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能保证患者视力改善,安全,是值得肯定的治疗方法.

    作者:廖莹琳;刘春兰;夏侯梨;毛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女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女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不孕症患者160例,分为宫腔镜组(对照组)和宫腹腔镜联合组(观察组),分别进行宫腔镜下输卵管疏通术以及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对二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80例患者54例输卵管通畅,再通率为67.5%,观察组80例患者有74例输卵管通畅,再通率为92.5%,两组患者的再通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原发性不孕症38例,通畅32例,再通率为84.2%,观察组患者原发性不孕症39例,通畅35例,再通率为89.7%,两组原发性不孕症患者再通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患者继发性不孕症42例,通畅22例,再通率为52.4%,观察组患者继发性不孕症41例,通畅39例,再通率为95.1%,两组继发性不孕症患者再通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继发性不孕症患者的输卵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行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特别在治疗继发性不孕症患者中疗效比宫腔镜下行输卵管疏通术更好,是一种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症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龚逞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杂志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主办: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